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迁

  • 王火:当代“谈迁”的另一面(下)
    期发表了《当代“谈迁”——记作家王火同志》。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全方位记述王火写作150万余字的三部曲,总题为《战争和人》背后的由来、艰难艰辛、曲折的第一篇文章。文章不长,影响巨大,风靡一时,转载也多,直到现在。其间,他接到几家刊物寄给他的答记者问。他从来不知这些刊物,当然也谈不上答记者问。刊物中有关答记者问,是对我的那篇文章的抄袭。他给我看,我们都一笑置之,苦笑了之,这样的事多了,也很好地宣传了王火老师。2007年,王火老师30余万字的长篇封笔小说《东方

    巴蜀史志 2023年2期2023-07-29

  • 从司马迁到谈迁
    迁是早期的典范,谈迁是后期的代表。为历史真相而献身,从司马迁到谈迁,可以看到这种精神的绵延不绝。司马迁的父亲是太史令,受其影响,刻苦好学的司马迁,逐渐树立了继承父业、研究历史的志愿。司马迁担任太史令后,便开始了写《史记》的准备工作。42岁那年,司马迁为李陵之事说了公道话,获罪遭遇腐刑。司马迁忍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用生命写出了空前绝后的巨著《史记》。司马迁不怕再次获罪,他尊重史实,秉笔直书,不为尊者避讳。对汉高祖刘邦,除了正面描写其作为创业君主的善于用人

    华声 2021年2期2021-04-16

  • 知我者,谓我心忧
    孤独。明末史学家谈迁,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终成文学巨作《国榷》。岂料两年后书稿被盗,他满怀悲愤,历经四年重新撰写,而此时已经五十九岁的谈迁又花费三年时间反复校订,最终使这部呕心沥血的作品为世人所传诵。在这前后几十年漫长的时间里,谈迁熬过了数十载如一日的寂寞,无视世人或嘲弄或讽刺的目光,享受研究学问、专心著书的孤独,摒弃外界纷繁复杂的物欲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盘古开天,乾坤攸定;女娲抟土,创我神州。古往今来,但凡伟大之人正是懂得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期2021-01-14

  • 弱之表象,德之本心
    种苦难。这一点用谈迁的例子最能说明——面对漫长的人生,他选择了研究史学,五十多年的努力,编成一部《国榷》,本以为可以功成名就,安度晚年了,却没想到,这五十多年用心编撰的稿子,却在印制前一天被当成废纸偷走了。冤不冤?冤!但谈迁却选择了承受而不是悲愤。我们没有听见他一句怨言,只看见他重新编撰的身影。于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一部新的《国榷》就此诞生。由此,我每每想,承受的力量、乐观的力量,往往比抱怨更强大,若说弱德的“弱”字,想必也是如此。向命运低头的人,最终却抬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25期2020-09-22

  • 名人成功路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夜里,有个小偷跑来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非常值钱,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多年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件事情对于年过六旬的谈迁来说,的确属于致命打击。令人惊讶的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振奋起来,他迅速调整好心态,下定决心,重新撰写那部史书。继续奋斗十年之后,又一部《国榷》诞生了。总共完成了10

    思维与智慧 2019年18期2019-12-13

  • 基于课后阅读习题 激活语言表达
    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囯榷》的感人故事。本课的课后习题为:“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运用了许多数据。默读课文,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如何透过抽象的数字,让学生感悟谈迁为写《国榷》背后付出的努力和人物精神?下面以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为例:生:经过20多年的,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师:20多年,那得有7000个日日夜夜啊!我们把这些联系起来看,400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5期2019-11-26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容——五十九岁的谈迁是怎样在北京的郊外搜集资料,考证史料。之后,我设置这样的情境:(3)谈迁一袭破衫,面容憔悴,终日奔波在北京郊外的荒山野地里,一天大雨如注,谈迁遇到了什么?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4)夜晚,谈迁宿住在一座四面透风的破庙里,风雪交加,烛火摇曳。此时的谈迁又在想什么?他又会做什么?引导孩子想象,说话。记得有位学生这样描述:谈迁找来了荒草,枯叶,将透风的门窗蒙起、堵住。虽然谈迁冻得瑟瑟发抖,可还是凑到烛火下,仔细阅读,抄录着,他奋笔疾书。还有

