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字

  • 皖派虚字训诂:形义 音义 功能义
    3030)汉语“虚字”与“虚词”的历史呈递性是确定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同一性的重要而又便捷的依据。在汉语史上,“虚字”与“虚词”的非对等性关系,带来汉语语法化途径、动因、条件、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给汉语研究者增加了诸多异于其他语言语法化研究的难度。如何在尊重汉语史实的基础上,观察“虚字”向“虚词”研究的演化,是当前汉语研究者们切实需要思考的问题。上世纪以来,无论在汉语史研究,还是在中国语言学史研究上颇有造诣的学者,诸如王力(1981)、濮之珍(1987)、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9期2023-10-11

  • 诗可以言
    解读者忽视,一是虚字,二是同义词。无论古今,实字与虚字是文法的两端。写诗文的人自然会虚实兼顾,但注解诗文的人往往顾实不顾虚。读历代《诗经》注疏,其中最语焉不详的地方就是对虚字的解释,往往一句“发语辞”,或“语辞,无义”,就打发了。而《诗经》的特别之处,正在于其中有大量的虚字,某种程度上,虚字也是铸就一个人诗歌语感的基础。因为诗歌的交流,很多时候并非概念上的交流,而是感受性的。这种感受性,需要时间来承载。每一行诗句,不仅仅在讲述意义,也在消耗、占用和重新分配

    书城 2023年6期2023-06-01

  • 标点作用:另一形式的虚字
    它们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前辈学者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一丝不苟。有一次吕叔湘去叶圣陶家里,见他正伏案修改什么,走近一看,发现是在认真描自己稿子的标点,吕叔湘很受触动。标点符号保证了汉语表达的科学、严谨和清晰,其作用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标明停顿。人们说话需要换气,于是就有了停顿;言语本身的结构和意义单位有长有短,也表现为停顿。其中,句末标点省略号、破折号、句号、问号的停顿长度大于句中标点分号、逗号、顿号,句中标点停顿长度依次为:分号>逗号>顿号

    中学语文 2022年23期2023-01-11

  • 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虚字炼字之法
    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虚字炼字之法温永选(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古人论及汉语古典诗词中的虚字用法,多半是散杂的经验性描述。文章通过诗例印证、古今比照的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和系统梳理,归纳出古人对于虚字炼字之法的基本看法:与实字相比,虚字具有精细表达情理的优势,也同时存在语意直白、语势暗弱的不足,而借助以形写意的活字炼神之法和包括对举、显置、活用等技巧在内的死字炼活之术,则可扬虚字之长而避其所短。这些观点凝聚了古人非凡的创作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3

  • 《洛神赋》语言结构形式研究
    铿锵悦耳。三、“虚字格”的多形式运用汉语诗歌也有两种符合汉语特点的形式:一种是以楚辞为代表的“虚字格”,另一种是以唐诗为代表的平仄格。“虚字格”是一种诗体,由屈原开创,也是由屈原完成的。“虚字格”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杂言;二是大量地、有规律地使用虚字。杂言与《诗经》的四言相比,更能表现丰富的思想和复杂的感情。虚字的大量使用,则灵活地调节了语言的长短轻重,使之形成了一种悠扬悦耳、回肠荡气的音律效果。稍有遗憾的是,当前“虚字格”的“理论研究不仅落后于创作,而

    河池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8-26

  • 中国古诗实字及其炼字法考辨
    字,形成了实字和虚字的两类炼字法,但古人在字法上涉及的实字和虚字并非指现代汉语的实词和虚词。明代王勿斋《对类》说“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实字只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而虚字则指名词以外的各类字词。前者以其与生俱来的独特优势,在诗词创作中起到了支撑诗意的关键作用,当然成为历代诗家关注的焦点和炼字的重点。一、实字的“象”性特质汉字的实字,以“字中有象,象中有道”的“象”性特征,影响和框限着诗歌的创作思维和诗意的表达手段。1.实字有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7

  • 诗歌尚“虚”论
    的表现。一、善用虚字,圆活空灵诗歌的语言风格有虚实之别,多用虚字,将使句子显得空灵圆活。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首本系统介绍汉语语法的专著,书中把汉字分为实字与虚字两大类:“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情态者,曰虚字。”[1]具体地说,实字(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虚字(词)包括助词、叹词、介词、连词、副词。旧体诗沿用文言词汇,常用虚字虚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在诗中起到关键作用,常能承上启下,使句子圆活起来,或使文义更加准确。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07

