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史

  • 卷首语
    说的“史”,是当代史。写作不是强求的事,愿意写什么,是个人的自由。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把写作与当代的关系单独挑出来说呢?可能有人会说,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主题”写作、“主题”出版,就是与当代、新时代相关啊,并不少啊。我能理解这话的意思。但我们也要看看其中优异者的数量,最重要的,看看独创者的数量。遗憾的是,我看到,多数作品只是在项目悬赏下的复制——其文本稍显讲究的,大致也只是借鉴了“十七年”文艺的一些调性与技法。1949 至1966 的十七年间,关于新中国与新生

    散文 2023年12期2023-02-01

  • 【德国】于尔根·贝克尔
    人日常生活史的当代史。他的大部分诗歌属于自然诗,以抓拍手法记录了历史进程中的风景、气候、自然细节、季节变化和市容变化,揭露了工业文明和技术进步对大自然的破坏,诗中充满着由战争、冷战、核能和生态灾难造成的世界末日氛围。他既擅长散文体长诗,又能写凝练的短诗;以叙事性的歌唱风格再现了当代史流变的瞬间和风景变化的瞬间,其日记体诗歌被称作“瞬间的编年史”,而他则被誉为“反思的记忆诗人”。

    星星·散文诗 2022年35期2022-04-06

  • 浅析巴勒克拉夫对“当代历史”的认识
    64年出版了《当代史导论》。他认为“当代”或“近代”历史是历史学家的一个必要的研究主题。他断言,当代历史标志着“现代”的突破,据此他认为研究过去60至70年事件的历史学家应考虑到“各种基本结构的变化” 1。在《当代史导论》一书中,巴勒克拉夫勾勒出了全球历史的轮廓。阅读此书,我们可以重新洞察自己的“当代”历史,即过去半个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并以此来窥探思考历史的新方式。关键词:《当代史导论》;当代史;全球史一、《当代史导论》及其观点1957年,巴勒克拉夫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2021-07-17

  • 地方通史的经典之作—关于《苏州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以下简称“苏州当代史”)是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成果,历时十年完成,并于2019年3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无论篇幅,还是整体结构安排,或是资料选用,在同类型地方通史著作中,都是相当罕见的。通读全书后,我发表三点意见。第一,从地方志到地方通史,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转型,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进步。就此而言,“苏州当代史”的编撰是相当成功的。中国是一个有编写地方志丰富传统的国家,据有关专家统计,截至民国时期大约有7000多部地方志,另外一个统计数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2-13

  • 21.0:当代简史
    的矛盾心理。“当代史”由此开始,它被认为是我们时代的历史评述和描写“同时代人”的学术史——这是汉斯·羅特菲尔斯1953年提出的当代史的经典定义。它被奉为经典但也同时受到质疑。是否并非只有在回顾中、有距离的情况下才能认清一个时代重要的范畴及核心发展?当代的历史记录难道不是倾向于用社会科学中的当代分析诊断法和小品文般的自我描述形式,去不加评判地全盘接受和根据历史进行补充统计吗?当缺少档案来源时,又要在何处展现当代史的附加价值?总而言之,一部“当代史”真的有可能

    全国新书目 2020年7期2020-12-29

  • 安德烈亚斯·罗德与《21.0 :当代简史》
    严格意义上的“当代史”(Zeitgeschichte),而是一部新颖的“当下的历史”(GeschichtederGegenwart)。联邦德国当代史研究专业化的奠基者汉斯·罗特费尔斯(HansRothfels)曾把这个领域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同时代人”所生活的时代和他们以科学方式对这个时代的处理。在这种相对化的概念中,时间上的划界就变成了当代史研究的关键问题,历史学家需要阶段性地调整“同时代人之时代”的起点。一九一七/一九一八、一九四五和一九八九/ 一九九

    读书 2020年12期2020-12-09

  • 当代史展览的意义与思考 ——以深圳博物馆“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为例
    扮的小姑娘”。当代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当代史展览是将当代史的内容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我们力求当代史展览能够不“任人打扮”,用最客观的方式为观众呈现即时当下,接受所有人的检验,这是当代史展览与其他历史类展览的不同之处。它不但承续了传统博物馆展览的功能,还引起观众的深刻共鸣。正如当代人需要修当代史一样,当代史展览是十分必要的。一、从“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说开去近十年来,国内的当代史展览数量不少,包括临时展览和常设展览。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

