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

  •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转化与创新:以平遥薛氏漆艺为例
    由之路。三、平遥薛氏漆艺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平遥传统髹饰技艺传承有序,源远流长。从近代闫道康为代表的平遥漆艺“三杰”,到乔泉玉的“乔派”漆艺,再到现代薛生金为代表的“薛派”艺术,平遥漆艺传统髹饰技艺代代相传、绵延不绝。薛生金完整地继承了“乔派”艺术的精髓,并触类旁通,汲取传统艺术精华为其所用,恢复和发展了平遥漆器传统堆鼓罩漆、擦色等工艺。薛生金2001 年创办薛氏漆艺研究院,无论是技艺还是理念,薛氏漆艺都深受其影响,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探索漆艺发展的新道路,确保

    艺术品鉴 2023年30期2023-12-04

  • 薛生白《湿热病篇》辨治湿热轻重药症变化特色探析*
    很高的指导价值。薛氏对湿热病邪的理解非常透彻,尤其将湿热轻重的不同症状表现加以辨识,指导遣方用药在湿热轻重方面有寒温主次之分,从而使湿热病的辨证治疗更加细致,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湿热轻重主次的辨治出现偏颇,会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薛氏辨治湿热轻重的学术思想加以总结分析。1 卫分证阶段湿热轻重的症状变化与用药1.1 湿热轻重的症状变化 《湿热病篇》第1条提纲说“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1]。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10期2023-10-30

  • 薛生白湿热辨证理论体系在疰夏诊治中的应用探究
    文献考察,明确了薛氏《湿热论》的主体内容为35 条,以正文加自注的形式记述其临床心得,是对湿热疾病传变论述最为经典的著作。本文就薛生白湿热辨证理论体系在疰夏诊治中的应用进行论述。1 疰夏的病因病机历来医家对疰夏的论述稍有不同,但总体来说病理因素多归纳为“暑、湿、热”。喻嘉言曰:“春分后至秋分前,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三气合行其事。天之热,地之湿,日之暑,三气交动。”暑热耗气伤津,湿困脾。赵献可言:“大抵夏月阳气浮于外,阴气伏于内,若人饮食劳倦,内伤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7期2023-10-09

  • 论薛绍徽词及其当代意义
    薛绍徽》,介绍了薛氏家世生平、思想性格、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情况,论定在前期创作中词胜于诗。[1]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介绍了薛氏与其夫陈寿彭合译的小说《八十日环游记》,认为是一部忠实于原文的译作。刘荣平《论以昆曲唱词——以薛绍徽唱词观为中心》探讨了薛氏“无词不可唱,无词不合乐”唱词观,肯定了其唱词观的价值和意义。[2]薛氏词作尚未有专文探讨,今试作一文,以就教方家。一、不让须眉的词史意识从词史的角度审视词的创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提出了“诗有史,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1期2023-09-01

  • 从晋南地区新近发现北魏墓谈“汉人胡化”现象
    怀吉,属河东大族薛氏族人,在当朝身居刺史级官位。根据考古调查结果,薛氏墓葬所处之地的是薛氏祖茔之地,河东薛氏一族至唐时,达到巅峰,宋元明清以后仍有重要影响。三、汉人胡化之现象分析山西在南北朝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北魏时,平城(今大同)作为都城近百年,北齐时,并州(今太原)作为霸府,实行对中央的遥控。北朝时期的墓葬多集中发现在上述两个地方及其周围。晋南地区地处中原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是北魏时期墓葬发现并不多。此次侯马、万荣发现的5座北魏墓,具备

    云冈研究 2023年2期2023-07-28

  • 从《湿热病篇》看薛生白对脉诊的认识
    湿热未尽的证候,薛氏选东垣清暑益气汤(党参、黄芪、当归、白术、甘草、苍术、升麻、葛根、泽泻、神曲、麦冬、五味子、青皮、陈皮、黄柏)气阴双补、清利湿热。1.2 脉虚代表湿邪内阻、脾阳不足 第42 条“痢久伤阳,脉虚滑脱者,真人养脏汤加炙甘草、当归、白芍”,薛氏自注“脾阳虚者,当补而兼温”,可以看出,此处的脉虚指的是湿邪内阻、脾阳亏虚,这与第38 条脉虚(指的是津气两伤、湿热未尽之象)含义不同。所以此处用真人养脏汤补虚温中、固肠止泻,加入当归、白芍兼以和营。2

    吉林中医药 2022年5期2023-01-04

  • 从《湿热病篇》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
    因病机及感邪途径薛氏在《湿热病篇》明确提出了湿热病发病之因,具体是:“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发为湿热。”根据薛氏论点,结合此次疫情,认为新冠肺炎发病离不开内外二因。外因,即湿热外邪,这主要与地域及气候环境有关。其一,武汉偏于南方,地处内陆,长江汉江交汇于此,加之常年高温多雨,湿热二邪并重,为湿热病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外在条件[3]。其二,2019年乙亥之年,12月为岁末之终,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4]。然此时节应寒反暖,加之阴雨绵绵,湿

