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征

  • 隆突性纤维皮肤肉瘤1例MRI分析
    ,边缘可见“皮肤尾征、脂肪尾征”(见图1C~图1D图短白箭),未见明显钙化征象,病灶边缘清晰。弥散受限明显,ADC值约ADC值约0.8x10-3mm2/s。“多结节”征、“皮肤尾”征、“脂肪尾”征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特征表现。多结节征提示病灶可能是患处皮肤的多中心起源相关[7]。皮肤尾征是肿瘤向邻近皮肤浸润所致,常伴有皮肤的增厚[8]。脂肪尾征为肿瘤向邻近脂肪层浸润而出现此征象[9]。“皮肤尾征”“脂肪尾征”都反映了该肿瘤的低度恶性特点。手术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1期2023-02-14

  • 教你读懂甲状腺B超报告单
    状强回声)、彗星尾征、粗钙化、环形钙化等。结节内出现强回声与很多因素有关,形成机制也不一样。有的是良性结节内部坏死(粗钙化),有的是囊性结节里的浓缩胶质(彗星尾征),还有的与恶性肿瘤相关(微钙化)。但局灶性强回声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超声大夫的经验、超声仪器的图像质量都有很大关系。有患者看到报告单上写着钙化,还以为是补钙补太多都到结节里了,其实是两回事,没什么关系。单凭血流信号不能推断肿瘤性质 肿瘤细胞需要丰富的血液供氧,血流信号是否意味着恶性?结节是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2021-12-08

  • 超声筋膜尾征在腹外型及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称之为筋膜尾征(fascial tail sign,FTS)。较粗的筋膜尾征也可呈“鹿角”样。筋膜尾征可能是腹外型及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较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征象,但过去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筋膜尾征在韧带样纤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病例组(腹外型及腹壁型韧韧带样纤维瘤组):搜集我院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腹外型及腹壁型韧带样纤维瘤的超声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6例;年龄25-63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6期2021-10-30

  • 侧脑室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相关分析
    括颅骨破坏、脑膜尾征、坏死囊变、瘤脑界面等。然后进行DWI序列扫描,扫描参数:扫描参数:FOV 230 mm×230 mm,矩阵512×512,TE 100 ms,TR 6000 ms,层数17,层厚6 mm,层间距0.3 mm;b值=1000 s/m。PWI扫描参数:FOV 230 mm×230 mm,矩阵128×128,TE 30 ms,TR 1500 ms,激励次数,Average:1,翻转角90°,层数16。所有阅片均在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副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8期2021-10-09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
    成分并出现“脂肪尾征”即向皮下软组织内脂肪成分浸润生长,1例内含较多囊性成分呈现边缘明显强化,中心实质部分强化(图1),强化后CT值增加幅度为22~57 HU,平均值为(39.62±11.90)HU。发生于皮肤与皮脂下的原发与复发病灶均与皮肤分界不清,其中6例可见病灶发生区皮肤明显增厚。1例纵隔及肺内转移者多枚病灶平扫仍呈现较为均质的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49 HU,内见条索影及分隔,增强CT扫描纵隔内转移灶可见边缘及分隔较为明显强化,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

    肿瘤影像学 2021年4期2021-09-09

  • 儿童原发性脑膜瘤的磁共振影像诊断
    肿瘤边缘可见硬膜尾征。儿童脑膜瘤本身罕见,且部分为不典型脑膜瘤,不具备上述特点,可能位于脑实质内,或缺乏硬膜尾征,难以与胶质瘤、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等鉴别,给影像诊断带来困难,术前误诊率高[1]。MRI为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组织以及空间分辨率,且具有多种不同检查序列供选择,故在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脑膜瘤术前必须的影像学检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9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了不同病理分级的脑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7-09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8例
    增强后形成“脑膜尾征”3例(图2d,白箭头所示)。图1 例2枕部跨中心恶性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患者MRI及病理检查结果[a:右枕部跨中线分叶状肿块,横轴位T1WI等信号;b:横轴位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边界清,见高低信号分布的“阴阳”征,边缘见囊变区;c:横轴位T1WI增强,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T2WI低信号区强化更明显;d: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梭形分布,排列紊乱,血管增生丰富,细胞间见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免疫组化:CD34(+),HE染色,×2

