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花

  • 二氧化碳浓度对不育系和可育系水稻颖花关闭的影响
    杂交水稻制种中,颖花关闭同颖花开放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过程,都直接影响着水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水稻抽穗开花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逆境胁迫,如高温、干旱、雨淋、机械损伤、病害、虫害、盐害和干热风等,严重影响开放颖花的开闭;不育系颖花普遍存在闭颖慢、开闭历时过长、关闭不严、甚至不闭颖等现象。导致结实率降低、裂颖率升高和子房发育异常出现子粒畸形,严重降低种子产量和质量[1]。通过选择花时相近的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组、选育开花习性良好的不育系、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与化学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5-08

  • 生长素调控水稻颖花开放的效应研究
    芳生长素调控水稻颖花开放的效应研究何永明 张 芳*江西农业大学 /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西南昌 330045颖花开放由浆片膨大所启动, 对水稻授粉受精具有直接影响。生长素是调节花药开裂、花粉育性和种子起始等生殖发育过程的重要激素。为阐明生长素在水稻颖花开放中的调控作用, 本研究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试验材料, 调查了外源生长素及其抑制剂对颖花开放的影响, 以及内源生长素水平和生长素信号通路基

    作物学报 2023年6期2023-04-12

  • 水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颖花开放的关系
    基因的表达模式与颖花开放的关系张绩,周上铃,何发,刘莉莎,张玉娟,何晋宇,杜晓秋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淀粉降解与水稻浆片膨大和颖花开放过程密切相关,探究-淀粉酶基因在颖花开放过程中的作用,为杂交水稻制种效率及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在水稻扬花时,利用稀释碱性品红溶液进行离体穗子吸水试验,观察碱性品红在颖花中残留的组织,通过碘-碘化钾染色法确定11—14期(依据雄蕊发育分期)淀粉粒的分布变化,并通过RT-PCR、RT-qPCR和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 2023年7期2023-04-10

  • 滨海稻区优质粳稻产量形成及品质对穗肥施用时期的响应
    水稻结实率、减少颖花退化[3],进而提高产量。相关研究认为,过早或过迟施用穗肥均不利于水稻群体的构建[4];穗肥可以调节水稻的结实率及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5];适当的氮素穗肥后移可以起到增产和提高总体氮肥利用率的作用[6-7]。生产中,不仅应注意与产量相适应的肥料总施用量和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比例,还应关注穗肥的适宜施用时期。氮肥对稻米品质有重要调控作用,稻米品质因穗肥施用时期的不同表现并不一致[8],相关研究认为,穗肥的施用对外观品质及加工品质的提升有显著的

    江苏农业科学 2023年3期2023-03-17

  • 花期短时高温对不同品种水稻颖花开放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温对不同品种水稻颖花开放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徐 鹏1,贺一哲1,黄亚茹1,王 辉1,尤翠翠1,何海兵1,柯 健1,武立权1,2**(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合肥 230036;2.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95)以耐热型水稻品种N22和热敏型水稻品种YR34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从抽穗扬花当天开始,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以32℃/25℃(昼/夜)为对照,设置38℃/30℃为高温处理,连续处理7d。分别于处理第1、3、5、7天取样,

    中国农业气象 2023年1期2023-02-02

  • 水稻大穗形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间的相互作用调节颖花分化与退化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大穗形成研究的重点, 以期为大穗高产水稻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依据。水稻; 大穗; 颖花分化与退化; 水肥管理; 激素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球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3]。目前水稻单产年增长率仅为1.70%, 显著低于2050年将总产翻一番所需2.4%的年增长率[4-5]。水稻增产主要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条路径, 但由于耕地面积逐渐减少、水资源匮乏的现状

    作物学报 2023年3期2023-01-16

  • 水稻花时调控机理与育种应用
    种:一种是指1朵颖花从开颖到闭颖的时间;另一种是指大田群体颖花在1 d中的开花时间或开花持续时间,可分为始花时(第1朵花开放的时间)、盛花时(颖花实际开放数达到当天应开花数的50%)和终花时(开花结束时间),通常指开花高峰或盛花时间[6-7]。大田群体颖花的盛花时间在水稻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花时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杂交水稻生产过程中,父母本开花高峰错位的现象称为花时不遇。尤其是籼粳亚种间杂交制种时,作为父本的籼稻恢复系开花早,而作为母本的粳稻不育系开花晚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10-31