  • 古典诗词中“虚字”意蕴品析教学策略
    王浩【关键词】虚字;意蕴品析;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一、虚字的内涵何谓虚字?清代袁仁林《虚字说》:“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在1898年我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马氏文通》中,其定义及称谓仍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古诗学中的虚字和现代所言之虚词是有区别的。经请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赵红教授得知,虚字说立足于训诂学的角度,虚词说立足于语法的角度。我们古代汉语是没有语法的,语法是一个西方的概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10期2020-12-21

  • 古典诗词中“虚字”意蕴品析教学策略*
    王 浩一、虚字的内涵何谓虚字?清代袁仁林《虚字说》:“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在1898 年我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马氏文通》中,其定义及称谓仍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古诗学中的虚字和现代所言之虚词是有区别的。经请教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博士赵红教授得知,虚字说立足于训诂学的角度,虚词说立足于语法的角度。我们古代汉语是没有语法的,语法是一个西方的概念。所以虚词是基于西方语法体系的专业术语

    江苏教育 2020年75期2020-12-18

  • 语文小锦囊
    考答案:D品对联虚字成就佳联“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是对联中别具诗意的一副,其妙处在于 “又是”“依然”四个虚字。该联如果简化成“一年春草绿,十里杏花红”,就非常普通平庸,没有多大内涵,只不过是机械地对仗而已。可一加上这四个虚字,全联便活了,显现了一种极为美妙的意境。文苑流芳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我国戏曲艺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36期2020-12-11

  • 诗意尚待诗心解
    现詩人情绪情感的虚字里。唐人作诗不是很喜欢用虚字,更愿意用物象之间的组合,像“细草微风岸”之类,使人沉浸到具象的画面里,让情感因为画面而油然生出。但有时也用虚字,细道款曲,一样动人。比如张若虚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虚字的使用,凸显了人生的匆促和自然之无穷,让诗歌哲思的意味更加浓郁了。不过在这首诗里面,虚字的使用似乎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了。“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每读这一句,我总是在想,如果改成一五言联“鸿雁愁里听,云山客中过”,是不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0年8期2020-10-27

  • 基于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吟诵教学法初探
    面的字分成实字、虚字、入声字三种,实字一般平读,逻辑或语法重音时才会重读、长读;虚字在古文中,尤其是在人物的语言里,常常是表示语气或决定作者态度的关键,常常往往需要重读、长读,古文的“因声求气”就是靠虚字维系;入声字要读得短促,有喉头收紧之感,如果平读是一拍,入声字一般只读半拍。我们知道,读法和含义休戚相关,读错就会理解错,用一种正确的读法去读,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因此,实字、虚字、入声字三种字的长短、高低、快慢各不一样,不同声音有序排列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5-29

  • 袁仁林《虚字说》研究
    23)袁仁林的《虚字说》[1]是继《助语辞》之后的又一部解释文言虚词的著作,与《助字辨略》《经传释词》几乎同期问世。《虚字说》共收录虚词143个,袁氏采取特殊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阐释这些虚词,为古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汉语虚词研究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相关学者对《虚字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相关论文已达30多篇。对于这些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与述评,挖掘其学术价值,以期有助于今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关于《虚字说》释词方法的研究《虚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2-25

  • 评国风《望月》的诗情、诗法与诗韵
    (五)柔而不弱的虚字虽为现代新诗,但以古人虚实之说论《望月》,则见其善用虚字的语言特点。 古代诗论所说的实字和虚字,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实词和虚词,所谓实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而将名词以外的各类字词全部归入虚字。 明人王勿斋的《对类》说:“盖字之有形体者为实,字之无形体者为虚。 ”稍后的屠隆在《缥缃对类》中进一步分解出半虚、半实两类,而且将虚字分为死字和生字(即常言之活字)。 古人将字分出虚实, 明确指出实字和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从而为评诗和指导作诗开辟一条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5

  • 从《古书疑义举例》看俞樾的虚词观
    例》中用“语词、虚字”称呼介词。根据介词的功用,书中介词主要可分为三类:引进原因、引进人物、引进处所。(一)引进原因关于引进原因的介词,卷四中只提到了一个:因。“因”用在动词前,表“因为……”。《贾子·数宁》:“因.诸侯附亲轨道,致忠而信上耳。”(66 页)俞樾在“语词叠用例”所举的例子中说“自此以下,凡用‘因’字‘耳’字者十,其句法皆同”[1]66。显然,俞樾只是从句法角度笼统概括了“因……耳”这种句型,而没有能具体分析两个词的性质。(二)引进人物关于引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2-25

