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

  • 论唐代女性胡服风尚的变化 ——兼论唐代女性意识与男装
    一、 唐代之前的胡服风尚“胡服”即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北方各族胡人服饰的总称。所谓“胡”,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含义。《汉书·匈奴传》载:“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1]3780后来“胡”之所指泛化,涵盖西域诸民族。及至隋唐,“胡”的含义又有变化。荣新江总结:“广义的胡人是指西北地区所有的外藩人”“狭义的胡人指伊朗系统的胡人”“再进行狭窄的定义才专指粟特人。”[2]“胡服”同样如此。战国初,赵武灵王最早引入胡服以骑射。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接触中,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3-01-06

  • Q “胡服骑射”是对中原传统服饰进行了怎样的改良?
    A:胡服指古代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所穿服装,主要为衣裤式,尤以着长裤为特点,较窄的贴身短上衣、紧收的袖口很方便活动。战国的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正处于国势衰落时期,邻界小国都敢常来侵扰。赵国经常与北方游牧民族接触,他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特别的长处,与中原宽衣博带的服饰相比,具有更强的灵活机动性。赵武灵王为了富国强兵,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彩绘胡服骑射俑 汉代 观复博物馆藏

    艺术品鉴 2022年31期2022-12-19

  • 汉服还是胡服,从2300年前说起
    0年前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汉服和胡服有什么不同要想弄清楚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搞胡服骑射,就要首先弄清汉服和胡服有什么区别。其一,上衣下裳与上衣下裤。在黄帝时期气候温暖、面料粗糙的情况下,下身穿近似于围裙的裳显然更为舒适。先民在田地耕作,身着短裳也可以明显减少清洗次数,使服装更为耐久。相反,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天气寒冷,经常行走于野草荆棘之间,还有骑马的需要,所以胡服以上衣下裤为典型形制。其二,左衽和右衽。汉服有一个典型特征是右衽,而大多数游牧民族采用的是左衽。右衽

    领导文萃 2022年20期2022-11-07

  • 改革篇
    读训练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①,至房子②,遂至代,北至无穷③,西至河④,登黄华⑤之上。与肥义⑥谋胡服⑦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⑧焉。虽驱世⑨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⑩。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hào)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9期2022-06-28

  • 胡服传入对唐朝服饰的影响
    特的气质和特点,胡服作为唐朝服饰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服饰,对唐朝整体服饰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唐朝服饰的特点入手,分析胡服的传入对唐朝服饰的影响。关键词:胡服;唐朝;特征;影响胡服,顾名思义是指胡人所穿的衣服,主要流行在当时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中,一般多穿短衣,长裤和革靴,后来这一种衣身紧窄活动,方便的衣服广泛在唐朝流行,据相关分析,胡服在唐朝流行很大的原因是与胡五的流行有关,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都十分擅长胡舞蹈,其中最著名的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3期2022-06-26

  • 赵武灵王之死
    大事:他要推行“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包含两个内容,“胡服”就是脱掉传统的中原服装,换上北方游牧民族的衣裳;“骑射”,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发射弓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春秋战国时士大夫的传统服装一袭长袍拖在地上。民间服装或许没这么讲究,但打起仗来必然也是多有不便之处,尤其无法建设一支常备骑兵部队。而游牧民族士兵骑在马上发射弓箭打了就跑的机动性优势,是中原笨重迟缓的战车与步兵根本无法匹敌的。赵武灵王是个英明决断的人,这么明显的好处他肯定是在心里想了很久很久,

    党员生活·中 2022年9期2022-05-30

  • 刘少奇化名胡服在新四军工作趣事
    领章。刘少奇化名胡服,给徐海东当“秘书”,对外称“胡秘书”。剛开始,徐海东很不习惯身边这个“胡秘书”,但刘少奇却做得很自然。一路上,“胡秘书”不断地给徐海东拿衣递帽,还提醒徐海东:“要注意身份,这就像演戏,我们要演好。”他们从延安出发先到西安,因检查组是蒋介石亲自批准的,沿途国民党军政大员闻讯后纷纷前来拜访。检查组经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驻地洛阳,卫立煌本要拜会徐海东,可卫立煌的小老婆突然去世,离开了洛阳去奔丧,只好委托参谋长郭寄峤中将代表他来拜会徐海东。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2年4期2022-05-30

  • 赵武灵王之死
    大事:他要推行“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包含两个内容,“胡服”就是脱掉传统的中原服装,换上北方游牧民族的衣裳;“骑射”,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发射弓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春秋战国时士大夫的传统服装一袭长袍拖在地上。民间服装或许没这么讲究,但打起仗来必然也是多有不便之处,尤其无法建设一支常备骑兵部队。而游牧民族士兵骑在马上发射弓箭打了就跑的机动性优势,是中原笨重迟缓的战车与步兵根本无法匹敌的。赵武灵王是个英明决断的人,这么明显的好处他肯定是在心里想了很久很