  • 滨海稻区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相关及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计算单穗重、总颖花数,并按小区实脱计产。1.3 分析方法采用回归分析、通径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品种间差异及性状间的关系。 全部分析方法在Excel 2003、SPSS 19.0 软 件 上 完 成, 图 形 在origin7.5 软件制作完成。2 结果与分析2.1 水稻品种产量性状变异表现由表1 可见,在产量构成性状方面,首先是每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72%,变幅在89.6个~150.3 个/穗;其次是每穴穗数,其变异系数为10.71%,变幅

    北方水稻 2022年2期2022-06-09

  • 简化施肥对免耕冬水田不同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效穗、穗长、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头季稻收割后第5日每小区定2点,每点10穴,调查再生芽出鞘数,第5日测再生芽出鞘率见式(1)。小区产量采取单打单晒实收测产,小区实产和千粒重均按13.5%含水量折合为标准重量。氮肥利用率指标:氮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productivity of applied N,PFP):施氮肥区水稻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的比值。1.4 数据分析所有计算由DPS 7.05数据处理系统和Excel操作系统完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14期2022-06-01

  • 穗肥施氮量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机制
    , 并观察了其对颖花分化退化及抽穗后相关形态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1) 在0~216 kg hm–2穗肥施氮量范围内, 随施氮量增加, 水稻每穗粒数均逐渐增加, 结实率和粒重逐渐降低, 且穗肥施氮量越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越明显。南粳9108、扬两优6号和甬优1540三个水稻品种在穗肥施氮量分别为162~216、108~162和54~108 kg hm–2时产量最高。依据产量与穗肥施氮量曲线方程计算出上述3个品种高产最适穗肥施氮量分别为177.6

    作物学报 2022年8期2022-05-29

  • 增密减氮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
    荆州)水稻的每穗颖花数对产量形成十分重要,每穗颖花数取决于抽穗期的颖花现存数,而抽穗期颖花现存数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期的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1]。氮肥和种植密度是影响水稻颖花分化和退化的重要农艺管理措施。施用氮肥能促进植株分蘖和颖花分化,从而增加分蘖数和每穗颖花数,使产量上升[2]。种植密度是调控水稻群体大小的主要措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水稻茎蘖数和有效穗数增加,而每穗颖花数下降[3],下降幅度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因此调节氮肥水平与种植密度以协调水稻个体

    作物杂志 2022年6期2022-02-03

  • 环境因子和颖花构造对水稻颖花关闭的效应
    和浸水对水稻已开颖花关闭的效应。采用剪取小穗轴长度不等的颖花、去除副护颖和捣碎浆片处理,研究小穗轴长度、副护颖和浆片对颖花关闭的影响。研究表明,红黄绿蓝4种波长的单色光对水稻已开颖花的关闭既无促进也无抑制效应;水稻已开颖花的关闭存在温度“三基点”效应,35~40 ℃最适于颖花关闭,高于45 ℃或低于20 ℃对颖花关闭均不利;水稻成熟颖花浸没在中性介质水中也能开闭,但浸水能一定程度阻止颖花的关闭。小穗轴长度极显著影响颖花关闭,小穗轴越长,颖花关闭越快;副护颖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9期2021-11-18

  • 不同施肥方式和播种量对华南直播稻产量的影响
    千粒重等指标。总颖花数=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库容量=成熟期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7]。1.3.5 有关物质养分指标的计算方法抽穗期或成熟期单茎生物量=抽穗期或成熟期总生物量/抽穗期或成熟期的穗数;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g/m2)=成熟期干物质量-抽穗期干物质量[8];抽穗后干物质的贡献率(%)=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稻谷籽粒质量×100;穗部干物质积累量(g/m2)=成熟期穗部干物质量-抽穗期穗部干物质量[9]。1.4 统计方法数据用SPSS 13.

    中国稻米 2021年5期2021-10-09

  • 盐胁迫对水稻颖花形成及籽粒充实的影响
    1-12]。每穗颖花数是决定水稻丰产性与稳产性的重要因子, 取决于颖花的分化与退化2个过程。水稻穗部颖花分化和退化, 既受植株营养物质供应的多寡、碳/氮比值的平衡以及幼穗器官生理活性高低等诸多内在生理因素的影响[13-15], 也易受外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16-18]。环境条件方面, 王亚梁等[16]研究表明, 水稻穗分化期高温胁迫会加剧颖花退化, 造成每穗颖花量显著下降; 抑制花药发育, 降低花粉活力, 导致籽粒充实性状差。栽培措施方面, 陈培峰