  • 传统文话的虚词批评与近代文章学的新诠
    、助词、助语辞、虚字等诸多专名的能指虽是人言言殊,其所指大致与汉语虚词的范畴相当。对文言虚词的客观体认虽源于传统经学阐释学,但文言虚词作为古典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诗学和文章学理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历代文话中的虚词批评固然有别于传统训诂学和现代语法学的虚词研究视角,且较之于诗话和词话仅囿于字法层面的虚词批评也更为宏深。本文尝试爬梳古文文章学的虚词批评理论,凸显文言虚词在古文之学中的修辞面向,并从清代虚词阐释修辞派和训诂派的差异出发,考察修辞派对虚

    文艺理论研究 2019年5期2019-12-26

  • 挽刘少平先生(外四首)
    园街。小楼一夜码虚字,深巷明朝扫落槐。琴剑重逢须不死,云萍乍见猝忘怀。劳人不识髑髅乐,欲问长生话已乖。注:先生退休于川大图书馆,为《岷峨诗稿》编委、校对。《庄子· 至乐》梦髑髅云:『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纵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输液小车磊落百瓶堆,巷道连床数往回。自坏长城非好汉,人逢大病是怂材。秋虫偷向草间活,春色复从天上来。天使白衣移款款,第分甘露滴涓埃。注:怂读阳平。江淮行三首我始离家君始还,天涯咫尺共婵娟。今宵明月与谁近

    岷峨诗稿 2019年1期2019-11-14

  • 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熟识诗歌语言中虚字的特点,不失为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有效策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其—)》]。如果将第二联改为“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干”,从意象上来说一点儿也不比原来少,你能读出怎样的韵味呢?前句有了“方”字,后句有了“始”字,才多出了终不瞑目的幽怨和终生无悔的情思。如上例所言,我们在抓住意象,分析意境,领会情感的常规思路下仍不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8期2019-10-23

  • 文言文翻译要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化。清代袁仁林《虚字说》里说:“……此无从以实词见也,则有虚字托之,而其声如闻,其意自见,故虚字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焉。”文章的抑扬顿挫,气韵的顺畅与否,情感的抒发都与虚词的运用有关。文言文中虚词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清代学者刘淇《助字辩略序》认为,“构文之道,不过虚字实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9年2期2019-03-18

  • 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之炼虚字
    ,熟识诗歌语言中虚字的特点,不失为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有效策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其一)》〕。如果将第二联改为“春蚕到死丝尽,蜡炬成灰泪干”,从意象上来说一点儿也不比原来少,你能读出怎样的韵味呢?前句有了“方”字,后句有了“始”字,才多出了终不瞑目的幽怨和终生无悔的情思。如上例所言,我们在抓住意象,分析意境,领会情感的常规思路下仍不能

    中学语文 2019年24期2019-01-31

  • 文言文翻译要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化。清代袁仁林《虚字说》里说:“……此无从以实词见也,则有虚字托之,而其声如闻,其意自见,故虚字者,所以传其声,声传而情见焉。”文章的抑扬顿挫,气韵的顺畅与否,情感的抒发都与虚词的运用有关。文言文中虚词出现的频率高,而且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清代学者刘淇《助字辩略序》认为,“构文之道,不过虚字实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

    中学语文 2019年4期2019-01-30

  • 月玲珑人幽怨
    “卻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宕开一笔,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还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在不断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40期2018-12-25

  • 诵读读书法
    种种变化的句式们虚字的安排,到写作时就不会出现生硬不妥的句子。运用虚字,也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渐渐合乎规则。4.熟读以后,即使自己欣赏力不够、还看不到文章的好处。只要能诵而不忘,到后来读文章越多,阅读能力越提高,对于以前看不懂的也自会懂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見。”这种诵读方法不仅适用于古典文学著作,同样适用于阅读现代文学,尤其适合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大家快快试一试吧!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18年12期2018-12-14

  •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楷写着书名——《虚字流变考》。我抽出书盒,倒出里面的书,有东西从书后面掉出来,“当”一声落在地上,跳跃几下,在墙壁和书架脚之间反弹几次,消失在左边。我追过去一看,原来是个玻璃弹珠。书架和墙壁并未完全相接,有一人宽的缝隙,弹珠就在缝隙里不快不慢地向远处滚去。仿佛没有摩擦力,弹珠以绝对的匀速,沿着绝对的直线运动。一种“理论模型成真”的奇妙感受吸引着我亦步亦趋,想看看它到底什么时候停下来。弹珠滚到一只脚边,终于停下了。我猛然回过神,眼前豁然开朗,是一片阅览区。奇