    客家文博 2020年2期2020-12-06

  • 三种历史观的个人视角与理性语境辨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伍德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海登怀特则用现代文学理论研究文本层面的历史,进而得出了“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的结论,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但是,这三种历史观在充满创见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限于其个人视角,实际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谬误和局限。如何阐释当代对历史哲学思想的认识限度,理解思想与历史的距离,分辨用文学史分析历史的局限性。本文尝试将这三种史学思想放在理性思维的坐标,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的两个维度进行阐述和辨析。

    北方文学 2020年21期2020-12-02

  • 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改革探析
    放;经济改革;当代史;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2-0001-02经过改革初期15年的探索,经济改革最终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平稳过渡,在改革观念和实践上逐步矫正,以自信、崭新的姿态迈向全球化的新纪元。萧冬连先生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追求深层的宏大意识:试图回答为什么中国的改革能够走得这么远,如何成功突破市场化转轨的临界点,突破了改革初期经济史研究的局面。本文从这一问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22期2020-09-26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谈论了在历史研究要有思想内容,需要探究历史事件和进程背后的因素,要有精神上的链接,而不仅仅是“编年史”,其对于历史性质的思考和对以往历史学形式的分析,在整个20世纪影响甚大,不但在英国学界造成影响,而且也被正在寻求走出兰克史学模式的美国“新史学”史家引为同道,并汲取其中的思想元素。关键词:克罗齐;当代史;编年史;史学思想一、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一般而言,历史在时间上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当代史,虽然不同领域

    青年时代 2020年8期2020-06-03

  • 现在发生的不就是历史吗?
    況快点转好!”当代史,真历史此次志愿服务过程中,我年纪最小,自然受到其他志愿者的关心与帮助。第一天,几位志愿者便好奇地问我就读于什么学校,读的什么专业。“我是……读历史的。”我怯怯地说,暗暗做好了听大家一声叹息的准备。“历史好哇,真不错!”大家纷纷发出感叹。这种反应我经历过很多次,但出于对本专业冷门程度的了解,我料想到他们一定是将律师听成了历史(在余姚方言中,律师和历史两个词语读音相近),慌忙解释:“不是打官司的律师,是讲过去事情的历史。”在其他志愿者陷入

    大学生 2020年5期2020-05-14

  • 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式教学初探
    倾向于把它作为当代史来处理。”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概念后,李良玉教授倾向用“中国当代史”来界定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笔者深以为然,也认同中国当代史研究是“新兴的学术事业,科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中国当代史研究必须高扬科学精神,在教学时也要辅之以研究思维和实践。与古代史不同,中国当代史涉及的人物、事件很多都广为人知,对文献的版本、字句的理解似乎要求就低一些。因此,有的人便想当然地认为当代史“层次浅”“水平低”。有些学者研究古代史成绩尚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19

  • 重构中国当代史研究的问题意识
    长足进展,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地域史转向方兴未艾,体现了由整体性的宏观叙事向局部性的微观叙事转型的历史建构过程。然而,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基于集体化时期农村技术、卫生和教育的视角分析,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农村社会改造和民生工程的广泛历史实践,为当代史研究的再出发开辟新路径;并以足够的学术自觉避免直接以地域性史料呈现去简单对接总体史视野下的当代史问题研究,进而构建出一个更加贴近“政治与日常”历史演变脉络的本土化叙事架构和话语体系。〔关键词〕 技术;卫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6期2019-12-26

  • 当代史”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
    关键词 当代史,客观性,历史知识,历史认识,情感因素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13-0003-06这里的“当代史”,指克罗齐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①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各类文章中引用这句话,但很少有人比较全面地了解克罗齐这个判断的原意,对它的涵义实际上认识比较模糊,似乎它只表示历史知识不过是当代人对过去的理解,并非那么客观可靠。局外人往往把它理解为历史可以根据需要,可以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7期2019-08-27

  • “江金权: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体系,必须加快当代史学科理论的建设。建设这一理论,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也离不开当代史编研的具体实践,必须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当代史学科理论建设中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如何认识当代史编研的现实性、通史性等特性,如何界定当代史的分期、主线、主流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当代史自身的学科理论的支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历史的基本动因起码有三个:坚持并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这