    视野 2022年9期2022-05-19

  • 胡服骑射
    朱振芳 朱雁“胡服”,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因古代称这些少数民族为胡,故名。他们一向过着游牧生活,衣服款式紧狭,便于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为了强化军队,吸收胡服式样,以方便战斗,史称“胡服骑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画家的描绘看一下赵武灵王是如何推行胡服骑射的。1 战国时期,赵国常遭到魏、齐、秦国的侵凌。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巡视中山国地界,北到无穷,西到黄河,眼望千里疆土,心想道:保国土免遭侵掠,需立志改革使赵国强盛起来。2 赵国东

    连环画报 2022年2期2022-03-28

  • 赵武灵王之死
    大事:他要推行“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包含两个内容,“胡服”就是脱掉传统的中原服装,换上北方游牧民族的衣裳;“骑射”,顾名思义就是骑在马上发射弓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春秋战国时士大夫的传统服装一袭长袍拖在地上。民间服装或许没这么讲究,但打起仗来必然也是多有不便之处,尤其无法建设一支常备骑兵部队。而游牧民族士兵骑在马上发射弓箭打了就跑的机动性优势,是中原笨重迟缓的战车与步兵根本无法匹敌的。赵武灵王是个英明决断的人,这么明显的好处他肯定是在心里想了很久很久,

    领导文萃 2022年5期2022-03-22

  • “汉服”虽热,什么才是真传统
    难清晰区分汉服与胡服的区别。也许是实在分不清哪些算胡服,哪些算汉服,如今“汉服粉”多尊奉宋代、明代的传统服装。宋明外患严重,中原观念相对强烈。明代初期,刻意遮蔽草原文化。可严令之下,明朝皇帝却不知大帽、钹笠帽、毡帽、瓜皮帽等都来自草原,皇帝自己戴,群臣也戴。明太祖朱元璋还给瓜皮帽起了个新名——“六合一统帽”。此外,元朝的质孙服(上衣和下裳结合为一体,锦衣卫后改成飞鱼服)、比甲(棉披肩)等,都被明朝继承。(摘自《北京晚报》)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6期2021-12-16

  • 《清明上河图》之百工衣裤装探源
    其形制渊源被指向胡服的存疑,应用横向比较归纳法、纵向比较溯源法并结合文献实证,对该图及相关比较图像中的代表形象进行探讨、考证,得出其百工服饰基本形制为衣裤装及其不应源于胡服的结论。研究表明:百工衣裤装形制有长衣长裤、短衣短裤、短衣长裤三大类型,亦即衣裤装;衣裤装应为中原固有而非自胡服;“胡服骑射”并不能佐证衣裤装源于胡服的观点,而另有内涵,即着衣裤装并配革靴、革带用于骑射;小袖圆领短衣形制的胡服应是中原衣裤装影响之结果。关键词:《清明上河图》;百工;衣裤装

    丝绸 2021年11期2021-11-28

  • 图像学视野下的胡族衣履 ——读《汉唐胡服研究》
    究以王国维先生《胡服考》首开先河,进入到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出现了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周希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黄能馥和陈娟娟《中国服装史》、李肖冰《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张碧波和董国尧主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以及包铭新主编的6卷本《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等。,却因篇幅短小,分散零碎,不成系统研究。胡服研究亦是如此,所谓“胡服”一般是指中国古代北方以及西北诸族的服饰,其影响了中原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2期2021-11-25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女性服饰元素
    现盛唐女性风韵,胡服更风靡一时,女着男装在当时也极为普遍[4]。1.1.1 襦裙——柔美 襦裙是中国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唐朝更是襦裙的鼎盛时期。其款式一般为上襦下裙,襦是一种短衣,下身配裙子,穿时将襦束入裙中。相对于前代而言,唐代襦裙的腰线更高,且受经济政治影响,盛唐时期襦裙更为宽大,前胸袒露量较大,体现盛唐时期女性丰满的身材特点。唐代周濆《逢邻女》诗中的“慢束罗裙半露乳”曾对襦裙的款式特征进行了描述[5]。《长安十二时辰》中女性穿着最为普遍的服装便是襦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11-03

  • 基于人机工程的胡服骑射设计研究
    0039)引言“胡服骑射”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个重大改革事件,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其中胡服的改革是最初在服饰上进行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适应军队作战应时推出胡服骑射的改革,改进了汉人军队服饰,军备力量逐步壮大,而“习胡服”也成为后世服饰改革的总倾向[1]。赵武灵王在进行服饰改革前,从原始社会到战国以前汉族的服饰主要特征为:上衣交领式,腰配束带,下裳。裳穿于襦、裤、深衣之外,极为繁琐,穿着费力,使人体运动也极为不便。而胡服主要是衣裤式的服