    意林·全彩Color 2018年11期2018-12-03

  • 时间重叠图书馆
    楷写着书名——《虚字流变考》。我抽出书盒,倒出里面的书,有东西从书后面掉出来,“当”一声落在地上,跳跃几下,在墙壁和书架脚之间反弹几次,消失在左边。我追过去一看,原来是个玻璃弹珠。书架和墙壁并未完全相接,有一人宽的缝隙,弹珠就在缝隙里不快不慢地向远处滚去。弹珠滚到一只脚边,终于停下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弯腰从自己脚边捡起弹珠,冲我伸出手:“是你的?”“算是吧。”我快步上前接过弹珠,鞠躬道谢。“坐吧。”老人微微一笑,再度埋首书中。我顺从地坐在他对面的椅子

    意林绘阅读 2018年11期2018-11-30

  •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楷写着书名——《虚字流变考》。我抽出书盒,倒出里面的书,有东西从书后面掉出来,“当”一声落在地上, 跳跃几下,在墙壁和书架脚之间反弹几次,消失在左边。我追过去一看,原来是个玻璃弹珠。书架和墙壁并未完全相接,有一人宽的缝隙,弹珠就在缝隙里不快不慢地向远处滚去。仿佛没有摩擦力,弹珠以绝对的匀速,沿着绝对的直线运动。一种“理论模型成真”的奇妙感受吸引着我亦步亦趋,想看看它到底什么时候停下来。弹珠滚到一只脚边,终于停下了。我猛然回过神,眼前豁然开朗,是一片阅览区。

    文苑·感悟 2018年9期2018-09-07

  • 《对类引端》《中麓山人拙对· 续对》
    四方类、卦名类、虚字类等等,下卷虚字连用类、半实连用类、天文叠字类、地舆叠字类、身体夹虚类、 身体数目类、 身体夹花木草类、天文人事叠字类等等,近四十类。 联为二、 三、五、 七、八言, 约三千副。 是专讲联语词汇对仗的启蒙书。自序【凡事必有其端,无以引之,则端倪莫测、端绪莫开。 所撮对类各举数端,初学睹此得其一端,触夫多端则虽对有万端,无不造端于此,是亦叩两端之意云尔,因名《对类引端》。 蒙童初学对对,先要分平仄,辨四声…… 初学不难解此, 惟各类实字虚

    对联 2018年5期2018-06-20

  • 为什么汉晋时期盛行单名
    名:单名加上一个虚字,如在单名后边加个“之”,在单名前边加个“道”,加个“僧”。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王羲之的“羲”加“之”,后边的“之”就是虚字,它无需避讳,王羲之的儿子有五人知名: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王献之又有个儿子叫王静之,祖孙三代都带个“之”字,完全不会被人认为不妥。关于“之”字的意义,陈寅恪指出是天师道徒的习惯,属于信仰标识,其他如“道”“僧”也很类似。但东晋南朝人士用上这样的复名也不仅是出于宗教原因,加进去的一个字完全可以用于表达别的内涵

    幸福·悦读 2018年1期2018-01-17

  • 日藏青莲院古钞本《论语集解》的补空问题 ——兼论古文献双行小注的书写问题
    量的于文义无关的虚字“也”“之”等。有些情况是疑似虚字补空现象,而有些情况又不能用虚字补空来解释。经过细致精密地梳理,发现该古钞本不存在虚字补空情况,它其实只是忠实地反映其所依据的底本的文字原貌而已。文章还根据古文献虚字经常被增删的客观事实,分析了古代一些误读产生的原因。虚字;补空;双行小注;论语集解一我国古籍中特别是写本文献中常有用虚字补空的情况*当然刻本文献中也有补空者,但刻本相对比写本规范,因此刻本中此种情况罕见。另外,补空也不止限于补虚字者,也有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7年6期2017-12-01