    作物学报 2021年12期2021-10-05

  • 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钟晓媛1邓 飞1陈 多1田青兰1,2赵 敏1, 3王 丽1陶有凤1任万军1,*1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四川温江 611130;2广西农业科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3广安市农业局, 四川广安 638550为探究播期对机插杂交籼稻不同茎蘖部位稻穗枝梗数和颖花数的影响, 以穗型差异较大的杂交籼稻品种 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机插杂交籼稻不同播期下不同

    作物学报 2021年10期2021-08-05

  •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水稻颖花开花状态检测方法
    工辅助授粉。水稻颖花开花需要一定的温光条件,一般在亚热带或热带环境下,开花温度为24~35 ℃,相对湿度为70%~90%。水稻开花期约10 d,每天开花1.5~2 h,花粉寿命为4~5 min,为保证制种母系的结实率,人工辅助授粉需在花期内完成[1]。因授粉时间短,每天需准确把握授粉时机,要在父系开花高峰期时授粉。目前,水稻父系颖花开花信息等表型数据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观察[2],适用于人工辅助授粉,但对于大规模全程机械化制种,采用无人机辅助授粉时,人工观察

    农业工程学报 2021年9期2021-08-04

  •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8.6%。水稻颖花数排列顺序为T1>T3>T4>T2>CK,但T1、T2、T3、T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施用叶面肥能增加水稻颖花数,并且不同的叶面肥效果相差不大。不同处理下水稻穗长和千粒重均不同,但是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施用不同的叶面肥对水稻穗长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表1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2.2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由表2可知,CK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仅为17.52μmolCO2/(m2·s),而T1、T2、T3、T4较

    乡村科技 2021年7期2021-07-04

  • 2009—2019年成都市中籼迟熟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分析
    苗、有效穗、单穗颖花数、单穗实粒数、千粒重、成穗率、结实率、总实粒数、总颖花量、单穗重和产量的数据和年份建立回归方程,剔除不显著指标。以对照品种冈优725产量为区分将参试品种分为增产组和减产组,增产组是产量大于当年对照品种产量的品种,减产组是产量小于当年对照品种产量的品种,把所有年份的增产组、减产组和对照组水稻品种的各项指标作为分析数据。每年参试品种概况见表1。表1 参试品种概况Table 1 General situation of tested var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7-02

  • 浙江台州地区早籼稻产量与干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素,有效穗数和总颖花数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均以陵两优106最高,台早1640最低;每穗粒数以台早733最高,其次是台早1640,株两优831最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值分别为88.0%和26.6,两者变异系数均较小。从表2可见,参试早籼稻产量分别与总颖花数和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相关分析还表明,总颖花数与结实率、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

    中国稻米 2021年3期2021-06-04

  • 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晚籼稻颖花分化与退化和产量的影响
    含量对稻穗枝梗与颖花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利用水分资源对水稻的产量形成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喜湿、耐水的湿生性作物,水稻发达的根系组织能使其习惯在淹水状态下生活。【前人研究进展】水稻在不同生育时期遭受干旱胁迫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如粳稻和籼稻在分蘖期干旱胁迫会降低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则会严重影响籼梗杂交稻枝梗及颖花分化发育,造成小花退化而影响颖花现存数,最终影响水稻产量[5-6];且水稻干物质积累在一定程度内均有随灌水量增多而增加的趋势[7]。此外,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5-16

  • 6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异交特性研究
    柱头单双边外露的颖花数。记载后剪去开过的颖花,全穗开完后统计该穗的柱头外露率及全穗的总颖花数。柱头外露率(%)=柱头外露的颖花数÷总颖花数×100%。1.3.4 开颖时间开花期,每个品种标记10朵颖壳有裂缝的即将开放的颖花作为观察对象,每隔5 min观察1次,从颖壳裂缝至颖壳闭合为止,计为开颖时间。1.3.5 开颖角度随机选取10个即将在当天开放的颖花作为观察对象,当颖壳张至最大角度时,用镊子取下,用双面胶将颖花固定在平整的白纸上,用大头针固定颖花开角的3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4-24

  • 茉莉素、生长素和表观遗传调控水稻颖花发育的研究进展
    陈睿摘 要:颖花是水稻的繁殖器官和形成籽粒的基础,其正常发育直接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因此,研究水稻颖花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对于水稻发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农业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茉莉素、生长素和表观遗传在水稻颖花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茉莉素、生长素和表观遗传在调控水稻颖花的产生和形态建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分离更多相关基因以充实水稻颖花发育调控网络,促进其分子机制的解析。关键词:水稻;颖花;茉莉素;生长素;

