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

  • 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管窥
    谭维河摘要: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主要有重复与省略两种话语样态,并具有善于描摹话语主体口吻语调、善于揣摩话语主体心理情态、善于反映话语主体生活内容以及善于揭示时代色彩思想内涵的特点。关键词:人物语言 个性化 鲁迅小说 文本解读文学是一种讲究语言运用的艺术,语言是构成文学的第一要素。小说作为文学当中的一种文体,人物的语言就成为构成小说“第一要素”里的“第一要素”。因此,写好人物的语言对于小说创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判断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艺术水平的高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2期2023-06-25

  • 无法被救的孩子
    题。关键词:鲁迅小说;孩子;启蒙鲁迅的小说、杂文,甚至是日记中都带有对启蒙、教育与国民性等问题的反思。这种固化的标签容易让我们在解读鲁迅的文本的时候以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去对待文本,即将鲁迅作品中的复杂思想都武断地一刀切,并将其与启蒙思想扯上关系。在《狂人日记》的最后,鲁迅写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早些时候,学界对此的解读还是较为统一的,即鲁迅在此第一次以启蒙的视角提出了“救救孩子”的观点,并在其后多年的创作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持续且深

    雨露风 2022年5期2022-06-19

  • 论鲁迅作品中教师话语的破立辩证
    :简单说来,鲁迅小说中的教师话语呈现出两种风格——同情式剖析与入木式批判,皆耐人寻味:前者涉及了作为谋生职业中的个体变异以及为师的艰辛,而后者却批判了伪现代的卑劣与旧传统的僵化。散文书写中教师的形象则以褒扬居多,在这背后却呈现出核心思想——“立人”理念的坚守以及“自反”式文本再现与思考,践行了破与立的繁复辩证。关键词:鲁迅小说 教师话语《高老夫子》《端午节》“立人”从在家乡绍兴读家塾、私塾到进南京洋学堂(路矿、水师),再到东渡日本留学(曾经求教于章太炎,也

    粤海风 2022年5期2022-05-30

  • 鲁迅小说电影改编研究综述
    导演的第一部鲁迅小说改编电影《祝福》一经问世就引发学界关注,同年召开电影剧本《祝福》座谈会,以及《读〈祝福〉电影剧本》等论作就其小说电影化问题进行探讨[1]。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鲁迅作品与荧幕的频繁“互动”,电影改编成为了鲁迅作品传承突破瓶颈的重要方式。因而,鲁迅小说电影改编作品备受瞩目,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电影改编研究、大众传播研究、电影语言研究三个方面。关键词:鲁迅 鲁迅小说 电影改编2021年4月,“鲁迅小说的电影改编——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传统语言文字学在鲁迅小说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胡平关键词鲁迅小说 传统语言文字学 文本解读 语文教学传统语言文字学旧称小学,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个分支学科,是旧式文人的根底之学。鲁迅出生在一个旧学氛围浓厚的大家庭,留日期间,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研习《说文解字》《尔雅》等小学典籍,目的在于“了解故训,以期用字妥帖”(钱玄同《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转引自王宁所撰《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前言》)。旧学传统加上自觉研习小学,势必会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试从“文字”和“训诂”入手,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3期2022-04-18

  • 鲁迅《狂人日记》的翻译研究
    手段。本文以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的翻译文本为基础,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翻译技巧,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语料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的隐喻,探讨如何将这些英语语料准确地翻译成中文,使译文更加符合原文的意思。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鲁迅的小说大量运用了隐喻的写作手法。鲁迅的作品被许多人翻译过,这里选取的是由杨宪益和戴乃迭共同翻译的译文,翻译的文字反映了鲁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关键词:概念隐喻 鲁迅小说 翻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从文化角度解读语文教材中的鲁迅小说
    在。关键词:鲁迅小说;中学语文;文化角度鲁迅小说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无论是鲁迅小说的写作手法,还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特方式都对语文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教材中的鲁迅小说通常是以批判,讽刺,幽默的方式进行对事物本身的看法见解,鲁迅用独特的写作手法进行描绘。我们经常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逆臣逆子,从封建统治营垒中来,又对封建统治阶级反戈一击。指出鲁迅不断向共产主义者转变、不断向马克思主义转变、不断向阶级论者转变。但是,仅仅从政治角度上去认识鲁迅,理解鲁迅的作品