  • 论欧阳修以文为诗对宋诗叙事性的开拓*
    诗歌用字上,他以虚字的选择和组合为中心,勾连起事件的前后关系,使诗歌显露出清晰的叙事思维;在句法结构上,将散文中词的组合关系引入诗歌,打破诗歌的固有节奏,强调诗句的语义关联,使事态的发展演变有实在的脉络可循,形成了完整流动的叙事意脉;在结撰诗歌章法时,又注重把表现不同时空情境的诗句进行重组排序,在明确的立意统摄下,形成复杂丰富的叙事布局。欧诗在叙事性上的开拓,对宋诗整体叙事特质的强化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也为宋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欧阳修 以文为诗 叙事性近年

    文学与文化 2017年3期2017-11-13

  • 为什么汉晋时期盛行单名?
    名:单名加上一个虚字,如在单名后边加个“之”,在单名前边加个“道”,加个“僧”。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王羲之的“羲”加“之”,后边的“之”就是虚字,它无需避讳,王羲之的儿子有五人知名: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王献之又有个儿子叫王静之,祖孙三代都带个“之”字,完全不会被人认为不妥。关于“之”字的意义,陈寅恪指出是天师道徒的习惯,属于信仰标识,其他如“道”“僧”也很类似。但东晋南朝人士用上这样的复名也不仅是出于宗教原因,加进去的一个字完全可以用于表达别的内涵

    视野 2017年19期2017-11-03

  • 《史记》虚字语气功能统汁分析
    《汉书》有更多的虚字虚字运用是史公以声情传达文情的重要表达方式,从虚词的角度来探讨《史记》的语言艺术,当能更准确地把握太史公笔法,增强对《史记》文本的理解。本文以《封禅书》为例,在借助计算机对该篇中的虚字用例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其语气功能一一分析,探讨其在《封禅书》迷离恍惚文风的形成、史公主观情感和态度的传达上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史记·封禅书》 虚字 语气功能 统计分析《史记·封禅书》记载了历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活动,尤其揭露、讽刺了汉武帝假封禅之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2017-09-25

  • 在词类中对比分析古汉语“以”的用法
    唇五音为序,共收虚字160 个,书中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也有同义虚词连用,偶有随文论及。《古书虚字集释》(以下简称《集释》)为现代著名的汉语言学家裴学海所著,该书共收先秦两汉常见的虚字290 余条(同词异形的合在一条),汇集了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释词》等书对虚字的研究成果,且以《释词》为主。仿照《释词》,以喉、牙、舌、齒、唇五音以及三十六字母为序。每一条目下,分列其不同的用法,然后列举例证。条目②以,亦“由”也。黄侃批:“‘由者,‘因之借。”又,“‘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2017-09-10

  • 四言诗演变的文体学考察
    言简质未舒,但以虚字衬贴、叠字形容、章句字词重复间破板质,而且分章合乐适于言志的歌咏。赋在一章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的作用,比兴则仅有暂时性和片段性的功能。《诗》四言与《书》四言散语实字并列及赋体四言散语一顺铺陈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汉代四言参合《诗·颂》和《书》语,愈显典重。汉末以降文人创制已非分章合乐,或自抒怀抱,或受五言、骈体影响,工于属对锻炼,及唐人四言都从拟乐府而来,终乖《诗》体本调。《诗》四言;分章合乐;《书》与赋四言;乐府与骈语古人创作,首严体制之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8-22

  • 品对联·天文地理
    品對联虚字虚字联是指以无实际意义的文言虚词嵌入上下文的一种对联。这里所谓的虚字,不是根据句子结构与词的性质区分,而是根据有无实义区分,如之乎者也。因为虚字没有实义,所以一副对联一般不可能全是虚字,主要是用虚字入对联,上下联虚字对得巧妙,就形成了独特的虚字联。如古时一家酒店联: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以“者也”对“之乎”,把醉人醉态描画得淋漓尽致。去掉虚字也可成联,但已经了无趣味。虚字入联一般常用于句尾,如咏观音大士:音可观乎?士何大也!其实实字无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24期2017-08-14

  • 用平淡的字眼表达不平淡的情思
    )。三、陶渊明的虚字陶诗不仅善于使用实字,虚字的使用也自如精到、随心而出、随手拈来,正如刘勰所表述的虚字的功能:“之、而、于、以、者,乃扎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虚词的妙用,丰富了陶诗的感情内涵,把诗句固有的稠密、凝重淡化了,为其诗披上了一层清新、淡雅之薄纱。比如:“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也可奈何”“已矣夫”,三个甚至是四个虚字的连用增强了诗人