    读写算 2019年20期2019-10-23

  • 名人成功路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夜里,有个小偷跑来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非常值钱,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多年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件事情对于年过六旬的谈迁来说,的确属于致命打击。令人惊讶的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振奋起来,他迅速调整好心态,下定决心,重新撰写那部史书。继续奋斗十年之后,又一部《国榷》诞生了。总共完成了10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09-28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品读课文,明白谈迁的信念、厄运及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3、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就会有希望。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明白谈迁的信念、厄运及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3、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就会有希望。三、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明白谈迁的信念、厄运及在厄运面前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准备:PPT、教师助手五、执教课时:第二课时六、教学过

    新教育论坛 2019年5期2019-09-10

  • 史学家谈迁的运河记忆
    马国云谈迁(1594—1658),浙江海宁人,明末清初史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国榷》。清顺治十年(1653)闰六月,谈迁和同乡朱之锡一起北上京城,他此行的目的是走访前朝遗老、皇室、官宦等,搜集前朝档案,充实修订私家史书《国榷》。谈迁此行从浙江嘉兴登舟,沿京杭运河一路北上,经苏州、扬州、宿迁、临清、德州等地,到达京师,在京师逗留两年多后于顺治十三年(1656)沿同样路线归程。他详细记录了两年多来的经历、感受,并裒辑为《北游录》,其中《纪程》《后纪程》卷以时间

    档案与建设 2019年8期2019-09-10

  • 感悟 比较 想象 表达
    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课的人文性很强,教学中,我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走进文本,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味,感悟谈迁的坚强,感受信念的力量。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摒弃烦琐的分析,紧紧抓住“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等数字,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具体数字展开读书感悟。让学生与数字对话,尽情抒发自己的个性感悟,理解隐含在数字背后的谈迁的精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5期2019-06-09

  • 释放丰富信息,让语言品味更深刻 ——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为例
    本,描述了史学家谈迁精心编撰的《国榷》被盗之后没有气馁,继续投入更大的精力重新编写新《国榷》的故事。整篇文章作者以生动而厚重的语言展现了谈迁书稿被盗前后的心路历程,刻画了谈迁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高贵精神。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心境为线索,蕴藏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鉴于此,笔者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版块,巧妙地融合文本中人文和工具双重线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紧扣数字,在统整中感受过程之艰难教师在介绍《国榷》之后,将学生的视角聚焦在这一组数据上,并根据交流及时出示相

    教书育人 2019年7期2019-01-11

  • 换个方式学语文
    是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对于现在五年级的孩子来说,通过抓关键词品词析句的教学手段已经习以为常。因此,换一种学习语文的角度和方式,依据文本特点,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谈迁重不重写《国榷》的思辨中,引导学生个性阅读,训练其语言表达。“建立观点”“寻找支撑”“提炼概括”“组织劝说”,学生在不同于常的阅读路径中,品悟文本,培养其提取、概括、重组、运用信息的能力。环节一:感知课文,建

    新一代 2018年11期2018-10-14

  • 谈迁写《国榷》
    区出现了一位名叫谈迁的史学家。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研究历史,立志要编写出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钱买书,只能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他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28万字左右的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8年33期2018-10-13

  • 吾手尚在
    晨曦清初史学家谈迁,几乎用了毕生精力完成明史《国榷》的写作。53岁时,他完成原稿,但不幸的是全部书稿被小偷偷走。这部书可谓谈迁一生心血,如此打击让老先生痛不欲生,但他很快從痛苦中走出,仅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便重新编著了一部《国榷》。新版《国榷》共104卷428万字,比原作更加翔实和完善。原作被盗后,摆在谈迁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放弃或者重新开始。谈迁坚决选择了后者。这样选择的理由很简单,谈迁说:“吾手尚在!”什么是人生真正的本钱?它不是身外的金银,而是坚强的内心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7期2018-07-18

  • 以生为本,引领阅读
    标是让学生感受到谈迁在逆境面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由于文中描写的事情距离学生现在的生活较为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教师提出“谈迁遭受了什么厄运,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对谈迁遭受的厄运可以很快答出,但对于“很多人认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这句话感到无法理解:“至于如此吗?不就是书籍被偷了吗?”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对这句话的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引领:“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本书是怎样撰写成功的?这本书与普通的书有什么不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8期2018-02-26