    高考·中 2021年7期2021-10-07

  • 鲁迅小说群文阅读内容构想
    。初中阶段的鲁迅小说在文本主体、人物形象及叙述形式等方面有诸多共性,其中蕴含着众多可以进行对读和比较阅读的探究点。以叙事学理论为根基,对初中阶段的鲁迅小说开展群文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关键词:叙事学 群文阅读 鲁迅小说 教学内容王荣生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中提出,“教什么”处理的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要先明确“教什么”,才能内容依据来确定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指向性和有效性。现行部编版教材鲁迅小说选篇共4篇

    文学教育 2021年9期2021-09-27

  •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例析
    从四个方面对鲁迅小说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论述。【关键词】 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封建制度;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41-02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無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鲁迅的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有《孔乙己》《白光》《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2021-09-22

  • 鲁迅小说艺术风格浅析
    ,本文主要对鲁迅小说艺术风格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现阶段人们阅读鲁迅小说提供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 鲁迅小说;艺术风格;分析【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30-02一、引言鲁迅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存在一定差别,鲁迅的创作当中富含理性思维,能够将中国民族性格当中的缺陷融入小说观点中,并深入进行理性地贬斥,这种艺术风格是很多作品无法体会到的。鲁迅的作品非常罕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2021-09-10

  • 鲁迅小说中 “ 孩子 ” 形象的变化及其意义
    【关键词】 鲁迅小说;“孩子”形象;变化;意义【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0-0025-02在鲁迅的作品中,大多内容都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展开叙述,在人物的刻画上,有身居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还有期待被拯救的愚昧无知百姓形象,以及冷漠无情、刻薄自私的旁观者,而在这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有着一两个“孩子”的身影。孩子在这里并不代表儿童,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描绘出在社会中存在

    今古文创 2021年20期2021-09-10

  •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负面女性形象
    。◆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形象;国民劣根性女性作为旧时代一个特殊群体,在鲁迅小说中的形象展示可谓淋漓尽致。与同时期其他作家不同,鲁迅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更多偏向于负面,并且以众多形象丑陋、行为粗俗、心理龌龊的女性形象示众,从国民的劣根性出发,去探寻生在社会底层的这一群体身上所反映的当时的中国。一、悲悲切切的“怨妇”形象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其著作中,将“只有物欲而没有灵魂,只屈从现实而不能批判现实”的人描写成“单向度人”,受到封建思想与伦理制约的压迫,当时人们的

    速读·中旬 2021年5期2021-07-28

  • 鲁迅小说中自主质疑式的启蒙精神
    刘熹【摘要】鲁迅小说的魅力和其思想的深刻复杂,都归结于其自主质疑式的启蒙精神。通过关联中小学阶段学习过的鲁迅的文章,展开对鲁迅自主质疑式启蒙精神的探索,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层内涵,从而达到课标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课程目标,也有助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开展。【关键词】鲁迅小说,自主质疑式的启蒙精神,学习任务群教学鲁迅的经典作品《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现被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语文建设·上 2021年4期2021-05-30

  • 鲁迅小说中自主质疑式的启蒙精神
    刘熹【摘要】鲁迅小说的魅力和其思想的深刻复杂,都归结于其自主质疑式的启蒙精神。通过关联中小学阶段学习过的鲁迅的文章,展开对鲁迅自主质疑式启蒙精神的探索,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层内涵,从而达到课标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课程目标,也有助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开展。【关键词】鲁迅小说,自主质疑式的启蒙精神,学习任务群教学鲁迅的经典作品《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篇,现被编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语文建设 2021年4期2021-05-25

  • 感受鲁迅小说语言的魅力
    桂内容摘要:鲁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小说多篇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学者王富仁认为鲁迅的小说中充满着人性的语言。[1]确实鲁迅小说的魅力不止于思想的深刻性和写作手法的丰富性,就其作品独特的语言的也令众多读者意犹未尽。本文以《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所运用的关联词、副词、重叠词等视角来细细分析,感受鲁迅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语言魅力,便于读者深刻理解小说传达的深厚情感。关键词:鲁迅小说 语言魅力 孔乙己《孔乙己》则是鲁迅先生早期的代表作,正值五四运动前夕