    红旗文稿 2019年22期2019-04-19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史学贡献及对地方当代史编纂的启迪
    统,尤其是地方当代史编纂远不如人意,地方史编研机构也不成体系。为此,2015年至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先后发文,提出要“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并把以编纂地方当代史为主要任务的地方史编纂工作落实到了各地的地方志编纂机构。对地方志工作者来说,地方史是一片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熟悉是因为“史志同源”,地方史和地方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陌生是因为编史和修志毕竟有很大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9年4期2019-01-03

  • 西方史学传统中的当代兴趣与当代史
    当代史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起,关注当代就是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历史是为了保存对当代事件的记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history)都不同于“编年史”(annals),前者關注当代事件和人物,后者记述遥远过去的事件。追溯西方关于过去和现在的观念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都将过去与现在、过去与未来混为一谈。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欧史学向现代迈进,古代以来的现在观念缓慢地被侵蚀,人们对时代误置越来越敏感,逐渐认识到古代的现在和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9期2018-12-10

  • 科技兴国之路 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驱动
    978年是中国当代史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里,國家政治生活发生了很多大事。这许许多多的大事归结到一点就是:把全国上下的精力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发展经济需要依赖科技、依赖教育、依赖人才,所以这场规模浩大、力度空前的“拨乱反正”首先是从科技领域开始的。也因为此,在标志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8个月前,就先举行了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自此,中国的科技发展才走出寒冬,迎来春天。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43期2018-11-26

  • 德国当代史研究的重镇:慕尼黑—柏林当代史研究所*
    弢 在德国,“当代史”(Zeitgeschichte)研究被看作是研究“同时代人”(Die Epoche der Mitlebenden)的历史。*Hans Rothfels, “Zeitgeschichte als Aufgabe,” Vierteljahr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1.Jahrg., 1.H.(Jan.,1953), S.1-8这一研究时段,主要囊括了从一战结束后到21世纪初的历史。在当代史研究主题下,众多大学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8年1期2018-04-15

  • 对克罗齐和柯林武德关于历史概念的解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则进一步提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可以说是两人关于历史哲学思想的核心命题。二者都认为历史并不是简单的陈述过去,而是将历史置于研究中所处的时代去探索包含历史学家某种思想的人性的发展,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历史充其量就只能称之为“编年史”或者“准历史”,而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关键词:历史;克罗齐;柯林武德;当代史;思想史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1-016

    学理论·下 2017年11期2018-03-26

  • 浅析网络“史记体”的特点及其意义
    蕴、文学价值及当代史价值,可读性强,从而有别于其他网络流行体的碎片化阅读。其二,忠于原作者的写史态度。正如《史记》取材广泛,“史记体”文章对当代发生在社会名人身上的新闻事件都做了认真的分析与辑录,旁征博引皆媒体披露之资讯,翔实可考,内容丰富。即便如其他网络流行体一般亦有戏谑的成分,但绝少有无新闻来源的编造,比较忠实于司马迁的修史态度。其三,忠于原著的艺术特色。比如较为严格地遵循了《史记》所开创的史书纪传体体例。“史记体”文章中除个别戏谑意图强烈的如《史记·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1期2018-02-22

  • 当代史”意识的凸显与写作路径的拓展 ——2016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观察
    ■ 张光芒“当代史”意识的凸显与写作路径的拓展 ——2016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观察■ 张光芒2016年,江苏长篇小说创作展现出了蓬勃如春的新气象和新风貌。长篇创作不仅题材更加广泛,视野日益开阔,在艺术表现、审美精神诸方面也往纵深突破,预示着江苏文学艺术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当代史”意识凸显,人性探索意识强劲以往我们谈论长篇创作领域的时候多以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加以分类,现在看来这种分类已经不足以概括文学的发展状貌了。急速变化的社会文化生活让人们目不

    雨花 2017年14期2017-12-01

  • 当代史”意识的凸显与写作路径的拓展
    展时期。一、“当代史”意识凸显,人性探索意识强劲以往我们谈论长篇创作领域的时候多以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加以分类,现在看来这种分类已经不足以概括文学的发展状貌了。急速变化的社会文化生活让人们目不暇接,与传统的断裂意味越来越强烈,曾经被视为现实题材的东西越来越表现出历史的性质。有些作家越来越倾向于将现实与历史结合,将当下的潮流与前人的遗产结合起来,以过去推演现在,对当下追根溯源。2016年特别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当代史”意识凸显,主体性冲动强劲。换言之,长篇小说

