疫毒

  • 闲话我国古人是如何防疫保健的
    ◎徐成文疫毒有传染性,往往会导致大范围的流行。中国古人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他们没有消毒水,没有高大上的设备,没有防护服,甚至没有口罩。那么,古人是如何防疫的呢?以下总结古人预防疫毒的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隔离。“隔离”,是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预防疫病办法。比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便有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的规定。在汉代政府就要求做好隔离工作,以预防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又如,《晋书·王彪之传》亦记载:“永和末,多

    养生月刊 2023年4期2023-09-20

  • 人参防治疫病应用浅析
    生的病因是由于“疫毒”之邪中人。疫毒是独立于六淫之邪的特殊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可引起广泛流行,导致疫病发生。“疫毒”属于毒邪之一,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特殊病邪,人体外受可导致疫病发生。疫毒性质以温热居多,但也有寒湿者,可能与地理环境、人体体质等相关。疫毒是导致疫病发生的关键,人体感受疫毒后的发病程度与感邪轻重、体质强弱、病情浅深密切相关[5]。如现代中医内科学家、国医大师任继学言:“疫邪犯人必有毒,毒有强弱,有善有恶,有毒则害人”,“疫的发生主要是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08-07

  • 新发肺系疫病中医诊疗概述*
    相同。具体如下:疫毒是新发肺系疫病的主要病因,具有毒邪致病猛烈性和难治性的共性特点,又有疫气致病的特异性、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现代医家对新发肺系疫病病因的认识可分为疫毒致病,或疫毒兼六淫为病。1.1疫毒致病 一些学者宗吴又可“戾气说”,认为新发肺系疫病的病因为疫毒疫毒闭肺[4],疫毒内侵肺脾,邪毒犯肺,肺气失宣[5]从而导致了疾病发生。正如《难经》中将瘟疫分为风疫、寒疫、湿疫、热疫、温疫,学者对疫毒属性进行了区分,SARS的病因认识包括湿热疫毒[6]、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4-06

  • 芳香疗法防治疫病探析
    经验,以期为新型疫毒防治提供借鉴。1 芳香疗法概述芳香疗法是指将芳香气味的药物[1],制作为水浸、烟熏、香囊等的剂型,内服或外用,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渗透入体内,从而发挥芳香药物所具有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作用,以用于防治疾病的方法[2]。而这种运用芳香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治疫毒病邪的治法,称之为香疗方法。这种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疫毒病邪的治法,又称为疫毒香药疗法。疫毒香药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山海经》《楚辞》中,就有应用芳香药物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4期2022-12-28

  •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剖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的重症分型
    医的辨证论治分为疫毒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4],由于临床中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症候表现多样,病机演变错杂,辨证较难,笔者就疫毒闭肺证与气营两燔证的历史渊源、病因病机、治则方药作一探讨,冀能为广大临床一线同道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1 历史渊源1.1 疫病的认知《黄帝内经》为中医现存最早的理论著作,其中首次提出了“疫”,《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指出了疫病的起病急、症状相似、发展迅速、传染性强等主要特点。吴又可在《温疫论·自叙》中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4

  • 周仲瑛教授辨治新发肺系疫病学术思想探讨
    重,强调致病均以疫毒为根本,疫毒较疫气既能体现致病的特异性,即“一气一病”,又涵盖了毒邪的部分致病特征,更加符合上述三种疾病的致病特点。在疫病的发展史中,对毒邪的认识古已有之,如《素问·刺法论》中云:“不相染者……避其毒气”[4],《备急千金要方》载:“天行温疫是毒病之气”[5],《伤寒瘟疫条辨》说:“杂气者,非风,非寒,另为一种毒气”[6]。对于毒,周老认为它是中医病因学说中一个特定的词义,意指病邪的亢盛,病情的深重,病势的多变,既可因多种病邪蕴结而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2-24

  • 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0 例中医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发症状不明显。“疫毒”(即新冠病毒)为直接致病因素,存在普遍易感。病机发展以“寒湿疫毒”郁于肺脾,脏腑气机失调为主线,病位在“肺脾”两脏,后可累及他脏、他腑。临床表现以低热、咳嗽、咯痰、咽干、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多见。辨治要点初期为“寒湿郁肺”,中期为“痰热伤阴”,后期为“脾肾虚寒”。传变易从热化,随着“疫毒”深入可出现“化热、化毒、伤津、伤阴、损心、伤肾”等病理状态。治疗原则以“救护肺气”为要,随证治之,谨防传变。[1-3]4.1 中医病因分析4.1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0期2021-11-06