    中医文献杂志 2022年1期2022-11-28

  • 基于《内科摘要》探讨薛己对八味丸的应用*
    补土母是八味丸在薛氏的临证中最广泛的应用,在载有八味丸的医案中,有10个医案涉及补土母的功用。薛己在其论治中指出,“八味丸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4]32,即以补肾为纲,进而以补脾为要。陈氏[5]道:“相火之生,脾土甚切,而相火之中,命门之火尤为最亲……命门盛衰即脾土盛衰,命门生绝即脾土生绝也。盖命门为脾土之父母,实关死生。”赵氏[6]12云:“独土、金随母寄生,故欲补土、金者,从寄生处而补其母。”故命门火与脾土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0期2022-11-24

  • 北宋河东薛氏家族碑志文研究
    10225)河东薛氏家族是六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这一族系是从魏晋时期由蜀中迁居河东的,是中古时期形成的望族,并在唐代居于“关中六姓”之中[1]。到了宋代,薛氏家族因简肃公薛奎举进士,官高位显而得以被史书所记载,正如欧阳修在《内殿崇班薛君墓志铭》中所说:“薛绛大族,兴自简肃”[2]1633。据统计,北宋绛州薛氏家族现存碑志文10篇[3],其中有7篇出自欧阳修之手,此外,薛奎三个女儿的墓志铭也有幸流传下来。一、薛氏家族基本情况薛氏为绛州正平人,其家族历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5-23

  • 《校注妇人良方》治疗痒症的学术经验探析
    注本,流传颇广。薛氏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减,并记载了400余则典型医案,使该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是《妇人大全良方》流传最广的版本。痒症是以皮肤瘙痒为表现的一类病症[2],可见于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薛氏在《校注妇人良方》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妇女皮肤瘙痒的诊治,并列举了大量医案佐证。本文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薛氏治疗痒症的学术经验,并选取了其中5则典型医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皮肤瘙痒症提供参考。1 六淫致病,尤重火热邪气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1期2022-02-28

  • 薛氏困惑”与消解之道 ——以1951年福建上杭《河东薛氏联修崇本族谱·首序》为中心*
    27种。其中上杭薛氏家谱2种(528-0063《河东薛氏联修崇本族谱》、528-0064《河东薛氏联修崇本族谱》)。据528-0063“提要”:[福建上杭]《河东薛氏联修崇本族谱》二十八卷末一卷。薛史青等纂修。1950年铅印本,九册。书名据版心、书衣题。书名页题《薛氏族谱》。二修本。始祖伯启,号三十六郎,宋代人。(收藏)慈溪市环城南路励双杰。全谱各册封面均标明“一九五零年庚寅岁修”,联修草谱亦刊印于1950年,但谱中某序的写定日期则为“公元一九五一年五月十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6

  • 汉晋之际竹邑薛氏的文学创作 ——以薛综、薛莹父子文学创作为例
    、薛莹为代表竹邑薛氏,在汉晋之际数量众多、声势显赫的文学家族中,亦声名远扬、青史留名。1 汉晋之际竹邑薛氏的家世渊源及家族世系梳理薛氏居于竹邑始于西汉初年,而竹邑薛氏的兴盛却始于东汉后期。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吴录》曰:其先齐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分散。汉祖定天下,过齐,求孟尝后,得其孙陵、国二人,欲复其封。陵、国兄弟相推,莫适受,乃去之竹邑,因家焉,故遂氏薛。自国至综,世典州郡,为著姓。”[2]924可知,竹邑薛氏家族源远流长,可追溯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5

  • 家学渊源 刻苦求学
    化积淀的大家族,薛氏家族的经济占整个礼社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薛氏家族也秉承了“诗礼传家”的良好家风,走出了众多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1937年,六歲的薛禹群就读于洛社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正当薛禹群对念书充满兴趣的时候,日本全面侵华开始。薛家在无锡石塘湾的房子被日军烧毁,为了生存,薛禹群跟随父母租了一条小船开始了东躲西藏的艰苦岁月。颠沛流离中他们辗转逃到了无锡张泾桥外祖父家,并在那儿安顿了下来。薛禹群在张泾桥小学继续自己的学业。在

    科学导报 2021年46期2021-08-09

  • 《湿热论》三焦辨证法临证探析
    三焦的辨证思想。薛氏谓:“湿热之邪,不自表而入……而未尝无三焦可辨,犹之河间治消渴,以三焦分是也。……热得湿而热愈炽,湿得热而湿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湿热俱多,则下闭上壅,而三焦俱困矣。”由此可见薛雪认为三焦辨证、辨湿热孰轻孰重是湿热病证之机要。福建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人相应,易滋生湿热邪气而中人,三焦辨证作为临床辨治湿热病重要辨证法之一,若在临床中掌握其规律,则当效如桴鼓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7期2021-03-28