    福建农业科技 2021年1期2021-03-28

  • 水稻内源油菜素甾醇对施氮量的响应及其对颖花退化的调控作用
    [3-4]。每穗颖花数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且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和可调性。因此, 增加每穗颖花数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5-8]。然而, 颖花退化现象在水稻生产中普遍存在,尤其是现代培育的一些大穗型品种的颖花退化率更为严重, 严重制约水稻产量潜力的发挥[7]。因此, 如何减少颖花退化既是重要的科学问题, 也是高产技术栽培实践需要经常面对的重要技术问题[7-8]。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农艺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对水稻颖花退化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9

    作物学报 2021年5期2021-03-18

  • 三个寒地水稻品种株高与颖花数的相关分析
    鸿曾提出粒叶比(颖花总数/叶面积)的指标,作为衡量反映水稻源库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2],说明颖花数与叶面积存在相关性。那么,茎秆和穗作为干物质的贮藏器官,其高度与颖花数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 为此,2020 年我们对寒地水稻三个品种的株高与颖花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1.1 品种及栽培方法品种龙粳31、龙粳21 为常规栽培,施肥量、施肥方法相同;品种三江6 号为有机稻栽培。 各品种分别在5 月9日机械插秧,10 月7 日收获。1.

    北方水稻 2021年6期2021-02-17

  • 节水抗旱稻不育系沪旱7A生长特性与柱头活力检测
    个主穗,从第一朵颖花开花开始至终花期,观察单穗开花天数,平均值即为单穗开花历期;随机调查10个单株,即从见穗期第一朵颖花开花开始至终花期,平均值即为单株开花历期;随机调查10个主穗,从单穗始花开始,在每天傍晚终花时调查当天的开颖数,直到单穗完全终花,平均值反映单穗日开花动态;随机调查10个单株,每个单株选取1个已抽出1/3的稻穗,将已开花过的颖花清除。连续3 d从8︰30到17︰00调查开花数,每30 min调查一次,剪去开放的颖花,即为该时段的颖花开花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7期2020-12-29

  • 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对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在有效穗数、分化颖花数、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方面, 吉粳88、沈农265、沈农1401不同氮肥运筹下最佳蘖、穗肥叶龄组合均为6∶4显著高于8∶2。(2)不同氮肥运筹下, 吉粳88在8叶(叶龄指数57.1%)、沈农265在9叶(叶龄指数60.0%)、沈农1401在10叶(叶龄指数62.5%)时, 即叶龄指数在60%左右时, 施用蘖肥效果最佳, 最终穗数最多, 对保蘖起主要作用; 吉粳88在11叶(叶龄指数78.6%)、沈农265在12叶(叶龄指数80.0%)、沈

    作物学报 2020年1期2020-12-11

  •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水稻颖花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的优选品种,因其颖花多,库容大,增产潜力大的特性应用面积不断扩大。但该类型品种产量在年度间的变幅较大,主要表现在枝梗与颖花易退化,穗粒数和结实率不稳定,增产潜力发挥效果不佳。研究已证实颖花分化、退化不仅受遗传控制,同时也易受环境生态和栽培条件的调控。通过近几年研究发现大穗型水稻在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颖花分化、退化差异较大,同一稻穗下部二次枝梗颖花的分化、退化极不稳定,颖花量忽高忽低[7,13-14]。水稻颖花形成受穗分化期植株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

    农学学报 2020年10期2020-10-30

  • 施肥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同施肥方式对水稻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每隔5 d 标记叶龄,利用叶龄模式确定水稻穗分化期,以水稻群体抽穗50%记录为水稻抽穗期,水稻完熟记录为水稻成熟期。1.3.2 干物质积累于水稻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及成熟期,以平均茎蘖数为主要标准,每个处理每次重复分别取6 株,植株连根拔出,清洗去根。量取株高,记录总茎蘖数,把叶片、茎鞘、穗(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开,测定叶面积,80℃烘干并称重。1.3.3 叶片SPAD 值采用SPAD-502 叶绿素计进行测定。抽穗期前每隔

    中国稻米 2020年4期2020-07-30

  • 孕穗期低温灌溉对水稻剑叶和颖花生理特征的影响
    ]、激素[7]、颖花育性[8]等不同角度对孕穗期低温胁迫进行了阐述,但仍未能明确水稻孕穗期受低温胁迫影响的关键形态生理指标。本试验选取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在孕穗分化Ⅴ期(育性敏感期[9])模拟低温环境,17.5 ℃、10 d的低温冷水灌溉处理,对受低温影响后的功能叶和颖花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比较不同水稻品种在孕穗期受低温胁迫的形态生理差异,明确孕穗期受低温胁迫影响的关键形态生理指标,为孕穗期耐低温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1 材料和方法1.1 试