  • 我为“冷场”喝彩 ——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为例
    学习,我们知道,谈迁从小就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生: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板书)立志编写明史师:是啊,谈迁将这信念化作了行动,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降临了。打开书,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谈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厄运?出示导学单:①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②边读书边圈画谈迁所遭遇的厄运。③时间3分钟。(学生开始“潜心静读”,课堂上只有学生翻书的声音。3分钟后,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了起来。)【感悟】在这里,许老师并没有让默读匆匆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6期2018-02-25

  • 紧扣“一点” 品悟“万方” ——苏教版第九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扣重点词句,体会谈迁撰写《国榷》的艰辛经历,学习用数字表达的方法。3.通过想象再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谈迁面对厄运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体会谈迁第一次撰写《国榷》的艰辛历程。2.感悟谈迁面对厄运不屈不挠、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过程:板块一:紧扣一“书”,生出万分“疑”1.学生初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国榷》主要讲了什么?信念和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2.检查反馈:他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信念)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35期2018-01-26

  • 走进和谐文本 构建和谐课堂
    课文,一下便知是谈迁的信念,是谈迁从小立志编写一部详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接着,关注题目中的“厄运”一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厄运的相关语句,并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谈迁遭受的厄运(书稿被盗),然后,话锋一转,书稿被盗就能称之为厄运吗?同学们丢过书吗?(丢过)丢了书就能说是遭遇了厄运?(生摇头)此时,学生把目光又一次投向了文本,找到了答案:“是因为谈迁丢失的书稿太珍贵了,是他用一生的心血乃至生命完成的。”顺势让学生找到描写书稿珍贵的相关部分,最为突出的一部分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2018-01-25

  • 吾手尚在
    晨曦清初史学家谈迁,几乎用了毕生精力完成明史《国榷》的写作。53岁时,他完成原稿,但不幸的是全部书稿被小偷偷走。这部书可谓谈迁一生心血,如此打击让老先生痛不欲生。但他很快从痛苦中走出,仅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便重新编著了一部《国榷》。新版《国榷》共104卷428万字,比原作更加翔实和完善。原作被盗后,摆在谈迁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是就此放弃,还是重新开始。谈迁坚决选择了后者。这样选择的理由很简单,谈迁说:“吾手尚在!”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本钱?它不是身外的金銀,而是

    意林原创版 2017年11期2017-12-01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上)
    的意思。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教学重点:学习年老体弱的谈迁重编《国榷》,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画导入,揭题质疑1、播放動画《跌倒》。2、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辛苦努力的成果转瞬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时;当你还没来得及品尝成功的喜悦,成功已迅速离你远去时,你有勇气重头再来吗?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谈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谈迁,感受《厄运打不垮的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7-29

  • 高考语文作文初探
    4)多媒体播放:谈迁到野外去考察历史遗迹的画面。(5)看后说说谈迁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6)抓住相关词语,朗读感受谈迁重写《国榷》之坚。(7)小结。4、学习第4自然段,感叹谈迁完成《国榷》之绩。(1)导入:谈迁用自己不幸的经历,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同学们,你能结合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吗?(3)学生交流。(4)老师根据谈迁重写《国榷》的故事,写了一首小诗:二十余载绘巨篇,一夜之间化云烟。厄运打击志更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7-29

  • 猜读
    》一课,为了表现谈迁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性格,文中这样的描写:“但是,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在这里,作者只是简单地描写谈迁决定从头再来,完成了初稿。这中间谈迁到底是如何写的,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这就是课文的留白。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契机,让学生进行猜读:“在谈迁潜心写作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呢?谈迁又是如何解决的?他又是怎样度过这几年的?”就这样,在学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2017-06-19

  • 用层次阅读代替机械朗读
    能在“读”中感受谈迁两次撰写《国榷》的不易,体会谈迁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上完课后,我和听课的老师普遍都觉得,我的课堂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读书显得太刻意了,齐读过多,相对的,学生单独的思考就少了。课上我反复地要求学生进行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的朗读只是机械的重复,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学生的朗读只是浮于文字表面,并没有深入进去,真正体会文字背后的意义,没有从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颤,在课堂上产生了只有教师一人热情高涨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2017年4期2017-06-10