  • 《任轨并妻薛氏墓志》的史料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
    04)《任轨并妻薛氏墓志》系河南省洛阳市出土,但具体时间和地点不详,现陈列于开封博物馆《千年印记——馆藏石刻墓志展》展厅中。《任轨并妻薛氏墓志》隋大业四年(公元608 年)二月九日刻。志盖(见图1)高、宽均是56 厘米,厚30 厘米,题阳文篆书“隋故朝散大夫、蒋作少匠任君墓志铭”4 行16 字。志(见图2)高、宽均是56 厘米,厚13 厘米,隶书22 行,每行28 字,无题亦无撰书人姓名。盖、志均保存完好,文字清朗。图1 志盖图2 志文一、《任轨并妻薛氏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3-13

  • 薛之谦郭聪明合作发布新单曲《耗尽》
    依旧弥漫着浓浓的薛氏风格。讲述了成长历程中感情的伤,年少的狂,以及回不去的曾经和寻不到的姑娘。编曲上的递进,层层展开,钢琴铺陈了充满故事感的氛围,强烈的鼓点再直击内心,旋律声声入耳,情愫渐渐涌动。反复审视自我,我们放肆生长,感情耗尽的那刻,只想回去曾经的地方。郭聪明是一名拥有4200万粉丝的网红歌手,无论直播唱歌还是音乐专辑都表现不俗,在实力和名气方面绝对毋庸置疑。他与薛之谦强强联手,共抒薛氏情歌的魅力,字字有故事,句句有镜头。让人的思绪跟着歌词走,在旋律

    青年歌声 2021年1期2021-01-30

  • 薛福成矿屯思想探微
    开矿”的主张,但薛氏的矿屯思想更为系统而全面。此外,矿屯思想的专门研究,目前学界涉及较少,相关成果见刘长林《开矿与富国:时代变局下王之春的矿业思想解读》,《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但诸多相关问题该文未展开论述。他的矿屯思想尽管看似松散,未形成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晚清矿业与政治、经济、国防、民生等方面的内在关联。从近代社会思想史研究出发,结合经济思想史研究,以薛福成《筹洋刍议》为核心史料,我们试图梳理出薛福成矿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2

  • 郑州出土元代薛氏墓志考析
    发现了三方元代薛氏家族墓志及一方墓志盖,分别为元薛兴墓志、薛天祜墓志、薛磐墓志及墓志盖,均为青石质。 志文中,记载了河东薛氏家族因避战乱举家迁郑以及因水患迁葬的史实, 对于了解元代薛氏家族及其生活状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文拟对此三方志文加以断句, 并对相关内容试作粗浅考释。一、墓志录文此次发现的三方墓志及一方墓志盖中,叙述最详细者为薛兴墓志,楷书20 行,满行24 字,志石正方形,长34.5 厘米,宽34.5 厘米,厚8.5 厘米,志边素面。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4期2020-06-11

  • 薛绍彭的仕途机遇与书法复古
    北宋具有独特性。薛氏收藏书画丰富,拥有著名的《定武兰亭》,刻有《清閟堂帖》,而且鉴赏能力高〔2〕。其门荫入仕,历任上清太平宫兼兵马监押、主客郎中、少府监丞并兼职文思院、梓路提举常平官、秘阁修撰等职,这些仕途经历为薛绍彭提供了不同的书法取法材料,也因此改变其书风特点。现主要从薛绍彭的仕途经历入手,分析其书法取法对风格的影响,使我们对薛绍彭的书风演变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更明晰其在书史上的意义。一、既访唐碑,遍学唐法薛绍彭为北宋万泉薛氏家族一员。曾祖父薛颜,科

    中国书画 2020年4期2020-06-04

  • 略论汉晋之际竹邑薛氏的家学家风
    、家世不甚显赫的薛氏和丁氏,研究者甚少,研究成果不多。秦代始置竹邑县,属四川郡(《史记》作“泗川郡”,《汉书》作“泗水郡”),治所约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北部。西汉时改为竹县,属沛郡。西汉初年,曹参“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南至蕲,还定竹邑、相、萧、留”[1]。东汉时,恢复原名竹邑县,属沛国。汉晋之际,竹邑薛氏逐渐成为了文学家族中的一颗新星。目前有关竹邑薛氏的研究,仅见于汉魏晋历史或文学研究个别成果的片段提及,如《建安谐隐文学初探》提及薛综应答蜀使张奉、《作者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2-26