    文学教育 2021年4期2021-05-08

  • 《在酒楼上》景物描写赏析
    在酒楼上》 鲁迅小说 环境描写自然界发生的细微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观照人们精神世界里发生的事。一年四季,物候各异,春季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夏季一派葱茏茂盛,秋季天空明净高远,冬季天地萧瑟万物凋零,而这个故事正值隆冬时节。一年中的四季,冬季看似最不宜人。然,一位杰出作家的表现力在于:他所描写的那些最初看来是无足轻重的“最不宜人”的景物,如果加以细细审视,即显出更深更远之意蕴。小说《在酒楼上》中的景物描写便是如此。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在酒楼上》发表于19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及其现实价值
    文详细分析了鲁迅小说的讽刺手法,深入探讨了其讽刺艺术的现实价值,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现实价值1 引言鲁迅生活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列强的侵略结束了中国几百年闭关锁国的现状,新的思想流派层出不穷,人们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因此,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怪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鲁迅讽刺艺术的形成。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西方讽刺文学大师的影子,可以说,鲁迅的讽刺小说深受西方文学讽刺艺术的影响。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2020-12-23

  • 浅析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
    三个方面分析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以期为文学研究者提供参考。关键词:鲁迅小说;悲剧;特色1 引言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鲁迅先生生活在这个十分屈辱而混乱的时代,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考。鲁迅先生曾在国外留学,并在学成后归国,坚持写作,终成一代名家。他是中国现代悲剧小说的开山鼻祖。先生在看清了世事的真面目之后,十分同情过着艰难、屈辱的生活的普通百姓。他们忍受着封建时代统治者的压迫,在生活中遭遇不公,十分痛苦而绝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2020-12-23

  •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鲁迅小说中人名翻译探讨
    的指导下探讨鲁迅小说中的人名翻译的特点和方法。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中文作品中人名翻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能有效解决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关键词:社会符号学;人名翻译;鲁迅小说;翻译方法一、引言鲁迅先生曾说过:“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所以说给人物命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名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语言现象,通过小说家的精心加工和创作,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和称谓不仅体现了该人物个性命运,显示了该人物的身份背景,也具有时代特征。在一部小说中,不管是主角或配

    青年时代 2020年24期2020-11-06

  • 开展群文阅读,提升高中生信息阅读能力
    分析了“探究鲁迅小说中人物眼睛的刻画”这一群文阅读活动,以探求提升高中生信息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词]群文阅读;鲁迅小说;人物眼睛刻画;信息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7-0007-02一、概念的界定群文阅读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展開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信息阅读能力,是指学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9期2020-09-27

  • 疯狂与呐喊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特征与分析
    印象。本文从鲁迅小说人物形象心理内涵出发,重点探讨人物形象心理特征的 “疯狂与呐喊”,希望带领更多人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作品的魅力,同时为现代文学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和新的思考。关键词: 鲁迅小说、心理特征、疯狂、呐喊鲁迅 ( 1881~ 1936 年间)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现代文学重要奠基人之一。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样,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代表,代表作有: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等。1918 年,鲁迅先生首次在 《新青年》杂志发表 《

    中原商报·科教研究 2020年20期2020-09-10

  • 《驴得水》《荒城纪》与鲁迅小说的互文性解读
    形象等方面与鲁迅小说有着诸多相似,本文试从女性解放的思想诉求、人物形象两方面比较三者关系,通过影响分析,探寻鲁迅小说在当代电影中的创造转化。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互文性[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2鲁迅小说中的妇女解放、启蒙主题及其人物塑造作为社会结构的寓言、启蒙价值的会聚和重构、个体生命体验和精神哲学,在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当代电影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滋养。在IP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驴得水》《荒城纪》与鲁迅小说的互文性解读
    形象等方面与鲁迅小说有着诸多相似,本文试从女性解放的思想诉求、人物形象两方面比较三者关系,通过影响分析,探寻鲁迅小说在当代电影中的创造转化。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互文性[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2鲁迅小说中的妇女解放、启蒙主题及其人物塑造作为社会结构的寓言、启蒙价值的会聚和重构、个体生命体验和精神哲学,在现代文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当代电影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滋养。在IP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4期2020-09-06