    浙江医学 2021年10期2021-06-19

  • 颅内罗萨伊-多尔夫曼病1例
    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诊断为脑膜瘤(图1A、1B)。头部CT示右侧颞叶见约2.8 cm×2.9 cm稍高密度结节,CT值约46 HU,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图1C);考虑肿瘤性病变。行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中见病变位于右侧颞部、中颅窝底,与脑组织粘连紧密。术后病理:光镜下见弥漫分布炎细胞浸润(图1D)。免疫组织化学:S-100(+)、CD68(+)、CD163(-)、CD20(部分细胞+)、CD79a(浆细胞及淋巴细胞+)、CD3(部分细胞+)、KI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3期2021-04-27

  • 黏液纤维肉瘤增强MRI“尾征”研究进展
    信号[6],即“尾征”,用于与其他含黏液样成分的肿瘤相鉴别。本文综述MFS增强MRI“尾征”相关研究进展。1 概述MENTZEL等[7]将MFS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类。浅层MFS趋向于浸润及以纵向方式延伸至深筋膜,在此过程中肿瘤形态逐渐失去原有的结节状外观,呈逐渐变细的尾巴样。KAYA等[8]发现MRI上MFS常表现为沿筋膜平面延伸的异常信号,与其浸润性生长模式相符合。MRI“尾征”所代表的浸润性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如细胞移动性增加、肿瘤细胞蛋白水解酶激活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8期2021-03-28

  • 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
    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患者比例。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肺部结节检出率在肺部结节检出率方面,64排螺旋CT检出结节95例(89.62%),其中,检出良性结节39例,恶性肿瘤56例,未检出结节11例(10.38%)。2.2 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患者比例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空泡征比例低于恶性

    医疗装备 2021年2期2021-03-08

  • 儿童Caroli 病合并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表现
    分界欠清晰,呈囊尾征(图1a)或蝌蚪征改变;4 例暗区内可见后方伴声影的强回声,肝外胆管无扩张或显示不佳。胆囊壁增厚4 例,其中2例胆囊腔内伴强回声斑,2 例伴肝硬化、门静脉主干增宽(>15 mm)及腹水。双肾增大5 例,形态正常2例,双肾髓质回声增强,其内伴条形暗区及强回声斑,双肾皮质未见异常(图1b)。2.2 CT 结果 5 例行CT 检查,其中肝脏增大3 例,缩小2 例;Caroli 病Ⅰ型3 例,2 例Ⅱ型。肝内见多发(3 例)或单发(2 例)囊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11-30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 影像特征对比研究
    8 例。存在硬膜尾征的为6 例,无硬膜尾征24 例, 广基底硬膜患者14 例,窄基底硬膜患者16 例,回声不均匀增强的为17 例,均匀增强的为13 例,T2W1 信号强度为非高等混杂的为10 例,高等混杂的为20 例。2.2 分析颅脑膜瘤的MR 影响情况脑膜瘤32 例的患者中,确诊为25 例,肿瘤形态为分叶状20 例,椭圆型的为5 例,有肿瘤内囊病变坏死信号的为2 例,无信号的为23 例。存在硬膜尾征的为19 例,无硬膜尾征6 例,广基底硬膜患者17 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4期2020-04-05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的MRI特征及鉴别诊断*
    SFT可见“脑膜尾征”,5例均未见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有2例CT骨窗示邻近骨质可见受压变薄。DWI示2例呈稍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椎管内SFT 1例呈稍长T1等T2信号(图3);1例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图3),2例均未见“脊膜尾征”。2.4 病理结果 肿瘤大体呈灰白色,可见包膜,质地偏硬。镜下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少见。富细胞区和少细胞区交替分布。梭形细胞构成富细胞区,含有丰富血管;少细胞区呈高度纤维化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3期2020-03-27

  • VCAM-1和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脑膜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20例无;在硬膜尾征情况方面,48例有,30例无;在侵袭脑组织/软脑膜/蛛网膜情况方面,43例有,35例无;在疾病类型方面,20例为脑室内/大脑镰/小脑幕脑膜瘤,58例为其他,其中有颅骨破坏26例,无颅骨破坏32例;有颅骨增生13例,无颅骨增生45例。将这些患者作为脑膜瘤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7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34例,年龄17~66岁,平均(47.2±6.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1.2 纳入和排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3期2020-03-19

  • 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样结节的早期诊断价值
    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患者比例。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肺部结节检出率在肺部结节检出率方面,64排螺旋CT检出结节95例(89.62%),其中,检出良性结节39例,恶性肿瘤56例,未检出结节11例(10.38%)。2.2 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患者比例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空泡征比例低于恶性