  • 基于薛雪湿热三焦辨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变规律的探讨
    从口鼻而入致病。薛氏[3]48认为“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而《第七版方案》指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说明新冠肺炎和薛氏湿热病起病方式颇有相似之处,亦为新冠肺炎属于温病学范畴之明证。湿热病以水湿二字贯穿始终,而水湿之通路在于上中下三焦,故传变以三焦为主线。薛氏[3]52-53认为“湿热之邪,不自表而入,故无表里可分,而未尝无三焦可辨”,又云“湿多热少,则蒙上流下,当三焦分治”。而受到明清时期江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1-07

  • 山重深处有人家
    ,造型精美独特的薛氏家庙。经打听,薛姓是山重村的大姓,全村四千多人中有两千多人姓薛。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常听单田芳讲薛仁贵的故事。难道这薛氏是唐朝“三箭定天山”薛仁贵的后裔?当地人笑着说,有这一传说,但山重薛氏族人更认可的说法是:山重薛氏的先祖是随唐朝将军陈政(“开漳圣王”陈元光之父)入闽的“行军总管使”薛武惠,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公元669年,薛武惠奉命率军进驻山重,后便定居于此,繁衍后代。走进薛氏家庙,感觉气度不凡。只见薛氏家庙神龛上,薛氏祖先的牌位密密麻麻

    翠苑 2019年5期2019-11-23

  • 张鹏英:诚心动天
    岁的张鹏英自融入薛氏大家庭中,感到无比幸福和温暖。丈夫薛朝云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自从他们结婚后,夫妻恩爱有加,从来没因大小事情爭吵过。2002年,张鹏英的丈夫因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昏迷了八天八夜。张朋英趴在丈夫床前回忆他们的甜蜜生活,讲和丈夫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讲孩子们学习的情况……终于,她的诚心感动了上苍,昏迷第八天,丈夫睁开了双眼,他看到朋英,笑了,而朋英却哭了,丈夫擦着她的眼泪说:“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她嫁到老薛家视公婆为亲生父母,有个

    时代报告 2019年4期2019-05-27

  • 薛应旂生卒年考
    记载。其他学者对薛氏生卒年有多种意见,如:展龙、张卉认为薛应旂约生于1499年,卒于1574年③,谢贵安看法与其相同④;钱茂伟持薛氏“生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卒于万历四年(1576年)”⑤一说;美国学者本杰明·A·艾尔曼持1500—1573一说⑥。以上学者只是推测大致时间,均未对薛氏生卒年进行详细准确的考证。目前学界开始对薛应旂的研究有一定的重视,特别是将其作为理学家和史学家来研究。向燕南在其《薛应旂的史学思想》一文中,提出薛氏生于弘治十二年(149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9年6期2019-03-21

  • 贪老婆与贤夫人
    学学欧阳修的妻子薛氏。欧阳修的妻子薛氏是宋仁宗时副宰相薛奎的女儿,因为小时候随母亲进宫朝见过曹皇后,而且还得到过曹皇后的“面赐冠帔”之赏,所以欧阳修官升枢密副使,她以夫人身份人谢时,被曹皇后一眼就认了出来:“你不是薛家的姑娘吗?”自此以后,薛氏“每人辄被顾问,遇事阴有所补”。英宗赵曙继位以后因为有病,曹后便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这时候有些内臣便想利用薛氏的特殊关系交接已经担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内臣有乘间语及时事者,意欲达之文忠”,每次遇到这些人,薛氏

    醒狮国学 2019年8期2019-02-24

  • 基于数据挖掘的《湿热病篇》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与胜湿共同体现了薛氏治湿提出的“治湿五法”;其次为清热之犀角、连翘,培补脾胃之人参、茯苓,理气之陈皮等药。高频次药物组合亦以清热利湿之品居多,与统计结果基本一致。薛氏治疗湿热证以湿去热孤为原则,治湿为主,兼以清热理气,扶正以驱邪。从归经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用药以胃、脾经为主,肺经次之,可见薛氏治疗湿热病对脾胃尤为重视,运用分消走泄、开达膜原等治法斡旋中焦,以恢复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以及中焦气机的正常升降[3]。从四气五味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虽有热邪,但薛氏仍使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期2019-02-14

  • 基于《保婴撮要》浅析薛氏父子疳证论治特色
    保婴撮要》便是由薛氏父子二人合著而成的儿科巨著,其内容丰富,采撷各家医论,父作子继,成书时薛己已年近七十,学术思想成熟,临床经验颇丰,值得后世对其整理钻研。全书共二十卷,包含小儿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更附有大量医案及方药治法,其中关于小儿疳证的医案数量达六十余例,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将其治疗小儿疳证的学术思想略作整理,以飨同道。1 辨明五脏为要小儿疳证病症众多,或烦渴,或泄泻,或潮热往来,又或头面手足浮肿。尽管疳证症状多样,但薛氏父子认为辨证要点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1-04