  •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关键词】 鲁迅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封建社会 批判性在鲁迅的小说中,刻画过许多知识分子的形象。目的是要运用辛辣讽刺的手法对封建病态旧社会进行强烈的批判,以此来警醒国人,冲破“铁屋子”。本文将鲁迅笔下知识分子进行分类分析,希望能对研究鲁迅小说的批判性有所贡献。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牺牲品和殉葬者这一类知识分子中,以陈士成和孔乙己为代表。他们醉心科举,并且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然而屡屡落第,一生穷困潦倒,却至死也不明白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陈士成是个封建没落地主阶级

    大经贸 2020年5期2020-07-23

  • 鲁迅小说中的忘却与纪念
     要:作为鲁迅小说中的重要行为书写,忘却和纪念背后所隐喻的国民生存状态值得反思。在鲁迅的小说中,纪念是从一件件带着启迪的小事萌芽的、转瞬之间的存在,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而忘却在小说中可分为熏陶式的忘却和逃避式的忘却,两者都会把人引到精神绝境中去;忘却是纪念的开始,纪念是忘却的结束,忘却是从单向度的沉沦凝滞走向融化和释然,纪念在超越沉沦的基础上达到了多向度的自由;鲁迅通过对忘却与纪念的书写从现实主义角度折射出当时现实环境的残酷黑暗带给人们的死一般沉沦的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2020-05-06

  • 现实的幻灭 理想的向往
    。[关键词]鲁迅小说;《故乡》;探析[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0-0016-02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言:读小说,不能仅停留在读作品的内容,要深入地品味、感悟和欣赏出故事和情节背后的诗意。鲁迅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后被收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这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哲理,值得仔细品味和认真赏析的优秀作品。作者用平实而深刻的笔墨,写出了三个不同的“故乡”:“我”回忆中的故乡,现实的故乡,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4期2020-04-30

  • 鲁迅小说中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解放。本文以鲁迅小说创作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分析鲁迅小说《呐喊》和《彷徨》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一步分析鲁迅致力于女性解放所做的努力,并客观反映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现象。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悲剧中图分类号:I210.9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1-0013-02鲁迅先生历来关注女性命运,尤其是下层贫苦女性的命运,这也体现在他积极利用文学创作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特别是残害妇女的本质,希望以此为妇女解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期2020-04-28

  • 鲁迅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变化及其意义
    诉。关键词:鲁迅小说;“孩子”形象;变化及其意义作者简介:漆明珠(1978-),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及语言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2引言:在鲁迅的小说中,虽然“孩子”是配角,鲁迅先生并没有刻画太多“孩子”的形象,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鲁迅是一位批判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作家,他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中国的发展,对当时的时代特征有着深入的了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浅谈初中语文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具有儿童的固有天性,他们勤劳淳朴、热情和善、热爱自然,同时也受到成人世界的巨大影响,压制了一部分天性,改变了原始的世界观,这些儿童形象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悲剧色彩。关键词:鲁迅小说 儿童形象 初中语文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125-02鲁迅小说作品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那就是儿童。中学教材中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出鲁迅提出的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2020-03-27

  • 从《呐喊》看鲁迅小说的绝望感
    摘  要:鲁迅小说当中有许多描述死亡的内容,亦透露出某种希望,在两者交相呼应的作用下,暗示出作者不可描述的绝望感。实际上这类绝望感不单单在《彷徨》作品中呈现,更透过《呐喊》之中抒发。本文则正是基于《呐喊》这部作品,来细致分析作者隐藏的那种绝望感。关键词:《呐喊》;鲁迅小说;绝望感作者简介:杨小宇(1983.9-),北京人,本科,申请硕士学位学校: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研究
    键词:祝福;鲁迅小说;祥林嫂;色彩意象一、表达人物形象的色彩鲁迅的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而深入人心。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令人刻骨铭心的小人物形象,而这些小人物也各不相同。尤其对于当时社会底层女性人物的描写,有着发人深省的潜在内涵。《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祥林嫂身上,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到当时的社会现实带给底层百姓的各种疾苦,甚至在无情的封建制度压迫下,剥夺了穷苦人的生存权利。小说中多处出现的“色彩语言”方面都有所暗示,并将祥林嫂的典型形象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简论鲁迅小说《故乡》主题中的“隔膜”
    乡》;隔膜;鲁迅小说;揭示;现实;愿望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9-0075-02小说《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败、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以“隔膜”为切入点对小说进行分析,