    医疗装备 2020年2期2020-02-21

  • 新生儿肺部疾病动态床旁超声检查特点分析
    线是否存在,彗星尾征及B线是否出现及出现的部位,分布的肋间及每个肋间B线及彗星尾征的数量。是否出现肺泡-间质综合征及其分布肋间的范围,肺实变、肺搏动及肺滑、胸腔积液等。(4)动态监测:在新生儿入院当天,依病情发展每天或隔天对患儿进行一次超声检查,部分患儿出院后第1、2周各进行一次随诊超声检查。每次检查均采集相应阳性部位的超声图像,并进行逐一纵向对比,观察病变区域超声图像变化。2 结果2.1 新生儿首次肺部超声检查各疾病主要阳性表现见表1。表1 新生儿首次肺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1期2020-02-05

  • 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2.3 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Simpson切除分级、脑膜瘤形状、术后KPS评分、硬脑膜尾征是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表1 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例注:*为使用Fisher检验。表2 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复发多因素结果分析3 讨论矢状窦旁脑膜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颅内肿瘤[5],显微外科手术具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10期2019-11-14

  • 左中指异物肉芽肿1例*
    ),其后方无彗星尾征、无声影;CDFI:周边见稍丰富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中指皮下低回声,结合临床考虑左中指皮下非金属异物并肉芽肿形成。在局麻下行异物取出+清创术,术中见左中指中段皮下有一结节,中心有一长约5 mm木屑(见图2),木屑表面霉烂,周围软组织水肿并有少许脓液。术后诊断:左中指异物肉芽肿。注:箭头所指为长条状高回声图2 手术取出的异物(木屑)2 讨 论异物进入人体后,或被代谢排泄而不引起任何反应;或吸收到某些部位的组织中引起沉积反应;或在皮肤上引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8期2019-09-14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特征
    润生长并呈“皮肤尾征”(图1B),9例肿瘤向脂肪浸润生长,呈“脂肪尾征”,3例沿浅筋膜浸润生长,呈“筋膜尾征”;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2.4 MRI表现 13例行MRI检查,其中11例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1例(长径>5 cm)呈混杂低信号(其内见小片状高信号区);8例肿瘤T2WI呈混杂高信号,其内可见条片状低信号区,呈“双低信号征”(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图4A、B),2例较大的肿瘤(长径>5 cm)出现坏死、囊变;5例呈T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8期2019-09-07

  • 左侧颞叶孤立性Rosai-Dorfman病1例
    形强化,多伴脑膜尾征,故常被误诊为脑膜瘤。本例病变位于左侧颞叶,呈团块状混杂短T1、长T2信号,不均匀强化,无脑膜尾征,与上述表现不符,可能与病变位于脑实质且伴出血有关。本病确诊依赖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本例符合Rosai-Dorfman病组织学特点及特征性免疫表型,但因伴发出血,呈急性起病,术前难以确诊。临床遇脑实质内病变伴出血时,应考虑本病可能;但出血能否作为该病的特征表现尚需证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8期2019-08-24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肪内浸润,呈脂肪尾征(箭),沿皮肤向周围浸润,邻近皮肤增厚,呈“皮肤尾征”(红箭)。Figure 1. Female,52 years old.Conventional DFSP in the anterior pelvic wall.The irregular soft tissue mass of the anterior pelvic wall is homogeneous enhanced,the boundary is not clear,and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9期2019-08-22

  • 脑膜瘤增强T2 FLAIR上的周边弧线状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基础
    。若肿瘤存在脑膜尾征,则增强后“脑膜尾征”的T1和T2强化程度分3种类型统计:增强后T1WI显示更佳,增强后T1WI和增强后T2 FLAIR显示效果相差不大,增强后T2 FLAIR显示更佳,统计这3种类型的病例数。1.3 肿瘤边缘部分的微血管密度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CD34的表达,一抗为兔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1∶200)。CD34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染色呈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先在低倍镜(×40)下确定脑膜瘤边缘部分,200倍显微镜下计算3个

    磁共振成像 2019年2期2019-06-03

  • MRI对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高信号影),皮肤尾征、脂肪尾征及筋膜尾征(肿瘤呈条带状向皮肤、脂肪及筋膜内浸润),双低信号征(T1WI及T2WI均呈条片状低信号)等影像信息。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肿瘤瘤周水肿、侵袭性、坏死囊变、筋膜尾征在三组病变中的差异性分析采用χ2检验。肿瘤大小在三组病变中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方法。以P结 果1. 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大小10例EFD均发生于肩胛下角区深部软组织内,呈扁丘状。7例NF