  • 李祖娥的现代启示
    岳,养了一名歌伎薛氏。高洋看上了薛氏的美色,就硬生生抢过来,纳入后宫。却他还是疑神疑鬼,认为薛氏仍然和高岳藕断丝连,拿毒酒毒死了高岳,又杀了薛氏。随后,在酒宴之上,他把薛氏的遗体取出髀骨,做成人骨琵琶,边喝酒边哭, 边作诗高歌:“佳人之魂兮飘天外,如此佳人兮难再得……”世间的变态,其实大同小异。只不过,一旦精神病人当了皇帝,很多倒霉的人就死于非命。高洋还酗酒,严重酒精中毒反应,谵妄、暴躁、失控。高洋死前对弟弟高演说,“你想篡位就篡吧,别害死我的孩子就行。”

    飞魔幻B 2018年7期2018-11-06

  • 淄博陶琉小镇:文化与创意让古窑重生
    地之一。据博山《薛氏族谱》记载:“始祖讳德祥,字云堂陶于八陡,捐员外郎。故于宋仁宗六年(1028年),卜葬于山头庄西为茔。二子故时,亦葬于此。薛氏自始祖时起,历宋、元、明、清,世居于斯。”北宋初薛氏由八陡移徙山头村东业陶,建圆窑数座,薛氏为显示其窑业之广,故取地名“窑广”,此称沿袭至今。悠久的馒头窑、斑驳的匣钵墙、光滑的石板路、独特的古民居、沧桑的老厂房……面对这些历史的呈现和工业的遗存,山头街道没有简单推倒铲平,而是为其注入文化旅游新内涵。博山琉璃文化和

    旅游世界 2018年8期2018-09-20

  • 明代大医薛己调经特色探析
    ,学术造诣极高。薛氏对妇人月经病的论治既继承《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理论之精华,同时又采纳李杲等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创立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其中《女科撮要》是薛己“掌医院及归田,凡所治疗获效”的理论及临床经验荟萃,是一部理、法、方、药完备且将妇科与产科疾病分类证治的妇产科专著,对中医妇产科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现就《女科撮要》一书中有关妇人调经的学术特色作如下探析,以飨同道。1 调经辨证,立足肝脾

    江苏中医药 2018年12期2018-02-13

  • 潜心漆与艺 辈辈有相承
    己独特的流派——薛氏漆艺。精雕细磨 匠心坚守薛氏漆艺创始人薛生金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遥县。漆艺在薛家可以说是家族世袭:早在1902到1937年间,薛生金的父亲薛殿义就在平遥老街上经营着一家漆店——“源泰昌”,主要经营漆颜料以及一些制漆工具。他还是平遥有名的漆工,经常为富户和一些商号漆贵重家具。1937年日本入侵平遥后,平遥的漆店几乎全都倒闭。薛殿义只能在家里做一些漆器维生。孩童时代的薛生金在此期间对漆器有了最初的了解和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3

    科学之友 2018年1期2018-01-28

  • 如酥似宝(三)
    交战,秦言的母亲薛氏放心不下,与唐酥见面,却没想到唐酥对秦言没有半点儿兴趣……薛氏不相信地看唐酥,不放心,道:“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的话,可以开口。”唐酥道:“阿姨您真是太善良了,眼下我的确有一件事儿需要您帮忙。”她说着飞快地从包包地翻出一张名片来,递给薛氏,道,“这是我的公司,因为某些原因,我公众号都被查封了,您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帮我。”捏着她的名片,薛氏看一眼,蓝鲸广告传媒,她道:“网络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但问题我会帮你解决的。”“夫人,您真是太善良了。

    飞言情A 2017年12期2018-01-06

  • 女人诗篇
    父亲,父亲的原配薛氏和他们的女儿也就是我姐姐没有走。原本要一起走的,薛氏认为和季氏家族沾亲,不会有事,决定留下来照看家里的田亩。薛氏的这一决定铸成了终身大错,不然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事。那件事发生在两年以后,1944年春天,在黄河北岸踌躇了数年之后的日军,南渡黄河发动了豫中大战。日本人打洛阳的时候,政府给女子师专的学生每人发了几块大洋,让她们自行前往设立在陕西汉中的后方学校就学。母亲经常说,其实国民党很重视教育。好像谁说过国民党不重视教育似的。几个女学生结

    延河 2017年12期2017-12-26

  • 温补学派明薛己
    七种。诸书合称《薛氏医案》。薛己广学博览,著述宏富,在医学理论上注重经络原委,阴阳变合,崇尚《内经》,重视内、外各科的统一性。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张元素的脏腑辨证,又以李杲的脾胃论为核心,结合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温补思想和方法,开创了明清温补学派先河。薛己学术思想的中心是以人体脾胃命门为主,强调真阴真阳的不足,谓“真精合而人生,是人亦借脾土而生”,对当时的医界有一定影响,从此开温补一派。薛氏重视脾胃与肾命,主张人以脾胃为本,擅用甘温益中、补土堵元等法,并每以