  • 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的温度
    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饶、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读来令人深受感动,结尾的启迪也值得铭记:人生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将永远存在。这是一篇极好的励志文章,但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让学生的心灵有所涤荡,从中有所收获?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文本,去体悟语言文字,就会与作者的心灵碰撞,与人物的情感交融,从而

    阅读(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2017-05-30

  • 在春天里奔跑
    颠簸中成长明朝的谈迁从小就立志编写一部史书,他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向人借书抄书,走访各地,历经20多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终于完成了400多万字的编年体明史——《国榷》。可是有一天,谈迁的所有手稿都被窃了,但他并没有被这一重创击垮,他发愤重写,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更全面、更精彩的巨作。谈迁从青年时期开始奋斗,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无惧艰难困阻,最终留名青史、永垂不朽。企业家马云的成功之路也坎坷无比。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落榜后他四处打工。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2期2017-05-12

  • 立足文本建构信念回归生活
    励志类文章,围绕谈迁两次在困境中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教学中,紧扣题目中“厄运”“信念”这两组词,通过品读、感悟、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谈迁完成《国榷》的不易,建构起丰富的信念要素。一、抓住数据分析,体会信念我们的学生并不缺失信念,缺失的是信念的被唤醒和点燃。用数据去说话,便是最具说服力的法宝。课文中多处集中用数字来说明谈迁为了写史料有多么不容易。抓住“为了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导学生去比较“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2017-03-23

  • 用层次阅读代替机械朗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例谈
    能在“读”中感受谈迁两次撰写《国榷》的不易,体会谈迁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上完课后,我和听课的老师普遍都觉得,我的课堂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读书显得太刻意了,齐读过多,相对的,学生单独的思考就少了。课上我反复地要求学生进行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但是,我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一味的朗读只是机械的重复,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学生的朗读只是浮于文字表面,并没有深入进去,真正体会文字背后的意义,没有从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颤,在课堂上产生了只有教师一人热情高涨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4期2017-03-23

  • 追本溯源,培养思维严密性
    》,正当同学们为谈迁精心写就的书稿一夜间被盗而惋惜之时,教师问道:“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为什么他还要重新撰写书稿呢?”一个学生说:“谈迁需要再写一部史书挣版权费,因为他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竹箱子。”为什么学生会这样说?仔细分析,可知他头脑中的因果逻辑如下:《国榷》被偷→家徒四壁→家境贫寒→写书挣钱→改善生活→重写史书显然,学生错误的根源在于未从整篇阅读材料上把握谈迁重写史书的原因,尤其忽略了“立志写书、酷爱历史、流传千古”等要素。教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9期2017-02-17

  • 从《国榷》成祖部分看其价值
    )《国榷》是明末谈迁所作的编年史书,记述了明朝从兴起到衰亡的历史,也包括部分南明史。作为私修史著,此书对明史的记述、考辨,一定程度上可补官方记录的缺失,不愧是众多明代史籍中的佼佼者,至今仍有其独具的参考价值。但其在部分方面也存在不足。本文将以其记述的永乐朝部分史事为例,着重探讨此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更好地研判此书的价值。国榷;明成祖;史论Abstract:State debate,a chronicle written by Tan Qian in t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3期2017-01-27

  • 让课文中的人物活起来
    不挠、持之以恒的谈迁;有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诺贝尔;有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林冲……每个人物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他们不同的人生际遇,他们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人品气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形象大于情感”,形象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无声地言说真理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6年9期2016-12-21

  • “文体意识”的觉醒
    言,讲述了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在50多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不幸的是,书稿被盗。谈迁面对致命的打击,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但他很快就从痛苦中挣脱出来,经过四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并上京四处寻访,考察,最后终于完成了一部新的明史巨著《国榷》,名垂青史。初读文章,谈迁的坚毅便使我为之肃然起敬。再读文章,在描述他两次创作的字里行间,我似乎看到了他的严谨、坚韧、不辞辛劳。在描述他痛失书稿的文字里,似乎能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年11期2016-12-09