    成才之路 2019年29期2019-11-25

  • 鲁迅小说中的数字观念及其文化蕴涵
    系。关键词:鲁迅小说;《呐喊》;《彷徨》;数字观念作者简介:唐帅,文学博士,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E-mail:tangshuai2132@sina.com;陕西 西安 71006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GL280);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8CZKJ01、17CGLJ07)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19)05-0140-09有学者认为:“鲁迅小说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1-23

  •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命运分析
    在一起。回溯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命运,分析其人物悲惨命运形成的本质因素和社会环境,能够更为清晰地理清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命运把控力与驱动力,为当代社会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此,以鲁迅先生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四部作品《明天》《祝福》《伤逝》《离婚》为原本,分析女性人物悲惨命运的始末因果关系。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人物;命运分析中图分类号:I21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9-0112-03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创作第一篇现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2019-11-04

  • 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育意义
    人,这些都是鲁迅小说中饱含的人道主义思想,是培养中学生人文思想的宝贵资源,对中学生人文思想的养成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关键词: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教育意义引言: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一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作品。作为一名闻名海内外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其创作的小说中流露出大量的人道主义思想。这不仅是我国文学意义上的宝贵财产,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来说,也是珍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引起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和思考。一、鲁迅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鲁迅先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2期2019-09-10

  • 浅析鲁迅小说的精神救赎与民族痼疾
    疾。关键词:鲁迅小说;精神救赎;民族痼疾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一节,虽大致予以了讲解,但远未达到结合作品、深入解析的深度。现以《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为例,就鲁迅小说的精神救赎与民族痼疾,浅析如下。一、 鲁迅小说的精神救赎鲁迅7岁入私塾,13岁家道中落,16岁父亲病逝,使其得以亲历旧社会的虚伪和腐败。1902年4月,鲁迅赴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留学,他遍读欧洲科学、哲学和文学书籍,积极寻求革命道路,其思想亦迥别于其他同学:

    考试周刊 2019年62期2019-08-29

  • 蓝诗玲译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显性翻译研究
    研究蓝诗玲译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显性翻译,主要从文本因素、语言因素和语用因素角度分析显性翻译在蓝诗玲译鲁迅小说中文化负载词中的体现、效果以及对中华文化英译的启示。关键词:鲁迅小说;文化负载词;显性翻译德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朱莉安·霍斯(Juliane House)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把翻译文本分为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和隐性翻译(covert translation)。“An overt translation is one in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2019-08-18

  • 杨宪益译《鲁迅小说选集》英译本中的召唤性丢失
    宪益翻译的《鲁迅小说集》中的召唤性丢失,通过中英文版本对比,典型实例分析,说明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保留译文的审美价值需要保留原著中的空白点与未定性。关键词:召唤性 杨宪益 鲁迅小说一.鲁迅小说及其翻译鲁迅一生创作了33篇小说,分别以小说集《呐喊》(1923)、《彷徨》(1926)和《故事新编》(1936)出版。鲁迅的小说用含蓄、凝练、辛辣、犀利的语言描绘了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精神的麻木,對现实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彻底的否定和鞭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5期2019-06-08

  • 车轮下的众生百态:小说《自行车》中的物象隐喻
    白雨彤摘要:鲁迅小说中呈现了旧社会、旧制度下各类扭曲生存的人物形象,却始终没有正面的父亲形象。论文通过三方面分析鲁迅小说中有关“父亲”的书写。首先,将小说中提及的“父亲”做了分类:要么无痕迹的消失,要么扭曲的存在;其次,分别从社会背景和作者自身原因两个方面对这种现象做了简要分析,并最终归纳为三个原因:一是新思想和旧制度碰撞使作家试图通过抨击封建父权来为批判封建制度打开一个缺口。二是鲁迅自幼丧父的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三是鲁迅創作受西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

    长安学刊 2019年2期2019-05-09

  • 鲁迅小说中“父亲”的书写
    王可心摘要:鲁迅小说中呈现了旧社会、旧制度下各类扭曲生存的人物形象,却始终没有正面的父亲形象。论文通过三方面分析鲁迅小说中有关“父亲”的书写。首先,将小说中提及的“父亲”做了分类:要么无痕迹的消失,要么扭曲的存在;其次,分别从社会背景和作者自身原因两个方面对这种现象做了简要分析,并最终归纳为三个原因:一是新思想和旧制度碰撞使作家试图通过抨击封建父权来为批判封建制度打开一个缺口。二是鲁迅自幼丧父的经历对他创作的影响。三是鲁迅创作受西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