    雨花·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10-16

  • 戏剧舞台上的西藏当代史表述
    当代历史。西藏当代史叙事其实具有和主流历史叙事相统一的框架,但西藏当代史叙事历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省份,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现当代历史脉络里所呈现的历史,突出了这种历史在构建中华民族现当代历史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另一种写法是把西藏看做古老民族——藏族的核心地带,并以族群为单位书写的现当代历史。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这个弘扬国家视野里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场域里,如何表述西藏现当代历史,逻辑上必然预先确立一种符合国家主流文化叙事的视野,但

    艺术评论 2017年3期2017-05-04

  • 建国史是重要的当代史
    建国史显然属于当代史范畴,并且理应是当代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建国史的书写对于构建和培育广大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容轻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界也时常有人将建国史与当代史相互对立起来,认为前者属于党史和国史类别,且政治色彩浓厚,突显的是自上而下的精英人物和大事件;而后者则体现了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变革,注重全方位的解读历史,不只是政治史视野等。更有甚者,动辄就以当代史名义下的具体微观经验个案为依据对整个建国治理的宏观制度实践进行

    文史月刊 2016年10期2016-10-17

  • 《世界当代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探究
    杨小梅《世界当代史》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四年来,在《世界当时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研究、积极探索,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这里希望与大家分享。一、课程建设背景2010年国际名校公开课、视频课程由网易、新浪等商业网站向国内传播,公开视频课在短时间内吸引了相当大的注意力。为紧跟国际教育主流,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

    魅力中国 2016年8期2016-05-14

  • 《世界当代史》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实践探究
    设工作,《世界当代史》成为辽宁省首批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基础上,2014年7月,《世界当代史》又获批辽宁省首批大学跨校修读学分试点课程。2014年8月,《世界当代史》被东北财经大学选作为通识选修课。截止目前,东北财经大学已经连续选修本课程4个学期,有400余名学生通过跨校修读《世界当代史》获得了学分。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课程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研究、积极探索。建课4年多以来,尤其是跨校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2016-05-14

  • 希特勒自传在德国再版
    日起,由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编辑的、含有注释的《我的奋斗》完整版将上市销售。此书约2000页,几乎是原版的两倍厚,售价59欧元。在3500多条注释中,德国历史学家试图戳穿《我的奋斗》所宣扬的极端思想,逐一批驳希特勒的政治宣传。但此事仍在德国引发激烈争议,支持者主张借此戳穿希特勒的政治谎言,而反对者则担心“潘多拉的盒子”或被打开,希特勒宣扬的极端思想可能死灰复燃。这本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书”自1945年后在德国被禁止再版。二战后,同盟国将希特勒文稿的所有权转

    世界知识 2016年3期2016-02-25

  • “中国当代史三校工作坊”简介
    究动态·“中国当代史三校工作坊”简介刘诗古 蒋 勤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渐趋活跃,尤其基于大量地方档案史料之开掘和利用的历史研究,引起大批研究者的广泛兴趣和积极参与,无论从学术论文的发表还是各类专著、史料集的出版以及各类学术会议的举办等,都显示出较大活力。诸多以往不为人所知的地方史图景和地方性知识得到成功的展现与建构,尤其在新的历史资料的发掘和新的历史知识的增长等方面成效卓著,成为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里非常重要的学术生长点,形成

    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11期2016-02-11

  • 质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以文学史举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不加思索地便接受了,认为这是先锋历史观,有可能给史学界的理论建设与书写实践带来一场“革命”,使任何形态历史的书写都能达到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逼真程度,彻底揭开历史本来面目上的种种遮蔽,彻底戳穿伪造历史的卑劣手段和无耻谎言,彻底荡尽历史建构过程中人为导致的虚无主义的迷雾;由于对这种历史观抱有三个“彻底”的不够理性的主观期待,故而便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视为一切历史书写的“金科玉律”。笔者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史理论与实践

    当代作家评论 2015年5期2015-11-14

  • 当代人写好当代史是历史责任
    及当代人能否写当代史,对此有一种议论:“当代人没法写当代史,只有留给后人去写。”这种说法相当流行。如果说这种看法一点根据都没有,那也难说通。它确实有几条理由:有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时间相隔得久些,反倒看得更清楚些;有些重要史料,常常在以后的日子里陆续发现或公布,当时人未必都能看到;人们对历史也不断会有新的认识;而讲的更多的是,当代人写当代史总难免遇到一些忌讳,有的事一时还不便在历史论著中都公开地发表。这些都是事实,套用一句常用的词,对当代的历史研究者说