  • 张慎言生平交游考
    文中以张慎言好友谈迁的诗文笔记为依据,对张慎言的生卒年进行了考证,认为当为1575年至1645年,享年七十一。对于张慎言的卒年,据谈迁《枣林杂俎》记载:“前太子太保、南京吏部尚书阳城张慎言,寓芜湖。乙酉八月,忿懑卒。”[3]152乙酉即1645年,张慎言于此年去世。谈迁《遥哭张藐山先生文》中有一段记载张慎言在宣城时所说的话:“畴其南暑,先生觞月,顾迁而叹曰:‘有僧言,不肖寿七十三,终五月十三日。今岁在乙酉,年才七十一,抑首阳汨罗先其期欤?或数之有定,巧历难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10-19

  • 让课文中的人物活起来
    不挠、持之以恒的谈迁;有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诺贝尔;有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林冲……每个人物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他们不同的人生际遇,他们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人品气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要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形象大于情感”,形象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无声地言说真理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6期2016-04-12

  • 抓好课前预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及反思
    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预习展示—评价反馈—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展示交流—总结拓展。课前,我先给学生设计了预习提纲,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如下:1.通读课文。质疑题目,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了解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自己试着解决。3.读熟课文(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段落画出来,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4.我知道了

    新课程 2016年10期2016-03-03

  • 我最喜欢的课文
    一个故事:史学家谈迁花二十多年时间编写的明朝编年史《国榷》手稿,一天夜里竟被人偷走了!人们以为谈迁会从此一蹶不振,但谈迁并没有被打垮,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四年多的努力,一部新《国榷》诞生了,而且比被盗的那一部内容更翔实、精彩!真可谓“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我不由得为谈迁叫好。多么值得敬佩的谈迁呀!试想,如果他没有百折不挠的信念,巨著《国榷》怎能横空出世?他持之以恒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创新作文(5-6年级) 2015年12期2015-12-17

  • 让人物鲜活起来
    作特色。为了突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课文以具体的数据加以佐证,让读者感受到蕴含其中的艰辛。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来凸显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写道“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4万字……这些数据犹如一盏盏明灯清晰地告诉人们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如何让学生发现并关注这些数据,读出谈迁的伟大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数据让学生读深、读透,读出精神、读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11期2015-12-11

  • 写一本编年史
    。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为了写一部明朝的编年史,吃尽了苦头,受盡了打击。但是谈迁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名篇巨著《国榷》的撰写。当然,我要写的“编年史”跟朝代无关,跟国家无关,只跟我自己有关,说白了,就是回忆录。也就是说,我想从一年级的时候写起,一直写到四年级。从四年级开始,我就坚持写日记了,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而四年级之前,我没有写日记,因而四年级之前的好多事情我差不多都快忘记了。这可不行,我得补写出来,比如一年级的那年“六一”儿童节,我戴上了红领巾

    新少年 2015年7期2015-09-06

  •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样的问题:(1)谈迁一共编写了几次《国榷》呢?(2)谈迁又是如何编写《国榷》的呢?(3)面对一袭破衫的谈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面对终日奔波的谈迁,你想怎么劝他?面对年老体弱的谈迁,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逐步了解了故事的始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在逆境中要有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综上所述,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

    新课程 2015年13期2015-08-15

  • 《四库全书总目》补证一则
    择,而取材未富。谈迁《枣林艺篑》谓是吴兴王氏之本,明卿窃取之。考明卿尝攘张之象《唐诗类苑》刊行,则是说似亦有据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73页)四库馆臣之援据,今见于谈迁《枣林艺篑》“纂书”条:“《卓氏藻林》本吴兴王氏所辑,嘉、隆以来,诸公掠美者颇多。”(《学海类编》本)谈迁《枣林杂俎》“纂书”条同。四库馆臣因谈迁之说殊为简略,故以疑似语气引之。胡玉缙、余嘉锡等辨正之作于此重公案亦无新证。近阅明万历刻本《续耳谈》,其书卷一

    江海学刊 2015年2期2015-04-18

  •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环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我通过重点教学谈迁第二次编写《国榷》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轶闻,并亲自到郊外考察历史的遗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谈迁奔波考察时的辛劳,激发学生对谈迁的敬佩之情。在教学到“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时,我指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谈迁一袭破衫……”“中午,烈日当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3期2015-03-10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磨课小结
    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通过搜集资料,我知道谈迁博览群书,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年)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终于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岂料两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3年),6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3期2015-03-01