    放射学实践 2019年5期2019-05-23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影像对比分析
    态分叶状、有硬膜尾征、有肿瘤内坏死囊变信号、肿瘤增强信号中度增强、T1WI信号低等混杂信号及T2WI信号等高混杂信号、肿瘤增强均匀等MR影像指标方面,两组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表1 两组MR影像学指标对比[n(%)]3 讨论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世界卫生组织将血管外皮细胞瘤纳入脑膜间质非脑膜上皮细胞肿瘤,而脑膜瘤归为脑膜上皮细胞肿瘤[1]。与脑膜瘤相比,血管外皮细胞瘤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外皮细胞,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患病,复发

    影像技术 2019年1期2019-02-27

  • 鞍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征象分析
    8例可见明显脑膜尾征。鞍旁脑膜瘤最长径为2.0~4.8cm,且24例中有21例为信号均匀。11例海绵状血管瘤中最长径2.9cm~6.0cm,5例出脑膜尾征,其余患者经过MRI诊断后也出现了明显的特征。3 讨论以脑膜瘤为例,作为最典型的占位性病变,在脑膜瘤中所占比例较高,在MRI征象的表现为脑膜尾征,即反应性血管增生、血管扩张、疏松结缔组织变厚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肿瘤内钙化或骨质增生硬化,考虑与海绵窦外层的硬脑膜有关。MRI的检查结果中也会由近肿瘤侧向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1期2019-02-26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MRI表现及鉴别分析
    的强化程度,脑膜尾征,肿瘤附着硬脑膜状态等进行评判,再由1位高级职称的影像医师进行审核。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2组资料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的四格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HPC与脑膜瘤MRI表现分析 例(%)2 结果HPC与脑膜瘤病人MRI表现相似,均可见肿瘤呈不规则或分叶状,瘤体以窄基底附着于硬脑膜;瘤体内部可见血管流空影,且有不同程度囊变及坏死;肿瘤周围骨质均出现不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2-14

  •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的MRI表现
    、脑膜侵犯和脑膜尾征、肿瘤表面及内部流空血管征、瘤周水肿、瘤周脑脊液间隙和骨质破坏等。对肿瘤信号强度的评估以周围正常脑灰质的信号作为参照。脑膜侵犯的判断依据:病变穿透脑膜;或病变与脑膜紧密粘连且相应脑膜增厚并有明显强化;或影像表现不典型但手术中见脑膜侵犯。颅骨受侵的判断依据:各序列图像上显示邻近病变的颅骨有局部骨质破坏,或影像表现不确切但手术中见颅骨侵犯。脑膜尾征的识别:在Gd-DTPA增强扫描冠状面、矢状面或横轴面图像上肿瘤邻近脑膜局部增厚并可见明显鼠尾

    放射学实践 2018年12期2018-12-28

  • 胸椎管完全钙化性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程度及钙化性胸膜尾征;MRI检查主要观察脊髓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2 结果3例中,1例发生于T9层面,2例发生于T10~11层面,均表现为以硬膜为宽基底、位于硬膜内脊髓背侧、扁结节状完全钙化影(图1a),直径1.5~3.0 cm;2例见钙化性胸膜尾征(图1b,1c),椎管均变窄,T1WI、T2WI均呈低信号(图 1d,1e),相应层面脊髓受压、软化。3 讨论3.1 病因、病理 根据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2016年),脊膜瘤可分为内皮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12-17

  • 椎管内同一水平髓内脂肪瘤并髓外脊膜瘤1例
    匀强化,见“硬膜尾征”,髓内病灶无增强患者女,40岁,因“腰背部疼痛2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2个月”就诊。查体:腹股沟平面以下躯体及肛周皮肤感觉明显减弱,深感觉尚可;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明显升高,双下肢股四头肌、双侧踇趾背伸、跖屈肌力Ⅲ级,肛周及膀胱括约肌肌力明显减弱,双侧膝关节活动略受限,双侧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双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未见异常。CT:T8~10水平椎管内混杂密度灶,CT值为-39~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8期2018-08-21

  • 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
    质侵蚀破坏及脑膜尾征 17例中有12例出现骨质侵蚀、破坏改变。其中9例可见较明显骨质破坏,MR发现6例,表现为颅骨正常骨质信号被取代异常肿瘤信号取代,有3例同时行CT检查时发现,表现为颅骨骨质的变薄或部分缺损(图11-12);另外3例为颅骨部分侵蚀破坏,CT表现为邻近颅骨反应性增生,MR检查未发现骨质改变。有13例出现脑膜尾征,其中7例为粗短脑膜尾征(图7-8),另外6例为条状脑膜尾征。3 讨 论3.1 临床表现与病理特征Ko等[5]报道AM多见于男性,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5期2018-08-08