    长安学刊 2019年2期2019-05-09

  • 浅谈鲁迅小说《风筝》的精神
    这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风筝进行的精神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该作品的精神意义。关键词:鲁迅小说 《风筝》 兄弟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1引言在整个中国文坛上,鲁迅小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鲁迅作为我国现代的教育家、文学家,其有很多作品被纳入国家的教科书之中,因为其作品的中基本都可以反映时代的发展,带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可以对人的内心带来启发,下面本文就以鲁迅著名小说《风筝》为例,谈一谈该小说的精

    中文信息 2019年2期2019-03-18

  • 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叙事分析
    叙事分析 鲁迅小说一.儿童的发现——“以儿童为本位”儿童观的建构自古以来,儿童一直被视为成人的附属而存在,无视儿童的独立性是占据西方社会和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儿童观。一直到十九世纪,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性质才逐渐被西方认可。而在中国,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人民身上封建的精神枷锁才被彻底打破,“人”才被真正发现,实现了人的个性解放。而作为“人”个体生命重要阶段的儿童也获得了同样的肯定与尊重,儿童得以“被发现”,在此基础上,“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得以建构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2019-03-11

  • 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结构及其现代启示
    的张力结构。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结构有文明论的面影,但他通过去意识形态化、汲取中西文化的健康因素和建立个人一国家的模式而实现了对文明论的反抗新生。这昭示了“旧人”权力结构是中国人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呈现了中国人现代化必须生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健康因素,证实了文明论的科学成分也是中国人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养料。[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结构;文明论;现代启示[作者简介]蒋永国(1974-),男,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桂林541004)。《呐喊》《彷徨

    关东学刊 2019年4期2019-02-18

  • 鲁迅小说人物外在特征描写的传统性与创造性
    式较为独特。鲁迅小说当中人物的刻画在拥有统一特点的同时,具备非常特殊的个性化特点。鲁迅小说所使用的方法包含对比、追溯与勾勒,将人物外在特征全面展现出来。基于此,该文分析了鲁迅小说人物外在特征描写的传统性与创造性,期望经过该研究为未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关键词:鲁迅小说  人物描写  外在特征  传统性  创造性中图分类号:I2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a)-0216-02鲁迅先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思想家

    科技资讯 2019年31期2019-01-14

  • 鲁迅小说中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以及女性人物命运悲剧之渊源简论
    任辉摘要:鲁迅小说深刻的人道主义和塑造的女性形象贯穿着鲁迅小说的始终,成为两大重要内容和主题。而这两大主题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容和复杂的背景,所体现和反应的时代价值与显示的意义也是深刻悠远的。并且在这两个主题之间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都是鲁迅先生对于古代文化和当时社会大背景的一种沉思和深邃的反省。通过透视和解析鲁迅作品中对不同女性的悲剧命运,如祥林嫂、单四嫂子等人物,可以充分展示鲁迅先生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发展脉络、趋向,以及人文情怀的现实意义。关键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2018-12-27

  • 试论鲁迅小说里的“鲁迅气氛”
    热”。本文就鲁迅小说[1]里“鲁迅气氛”的探讨,进一步解读鲁迅的情怀,让文学学者更好的去读懂鲁迅,体会鲁迅小说精神,推动当代文学事业发展进步。关键词:鲁迅小说;鲁迅气氛;精神气氛;国民性一、引言“鲁迅气氛”是鲁迅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塑造[2],表达自己内心情怀报复的渗透与体现,通过对“鲁迅气氛”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深入理解鲁迅的思想,体会鲁迅小说精神。鲁迅小说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鲁迅气氛”主要包括“愤”、“冷”、“孤”“热”的四个特点,每一篇都能体现作者内心独

    赢未来 2018年19期2018-12-21

  • 鲁迅小说与医学
    简要叙述一下鲁迅小说与医学之间的联系。关键词:医学;鲁迅小说;人物塑造鲁迅先生所具备的医学知识以及患病体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塑造小说当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在《彷徨》以及《呐喊》当中的人物,基本都有精神或者身体上的疾病,鲁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真实的使用医学病理症状描写了人物状态。其次,在这些小说当中,作为治疗患者的主要角色,“医生”几乎始终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因其具备的医学经历使得刻画医生形象时非常丰满。最后,在《彷徨》以及《呐喊》中,基本所有人都处于