  • 祛病防疫 中医扶正妙招
    古人所采用的预防疫毒的方法,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在,仍有可借鉴之处。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中医的防疫大法。提高自身免疫力即古人之扶正。《内经》讲:“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预防感染,首重扶正,正旺则邪不能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医护人员感染了疫毒。他们已穿好

    保健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09-17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周珉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及经验∗
    、肝气郁滞、湿热疫毒、瘀血阻络”等不同病机,选用不同治法。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陈皮-半夏,陈皮-茯苓,以化湿健脾为主,对应方剂为二陈汤、四君子汤,体现了周教授从脾治肝的思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为:柴胡-香附,陈皮-柴胡,陈皮-赤芍,体现了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是治疗本病的主要大法。黄芩-蒲公英是清肝代表药对。赤芍-丹参是活血化瘀代表药对。选择支持度个数≥120,置信度≥0.9,对方剂进行关联分析,得出7 条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则进行分析,置信度越接近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2021-07-30

  • 逐疫除热、清解疫毒苗药的品种调研与整理*
    (兽)毒、外毒、疫毒、热素、火毒范畴,即“热重化火,火盛成炎”为热病。热病需冷治,遇毒用九法,其中败毒法为各种疫毒入侵所致重症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具有逐疫除热、清解疫毒类药物为主进行配伍,且苗药组方相对较少,有助于应用与深入研究与开发[5]。因此,本研究通过多地调研、咨询苗医药专家、查阅苗医药专著和现代药理研究文献,收集、整理具有逐疫除热、清解疫毒等功效的苗药品种,以期为COVID-19等疫毒防治中传统医药临床应用和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参考。1 方法由于苗医药

    河南中医 2021年7期2021-07-23

  • 温病三焦辨证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体会
    发展规律符合温病疫毒“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可外淫肌腠、内蕴肺胃而为病,属于一种独特的疫毒。初起乏力、干咳,后出现发热,危重者逆传心包出现闭证、脱证,进而导致患者死亡。这种疫毒具有“湿、热、毒、瘀”的特征,其中“湿热毒瘀”是病理基础,“湿邪夹杂热、燥”是病理特点[2]。湿热燥毒易损伤肺、心、脾,后期可累及肝、肾。湿温疫毒发病阻滞气机为其发病、病理特征。湿邪既为有形之邪重着黏滞,也为无形之体,化生百病[3]。湿毒蕴久化热,炼津为痰,湿毒困脾,运化失司,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6期2021-03-28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体会*
    -19病因为湿浊疫毒疫疠之气,也称疫毒,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形成和流行多与气候反常相关,致病特点包括:传染性强;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一气一病,症状相似。《温疫论》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黄帝内经》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吴鞠通曰“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回生捷要》载“疫证者,乃感四时不正之气也……其之中人,多从口鼻而入,蕴久而发,绝似伤寒,第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1期2021-03-28

  • 运用逐邪透外治则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会*
    我们姑且称之为“疫毒”。从温疫传变的“卫气营血”或是“三焦”走向看,疫毒从口鼻而入,侵犯人体,首先犯肺,造成脏腑功能障碍甚至实质损毁,发生各种病变,除追责疫毒之因外,尚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及气候、地理因素,疫毒虽非“六淫”之邪,但综合审因论治,需与“六淫”之邪结合起来分析。清代医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到“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由此可见,治疗新冠肺炎这种疫病,首先要把疫毒及其兼挟之邪从患者身上驱逐出去,逐邪外出也是中医学的主要治则之一。治则即治疗疾病的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5期2021-03-27

  • “解肌清热,宣肺化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以透邪转气,防治疫毒入营、入血;黄芪补肺、脾两气,从根本上解决气化顿滞的困难,化气生津,源源不绝,故以为君。世人以“三黄(黄芩、黄连、黄柏)”苦燥,常以清热,三焦火毒,各有所长,主管气分实火。当归、桃仁均入血分可活血逐瘀,加速血液运行,促进热量代谢,另外当归又具备补血作用,增加阴液内泄邪热;加减药物赤芍,连翘可清热解毒凉血,为热入营血的常用药。此六味为臣药。佐使药辅助君臣药发挥作用,以达到益气养阴,解毒除疫的功用。冬瓜子清热利湿、化痰;生薏苡仁上清肺热以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03-25