  • 脑膜瘤的影像分析对于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14例可见脑膜尾征,多数均为细条状;肿瘤周围可见粗大血管影7例,压迫邻近静脉窦者6例(图1~4)。图1~2为同一病例,女,66岁,病理:“右顶矢状窦旁”脑膜瘤,纤维型,WHOⅠ级。图1,T2WI图像肿瘤以宽基底与顶部硬膜相贴,为等信号,内坏死区为高信号,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图2,MRV图像下矢状窦受压变窄(黑色箭头指示)。图3~4为同一病例,女,51岁,病理:“左侧”蝶骨脊脑膜瘤,灶性区见坏死,建议随访。图3,CT平扫左侧中颅窝肿瘤,内部大部为片状钙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2017-10-23

  • WHOI、II级脑膜瘤MR表现对比研究及病理类型分析
    、瘤脑界面、脑膜尾征、邻近颅骨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脑膜瘤中WHOⅠ级脑膜瘤137例,WHOⅡ级脑膜瘤32例,本组WHO II级脑膜瘤与WHO I级脑膜瘤相比,分叶状、肿瘤囊变、平扫信号不均、强化不均匀程度、瘤周水肿程度、瘤脑界面模糊6项MR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颅骨改变、脑膜尾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OⅡ级脑膜瘤与WHO I级脑膜瘤在肿瘤分叶、囊变、平扫信号均匀性、瘤周水肿、瘤脑界面、强化均匀程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8期2017-08-11

  • 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MRI表现
    有粗短光滑的脑膜尾征(50.0%);瘤周轻度水肿8例(66.7%);最大直径2.5~5.3 cm,平均(4.5±1.0)cm。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特征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较少见,随着临床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其影像诊断方面的相关研究及文献报道越来越多。2016年,世界卫生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1期2017-06-19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及MRI表现
    征”2例,“皮肤尾征”6例,“筋膜尾征”1例,“脂肪尾征”4例。结论 DFSP多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结节肿块型或弥漫生长型实性病变,不同形态其征象不同,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隆实性皮肤纤维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一种交界性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多发于中青年患者躯干、四肢的皮肤真皮层。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皮下肿块。由于DFSP肿块生长缓慢,早期活动度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年4期2017-06-05

  • MRI动态增强结合DW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扫描可见典型脑膜尾征;Ⅱ级形态不规则,瘤脑界面不清,信号不均匀,病灶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不均质性强化;Ⅲ级颅脑界面不清且常常穿过脑膜结构向脑内外浸润,多呈分叶状,肿瘤边缘线样强化且粗细不一,生长速度迅速。1.2.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级脑膜瘤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与脑膜瘤的边缘情况。Ⅰ级脑膜瘤与Ⅲ级脑膜瘤的ADC值、强化方式、水肿范围及邻近脑结构情况的差异较大,强化方式与水肿范围可定性地区分良、恶性脑膜瘤;ADC值可定量区分良、恶性脑膜瘤;Ⅱ级由于其渐

    重庆医学 2017年15期2017-06-05

  • 颅内多发性血管周细胞瘤综合影像分析一1例报告
    箭头),可见脑膜尾征(黑箭头),图4冠状位,病灶明显强化,可见硬脑膜广发受累、强化(黑箭头),图5矢状位,病灶明显强化,亦可见脑膜尾征(白箭头);图6 病理图片:短梭形肿瘤细胞排列杂乱,围绕血管生长。(HE染色,x200),图7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阳性。本例患者发病年龄较文献报道的平均年龄小,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病理诊断为WHOⅡ级HPC,疾病发展过程中未发现脑实质内及远端转移征象,与文献报道相符。本例患者增强扫描可见明显脑膜尾征,与相关文献报道不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5期2017-05-10

  • MRI对椎管脊膜瘤的应用价值研究*
    为规律强化,脊膜尾征(meningeal tail sign)均出现。结论MRI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在对椎管脊膜瘤的诊断过程中提高了对脊膜瘤的准确率,是临床诊断辅助检查中的一项重要的检查,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MRI;增强扫描;椎管脊膜瘤;影像学;诊断价值脊膜瘤(meningioma)是椎管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椎管内的肿瘤发病率仅次于神经鞘瘤,居于第二位,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5%[1-2]。脊膜瘤大部分位于髓外硬膜下间隙,也可同时位于硬膜内外,位于硬膜外的较少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2期2017-03-06