    华北农学报 2020年3期2020-06-29

  • 不同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对杂交水稻4001 S/黄莉占制种机插父本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著增加其单位面积颖花数[5]。但不同基本苗和栽插规格对机插父本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4001 S/黄莉占为材料,设计了3种不同基本苗、5种不同栽插规格对两期父本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获得开花期长和花粉量充足的父本群体的机插模式。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制种组合:4001 S/黄莉占;试验父本黄莉占生育期中等,分蘖力中等。插秧机:洋马高速等行插秧机:行距30 cm、株距20 cm、24 cm、32 cm,6行插秧机;协力-68宽窄行

    种子 2019年10期2019-11-07

  • 比空栽培下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质积累,增加结实颖花数,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结实颖花数和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经济系数,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1-7]。比空栽培模式即间隔一定行数空出一行作为通风透光通道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便于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病害发生等优势[8]。本研究以优质粳稻辽粳212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比空栽培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北方粳稻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试验于2017年在辽宁省新民

    中国稻米 2019年5期2019-10-18

  • 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
    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应、蔗糖代谢、细胞分裂素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1)高温和适温喷施EBR,水稻每穗粒数分别比不喷施的对照增加13.7% 和45.7%,其中以喷施0.15 mg/L效果最好,缓解了高温对水稻幼穗生长的抑制,增加颖花分化数和降低颖花退化率。2)喷施EB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促进幼穗中干物质和

    中国水稻科学 2019年5期2019-09-18

  • 糯稻三系不育系黔糯1 A的开花习性研究
    h调查1次单穗颖花开花数,每次调查结束后用剪刀剪去已开的颖花,并做好记录,如此循环,直至整穗开花结束。表3 黔糯1 A与蓉18 A花时分布材料开花动态时段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黔糯1A开花率(%)4.49.720.425.616.19.67.34.12.8累计开花率(%)14.134.560.176.285.893.197.2100蓉18A开花率(%)1.97.418.223.418.5

    种子 2019年3期2019-05-28

  • 种植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穗、成穗率、每穗颖花数、总颖花量等数值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前后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在T1~T5水平间,逐步提高氮肥使用量,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和每穗颖花数等数值相应的增加,总颖花量也相应的提高,在T5水平下平均总颖花量为45 734.9万/hm2,较T1水平增加14.0%。在氮肥使用量相同条件下,逐步提高基肥比例,高峰苗、有效穗、成穗率和总颖花数等数值相应提高,而每穗颖花数逐步降低,因此总颖花数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有效穗数的提高,其中在T5水平下S4运筹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4-11

  • 水稻花药开裂前茉莉酸水平及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30045)水稻颖花开放(或称开花)是其生殖生长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授粉、受精和结实。成熟稻穗的颖花开放时间容易受到品种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通常发生在09:00—12:00[1]。水稻开花期遇35 ℃以上高温引起的颖花不育现象与开花后花药不开裂密切相关[2]。除常见的花粉败育外,花药开裂异常也是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性状之一[3]。研究水稻花药开裂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水稻雄性生殖发育过程,同时对花期高温不育危害的解决及新型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也具有实践意义。植物激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6-29

  • 稻草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期。1.3.2 颖花分化与退化 在稻穗抽出剑叶叶鞘2/3左右时,按平均分蘖数选取有代表性的稻株3株,按照松岛省三痕迹法[12]分别考察所有稻穗的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和颖花的退化和分化情况。1.3.3 产量及产量构成 在成熟期对小区进行实割测产。在收割前,每个小区调查50蔸的有效穗,按平均数法取5蔸进行考种。1.3.4 稻米品质 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1.4 数据处理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DPS 7.05进行统计分析,利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6-29

  • “稻清”减轻水稻穗期高温伤害的原因分析
    、中部、下部6朵颖花,每朵颖花取2个雄蕊,混样观察花粉育性。用1%I2-KI溶液进行染色后,在200倍显微镜下观察3个视野,每视野30~50个花粉粒,将不染或染色浅及部分染色,皱缩和空瘪的畸形花粉作为不育花粉,将染色深、饱满圆形花粉粒作为可育花粉[4]。1.3.4 花药开裂在上午8∶00-9∶00取当日即将开放的固定粒位的小花5朵,2个穗子10个颖花为1个样本,3个重复,用镊子将颖壳剥掉,置于培养皿中,恒温箱培养5 h(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0%)后在