    赢未来 2018年13期2018-12-21

  • 基于语料库的鲁迅小说三个英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
    此。本文结合鲁迅小说人名类文化专有项、民俗类文化专有项、固定习语类文化专有项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建议与方法:扩大文化交流、添加评价性介绍、构建文学语境、借鉴与创新传统的翻译方法。关键词:鲁迅小说;文化专有项;分类翻译;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基于语料库的鲁迅小说三个英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翻译问题进行研究,一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文化专有项理论的研究现状,三个英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的比较性解读以及在解读中发现的问题与可以借鉴的经验。一、文化专有项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2018-11-20

  • 关于鲁迅小说语言的文学解读
    瞻性。本文以鲁迅小说为研究对象,客观评析了鲁迅小说的语言特色,并从文学角度扼要提出了鲁迅小说中语言的独异体现,以资参考。关键词:鲁迅小说;小说语言;语言特色;文学解读一、鲁迅小说的语言特色鲁迅小说具有极为强烈的历史前瞻性和先锋性,全面展现了其在文学创作中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同时,小说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在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审美方面亦兼具特别的话语表达形式,用以陌生的创造性语言将小说活力彰显,生动且新颖,使人读后印象深刻。(一)既精炼,又丰富。用词精确简练是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5期2018-10-20

  • 鲁迅小说《孤独者》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孤独者》 文学价值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创造的精神产品,具有独特的价值。文学的价值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文学观认为文学的价值就是文学作品能够满足人和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层面的需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神奇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既让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又能推动社会发展,文学作品没有文学价值就没有生命力。和一般商品类似,文学价值是多样性的、差异性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如此,但古今中外

    文教资料 2018年20期2018-09-30

  • 鲁迅小说中的婚姻状态及其成因
    重要的地位。鲁迅小说中设定的夫妻关系往往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在鲁迅小说中,普遍存在短暂的幸福、无爱的婚姻、剧烈的婚变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是鲁迅自身孤独生命体验的具体体现,也是鲁迅对于人道主义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寄托,也很好的反映鲁迅先生敢于反抗、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关键词:鲁迅小说;婚姻状况;成因0.引言鲁迅先生创作小说的高峰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时期鲁迅先生完成了《彷徨》、《呐喊》和《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这些小说真实的反映

    赢未来 2018年8期2018-09-25

  • 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及艺术效果
    林嘉杏摘要:鲁迅小说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儿童,他们在鲁迅小说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形象塑造详略不一,性格跨度大。笔者深入鲁迅的小说中去分析不同的儿童形象并进行分类,关注他们的共同点,发现“儿童”在鲁迅小说中的特殊艺术作用。关键词:鲁迅小说;儿童;艺术作用鲁迅小说中有一个群体——儿童的存在。他们大多不是鲁迅小说中的主角,却穿梭于小说中。他们大多似乎只被赋予一个名字,经常是以群像出现,少有鲜明的个性。然而这些儿童在鲁迅小说中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鲁迅在《呐

    神州·上旬刊 2018年9期2018-09-24

  • 论心理疾病叙事在鲁迅小说中的体现
    理疾病叙事是鲁迅小说中的重要主题,心理疾病在鲁迅小说中以各种不同形式存在。鲁迅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心理疾患形象,意在揭出痼疾,给黑暗的社会奋力一击,同时唤起民众对自身命运和民族精神状态的关注。关键词:鲁迅小说;心理疾病叙事;体现;意义[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课题《中国现代文学心理疾病叙事研究》(编号:16C0191)。]文人通医、医人通文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现象,文学与医学历来就有联系,因为他们的直接对象都是人,文学医治人的灵魂,医学救治人的肉体,文学和医

    大观 2018年5期2018-07-09

  • 初中语文鲁迅小说课例教学思考
    學任务,把握鲁迅小说的作品特点,体会鲁迅先生小说作品的深刻内涵,品味鲁迅小说作品中独特巧妙的艺术构思,需要学习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探讨,以求对鲁迅作品解读及教学有所助益。关键词: 初中语文 鲁迅小说 教学思考鲁迅的小说作品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珍贵宝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如何恰到好处地挖掘这一宝藏的精华,需要深入了解体会鲁迅小说的特点及艺术表达技巧,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逐步引导学生渐入佳境。一、鲁迅先生小