  •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MR影像对比分析
    .593)、硬膜尾征(χ2=12.731)、肿瘤增强均匀性(χ2=10.093)等因素在HPC组与脑膜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性别(连续校正b=4.746)、T1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5.648)、T2WI信号强度(连续校正b=6.510)、肿瘤最大径(双侧检验P=0.034)等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肿瘤内血管流空信号”P <0.01,变量“肿瘤内囊变坏死信号”、“肿瘤附着硬膜类型”、“硬膜尾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2期2017-01-11

  • 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脑膜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征,1例出现脑膜尾征,肿块均无钙化灶。DWI均呈现高信号。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脑膜瘤均为单发病灶。肿块位于深部脑组织7例,位于脑膜表浅组织23例。14例形成脑膜尾征,5例出现囊变坏死区,12例出现钙化灶,未出现握拳征。DWI呈现低信号6例,等信号10例,高信号14例。病理类型均为脑膜瘤。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者在肿块单发多发、好发部位、脑膜尾征、钙化灶、握拳征、DWI信号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与脑

    浙江医学教育 2016年6期2016-11-01

  • 常规磁共振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老年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周边可观察到脑膜尾征。非典型性与间变性脑膜瘤呈现为不均匀性强化14例,均匀性强化2例。肿瘤内存在坏死、囊变且信号不均共5例。肿瘤边缘存在水肿区有6例。边缘不规整7例,12例肿瘤周边可见脑膜尾征。在周边水肿、肿瘤边缘不规整、肿瘤强化不均匀、肿瘤囊变坏死、脑膜尾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脑膜瘤的ADC值为(7.75±1.68)×10-9mm2/s,对比于Ⅱ级和Ⅲ级的ADC值(9.87±2.20)×10-9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世界复合医学 2016年4期2016-09-26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长、肿瘤病理分级高、手术切除程度低、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一种难治性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逐渐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4期2016-05-16

  • 侧裂脑膜瘤切除术
    基底部来源和脑膜尾征。通过头颅MR T2相可粗略判断肿瘤的软硬程度,如相对高信号提示肿瘤质软,相对低信号提示肿瘤质硬,存在混杂信号则提示肿瘤软硬混杂。这对需要分块切除的脑膜瘤具有一定的手术预测和指导意义。通过头颅CT可观察脑膜瘤内的钙化情况,同样为肿瘤质地的判断。钙化多的肿瘤往往质地更硬。大部分情况下,可根据MR提示的血管流空影观察可能的脑膜瘤血供,当怀疑颅内或脑内较大或术中较难处理的血管对脑膜瘤供血时,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进一步明确判断,或术前栓塞,以减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6期2016-02-25

  • 脑膜瘤的MRI和CT表现特点对比分析研究
    不均匀及出现脑膜尾征等情况时,应重点怀疑非典型脑膜瘤的发生,结合其临床特征确诊。脑膜瘤(Meningiomas)是一种颅内常见肿瘤,发病率居第2位,约占13%-26%[1,2]。脑膜瘤起病慢,病程长,患者初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后期逐渐出现颅内高压征及局部定位症状和体征等[3,4]。非典型脑膜瘤具有潜在恶性及侵袭性,手术不易切除,且极易复发,预后较差[5]。CT和MRI可以提供准确信息及科学依据,对手术方案及诊疗计划的制定发挥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于2013年5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12期2015-04-05

  • 小脑膜瘤的CT、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图像表现及意义
    程度增强, 脑膜尾征2例(纤维型), 平扫未发现肿瘤4例;砂粒体型、纤维型、透明细胞型表现特点呈现明显差异。结论 CT、MRI诊断小脑膜瘤并不困难, 但CT、MRI平扫易出现漏诊, MRI增强扫描有助于发现小病灶、多发病灶, CT扫描无异常也不应掉以轻心, 及时换MRI诊断, 必要时行增强扫描, 联合扫描重点在于关注有无水肿、占位效应、脑膜尾征, 寻找特殊图像。小脑膜瘤;CT;MRI;图像表现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 约占后者的15%~20%, 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2015-02-02