    职业·下旬 2017年6期2017-07-07

  • 虚字”阐释举隅
    610064)“虚字”阐释举隅李海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马氏文通》将字分为实字和虚字两类,但现代学者几乎都将虚字等同于现代的虚词,而未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探究马建忠笔下虚字的内涵。其实,虚字一词早在南朝时便已产生,指的是不用典故的词,但《汉语大词典》对其作了错误的解释。从北宋到清末,虚字的意义发生了分化,语法角度的虚字指仅有语法意义而无实际词义的词;词汇角度的虚字指对象比较抽象、没有实体的词;诗词角度的虚字指不重写景而重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5-16

  • Understanding the Aesthetic of the “Trivial”: The Great Music of Dao in the Subtle Melody of Function Words[1]
    (or xuzi虚字) and function word may not be so perfectly interchangeable, but they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in the paper for the convenience of discussion. Function word here, in other words, refers to other than “content word” whet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年1期2017-01-13

  • 虚字用弃:主情向铺陈的转变
    553004)虚字用弃:主情向铺陈的转变汤仕普*(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4)文学体裁不同,其于字词之用亦有差异。虚字之功用,要在顿宕语气、衔接转承,故其与情感顿宕起伏、心绪幽怨愤激关联甚密。赋重铺陈,情感以豪迈奔放为重,着墨以名物堆砌为务,以形色虚夸为要,又为四字范式所拘、韵律音步所限,其对虚字之排斥,乃必然耳。要而言之:于传情达意而论,虚字含蓄抒情功能,赋体少用虚字,与文体自身承载功能及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4期2016-12-12

  • 『今法之弊』与『古法新铨』(下) ——古今对偶法则的比较研究
    ,古人还把实字和虚字继续两分,以缩小类义的范畴。实字下分全实字和半实字,虚字下分全虚字和半虚字。按:古人不提『全』只提『半』;实字就是全实字,虚字就是全虚字。『全』与『半』是抽象程度的区别,五官的具体感知是主要判断依据。1、实字和半实字实字是有形可见的具象名物字,半实字是无形可见的抽象名物字,如:声、色、光、影……2、虚字和半虚字①虚活字和半虚活字。虚活字:不是人类专用的动态字。如:飞、翔、发展、流驶……来、去、敲、打……。半虚活字:人类专用的动态字。如:

    对联 2016年8期2016-05-24

  • 辞赋创作理论研究 ——以刘勰“摹体说”为视角
    窒息凝滞的问题;虚字有语法意义,能传达出语气与情韵,所以虚字用得好,能使作品流畅空灵、委婉蕴藉,但虚字多容易流于滑弱。清代贺贻孙《诗筏》中提到:“下虚字难在有力,下实字难在无迹”,朱庭珍《筱园诗话》云:“用虚字者,能庄重精当,使虚字如实字,则运虚为实,句自老成;用实字者,能生动空灵,使实字如虚字,则化虚入实,句自峭拔。”,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提到:“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曹植《洛神赋》的字法就体现了“本色”,虚字实字运用恰到好处,虚字突出情怀可谓有力,

    现代语文 2016年34期2016-03-03

  • 且将虚字细细吟
    了格调呢?那就是虚字虚字,实际上承担着让情感表达更细致、更丰富的职能,它极大地拓展了词的抒情功能。比如《苏幕遮》中“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其中的“更”字、“除非”都让本来所表达的情感更丰富、更强烈了。你试着比较,“芳草无情斜阳外”,是不是一种唐诗的表达方式?但是,有了“更”字,就让芳草无情和斜阳之外之间有了一种情感上的递进关系,让一种平面的叙述有了一种纵深感,愁绪于是有了褶皱,有了层次。另一方面,词牌固有的节拍,因为有了虚字的存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11期2016-01-22

  • 常州话后置虚字“-头”与“-脚”
    明海大学,日本)虚字是汉语语法的主要领域,也是汉语的特点所在。常州话的助词或虚字特别丰富,也特别具有研究价值。赵元任先生80多年前发表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①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标题中的标点原作逗号,《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将该逗号改为顿号。为尊重作者,本文仍按赵先生原样引用。以及也是80多年前发表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正是对这一特点的现代响应,是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其中赵先生未及提到的尚有一些,笔者检出两