    文教资料 2018年6期2018-06-30

  • 论中学教学视野下的鲁迅小说
    选中学教材的鲁迅小说为对象,梳理鲁迅小说的编选历史,探究中学鲁迅小说的教学现状 ,进而揭示:鲁迅的小说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同时也是强化中学生民族责任感和培养中学生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的教育文本。关键词:中学教学;鲁迅小说;艺术价值;思想价值1 中学教学视野下鲁迅小说的思想教育价值中学教学视野下的鲁迅小说作为现代文学的典范,不仅能给中学生习作提供艺术鉴赏和写作的范例,还能给中学教育提供“基础人文精神的支撑”。从思想精神方面来说,中学鲁迅小说蕴涵无比丰厚的人

    卷宗 2018年18期2018-06-30

  • 社会学视角下鲁迅小说蓝译本译介探析
    Q及其他——鲁迅小说全集》是国外学者翻译中最完整、最受欢迎的版本。蓝译本的成功译介与文学场域中鲁迅享有的文化资本、作品本身的经典性,译者的文化资本和惯习介入以及企鹅出版机构的运作紧密相连。通过联合各方资本在场域中角逐更多的资本和利益,推动了鲁迅作品的接受与传播,同时学者、报刊和读者的评论为译本累积文化资本,助推了小说的接受与传播。关键词:社会学;鲁迅小说;蓝译本;译介基金项目:三明市社科规划课题项目“陈荣捷朱子学译介研究社会学理论分析”(Z1707);三明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3期2018-05-14

  • 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探析
    者将简要解读鲁迅小说中的疾病意象所蕴含的复杂隐喻含义,为更深刻地揭示鲁迅小说中蕴涵矛盾的民族文化心理提供参考作用。关键词:鲁迅小说;疾病意象;隐喻意义纵观中国文学史可以发现,疾病是一个较常见的写作主题,它不仅仅指个体生命的痛苦体验,还可以隐喻整个时代的伤痛。众所周知,鲁迅先生一开始是学习医学专业的,当看到国民的愚昧、麻木时,他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而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所以他弃医从文,以笔为剑,直击国人冷漠的心灵,这也是鲁迅先生作品中出现较多疾病意象

    青年时代 2018年2期2018-02-03

  • 鲁迅和钱钟书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建构
    文化转型 鲁迅小说 钱钟书小说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作为底层群众与上层贵族之间的一个缓存阶层,既可谓是桥梁也可是阻隔,其阶层的复杂性既有大成之势也有寡民之态,纵观历史,随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浸染,知识分子阶层逐渐与仕族阶层融为一体。到了民国,随着逐渐固化的阶层在社会的大动荡中被大规模的推翻洗牌,知识分子阶层也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演变出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挣扎困惑于这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激流中。于是在这芜杂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成为大师笔下最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期2018-01-25

  •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略。关键词:鲁迅小说;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策略鲁迅,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三大人物之一,他的小说表现出来的宏伟开阔的气势和胸襟,对中国历史阴暗面的洞悉和透察,对祖国和人民的关切而又对封建落后的深恶痛绝。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有着深厚的底蕴,同时又与外国文化融会贯通,他的睿智的头脑和锐利的文笔,使他在表达和抨击的时候对文字的运用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当然,这些对他的评价是在对他的作品熟悉之后有感而发,将其成就做一总结,而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在教

    读天下 2018年15期2018-01-23

  • 分析鲁迅小说的双重叙事时空与竹内好的判断
    的方式,发现鲁迅小说具备双重叙事时空共存的“仿徨体叙事模式”。《在酒楼上》等小说建设以自我与对立面分别为主体的第一叙事时空与第二叙事时空,内涵深刻的传递出作者的批判精神与辩证思维,启蒙与文学之间的矛盾为叙事时空的屏障,代表着事物间的冲突与争夺。文章最终回归自我的第一叙事时空,构建了自我的“断裂—产生”的循环模式。叙事学分析和竹内好对鲁迅先生的评估相互检验,从全新的视域诠释了鲁迅在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鲁迅小说;双重叙事时空;竹内好;仿徨体叙事模式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1期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