  • 神经梅毒树胶肿影像学误诊为恶性脑膜瘤1例
    见中心坏死、脑膜尾征,病变周边水肿明显,有轻度的占位效应,这些表现与恶性脑膜瘤相似,导致影像学误诊,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鉴别两者:①脑膜尾征,仔细观察本病例脑膜尾征拖尾较长,但结节较小,不符合刘忆[7]关于“脑膜瘤“脑膜尾征”的影像分型及病理”研究中的特点;②虽然恶性脑膜瘤可出现病变水肿大而瘤体较小,本病例瘤体较小,水肿非常大,其比例关系更倾向炎性病变;③本病例MRS改变,与文献所报道一致,而脑膜瘤的MRS特点为NAA缺乏,Cr信号降低,Cho明显升高;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7期2015-01-23

  • 脑膜原发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与血管瘤型脑膜瘤影像征象对比分析
    层面。(9)脑膜尾征:增强后肿瘤邻近脑膜由粗变细改变,≥连续3个层面。1.4 病理检查均行肿瘤全切术或次全切术,经4%甲醛溶液固定24 h,常规脱水石蜡包埋,3~4 μm切片,每标本制作5~6个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标记物为CD99、vimentin、Syn、S-100、NES、EMA。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以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脑膜瘤影像学征象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发病部

    磁共振成像 2014年6期2014-12-13

  • 周围神经鞘瘤的MRI表现
    包绕征9例,脂肪尾征8例,靶征5例,神经出入征4例。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特征比较清晰,诊断价值明显。周围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影像学周围神经鞘瘤是指发生于椎管和颅脑之外的神经鞘瘤,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中较常见。国内有关其影像学表现的报道较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周围神经鞘瘤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入院,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其中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6期2014-01-26

  • 25例复发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分析
    程度和有无硬脑膜尾征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形状呈蘑菇型,出现钙化和瘤内坏死,且骨质改变,病理学类型为不典型或者恶性。复发性脑膜瘤;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当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临床治疗中,一部分脑膜瘤在手术之后仍可复发,其中I级脑膜瘤的复发率大约为10%~20%,受到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重视[1]。为了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本文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2013-06-07

  •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回声,伴后方彗星尾征,不随体位移动,诊断为胆囊壁胆固醇结晶。1.3 统计学处理 Excel建立数据库,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相关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逐步回归法得出最终拟合模型。2 结果受检人群8 237例中检出胆囊壁胆固醇结晶631例(7.66%),其中男402例,女229例,男女比1∶0.46。2.1 各年龄范围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的分

    浙江医学 2013年14期2013-04-18

  • 爱母牌宫内节育器超声声像图的特征
    强回声光点伴彗星尾征(金属IUD明亮强回声的后方有尖端向下的锥形强回声)为臂端铜粒,下方较强回声光点是IUD下缘记忆合金丝(图1)。子宫横切面:宫腔内宫底近宫角处各有一个短细线条状较强回声伴有彗星尾征,有的呈平行双倒“八”字较强回声(图2、3、4)为臂端铜粒的回声,中间较强回声光点为IUD下缘记忆合金丝回声(图2)。的、短细条状强回声伴有彗星尾征是臂端铜粒,接下来显示连续点状强回声伴有彗星尾征出现是侧臂毛细铜管,呈串珠状或链条状强回声光条(图5)。子宫横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12-08

  • MRI对巨大囊变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宽基底征、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指状水肿征及毛刺征检出率分别为80.0%(24/30)、73.3%(22/30)、70.0%(21/30)、30.0%(9/30)及13.3%(4/30)。结论巨大囊变脑膜瘤的病理类型主要为非典型性脑膜瘤。宽基底征、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及毛刺征对巨大囊变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脑膜瘤;磁共振;胶质瘤脑膜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部位,是人类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1]。典型脑膜瘤不难诊断,但巨大囊变脑膜瘤发生率低,影

    海南医学 2012年21期2012-09-05

  • 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分析
    骨均强化并见脑膜尾征,受侵颅骨强化图4 组织学:上述病例,合体细胞型:瘤细胞丰富,排列紧密,呈巢状,细胞大小不一,未见病理核分裂1.3 肿瘤观察指标①肿瘤形态:分为结节状、新月形、扁平状;②强化均匀度:分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③脑膜“尾”征:根据MRI表现,分为有或无脑膜“尾”征;④瘤周水肿:分为有或无瘤周水肿;⑤瘤-脑组织界面:分为界面清楚组和界面不清楚组。2 结果2.1 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见表1)2.2 CT、MRI表现①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2012-01-26