  • 利用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学生反复品读写谈迁在遭受厄运后句子,从心底产生出对谈迁遭受打击的同情,对他丢失书稿的惋惜之情。这样,学生、文本和谈迁三者之间产生了共鸣,学生悲伤着谈迁的悲伤,由衷地理解了“厄运”一词的深刻含义。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就是这样一位体弱多病、老态龙钟的老人,在四年后却又写出了一部更加翔实、精彩的新《国榷》。你们的头脑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思考。学生自然从心底产生疑问:“遭受厄运后,体弱多病、老态龙钟的谈迁是如何编写出新的《国榷》这部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8期2015-03-01

  •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引导艺术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谈迁当时的心情,我是这样引导的:“假如你是花匠,当你花了三年功夫养了一盆花却被别人损坏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假如你是作家,当你辛苦一年终于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却在交稿的途中,书稿被小偷偷走了,此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可是,我们的主人公谈迁花费20多年写成的书稿却被小偷偷了,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谈迁是什么心情?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谈迁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把命运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文,看看谈迁遭遇如此厄运,他又是如何面对的?说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8期2015-03-01

  • 例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读
    成一部《国榷》,谈迁离开家乡,孤身一人在条件恶劣的京都郊外,白日……生:(齐读)“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师:晚上……生:(齐读)“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师:还是为了《国榷》,谈迁跋山涉水,餐风饮露,白天……晚上……(生齐读课文语句)师:就是为了完成《国榷》,谈迁从一个( )变成了( ),白天……生:(齐说)“他四处……他……”师:晚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16期2015-03-01

  • 读厚 读透 厚重 厚实
    学习报》上有一段谈迁拒绝为别人写“假信”的故事。谈迁,虽然家境贫困,尽管可以靠手中的笔为他人服务增加些贴补;但谈迁不道德的事绝不做。小故事,“表情”丰富,原来谈迁还是这么个有骨气的人——骨气,不正是真正的史学家的品质吗?富兰克林,不仅仅在科学上成就卓越,在其他方面也享有声誉。非常有趣,一个发明炸药的科学家设立和平奖,学生发现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这些答案都能够找到。我在给学生讲爱迪生关于“绅士演讲”的趣闻时,学生笑了——一个多么可爱的大发明家……四、走近相伴主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8期2014-09-16

  • 有效对话 让人物走向“立体化”
    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师: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生:我读懂了谈迁在遇到打击之后的坚强。师:那是多大的打击呀?生:他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史书被偷了。师:那又是怎样的坚强呢?“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说明这样的打击之大。想想,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打击可能会怎样?生:把毛笔、纸张全部扔到地上,从此不再写作。生:气得大病一场。甚至疯掉。生:借酒浇愁,终日以泪洗面。……师:是啊,年迈的谈迁承受了常人所

    陕西教育·教学 2014年9期2014-08-15

  • 语用:文本解读之门的钥匙
    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环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如何引领学生体会谈迁失去第一部书稿的沉痛心情呢?“锁”、“偷”两词极其值得玩味。既然谈迁家徒四壁,无物可依,为什么还要把《国榷》锁在箱子里?因为,这是他最重要的宝贝,这是他给书稿的最高的礼遇。可惜,这也是让小偷心生疑窦的原因。可恶的小偷仅仅只是偷走了一部书稿吗?不是,他还偷走了谈迁二十多年的血泪奋斗,偷走了谈迁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偷走了谈迁的学术付出和学术生命。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关

    语文天地 2014年33期2014-08-15

  • 用想象挖掘文本,点亮生命之灯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两次编纂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谈迁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课文文字朴实,没有过多的情境渲染,也没有故事情节的铺陈,只是采用白描式的记叙手法进行简单叙事。显然,要让小学生领悟人物的精神并非易事。为此,我从文本入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勾勒出在绝望中奋进的谈迁的人物形象,释放蕴蓄在生命深处的能量,演绎打不垮的人生。一、活用关键成语,勾勒人生场景语文教学要抓好工具性的落实,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为此,新课伊始,在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4年4期2014-04-03