    益寿宝典 2017年3期2017-09-11

  • 明代北方的河东学派
    的,并详实叙述了薛氏的生平事迹,为进一步理解其治学经验及理学思想的演变奠定了基础。作者在第二章中深入分析了薛瑄的哲学思想生成及其表现形态,揭示出薛氏强调国家权威与国家公器的哲学基础,从而显示出与同时期的南方理学家热衷于宗族和学术网络的做法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在第三、四章中作者对薛瑄的宗族观念和学术风格作了在地化的解析讨论,认为薛氏的宗族理念在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不像南方理学家把宗族视为国家附属品,具有维持地方秩序的功能;而河东学派的旨趣重在强调考取功名、进

    文史月刊 2017年6期2017-07-14

  • 《北史》列传中河东薛氏增加史料问题探析
    000)中古河东薛氏族属问题,在北魏时期就引起了争议。近代学者陈寅恪[1]陈寅恪.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A].金明馆丛稿初编[C].三联书店,2001.(P82-85)、唐长孺[2]唐长孺.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A].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C].中华书局,1983.(P86)、周一良[3]周一良.瞎巴三千生啖蜀子[A].魏晋南北朝史札记[C].中华书局,1985.(P374)均认为其是来自蜀地少数民族后裔;而毛汉光则认为其是汉人后裔[4]毛汉光.晋

    史志学刊 2017年6期2017-04-11

  • 薛伯寿人物小传
    中医多分而辨之。薛氏继承蒲老寒温之学,以传承发扬蒲氏医学为己任,擅外感,兼杂病,处疑难。诊病处方必先岁气,融会寒温,和其不和,以致和合。外感病传变快、兼夹多,变证亦多,而薛氏常能准确辨证,处方精当,效如桴鼓,扼其传变,拯危救困。尝以中西结合治脑炎,银翘合升降取效更佳;亦远赴非洲,以中华草药试治艾滋,效良验,启后学;“非典”之际,临危不乱,焚膏继晷,处辨证八法,济世救民,颇多赞誉。医者,乃苍生性命所系之人,其学不可不精,其心不可不纯。薛氏坐诊广安门数十载,所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12期2017-03-24

  •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
    灸可用艾或桑木。薛氏均在医案中予以记录,方法具体,形式多样,颇具实效。薛己;疮疡;灸法;《薛氏医案》灸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例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说明灸法已经较为系统。灸法不仅具有良好的保健养生作用,还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和效果,受到医家的广泛重视。正如明代著名医家李梴在《医学入门》中提到,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3期2017-01-26

  • 桔梗消痈功效强
    科发挥·卷四》)薛氏消痈,取桔梗之灵变薛己治疗肺痈颇有特点,凡喘嗽气急胸满者,表散之;咳嗽发热者,和解之;咳而胸膈隐痛者,宜排脓;喘息恍惚疾盛者,宜平肺;唾脓,脉短涩者,宜补之。然不论表散、和解、排脓、平肺、补肺诸法,薛氏皆喜独用或配伍桔梗为方。观《薛氏医案》肺痈案例,独用桔梗,或以桔梗为主药者,多能数剂而愈,尤见薛氏善用桔梗疗痈之灵变功力,颇有心得。本案即是一则以桔梗为主药论治肺痈的典型案例。“咽干口燥,咳唾腥臭”,实为热壅血瘀,肺精不布,痰凝成痈,故以

    家庭用药 2016年9期2016-12-03

  • 丙酸杆菌素的发酵及其分离纯化的初步探究
    1620)本文以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发酵液为原料,以抑菌活性为指标,利用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发酵液中小分子丙酸杆菌素。丙酸杆菌素初步分离纯化确定的最佳脱盐条件为:上样量5 mL,流速0.5 mL/min,收集方式为手动收集,电导率达到1.5 ms/cm时停止收集;Superdex peptide最佳凝胶过滤条件为:上样量500 μL,流速0.5 mL/min,深孔板固定体积收集,每孔收集体积200 μL。最终得

    食品工业科技 2016年1期2016-09-12

  • 海外华侨华人、侨乡社会与跨国宗族实践* ——以广东五邑侨乡薛氏为例
    —以广东五邑侨乡薛氏为例黎相宜(中山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侨乡研究;五邑侨乡;跨国实践;宗族研究;宗亲会论文以旧金山、香港与广东五邑侨乡坎镇的薛氏宗亲会及其相关组织为重点,从互补与竞争的视角,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薛氏宗族及其宗亲成员在一个跨国空间内展开的宗族实践,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宗族实践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回应传统宗族研究遗留下来的争论。由于海外侨资与声誉资源的稀缺,合作、竞争与矛盾始终存在于宗族内部,这种互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6年1期2016-09-09