    中国稻米 2018年3期2018-06-12

  • 大穗型水稻品种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后的结实表现*
    力和萌发率降低,颖花败育,受精率降低[12]。原因可能是,花期高温导致剑叶净光合速率降低,叶片经光合作用合成并通过韧皮部输送到花粉中的蔗糖减少,进而降低花粉中淀粉的合成,影响花粉活力和育性[12-16]。李敏等[17]研究发现,抽穗开花期剑叶光合能力越强的品种,耐高温能力越强,花期高温对其结实率的危害越小。千粒重是籽粒灌浆充实的结果,主要受水稻开花前后的营养状况、环境条件以及源库关系的影响。谢晓金等[18]研究认为,随着抽穗开花期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

    中国农业气象 2018年2期2018-03-19

  • 水稻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等3个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的显性效应不显著,穗长性状的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显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都均不显著,每穗颖花数性状的显性效应以及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间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关键词:水稻;株高;穗长;每穗颖花数;遗传;世代平均数;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互作效应中图分类号: S5110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1期2017-12-13

  • 水稻生殖生长阶段不同时期高温热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遭遇高温胁迫时的颖花结实率变化趋势相当,抽穗扬花期当天遭遇高温胁迫处理的颖花结实率最低,且随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损害加重;在持续处理5 d的条件下,-3 d期的高温处理对颖花结实率的降低也很严重,甚至低于抽穗扬花当天高温胁迫处理3 d时的结实率。不同时期的高温胁迫处理的损害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选择耐热性较强的品种有利于应对局部生态点易发生的热害天气。水稻;生长时期;高温热害;产量水稻生殖生长期的高温危害是造成热害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1-2]。己有研究表明

    中国稻米 2017年4期2017-09-03

  •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与施肥方式对其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位面积有效穗数和颖花数;采用机插秧并分2次或3次施肥可增加其分蘖数;父本华占采用宽窄行机插秧,并以3次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颖花数,父本蜀恢527、R9311机插秧能够显著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并适宜3次施肥。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秧;施肥Keywords:hybrid rice;seed production;male parent;mechanized transplanting;fertilization采用人工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以一行或

    作物研究 2017年4期2017-07-05

  • 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群体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呈延长趋势,穗平颖花数有增长趋势,成穗率则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中抽穗历期与盛穗历期在机插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位面积最高苗、有效穗、颖花数在湘陵628S、丰源A、广占63S、深95A中随着机插密度的减小而减小,均以高密度18× 14(cm)最高。综合抽穗特性和穗粒构成,湘陵628S、丰源A、深95A、广占63S、隆科638S五个母本均以机插密度18×14(cm)最为适宜,Y58S以机插密度20×14(cm)最为适宜。机插条件下,应根据机插密度对不同特性母本

    作物研究 2017年4期2017-07-05

  • 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对高温诱导水稻颖花不育的影响
    分对高温诱导水稻颖花不育的影响周建霞1,2,张玉屏2,朱德峰2*,向 镜2,陈晓阳1(1.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0;2.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06)以Ⅱ优7954(热敏感品种)和Ⅱ优7号(耐热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方法,研究了水稻抽穗开花期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对高温热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空气湿度加重了高温诱导的颖花不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水稻气孔导度下降,蒸腾速率减小,叶温高

    江西农业学报 2017年2期2017-02-17

  • 超级稻新品种南粳9108产量稳定性及高产特征分析
    再到超高产,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且不同产量等级间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在4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但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的提高在由中高产提高到高产的水平上,主要依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而由高产提高到更高产再提高到超高产水平,则主要依靠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南粳9108产量与群体总颖花量和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群体总颖花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

    中国稻米 2016年6期2016-12-20

  • 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颖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期高温胁迫对水稻颖花生理特性的影响兰旭 顾正栋 丁艳菲 王珂 江琼 朱诚*(中国计量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海洋食品品质与危害物控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8;*通讯联系人, E-mail: pzhch@cjlu.edu.cn)LAN Xu, GU Zhengdong, DING Yanfei, et al.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中国水稻科学 2016年6期2016-12-07