    语言研究 2015年1期2015-05-29

  • 诗钟对仗与嵌字技巧探微
    中文字分为实字与虚字两大类。“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情态者,曰虚字”。具体地说,实字(词)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字(词)包括副词、代词、介词、助词、连词、叹词。诗钟对仗要求虚字虚字,实字对实字,虚实一般不相对。但虚实有时可以转变,虚字转作实字时可对以实字,而实字转作虚字时也可对以虚字。如“所有”之“有”、“能事”之“能”、“大是”之“是”均为虚字转作实字用。而“不一”之“一”、“兴许”之“兴”、“无多”之“多”、“权且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2015-04-18

  • 《马氏文通》对我国传统语法学的继承与发展 ——以《正名卷》为例
    继承(一)实字与虚字语法界普遍将词汇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古代汉语中的词大多都有单音节的汉字充当,中国古代学者习惯性称“词”为“字”。《文通·序》中言:“凡字有义理可解者,皆曰实字,即其字所有之义而类之,或主之,或宾之,或先焉,或后焉,皆随其义以定其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其当[1]11,这是“实字”第一次作为术语出现在语法著作中。而“实字”第一次以文本形式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隋唐。当时“实字”并非是一个专门的语法术语,但从其隐喻可知,有强调本体的意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0

  • 略议《诗本音》对《诗经》中虚字是否入韵处理的矛盾
    音》对《诗经》中虚字是否入韵处理的矛盾范梦怡(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清代学者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探讨集中反映在他的《音学五书》之《诗本音》中。而《诗经》中虚字是否入韵的问题正属于《诗经》韵例的研究范畴。在《诗本音》中,顾炎武一方面认为虚字不入韵,另一方面又认为虚字可以入韵。从现代音韵学的角度来看,顾氏的观点有得有失,值得后世学者加以深究。关键词:《诗本音》;《诗经》;韵例;虚字;入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为研究上古音韵提供了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6期2015-02-02

  • 论顾况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与怪奇化特征
    句式;不论实字、虚字都力求造成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呈现出了怪奇化特征,表现出顾况追求独特的创作热情与唯我独有的创作追求。顾况化常为奇陌生化怪奇化特征诗歌语言顾况是盛唐、中唐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精通诗文、音乐、书画,极具个人魅力。顾况一方面延续着盛唐风骨,另一方面在当时独树一帜,长于古体,带有中唐怪奇诗风的先导性,是唐代文学由大历到元和时代性特征的独特代表。顾况诗歌语言的怪奇性尤其表现在对熟字熟语的不平常运用,化常为奇,着力进行陌生化处理,实现艺术上的突破

    名作欣赏 2015年2期2015-01-28

  • 《沁园春 长沙》的修改艺术
    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清·刘淇《助词辨略·序》)此言说得极是。实字要锤炼,虚字也要锤炼,两者不可偏废。词论家在谈到虚字时说:“词中虚字,犹曲中衬字,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全赖虚字灵活,其词始妥溜而不板实。不特句首虚字宜讲,句中虚字亦当留意。”(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虚词不“虚”,用得恰到好处,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收到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可见在诗词创作中锤炼虚词是多么重要。毛泽东自然深谙此道,他就十分“留意”锤炼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25期2014-09-02

  • 论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
    )唐以前的诗歌中虚字运用相对较少,唐代杜甫、韩愈等人的诗歌中虚字渐渐多起来,[1-2]到了宋代,诗歌中运用虚字①关于虚字,宋人所指有不同。《诗人玉屑》卷三“句中当无虚字”条“虚字”乃可有可无之字。就语言学的虚词而言,亦有不同解释。本文所论虚字,指的是连词、语气助词、介词、副词等,这类词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意义,必须依附于其他词才能有其意味。已成风气。②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一八“荆公用昌黎诗诗用语助”条,二六“赵松雪诗方虚谷主诗中用虚字”条多有例证与论断。葛兆光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虚字其性情也:文言虚词谈
    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虚词一乖,判于燕越”。虚词所表现出的内容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情,虚灵而又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细细体察虚词则可能是体悟作者性情的切入口。一、抓住虚词揣摩情感“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神态就是作者要表现的志趣。“诗言志”,志是诗人要传递的情感。意趣与情感毕竟不是实在的事物,仅用实字是没法凸显那委婉而细腻的感情的。《将进酒》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重点抓住几个句子中的虚词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本堂课收到极好的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2期2014-03-14

  • 虚字其性情也:文言虚词谈
    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虚字其性情也。”他认为“虚词一乖,判于燕越”。虚词所表现出的内容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情,虚灵而又不可或缺。换句话说,细细体察虚词则可能是体悟作者性情的切入口。一、抓住虚词揣摩情感“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神态就是作者要表现的志趣。“诗言志”,志是诗人要传递的情感。意趣与情感毕竟不是实在的事物,仅用实字是没法凸显那委婉而细腻的感情的。《将进酒》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重点抓住几个句子中的虚词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仅本堂课收到极好的