  • 薛雪痰饮证治探骊
    诊疗理论的基石。薛氏的医案经后人辑录的主要有《三家医案合刻·薛案》与《扫叶庄医案》,与痰饮证治的相关内容散见于各篇,但在《扫叶庄医案》中专有“痰饮喘咳水气肿胀”一篇,有一定系统性,现将薛氏痰饮证治的思想,总结如下。1 病机择要痰饮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为痰,清稀的为饮。痰因生成原因之不同,有寒痰、热痰、湿痰、风痰、郁痰、顽痰之异;饮则依停聚部位之差别,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之分。历代医家对痰饮的论述侧重点不同,有的痰饮分论,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04-05

  • 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发现始末
    启新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发现始末□高启新T he Whole Story of Discovery of Zhu Man Qi Xueshi MaidiqueGao QixinZhu Man Qi Xueshi Maidiqous stele of the Jin Dynasty in the stele history of Zhejiang Province excavated in Pingy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

    收藏家 2016年2期2016-03-30

  • 解释学关照下的《八十日环游记》翻译研究
    融汇贯通的能力,薛氏后来通过陈氏兄弟接受西学,亦很少障碍。”[6]因此在译文里,译者总能引经据典,以文言文句式结构传达新事物,“变六书之妙法,会意谐声”[1]。就晚清时期的读者而言,陈寿彭和薛绍徽把以接受儒学思想教育的士大夫作为期待的读者,这些士大夫的知识结构、思想理念、接受水平也必须成为翻译的前结构,“这些旧文人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定势都决定了他们只能从传统文学概念出发来理解和接受翻译小说”[7]。因此翻译时,夫妇二人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对文章进行编排,每章都简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明代医家“薛立斋”之名考实
    医学家,传世有《薛氏医案》,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本书系立斋及其父薛铠所撰集校注的医书24种合刊而成。此外尚有《薛氏医案八种》、《薛氏医案九种》、《薛氏医案十种》、《薛氏医案十六种》等不同版本[1]。关于《薛氏医案》作者,当代出版的《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学大辞典》,现行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等,以及各大图书馆馆藏书目,绝大多数署名为“薛己”,少数为“薛已(yi)”。然明清古籍则多为“薛巳”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2期2015-11-17

  • 薛己脾肾理论临床应用举隅
    举陷。4 体 会薛氏接受东垣的学术观点,提出“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人以脾胃为本”。但是,薛氏又有不同于东垣之说的内容。东垣提出脾胃元气与阴火不两立,气虚则阴火亢盛,而薛氏则重视脾气下陷。如其举例脾气下陷、湿热下迫,可致血崩之理,与东垣“阴火上乘土位”之说则不尽相同。薛氏不但重视后天脾胃,而且又十分重视先天肾命。薛氏接受王冰之说,并以钱乙的六味丸、崔氏的八味丸作为补肾水、命火的代表方剂。认为“两尺各有阴阳,水火互相生化,当于二脏中分各阴阳虚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3期2015-04-03

  • 浅析《湿热病篇》中的
    。1. 病因病机薛氏认为湿热病的形成不外乎外感内伤两方面: 内因在于脾虚湿停,外因在于湿热邪气侵袭,正如提纲所谓"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1],同时也指出病情轻重与中气虚实关系,即第一条"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必微"。也指出湿热易蒙蔽三焦。2. 感邪途径与传变规律薛氏认为湿热病的感邪途径主要为口鼻,同时也对湿热证的传变规律做了深入的阐述,薛氏认为,湿热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三者性质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6期2015-03-27

  • 薛己《内科摘要》脾胃病思想探析
    温补学派的先驱。薛氏生于医学世家,天资聪慧,秉承家学,遥承东垣脾胃学说,擅长疡科、内科、妇科、儿科、口齿及骨伤科,是我国医学史上十分少有的兼通各科的医学大家。薛氏长期供职于明太医院,学验俱丰,著述甚宏,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疡科机要》《正体类要》等[1]。《内科摘要》是最早以内科命名的中医学著作,全书收录了200多则医案,主要涉及虚劳内伤、脾胃病及内科杂病,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薛氏“治病必求于本”以及重视“滋化源”“温补脾肾”的学术思想。笔者潜心于脾胃病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7期2015-02-09

  • 《保婴撮要》治疗特色探析※
    海中医药大学馆藏薛氏医案本为底本,对全书认真学习,兹就其治疗特色进行分析:1 婴病调母母婴同治薛氏十分重视婴儿与乳母的密切关系,认为小儿初生,“须令乳母预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则乳汁清宁,儿不致疾。否则阴阳偏胜,血气沸腾,乳汁败坏,必生诸症。若屡用药饵,则脏腑阴损,多致败症,可不慎欤!”故提出“大抵保婴之法,未病则调治乳母,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护养法》)这一观点在全书200余病证的论述中得到充分体现。多种婴儿病患都是由乳母饮食、七情、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5期2015-01-31