    西部皮革 2021年17期2021-09-23

  • 丝绸之路视域下辽宁朝阳隋唐墓葬胡人胡服俑之考古学观察
    鼻的胡人俑和胡帽胡服俑,①关于这一主题除了墓葬发掘简报外,仅有少量个案研究,如周颖:《由辽宁朝阳出土的唐俑浅谈唐代的对外交流》,《辽宁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71-176页;周颖:《由朝阳出土胡俑看唐代社会风貌》,《丝绸之路》2016年第10期。与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同期墓葬类似俑像进行比较,深入探析朝阳地区隋唐时期胡汉交融的物化表现及其在丝绸之路视野下的迁移、流变与世界文化意涵。一、胡人俑朝阳隋唐墓葬中的胡人俑造型丰富(见下页表1),发掘简报中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8期2021-09-09

  • 何谓“胡服
    圆领袍”是一种“胡服”,来自于西域地区。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唐代的圆领袍服不应该被统称为“圆领袍”,因为唐代至少存在“对襟式”“叠襟式”两种外观同样为圆领的袍服;基于文献及壁画材料的分析,“对襟式”的圆领袍服才是唐时期汉人所认为的“胡服”,这种“胡服”来自于唐人所称的“胡人”,特别是粟特人;“叠襟式”则被称为“袍”、“衫”,是周、汉、魏晋以来传统袍服体系在唐时期的继承。关键词:唐代;胡服;汉服;圆领袍;襕袍中图分类号:TS941.1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5-25

  • 汉服的历史:最重要特征是右衽,有被影响有被模仿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中国衣冠之乱,自晋、五胡,后来遂相承袭。唐接隋,隋接周,周接元魏,大抵皆胡服”(《朱子语类》卷九十一)。就是说朱熹生活的宋代,最流行的圆领袍之类最初是“胡服”而不是汉服,这种“胡服”是从晋、五胡、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说“今之上领公服,乃夷狄之戎服”,也是意识到圆领袍最初并非是汉服。起源于南北朝并广泛流行于唐宋和明代的圆领袍,最初确实是一种源自游牧骑马民族的服装,

    南方周末 2021-05-132021-05-13

  • 基于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管窥盛唐男装
    以服色区分等级;胡服风靡全国,男女皆服;服装色彩上,好浓艳;纹样上,好团花、联珠纹。[4]该剧的服装,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群演都较为严格地遵从历史史实。图1 唐代男子日常装束表1 《长安十二时辰》主要男性角色身份及服饰2 角色服装与剧情的相辅相成众所周知,影视作品的角色服饰与剧情之间应相辅相成,角色所处的场景不同,其服饰也需有所不同以符合场景的需要。而在影视中。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因出镜率及角色在故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服饰的设定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2.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5-11

  • 时代设计审美观念的变化对女装款式风格的影响—以唐代襦裙、胡服及女着男装为例
    和苦闷。2.2 胡服的发展及“女着男装”的由来2.2.1 胡服的兴盛—“士女皆竞衣胡服”唐时的胡服不同于春秋时期赵武灵王推崇的“胡服骑射”的胡服,赵武灵王推崇的胡服主要是西北游牧民族的服饰,而唐代胡服不仅来自西北少数民族,还包括波斯等外国的服饰,是社会开放、文化交融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新需求。盛唐以前流行“窄袖短襦”,究其原因是受回鹘、吐蕃、波斯等周边少数民族影响。少数民族喜爱穿窄袖的服装,一是显得人精神干练,二是骑行做事方便。这种

    纺织报告 2021年1期2021-03-27

  • 浅谈唐朝宫廷女性常服中的胡风元素
    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唐代的国力强盛与开放包容的自信心态为胡服的使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唐朝时宫廷女性所着常服入手,探究讨论其中蕴含的胡风元素,并通过对胡装元素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女着男装现象中女性所着服饰对于胡服男装的整体取舍,结合图像及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唐朝女性服饰中对于胡服的应用。关键词:唐朝;宫廷女性;常服;胡服所谓“胡风”,一般指我国古代带有胡族、胡人色彩的风俗习惯及风尚、风格等。唐时宫廷女性所着服饰受胡风影响,具有较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4期2021-02-24