  • 宣白承气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疫毒闭肺证的中医方证关系和相关药理学研究
    期,其中重型分为疫毒闭肺证和气营两燔证两种证型[1]。其中邹璐等统计24 个省、市、自治区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相关中医药内容进行了分析,各地区诊疗方案中对重症的推荐方剂中宣白承气汤出现的频次是6 次,位列第二[2],王传池等统计2020 年2 月19 日前全国发布的33 个COVID-19 中医药诊治方案,共推荐55 张不同方剂,合计推荐142 次,其中进展期宣白承气汤出现频次为6 次,位列第三;危重期出现频次为8 次,位列第二[3]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5期2021-01-06

  • 从“焦膜”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白肺”形成的病机思考*
    作粗浅探讨。1 疫毒侵犯上焦焦膜是病机的核心疫毒之气不同于一般六淫之邪,但常夹六淫邪气伤人。六淫邪气乃气候变化,六气的太过或不及所致,其伤人是从口鼻皮毛而入,侵犯肌表,多即感即发,少数成为伏邪,一般不传变。而新冠肺炎之疫毒则从口鼻而入,经膜原侵犯上焦焦膜,病及脾胃,因其有潜伏期,认为多属伏邪,传变迅速。1.1 疫毒侵犯上焦焦膜由膜原而入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指出:“膜原为三焦之门户”,而膜原所处的位置,近代医家张虚谷认为是在“胃上口”。苏氏[4]在《系统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3期2020-12-28

  • 基于中医经典浅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白肺”形成的病机*
    状分析 初期以湿疫毒邪直中膜原,累及上焦焦膜,涉及肺卫气分为主要病变特点。若疫毒邪气轻微,正气相对不足,病邪潜伏于膜原,可无临床症状。膜原居半表半里,湿疫毒邪,侵犯膜原,三焦气机受阻,邪入半表半里,正气奋起抗邪,故见发热;湿毒之邪阻碍阳气,卫阳失煦,故见恶寒;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津液布散障碍,水湿代谢失常,故见食纳差、乏力倦怠、胸闷、胸脘痞闷、大便溏、恶心、苔白腻、脉濡等。1.2 膜原、三焦焦膜与肺间质 吴有性《瘟疫论》:“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5期2020-12-23

  • 温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分期分型诊治与实践
    病机可分为轻证者疫毒侵肺、肺气郁闭,普通证者痰热内蕴、热毒伤津,甚者气血两燔、热极动血,危重证者内闭外脱,或痰热内闭,或气阴两脱,恢复期多为肺脾虚弱之候。2 新冠肺炎的分期分型及治则方药结合温州地区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及基本病机,专家组将其分为4期:初期、中期、危重症期、恢复期。2.1 初期 临床症状轻微,发热或未发热,或有轻度恶寒,轻度乏力,咽干咽痛,轻咳少痰,无汗,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淡红,苔薄舌腻,脉濡。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2期2020-12-22

  • 从中兽医学角度看非洲猪瘟防控
    就是动物机体与“疫毒之邪”之间不能够维持动态平衡,力量出现相对失衡的一种表现。即,机体的抗病力“正气”抵抗不住“疫毒之邪”,邪气乘虚而入,并在体内不断壮大,进而严重干扰到机体自身的平衡而发病。2.2 中兽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中兽医学认为,当疫病发生之时,动物机体的“正气”一定弱于“疫毒之邪”。要想达到对疫病防治的目的,只要使体内的“正气”强于体内以及环境中的“邪气”即可实现。而想让机体的“正气”战胜体内以及环境中的“邪气”,可通过“扶正”兼“祛邪”的途径

    猪业科学 2020年12期2020-12-16

  • 从《寒湿论治》浅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
    述如下。1 寒湿疫毒是病因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点、五运六气、病证特点、病理损害来看,本病的中医病因当属寒湿疫毒为主。1.1 流行特点 从现有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均可追溯到传染源,且呈聚集发病,人群普遍易感,存在人传人现象,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潜伏期也具有明显的传染性。 本病流行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2]所述:“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亦如明·吴有性《瘟疫论·原病》[3]所述:“疫者