    百年潮 2015年2期2015-09-10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原典解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原典解读陈 晨(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意大利史家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有其特定的思想逻辑和内涵,只有仔细品读原典方能理解。实际上,克罗齐笔下的“历史”、“当代史”和“编年史”等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史学概念,而是其创新思维的思想结晶。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辩证地理解历史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大有裨益。克罗齐;历史;当代史;编年史;精神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在《历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4-10

  • 论当代人写当代史
    历史著作一种的当代史当然也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史学界对隔代修史、后代人修前朝史的做法习以为常,以致于这种观念掩盖了中国传统史学编撰上的当代人修当代史的史学实践。人们想当然地认为,隔代修史、后代人修前朝史是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唯一途径,至于当代人撰写的当代史著述最多只能算是史料的积累,当代人修当代史的意义和价值被极大地低估了。从这个意义上看,“当代人写当代史”也就具有了值得深入探究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所阐述的“当代人写当代史”,指的是对中国史学上不同时代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0

  • 世界当代史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以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课程为例
    000)世界当代史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以许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当代史》课程为例尤 建 设(许昌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从学术史回顾、课堂教学现状、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来看,有必要进行世界当代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在实践探索方面,项目组对课程教学体系重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实行模块化、分段式教学;根据教学需要,综合运用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双语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互动。从实践效果来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世界当代

    许昌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01

  • 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中国当代史的“革命史”意义
    科建设的“中国当代史”在时间上涵盖后两个三十年。而目前学界的“中国当代史”研究主要集中于第二个三十年。本文所讨论的也主要是第二个三十年。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的划分尚无一致的看法,或将1840—1949年称“中国近代史”,将1949年以后称“中国现代史”;或将1840—1919年称“中国近代史”,将1919年以后一直延续至今称“中国现代史”;或将1840—1911年称“中国近代史”,1912—1949年称“中国现代史”

    社会科学 2015年11期2015-02-07

  • 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特点与《世界当代史》教学
    展特点与《世界当代史》教学洪共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世界当代史教学应抓住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特点,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世界当代史 全球化 全球史观 整体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界标,一般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历史称为世界当代史。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历史呈现出前新的特点与新内容。笔者多年从事《世界当代史》教学,以下就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特点与《世界当代史》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战后世界历史发

    史志学刊 2014年3期2014-04-10

  • 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1000)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刘宝军(渤海大学 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史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史料的支撑,能否合理开发和正确利用史料,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科学水平和学术质量,中国当代史也不例外。中国当代史是改革开放后的一门新兴学科,这种历史的特殊性造成了档案背景的鲜活性和时代性。有关当代的部分档案材料因政治敏感、地方部门存史意识淡薄和某些政策等原因,制约了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研究中,史学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搜集史料“全”,整理史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研讨式教学方法在世界当代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代史课程,世界当代史既有其他历史课程如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的共性,同时也存在它本身的个性。世界当代史以1945年的反法西斯胜利为起点,很多内容与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昨天的内容已经变成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今天的生活也会变作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当代史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知识更新的如此迅速以致于教材始终处于一种落后状态,我们所接触到的一些鲜活的史实无法及时反映到教材中去。当今社会,人类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也变成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尤其

    河北职业教育 2013年2期2013-08-15

  • 质疑《涑水记闻》为续《通鉴》而作之说
    光准备编写一本当代史著作——《资治通鉴后纪》。其后,学者大都采用此说,如邓光铭先生在《略论有关〈谏水记闻〉的几个问题》中说:“司马光……还准备写一部《资治通鉴后纪》,也就是北宋建国以后的历史。《记闻》(《涑水记闻》)一书,则是司马光……随手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撰写《通鉴后纪》之用的。”[2](P32)那么,《涑水记闻》真的是司马光为《资治通鉴后纪》而储备的资料汇编之一吗?司马光真的准备写一部当代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后纪》吗?笔者斗胆提出质疑,供大家讨论。一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关于中国当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史,可以说都是当代史。中国当代史课程是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及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并不久,这只是近二十年来的事。如何讲好这门课,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本科生、研究生既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更早地接触学术前沿的研究信息,培养科研意识,尤其是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这对从事此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对中国当代史课程教学改革作了以下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6期2012-03-31