  • 三系杂交粳稻徐优733亲本的开花、结实习性研究
    响较大。母本单个颖花开放时间较父本晚约30~35 min;单穗开花历期父本较母本多1 d;单穗颖花开放高峰值出现时间,父本较母本早15~20 min,颖花开放期间父母本日开花量有88%~92%的重合。割叶喷洒“920”,2009年4月20日和5月10日两播期处理的自然异交结实率分别提高 7.55%和 11.12%。杂交粳稻;徐优733;亲本;开花习性徐优733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利用自育的徐364A与自育的恢复系徐11733配组育成的

    北方水稻 2016年2期2016-12-02

  • 不同穗型高原粳稻品种的产量分析
    调,形成了较多的颖花数;多穗型品种的颖花数主要靠有效穗贡献,大穗型品种的颖花数主要靠穗粒数贡献,穗粒型品种的颖花数靠有效穗和穗粒数协调贡献;抽穗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为多穗型品种>穗粒型品种>大穗型品种,抽穗后期干物质积累量为大穗型品种>穗粒型品种>多穗型品种。穗型;高原粳稻;产量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约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我国是世界上粳稻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国家,粳稻种植面积占我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25%左右,粳稻基本上是100%直接作

    中国稻米 2016年5期2016-10-28

  • 不同播栽方式下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和穗粒形成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重比与多数枝梗和颖花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与茎秆竞争同化物的能力直接影响到穗粒形成。3)机插穗分化中后期穗茎干质量比较高,且抽穗期穗干质量显著高于手插和机直播,有利于提高其每穗粒数,且机插拔节后群体生长率及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高,粒叶比高于机直播,较机直播更利于粒重的提高和穗长及着粒数的增加;大穗型品种F优498抽穗期穗干质量显著高于中穗型品种宜香优2115,且穗分化后期穗茎干质量比高于宜香优2115,是其每穗粒数高的重要原

    中国水稻科学 2016年5期2016-10-25

  • 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组合在武义地区的种植表现
    的增加主要依赖总颖花量、每穗粒数的增加,与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籼粳杂交稻;甬优;武义;机插基于充分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的F1代杂种优势,1994年以来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一直开展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的选育[1],截止2016年已选育并审定的甬优系列品种达30多个[2]。选育的甬优系列品种在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份,尤其是浙江稻作区广泛种植[3-5]。为了使武义县的种粮大户及农户能直观的了解晚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发展水稻机械化和

    福建稻麦科技 2016年3期2016-10-19

  • 水稻穗分化期高温胁迫对颖花退化及籽粒充实的影响
    分化期高温胁迫对颖花退化及籽粒充实的影响王亚梁**张玉屏**朱德峰*向 镜 武 辉 陈惠哲 张义凯中国水稻研究所 /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 310006为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胁迫对颖花退化和籽粒充实的影响, 选用耐热性品种黄华占和热敏感性品种丰两优6号进行人工气候箱盆栽试验, 于倒一叶心叶抽出时(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处理(10:00—15:00, 40℃) 1 d、3 d、5 d、7 d、9 d, 并以同时段适温处理(10:

    作物学报 2016年9期2016-09-21

  • 机插粳稻高产栽培规律与配套技术集成的初步研究
    析表明:单位面积颖花量(X3)、每穗粒数(X2)、单位面积有效穗(X1)分别与产量Y的相关系数为:r3y=0. 9431**(Y3y=167.6165+0.2015X3)、r2y=0.8988**(Y2y=-111. 8768+6.5726X2)、r1y=0.7809**(Y1y=-227.5111+44.1151X1)。对产量影响力是X3>X2>X1;每穗粒数与结实率(X4)及千粒重(X5)均呈负相关关系,r2.4=-0.5391*、r2.5=--0.4

    时代农机 2016年11期2016-04-05

  •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
    株实粒数、单株总颖花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质量等8个性状)。利用IciMapping v3.1软件,将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性状调查值相结合,定位了与单株产量、单株实粒数、千粒质量、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单株总颖花数6个性状有关的QTL,未定位到与有效穗数(EPN)和每穗实粒数(GPP)有关的QTL。共定位到的10个相关QTLs,分别分布于第1条、第2条、第5条、第7条、第8条染色体的7个区间,贡献率为7.52%~44.59%,其

    江苏农业学报 2015年1期2015-06-09

  • 粳稻穗角、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
    枝梗数增加、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上升、着粒密度增大的特点[3]。董丹等研究认为直立穗品种库容量大,干物质生产能力强、流畅,茎秆的干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高,而且穗长变短,叶型直立,进而使群体的环境条件优越,产量较高[4]。目前,生产上粳稻品种以穗型半直立为主。因此,研究穗型和着粒密度及每穗颖花数的遗传,对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和提高粳稻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洪德林等提出水稻“生态配组”、“水涨船高”的育种策略[5]。李峰[6]、张书标等[7]通过水稻直立密穗型等位突变