    语文天地 2014年4期2014-03-12

  • 清代学者袁仁林、王引之虚词分类思想比较初探
    104)本文以《虚字说》和《经传释词》两书为研究基础,对袁仁林、王引之两人的虚词分类方法作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两者的虚词分类思想。《虚字说》;《经传释词》;虚词;虚词分类虚词,古人常以“辞”“语词”“助语词”等称之,没有统一的名称,对虚词的作用和认识也只是散见于各种训诂著作中,虚词分类也没有统一标准。清代的袁仁林、王引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虚词进行了分类。本文以《虚字说》和《经传释词》为研究对象,将袁、王二人的虚词分类方法作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2012-08-15

  • 体变而嗣绝响心怨而续骚意 ——初唐四杰赋对楚辞句式的承续和拓展
    分句亦用“之”(虚字)字杂其间,构成偏正结构。在语言意义和功能上似乎有骈行的倾向,这对后来骈赋的盛行不无萌示之意。四杰赋在对楚辞体《九歌》、《离骚》句式的发展中,字数的增减也使“兮”字等虚字的意义、位置和所起的结构作用发生了变化,甚至不得不变用其他虚字来代替“兮”字所不能承担的功用,或从意义上使部分虚字实化。如卢照邻“倚长岩以为枕兮,吸流光以高卧”、“恭闻古之君子兮,将远适乎百蛮”、“使掌事者校其功兮,孰能与隼狸而齐举?”(卢照邻《五悲 ·悲才难》)①引[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11-02

  • 炼神与炼意——陶诗与苏诗炼字艺术比较
    这些字绝大部分是虚字。下面我们亦从这两个方面考察陶渊明与苏轼的炼字艺术。二关于陶渊明诗歌语言的特点,元好问之“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可谓千古定评。于是我们在谈及陶诗语言风格时,往往主要是想到其语言的平淡自然、不假雕琢;既然他是无意为诗,自然就不会如谢灵运等诗人那样雕绘字句,其诗句的精练程度或许会不如那些着意的雕章琢句者。其实不然,陶诗句中字词的简练精准,是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诗人的。首先,请看陶诗中健字的使用: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

    名作欣赏 2011年35期2011-08-15

  • 虚词入联亦有味
    下联句尾各缀以二虚字,原本质实的语句遂平添了几分戏谑口吻,令人哑然失笑。虚词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还可起到实词的作用,对学者们所下定义予以了颠覆。南宋嘉定进士洪舜俞忠直耿介,不畏权贵,曾上疏弹劾当朝之宰相,其中最尖锐深刻的一句为『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招致宰相之忌恨,因此而十年不得升迁。洪舜俞遂撰一联以自嘲: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闲。上联之『之乎』是『之乎者也』的缩略,是文章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几个虚词,此处代指诗书。说自己饱读诗书,一肚子的学

    对联 2011年13期2011-08-06

  • 对联『领字』初探
    更闻』认为是句中虚字(即领字),词论界认为这是错误的。李先鸿先生在《对联学基础》中提出领字,『它可居句子首,也可居联文中』的论点,并举例说明之。岁老未因山难跋;耳聪常听水细歌。——李先鸿先生联千古名胜又重新, 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四面峰烟都扫尽, 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长沙天云阁何云樵联在上述两联中,李先生把『未因』、『常听』、『又』、『都』,也看作是领字,这显然是欠妥的。界定领字,还有一条标准,就是把领字去掉,其

    对联 2011年13期2011-08-06

  • 梅尧臣以文为诗的特征体现
    常化上,特别是引虚字入诗上。除用量多外,梅诗还偏爱某些虚字,如我们考察出梅尧臣自嘉祐二年以后便常用“不”“无”“莫”等否定词煞尾;最后还体现在梅诗节奏的与众不同上。梅尧臣;以文为诗;诗题长短;虚字入诗“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法并非梅尧臣始创,自唐代杜甫开始就有了“以文为诗”的倾向,到了白居易、韩愈手中,更有所发展。梅尧臣等人承流接响,把其作为突破唐音、自成宋调的一大法门,将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加以发挥,使之成为梅诗的主要特征之一。具体说来,我们可以把梅尧臣的以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6期201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