  • 阿富汗教科书删掉近四十年战乱史
    书中近40年的当代史,这样一来,学生将无法从教科书中了解到本国当代发生的战乱。据美国《华盛顿邮报》5日报道,今春新学期开始,阿富汗的高中生将收到新历史教科书。在阿富汗政府发行的这一系列历史教科书中,历史只讲到1973年,没有提及抗苏战争、穆斯林游击队、塔利班或美军入侵等。阿富汗领导层目前正努力促进单一国家认同,喀布尔方面称,本国近40年的当代史极具争议。阿富汗众多政府官员认为,这部新历史教科书将成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最好工具之一,它给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提

    环球时报 2012-02-072012-02-07

  • 析论世界当代史课程特点与史料教学
    00)析论世界当代史课程特点与史料教学张 郭(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世界当代史有其鲜明的课程特点,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与动态发展性,其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纷繁复杂,致使人们对它的研究与认识呈现出相对的滞后性;世界当代史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加强史料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史料保存的多样化、科技的发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在世界当代史教学过程中引用各种形式的史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史料教学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当代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世界当代史专业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式的转变。世界当代史讲授的主要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讲授的方法也主要是以“革命史”、“阶级斗争”为主线的传统内容模式。在教学方式上,虽然多年来一直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授课方式,但是这一过程的转变远远没有完成。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基本上还是采取单一试卷命题的考试方式,一次考试就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在新的形势之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历史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更新观念,探索一条真正的素质教育之路,切实加强历史学作为重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5期2011-08-15

  •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当代世界史教学改革刍议
    展二战后的世界当代史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较长时间内,在我国高校当代世界史教学中,存在将当代世界史作为各国历史的简单相加,抑或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族解放运动,外加国际关系的单线组合的现象。其研究仅仅限于对政治和经济状况的阐述,或仅仅把研究的触角从传统的西欧、北美以及前苏联、日本扩大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我国著名历史学专家黄安年教授曾对中国世界当代史的教学现状作过深入的分析,认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我们的视角较多地集中在地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突破
    该校成立了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又囊括了一批这一领域的卓有建树的学者。譬如,以研究国共两党关系著名的原北京大学教授杨奎松,在当代史研究领域被称之为“百事通”的原中央党校教授韩钢,以研究毛泽东而著名的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萧延中,以研究鸦片战争而声名远播的原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等等。学者扎堆华东师大,也给学界带来了某种改变,这种改变,甚至对既往的研究体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就当代中国史研究来说,既往的体制大致疑似于孔子杏坛讲学前的状况——“学在官府”,教育是“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38期2011-05-14

  • 第五代电影中的“新历史”想象
    一种同样钟情于当代史的文艺片相比,有了不小的“突破”。近年来,以当代史为背景的“灰调子”文艺片数量不少,其对历史的态度都有相对统一的想象和判断,情感指向十分明确。如《孔雀》、《青红》、《看上去很美》、《二十四城记》、《团圆》等,主题基本上属于“新伤痕文艺”的范畴。而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在70年代初期的背景上,叙述了一段“纯真”的爱情故事,尤其受到中老年观众的青睐。其主题的暧昧,已经引发了社会批评的某种尴尬。对“当代史”的叙述出现如此“异质”的文化表达

    艺术评论 2011年1期2011-02-27

  • 当代史的治史刍议
    包括新近走过的当代史。马克思在1852年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讲述的就是法国刚刚发生的当代历史。当代史研究对于一个社会的文化积累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对任何现实问题的研究,如果没有正确的当代史知识作基础,是很难立得住脚的。笔者前不久与一位小有建树的青年学者谈学,说起60年代初的三年大饥馑,这位朋友仍然认为其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苏联逼债。过去历史谬误流传,误导青年至今,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现在,当代史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5期2011-02-18

  • 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导论》
    年仍在重版的《当代史导论》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了以整个世界作为观察历史视角的“当代史”概念。在巴勒克拉夫看来,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和速度发展成为一个整体。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不论它多么弱小多么遥远,都不能置身于这个整体以外。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范围内的革命性变化和危机,足以与过去任何一个大变动时代相比拟。因此,只有采取一种全球性的视角而不是欧洲的视角,才能够理解世界历史及其内在发展动力;只有从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才能够发现二十世纪

    读书 1988年1期1988-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