  • 论《三国史记》列传中的女性形象 ——兼谈金富轼的女性观
    中只有孝女知恩和薛氏女是直接以其名立传,其他则是在相应的列传中出现。尽管如此,这些女性却涵盖了上层贵族至下层庶民等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三国史记》列传中出现的女性可从孝女、贞信女和节妇等几个类型来加以分析。②(一)孝女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行是为人子女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列传第八中所载孝女知恩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且她还是《三国史记》列传中唯一一个被单独立传且有姓名传世的女性。关于孝女知恩的孝行,据《三国史记》记载,她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6

  • 《永平诗存》所辑《伊江杂咏》著者考辨∗
    永平诗存》辑录之薛氏诗作与其同时流戍伊犁的任邱舒其绍《听雪集》卷四之《伊江杂咏》内容雷同,兹略作辨析,以正本清源。关于薛国琮,《永平诗存》记曰:“国琮字鲁直,卢龙人(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乾隆巳卯举人。官山西乐平县知县,因事谪戍伊犁,放归,卒于家”[1]99。“巳卯”当为“己卯”之误①关于薛国琮中举的时间,志书多有抵牾,《卢龙县志》卷二十二“文艺”“薛国琮”条下称其为“乾隆乙卯举人”(董天华等修、李茂林等纂,《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一四五号》,台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3

  • 薛己辨治喉痹医案2例评析*
    科均有较高造诣。薛氏受张元素、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影响,重脏腑经络辨证,擅长运用砭灸药结合治疗儿科、五官科等疾病。在此结合薛氏医案,探讨其治疗喉痹的经验。1 医案原文与评析1.1 实热证喉痹1.1.1 医案一:[原文]薛立斋治甫田史侍卫,患喉痹,以防风通圣投之,肿不能咽。此症须针乃可,奈牙关已闭,遂刺少商穴出血,口即开。更以胆矾吹患处,吐痰一二碗许,仍投前药而愈。常见患此病者,畏针不刺多毙。按:盖薛氏认为此证乃风热壅盛,表里俱实,邪热上攻咽喉所致,故先处以防风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3-31

  • 薛氏针刺手法治疗脑血管后遗症52例疗效观察
    著,故笔者称之为薛氏针刺手法。并运用薛氏针刺手法治疗脑血管后遗症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均为1991年8月-1992年7月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中心医院就诊的脑血管后遗症患者。52例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1岁,以40~60岁发病最多;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者18年。左侧偏瘫30例,右侧22例,其中缺血性38例,出血性14例。2 治疗方法2.1 手法2.1.1 补法 用力轻,徐缓慢捻进针,得气为度。然后徐缓间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4-25

  • 《十四经发挥》校勘*
    。③参校本:明《薛氏医案》(简称“薛氏本”),1936年无锡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铅印本(即承澹盦本,简称“承氏本”),1921年大成书局石印本(简称“石印本”)等。2 校勘概况在校勘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陈垣先生所提出的校勘四法,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发现原书中残缺、错讹、脱漏、衍倒的错误有48处,现一一录之于下,以便于读者更好地使用该书。2.1 上卷手三阳,谓阳明大肠经、太阳少肠经、少阳三焦经。按:少肠:薛氏本作“小肠”,可从。少阴乃

    图书馆学刊 2012年8期2012-02-15

  • 易水学派薛己从体质灵活论治内科咳嗽
    疗疾病提供依据。薛氏论治咳嗽,首重患者的体质,并以此作为选择治法和方药的依据。《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薛氏对此颇有体会,咳嗽患者多有正气虚弱这一基础,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或偏于气虚,或偏于血虚,影响脏腑功能,致脏腑失调,尤其脾胃升降失调,内而产生痰湿,外而招致邪气,影响肺气的宣肃,发为咳嗽,并有偏热偏寒之殊,正如《素问·宣明五气》所说:“五气所病……肺为咳,”以及《素问·咳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

    中医药信息 2012年2期2012-01-23

  • 应是一部书
    《西清古鉴》、《薛氏彝器》、《钟鼎款识》这一类书,努力去从文字与形体上认识房中铜器的名称和价值。……”(见第120页)这里,《薛氏器》和《钟鼎款识》实为一部著作。《四库全书总目》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宋薛尚功撰。……尚功所著别有《钟鼎篆韵》七卷……今其本不传……”。新版《辞海·薛尚功条》,也有相同记载。又,第三卷的《如蕤》,目次和标题均误作《如苏》。另外,将荥阳公误作荣阳公(见第五卷190页),还有其他一些错字,虽属小疵亦应尽量避免才好。

    读书 1985年4期198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