    福建中医药 2020年4期2020-12-13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经验总结
    1 病因 病因为疫毒夹时邪,新冠肺炎是烈性传染病,属中医 “疫病” 范畴。 《温疫论·自叙》曰:“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故感受疫毒是发病主因。《黄帝内经》言:“疫毒必藉时气而入侵,得伏气鸱而张”。 本次疫情的发生,燥、湿、热、寒、火、风都有,六淫杂陈,错综复杂。 而本次疫情始发于武汉市,武汉地处长江与汉水交界处,市内江河纵横,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环境湿度大,加之入冬以来多小雨,湿浊是重要病理因素。

    福建中医药 2020年5期2020-11-29

  • 世界抗疫之战: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本病机可概括为:疫毒外侵,肺经受邪,正气亏虚。病理性质涉及湿、热、毒、虚、瘀。1.湿邪致病既可外感,亦可内生,亦可因干预过程而助湿,湿邪易阻遏气机,导致其升降失常,可见胸闷、脘痞,便溏、腹泻、苔厚腻等症。2.热,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在发病和发展过程中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热邪燔灼易于耗气伤津。3.毒,一方面是疫毒,毒随邪入,发病急骤,传受迅速,极易导致喘促厥脱;另一方面邪盛酿毒,浸淫脏腑,使之功能严重失调。内外毒邪互为交炽,影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4.虚,

    阅读时代 2020年4期2020-09-10

  • 从“寒湿疫毒”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黄铭涵从“寒湿疫毒”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郑榕1,陈琴2,黄铭涵1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2019年底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而新爆发的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与中医“疫病”具有高度一致性。根据对中医疫病的认识,本文认为“寒湿疫毒”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要病因,并以“散寒除湿、避秽化浊”为总的治疗原则,探讨其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及防护措施,以期为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年8期2020-08-28

  • 珍惜 敬畏 感恩
    十万计危在旦夕的疫毒感染者,也让疫毒夺去了3800多位鲜活的生命。痛定思痛,使我们读懂了亟具人生哲理的6个字:珍惜、敬畏、感恩。珍惜,就是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敬畏,就是要敬畏生命。当我们经历痛苦生命时,要能感同身受,把他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把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这也是敬畏生命的价值。感恩,就是感恩一切給予自己恩惠的人。此次如此重大浩劫,我们能出奇制胜,要感恩党的坚强领导;感恩国家体制的优越;感恩临危受命出生入死的三军将士、白衣天使,

    东坡赤壁诗词 2020年1期2020-06-01

  • 特别的春天(组诗)
    场雪让一场雪洗净疫毒和阴霾一切,重新开始肺无恙,心安然让一场雪凝固成昨天的平淡今天,只是一次梦魇一场误会醒来时,记忆已归零让一场雪祭奠罹难的灵魂西去无忧魂归有处让一场雪封了村口的那条路守护卡点的人们返回家中歇歇脚,暖暖身让一场雪掩埋惶恐和不安一切终将过去明天还有明天口罩玲珑的身体,缜密的心环绕于耳畔似在叮咛或在细语息息相通的呵护过滤后的言语依然真诚被拣选的空气纯正质朴躲在身后的男女老幼依赖和托付生命一念之间时戴上的是安然卸下却是沉重短暂生命,坚强的内心可亲

    辽河 2020年4期2020-04-23

  • 古人是怎样预防传染病的
    见,当时古人面对疫毒就已十分重视隔离,这是一种原始传统的方法,但也是最有效的。内养正气传染病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在中医看来都是邪气,是非时之邪所致。《黄帝内经》中明确地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告诫人们“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古人重视内求,认为正为本,邪为标,预防感染,首先要扶正。正气盛则邪气不能内侵。这个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家

    健康博览 2020年13期2020-03-12

  • 紧抓“疫毒”病机,对证施治新冠肺炎
    医病因病机,以“疫毒”为主线,并根据“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结合当地发病特点来对证施治[3]。1 湖北地区新冠肺炎发病特点清·程山龄云:“时疫之症,须知有来路两条,去路五条”,就是说时疫有在天者,在人者,疫病的流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黄帝内经》对疫病也有“三因制宜”学说,所谓“三因”是指“因时、因地、因人”[4],就是说,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相互为用。根据中医理论,人“禀天地之气生,依四时之法而成”,是自然界的产物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6期2020-02-16