    江苏农业学报 2014年5期2014-12-23

  • 不同施肥方式对天优3301产量的影响
    穗总粒数和全田总颖花量上,其产量随全田总颖花量的增加而递增。其中,处理4比处理2、3总颖花量高出165万/667m2以上。试验中,由于分蘖肥后距穗分化期间隔时间较长,处理2未施用穗肥,穗分化期养分不足,导致颖花分化不足。处理3虽然每穗粒数较多,但有效穗偏少,总颖花量仍显不足,最终产量受限。已有研究表明,在增加颖花量的2个因素中,理论上增穗或增粒均可增加产量,但以二者协同增长较易实现[3]。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稻品种大多数都属于重穗型品种,采取适当减少前期基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3期2014-12-18

  • 水稻超高产栽培群体构建与调控技术
    征1.1 群体总颖花量大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决定单位面积产量高低的两个基本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有效穗数可以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但随着穗数的增加,每穗粒数逐渐下降。只有当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都处于适宜的水平,即二者乘积达到最大时,也就是群体总颖花量最大时,才能得到产量的最大值。在安全结实条件下,群体总颖花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颖花量越大,产量越高。在增加颖花量的两个因素中,理论上增穗或增粒均可获得超高产,但以二者协调增长较易实现[1]。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7期2013-12-28

  • 6.9%骠马EW防除千金子剂量试验
    0株调查株高、穗颖花量,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1.3.2 防效调查药后10 d、20 d每小区5点共5 m2调查千金子株数,计算株防效和校正防效,并对校正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药后7 d,除F和G处理水稻秧苗叶色发黄外,其他处理的植株的长势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药后15 d,A和B处理的叶色正常,C、D、E、F、G处理叶色随剂量的增加发黄加重,特别是F和G处理水稻植株生长缓慢。在收获前株高调查中,处理A、B、H的水稻株高相当,三者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3期2013-02-27

  • 镁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667 m22)颖花颖花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处理A3颖花最高,平均每穗103.0粒,与处理A4和A2差异不显著,较A1增加极显著;处理A4颖花其次、处理A2颖花位居第三,较A1增加极显著;处理A1颖花最低,平均每穗98.84粒,较其余三处理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表3)。表3 镁肥用量对水稻颖花的影响3)结实率。结实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1结实率最高 (87.86%),处理A2结实率其次,处理A3结实率位居第三,处理A4结实率最低(86.26%)(表4)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3期2011-06-07

  • 锌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长发育,有效穗、颖花明显增加,锌肥施用以施硫酸锌2 kg/667 m2为宜。锌肥;水稻;应用锌是作物正常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水稻对锌肥十分敏感,在缺锌的田块上水稻易出现缺素症状。施用锌肥时,锌能促进水稻光合作用,锌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能够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增强茎秆强度,增加对病害的抵抗力,抵制病菌感染,使水稻根系发达,抗倒伏、抗旱、抗寒能力增强。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复种指数提高及高产水稻品种集约栽培,本地区部分水稻田中锌的含量逐渐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1期2011-03-15

  • “三系”不育系微效恢复基因表现型研究
    体”现象,即一朵颖花的 6个花药中,有1~2个可育花药,推测微效恢复基因受隐性多基因控制[8,9]。上述研究对微效恢复基因表现型及遗传特性认识提供了有用信息。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些典型保持系材料在转育“三系”不育系时各世代的育性观察,探讨微效恢复基因的 3种典型表现型特性,并探寻类似主效恢复基因遗传研究中结实率这样的量化指标,以为进一步研究微效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等打下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4组“三系”不育系和保持系应用于本研究,分别为紫兴05

    作物研究 2010年1期2010-12-05

  • 水稻拔节长穗期间管理措施
    幼穗发育,主要是颖花分化,分化的颖花又不能完全结实,故这段时期又是增花增粒、保花增粒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灌浆结实奠定基础的时期。由于各器官生长加剧,在短短一月内地上部积累的干物质占水稻一生中总干物量的50%左右。因此,这段时期是水稻需水、需肥较多的时期,也是对外界环境条件最敏感的时期。由于水稻此时的生理代谢由前期以氮代谢为主转入碳,氮代谢并盛,不但要求有丰富的氮索营养供给最后三叶及表根生长、茎秆伸长之需,还必须积累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并保证向穗部运

    农民致富之友 2009年7期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