  • 原发性颅内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MRI均未见脑膜尾征,诊断结果均提示为左枕部脑膜瘤(图 4~6)。手术与病理:悬吊硬膜后星形切开,分别翻向矢状窦、横窦,见肿瘤呈褐色,边界清晰,血供丰富,肿瘤基底部与左右横窦硬膜相附,电凝肿瘤基底部减少肿瘤血供,瘤内硬块切除,待肿瘤包膜松动后,切除残余肿瘤及包膜。病理见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肿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紧密,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Vim、CD34(+),Ki-67阳性2%,EMA、GFAP、S-100、CK、P53 均阴性。诊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9期2011-07-19

  •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长,2例见硬脑膜尾征(见图5)。1例侵犯颅骨,颅骨全层破坏,呈溶骨性,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图1 大脑镰左旁恶性脑膜瘤,CT平扫呈等、低混杂密度影,未见明显水肿。图2 大脑镰左旁恶性脑膜瘤,CT平扫病变明显坏死,内侧壁见不规则结节。图3~5 为同一病人,左侧小脑幕恶性脑膜瘤,T1WI呈均匀稍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见明显水肿,冠状位增强扫描,病变不规则,有明显分叶,围绕小脑幕生长,见“硬脑膜尾征“。图6~8 为同一病人,大脑镰左旁恶性脑膜瘤病变不规则,T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1年3期2011-04-18

  • 良性脑膜瘤的MRI征象分析
    形态学特征有脑膜尾征、瘤周水肿和脑脊液/血管间隙改变。其中,51例可见脑膜尾征(76.12%),在MRI影像上可见肿瘤基底部脑膜/硬膜的光滑细长的强化影;18例可见瘤周水肿(26.87%),在MRI影像上多为轻度水肿,且由于病变所在位置不同,瘤周水肿差异较大;17例可见脑脊液/血管间隙改变(25.37%),在MRI影像上可见6例同时出现血管间隙内与瘤体一致的强化,5例同时出现附着部位骨质的硬化,1例同时出现骨质的吸收。3 讨论良性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起病

    当代医学 2011年28期2011-04-01

  • 脑膜瘤“脑膜尾征”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术后复发。“脑膜尾征”是增强对比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图像中被认为增厚的硬脑膜,因象一条从脑膜瘤体上延伸的尾巴而得名,曾被认为是脑膜瘤的特有征象。关于“脑膜尾征”的性质,起初被认为是脑膜瘤直接浸润的结果,但后来研究发现非新生物性的反应性变化也可产生。但对脑膜瘤而言,“脑膜尾征”是肿瘤浸润抑或炎症反应的结果,术中是否常规切除仍存在争议。基于此,我们对经增强MRI显示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所具有的“脑膜

    磁共振成像 2010年2期2010-09-25

  • 超声诊断食管憩室1例
    强,后方见“彗星尾征”。嘱患者先喝一口水含于口中,在实时超声下观察,嘱患者吞咽,食管内可见液体流动,食管颈段强回声反射内亦见少量液体进入,稍后可见液体又逆流入食管内并向食管下段流动。超声提示:食管颈段局限性突起,考虑食管憩室。后经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并手术证实,为食管中段憩室。讨论1)由于超声成像原理本身的缺陷,超声对消化道、肺部等含气组织病变的诊断有较大的局限性,对食管憩室的诊断亦不多见。2)食管憩室是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的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伪像诊断尿路结石的价值
    影伪像即彩色彗星尾征。本文通过对 68例腹盆段输尿管结石且二维超声显示不佳患者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分析并评价彩色声影伪像在尿路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有利于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本文通过总结肾、输尿管结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CDFI)和能量图(CDPI)影像学特点,探讨肾、输尿管结石诊断新指标。对临床疑泌尿系结石,而 B超不能明确诊断者,行超声、CDFI、CDPI、脉冲频谱检查。 68例中一次确诊结石58例,检查阳性率为 85.2%,结石最大的为 2.2cm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9期2010-08-15

  • 颈动脉间隙单发实体肿瘤形态特征MSCT研究
    条状软组织影为“尾征”。以三个平面上肿瘤两径比值在0.8~1.2肿瘤形态归为类圆形,在这范围以外者肿瘤形态归为椭圆形。两类肿瘤两径比均值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形态归属差异采用χ2检验,以P2 结果横断位上,15例(78.9%)神经性瘤,21例(75%)淋巴结肿瘤呈类圆形(χ2=4.11,P>0.05)(图1~4)。神经性肿瘤使颈动静脉分开向前(6例),前外(12例)及向外分离(1例)移位(图1,2)。其中3例颈静脉受压明显呈“断流”改变致使肿瘤定位错误(图2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5期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