  • 从毒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路探讨
    毒、瘀毒、痰毒、疫毒有关。五毒各有特点,既是新冠肺炎的致病因素,又是引起新冠肺炎疾病传变、病情变化的重要病因。发病过程中由毒而热,由毒而湿,由毒而瘀,由毒而脱,由毒而虚,因毒致病,因病致虚,终致毒虚杂合,派生一系列病证。1 五毒致病,疫毒贯穿始终所谓温毒,古籍中原有两种含义,即温毒表现的一类疾病和温热毒邪这一致病因素,本文中取病因之义。温毒之邪易发于冬春之交,恰如《六元正纪大论》中所载“己亥之岁,终之气,其病温厉”。新冠肺炎病情最早始于2019年12月中下

    江苏中医药 2020年4期2020-02-15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试行第一版至第四版的演变思考
    炎归属于中医的“疫毒”范畴。“疫”指瘟疫,是中医学对烈性传染病的概称。瘟疫在中国史料中早有记载,《说文解字》指出:“疫,民皆疾也”,《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1]。《素问·刺法论篇》指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毒”,《说文解字》释“厚也,害人之草”。也就是说,毒的原意有二,一是通厚;二是指草。通“厚”,“厚”的意义与“薄”相对,即程度重、深之意[2];就发病原因而

    吉林中医药 2020年8期2020-02-14

  • 王檀教授从气化顿滞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理论阐述。1 “疫毒”溯源“疫”,《说文解字》释:“疫,民皆疾也。”《字林》:“疫,病流行也。”近现代的相关文献认为“疫”即急性传染病,如《辞源》解释为:“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通称”。“毒”,《说文解字》释:“厚也,害人之草”。也就是说,毒的原意有二:一是通“厚”;二是指草。通“厚”,“厚”的意义与“薄”相对,即程度重、深之意[4];就发病原因而言,泛指一切致病邪气。如日本医家吉益东洞在《古书医言》提到“邪气者,毒也”。清代徐延祚《医医琐言》更有“万病

    吉林中医药 2020年4期2020-02-13

  • “火郁发之”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
    4]。但艾滋病“疫毒”侵袭人体,深伏难解是其不易治愈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这一问题上不同医家认识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应将“火郁发之”治法贯穿于艾滋病治疗始终。在艾滋病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各有不同,治疗也各有侧重[15]。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08)《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16]将艾滋病全程病变分为3期。2.1 Ⅰ期(原发感染期)艾滋病“疫毒”初犯人体,尚未深入,正气充盛,抗邪有力,故治疗应疏散表邪,尽快透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2020-01-14

  • 云南登革热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分析∗
    特点瘟疫是因感受疫毒之邪导致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疫疠温病。中医学早就认识到疫毒之邪的致病性、严重性以及危害性,如《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原序中指出“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疠气具有湿温、毒热之性,可经肌肤、口鼻、胃肠而入,行走于经络、肌腠、筋骨之间,重者损伤脏器脏真而危及生命。疫毒之邪其性剽悍滑疾,起病多先侵袭卫分,或表现为卫气同病,或郁于半表半里,三焦膜原,阻碍气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5期2020-01-14

  • 透邪解毒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践
    范畴[2]。寒邪疫毒染易,病邪既有毒邪致病性质,又具有寒邪发病特点,且因地域与人群体质差异,发病后形成“寒、湿、毒、热、虚”等证素特点[2-3],病机有外袭内伏之合,病势有缓急不同。1.1 首要病因“疫毒”新冠肺炎的病因为“疫毒”,致病特点与主要表现:一是暴戾猛烈,体虚之人触之即病;强壮之人接触可即发病或邪伏入里而渐发,初起患者病毒核酸检测多为阴性,虽无症状但邪渐入肺,出现胸部CT炎性改变;二是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其性秽浊,交相染易,表现为较以往的呼吸道传