  • 当文史大家遭遇盗贼、劫匪……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就遇上了这种麻烦事。谈迁为人讲气节,明清之际,他不愿出仕,而做了一位隐士。但谈迁隐而不闲,在家里他一方面靠文字打工——帮别人抄抄写写,或代写程式性的“应用文”,以此谋生;另一方面他饱览群书,编写史著。经过二十多年矢志不移的坚持,终于写就一部《国榷》。这部明朝断代史书,资料翔实,典故丰富,以至于令当时某些文人有过“非分之想”,试图占为己有。不过,小偷却抢了先。某日,小偷光顾,可谈迁家的一无所有让窃贼大失所望,于是一气之下将谈迁的书稿一网

    意林·作文素材 2013年12期2013-05-14

  • 盘中顿觉有光辉
    瓜,几半千钱。”谈迁在《北游录》中,记载北京初春的黄瓜时则说:“三月末,以王瓜(即黄瓜)不二寸辄千钱。”刘、于二人没有说“几半千钱”的黄瓜有多大、多长,谈迁则明白无误的说“不二寸”的小黄瓜就“千钱”。《北游录》记载的是谈迁1653年至1656年间在北京的所见所闻。也就是说,20年间,北京的黄瓜价格涨了至少一倍。倘若依据《中国货币史》的记载,明清之际,京城佣工日均工资30文至60文来算,如果这个时间段想吃一根黄瓜,大约需要付出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了,不可谓不

    文史月刊 2012年9期2012-02-11

  • 谈迁及其《国榷》新探
    315211)谈迁及其《国榷》新探钱茂伟(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谈迁较早地放弃了科考,转而全心治史。谈迁立志写作《国榷》,是在天启元年。修史的直接动因,是不满意晚明的当代史纂修事业。第一稿前后用了6年时间,原稿称《国榷》,全书下迄天启,共百卷。以后,续有补写。顺治四年稿子失窃,顺治十年重新成稿。北京几年的反复修改与补充,使《国榷》第二稿更趋完善。在《明实录》尚存的时候,应理性地看待《国榷》,须从第二位角度来思考《国榷》的价值与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5期2011-08-15

  • 雪本无痕
    想到了一个人——谈迁,他是明末清初写《国榷》的遗民历史学家。谈迁这个人,天资并不高,至少从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的标准来说,他的禀赋的确差了点,没有倚马可待的捷才。这件事情绝不杜撰,他的朋友多次验证就是实例。他的记性也不好,有时听到一件事情,高兴得“击节称快”,刚好没有笔墨带在身边,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过几天,他根本就记不起来了。这样的记忆,无疑对一个历史学家来说是致命的,不过这样也养成了他的一个好习惯:听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立马用笔记录下来。谈迁家里很贫穷,这

    辽河 2011年4期2011-08-15

  • 智慧设计 经典课堂
    上)讲清代史学家谈迁立志编写明史,历尽艰辛完成书稿的写作,却不幸遭窃。面对沉重的打击,已是衰年的他满怀悲愤,立志重写,靠着坚强信念的支撑,重拖残躯病体,耗时数年,终于在有生之年写成史学巨著《国榷》,从而名垂青史。教师深入研读文本,将目光聚焦于"谈迁"、 "厄运" 和"信念",精心预设,演绎出一堂精彩好课。其一,解码"谈迁"。师:由"谈迁"这个名字,你想到了我国古代史学界哪两个人?师:谈迁原名谈以训,为何改名"谈迁",说出你的猜想。师:谈迁编著《国榷》,与司

    素质教育 2010年10期2010-12-10

  • 从头再来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下落不明。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六旬、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42期2009-08-24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叙了明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体会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围绕第三自然段的“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句话组织教学。紧扣“原先”、“新写”、“更加翔实、精彩”,一咏三叹,升华情感,深化认识。其中一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二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期2009-03-07

  • 谈迁和他的《国榷》
    张翼之谈迁是我国明朝末年的秀才,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死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他家境清贫,靠当幕僚、替人办理文墨事物、代写应酬文字以赚取月俸钱为生。可是,谈迁贫而有志,喜读书,尤爱治史,特别是有关明朝的史事,最留心收集。他看见《明实录》多避讳失真,甚至是非混淆,几部明史如《皇明通纪》等,也史事错讹,见解肤浅,便决心靠自己的力量,编写出一部真实可靠的明史来。一个穷秀才,要编明史,谈何容易!编写明史,主要依靠明代历朝实录、政府公报(邸报)以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