    中医药信息 2020年6期2020-01-11

  • 从湿热疫毒瘀郁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探讨※
    研究,推崇从湿热疫毒瘀郁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陈四清老师(下称陈师)学习,对其从湿热疫毒瘀郁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验作一探讨,以抛砖引玉。1 湿热疫毒感染是根本病因陈师认为,由于受古代科技水平的局限,中医先贤们没能将慢性乙型肝炎从其他肝病中完全分列出来,只是笼统地按照“胁痛”“黄疸”“鼓胀”“积聚”等进行辨证论治,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属于疫毒感染引起的“疫病”范畴,因此治疗效果也一直差强人意。中医认为,疫毒是指较六淫病邪损害更强,具有强

    中医药通报 2020年2期2020-01-10

  • “三焦分治湿热疫毒”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指导作用
    医家大多主张湿热疫毒之说[5-6],为疫毒外袭,热随毒生,内外湿邪相合,湿与毒相杂,湿邪困阻,热毒难除,致使病程缠绵,病症难愈,病势难解。本文拟从COVID-19的病因病机入手,并运用三焦分治理论进行剖析,为COVID-19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1 COVID-19病因病机1.1 疫毒上受,湿热蕴肺 《灵枢·决气》记载:“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温热论》有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7]1肺为华盖,肺叶娇嫩,疫毒邪气最易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9期2020-01-07

  •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解读
    畴,致病的病因为疫毒疠气。此次疫病发于冬春之际。今年气候反常,属于暖冬气候,三九之时,寒令当至而未至,应寒而未寒,气候反热。从气候上看,属温疫可能性大。且浙江素为江南多湿之地,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疾病特征,应是湿邪与疫毒疠气合而为病,致使病情缠绵难愈。此次温疫的特点是自口鼻而入,绝大多数病例都是直中肺脏,卫、气分症少,容易直中营血,一旦直中营血,病变就会累及心、肝、肾三脏,则病情危重,危及生命。同时,疫毒为病易耗气伤阴动血,后期应注意养阴益气。2 分期分型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1-06

  • 严桂珍教授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经验总结
    ,是由于感受时行疫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突然发病、恶寒发热、全身酸痛,甚则咳嗽、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发病较急、流行性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季节性流感的流行每年会造成300~500 万严重病例,并导致 25~50 万人死亡[1]。治疗上,西医治疗无特效药物,一般予以对症支持及早期抗流感病毒治疗[2]。严桂珍教授为福建省名中医,从事临床近50年,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有个人独特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师从严桂

    广西中医药 2019年1期2019-03-20

  • 浅谈壮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病物质,壮医称为疫毒。由疫毒引发的传染病,称为疫病。疫毒是一种毒性暴烈、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病因,是一种邪气非常凶烈的毒素。而引起艾滋病的疫毒,比一般疫毒更为凶险,染之则难以根除。壮医认为,艾滋病疫毒具有广泛性、隐藏性、骤发性、火热性、酷烈性、善变性、趋内性、顽固性等特点。其致病之后,可致多个脏器虚损,毒散全身,化寒化热,兼湿兼热,虚实错杂,长期潜伏,骤然发病,恶化迅速,难以治愈等特点。艾滋病是一种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的难治性疫病。HIV为疫毒之一种,其通过破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12期2017-01-14

  • 薛博瑜教授从祛湿及解毒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瑜教授认为湿邪与疫毒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病变主要累及肝脾肾三脏,治疗上以祛湿和解毒法贯穿疾病始终,并根据邪实正虚的轻重、在气在血、病情进退等具体情况加减药物;同时慢性乙型肝炎病久及肾,后期还需重视补肾法的应用。【关键词】薛博瑜;疫毒;湿邪;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广泛分布,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主要经输血、母婴及性接触传播,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

    环球中医药 2016年5期2016-03-10

  • 牛气肿疽的诊断与中西医疗法
    兽医学认为主要因疫毒传染所致。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黄牛,尤其以0.5~4.0岁的青年牛最易感,水牛极少感染。多发生于天气炎热的多雨季节。由于时雨时睛,湿热熏蒸,外受疫毒之邪侵袭,或采食被污染疫毒(气肿疽梭菌)的草料和饮水而致本病。本病与创伤有密切关系:①疫毒热邪经口进入,侵犯胃肠,郁积不解,随胃肠黏膜破损,入经血脉传至脏腑,积于筋肉,以致肌肉坏疽而发生气肿之症;②疫毒热邪经卫分肌肤创伤侵入,郁积筋肉,使肌肉肿胀,其疫毒内传脏腑,故见气肿之症。2主要症状一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11期2015-10-21

  • 从温病理论浅议埃博拉出血热
    。”其基本病机为疫毒之邪内侵,弥漫三焦,窜扰营血,迫血妄行,血热毒盛,毒瘀互结,造成出血及脏器损害。2.1 疫毒致病埃博拉病毒与温病的“戾气”颇为相似,具有疫毒之性,是一种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因素,且伤人后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吴又可在《瘟疫论·原病》中云:“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云:“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疫毒之邪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可广泛流行的致病因素,目前埃博拉病毒已波及西非多个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8期2015-02-09

  • 小儿痢疾30例中医辨证治疗
    之时, 均可感染疫毒而罹患。痢疾的辨证, 首先要察看有无表证及食滞。控制传染源,隔离痢疾患者, 积极治疗[1]。选取临床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小儿痢疾的中医辨证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收治的30例小儿痢疾患者, 男10例, 女20例, 年龄6个月~7岁, 病程1~7 d。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呈赤白脓血粘冻状, 便时里急后重, 大便镜检可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 并有巨噬细胞。湿热入里成实者, 清热除湿, 和血理气。2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2期2014-01-31

  • 对艾滋病中医病症归属范畴的探讨
    者将艾滋病归为“疫毒”、“早期瘟疫、晚期虚劳”、“伏气温病”、“阴阳易”、“湿温”、“积聚”、“癥瘕”、“瘰疬”等范畴,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将目前较为常见的几种艾滋病中医病症归属范畴例举并探讨如下:1 驳“疫毒”说《内经》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候论》也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何颖[1]认为AIDS具有传染性强、易于感染流行、发病后病情较重、死亡率高的特点,这与中医学疫气为病概念十分符合,故应将A

    环球中医药 2013年7期2013-04-09

  • 王京奇主任医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总结*
    不足,复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患者感邪后迁延不愈除湿邪之性黏腻难化外,还与病患素体正虚有关,即所谓“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地”。王老师认为只有正气足才能驱邪外出,因此在治疗中要时时注意扶顾正气。《金匮要略》中对肝病的治疗就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说明肝病与脾的密切关系。脾主运化,如气化枢机失转,则湿浊痰瘀内生,外感疫毒缠绵于内生湿浊之中,两邪相结更伤正气。王老师临床选用黄芪40~50 g,配合四君子汤或四逆散健脾益气,同时配伍生麦芽、砂仁醒脾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9期2013-01-24

  • 手足口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有关问题探讨
    为外感时行邪毒、疫毒,但对其属性意见不一。(1)风热疫气:手足口病致病邪气应具备风热之性,湿邪不是主要致病因素,仅有可能为兼夹邪气。万柏松观察了近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体温或高或不高,舌质均为红或淡红,舌苔为薄或薄白苔。其中仅5例患儿出现厚腻苔[1]。(2)热毒:手足口病由热毒之邪引起,手足口病是热毒证的一种。热毒是一种温热性质疫疠之气,也有热夹湿者。其凶猛厉害,较热性急而重,能引起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相对高[2]。王玉光等[3]也持此观点,认为本病主要为

    环球中医药 2012年11期2012-04-10

  • 姚乃礼从“毒损肝络”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经验*
    痰瘀交阻”,湿热疫毒稽留体内,毒邪内侵,深伏血分,损伤肝络,逐步造成正气亏损、气血失调、痰瘀阻络,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发生。1 疫毒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乙型肝炎为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其病程漫长,迁延难愈,治疗颇为棘手。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符合“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疫毒之说;而慢性乙型肝炎一旦进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则危害较大,病情变化繁杂,疾病进展较快,符合毒邪致病的暴戾性特征;从“邪伏机体伺机而发”来看,乙肝病毒又与“伏邪”颇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7期2011-02-11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
    菌性痢疾中医称为疫毒痢,系由感染时疫毒所致。本人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痢疾25例,与单纯西医治疗的25例作对照,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6例,女9 例;年龄 5~56 岁,平均 22.3 岁;病程 2~5d;普通型20例,轻型3例,中毒型2例。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 8例;年龄 5~55岁,平均 22.0 岁;病程 2~4d普通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0年5期201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