  • 文本图像识胡服 ——《汉唐胡服研究》评介
    化,其中之一便有胡服文化。20世纪以来,在史学研究不断发展以及考古研究成果日渐增加的背景下,学界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得到相应补充,其中即包括对“胡服”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但由于时代背景、资料来源以及编写体例等原因的限制,其研究成果往往侧重于从胡汉文化交流以及中原服饰方面中探究胡服文化,缺少从胡服自身的特点方面进行研究,而其中涉及汉唐时期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赵斌、张睿丽、曾丽蓉以及雷小虎四人就学界关于汉唐时期胡服研究中的不足与部分疑惑之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31

  • 从《日知录》中的服饰看顾炎武的思想 ——兼谈梁启超、钱穆对顾炎武的评价
    、“对襟衣”、“胡服”、“左衽”、“行幐”。值得注意的是,这几条的篇幅差异甚为明显,其中“胡服”一条篇幅最多,“冠服”次之,另外四条相对较短。笔者认为,在这里面包含着顾炎武的思想倾向,值得研究。一、从“冠服”一条看明末社会的变化在“冠服”一条中,顾炎武首先引用了《汉书·五行志》中的言论,“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清)顾炎武著;陈垣校注;陈智超等整理:《日知录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7页)。笔者认为,顾氏所引,

    华夏文化 2020年3期2020-12-02

  • 未必就是风暴
    胡人窄袖紧身的“胡服”,放弃兵车作战,改革军事,学习游牧民族的骑兵和射箭。要建设一流的军事强国,必须“胡服骑射”。不料,赵武灵王的意见只得到大臣楼缓一票的赞同。但是,年轻的国王有的是时间,等得起。他向大臣肥义反复说理动员,终于又得到肥义的一票。为了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国王自己先带头在上朝时穿起了胡服。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在国内位高德尊,但对“胡服骑射”的改革路线不理解,认为这是对传统的颠覆和亵渎。国王居然已经带头胡服了,这使得他更加生气,就装病不上班。面对坚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06-01

  • 未必就是风暴
    胡人窄袖紧身的“胡服”,放弃兵车作战,改革军事,学习游牧民族的骑兵和射箭。要建设一流的军事强国,必须“胡服骑射”。不料,赵武灵王的意见只得到大臣楼缓一票的赞同。但是,年轻的国王有的是时间,等得起。他向大臣肥义反复说理动员,终于又得到肥义的一票。为了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国王自己先带头在上朝时穿起了胡服。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在国内位高德尊,但对“胡服骑射”的改革路线不理解,认为这是对传统的颠覆和亵渎。国王居然已经带头胡服了,这使得他更加生气,就装病不上班。面对坚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0期2020-05-28

  • 奢华高雅的隋唐服饰
    的声音了。最炫“胡服”风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当时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300 多个。中原文化和异域文化相互交流,互相影响。随胡人而来的异域文化,特别是胡服,令唐朝妇女耳目一新。于是,一阵狂风般的“胡服热”席卷中原,唐人穿胡服成时尚,饰品也极具异域风情。孙思邈与“红肚兜”我国有给新生儿穿红肚兜的习俗,认为这样能避免肚子受凉,红色还有辟邪的意味。红肚兜的来历和神医孙思邈有关。相传孙思邈治好了唐太宗妻子的怪病,太宗赐给他一件大红袍。后来孙思邈在路上碰到了一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20年4期2020-03-25

  • 汉服历史上遭遇的三次冲击
    潘前芝胡服骑射自商周以来,古人的传统服装一般分为襦、裤、深衣(即把上衣下裳缝在一起)、下裳配套,形成了“上衣下裳”“深衣”“襦裙”三种主要搭配方式。其中上衣下裳是帝王百官举办仪式或庆典时穿着的礼服;深衣是百官及士人日常穿着;襦裙是妇女的穿着。这些服装的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有用带钩的,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裤只有两条裤管套在胫部,类似我们今天的开裆裤。裤外面还有裳,所以能够解决遮羞问题。古代对“男女之大防”限制那么严,女孩

    看历史 2019年11期2019-12-02

  • 赵武灵王日记六则
    ,改穿便于作战的胡服;抛弃过时了的笨重的战车,大规模采用骑兵作战。肥义十分赞同这项改革,但他说:“怕就怕守旧的大臣们坚决反对。”这倒真是个问题。二一听说研究“胡服骑射”的事,许多大臣竟托病不来上朝了,其中就有我的叔父。他非但不来上朝,而且还捎话说:“身穿窄袖长袍,足穿高筒皮靴,腰间扎上皮带,头上戴着插了羽毛的帽子,这不成了没有开化的胡人?给祖宗丢脸的事情,我不做。”看来,我需要先说服叔父,否则,这项有利于国家强盛的改革便会夭折。三这天上午,我亲自去了叔父家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9年32期2019-11-07

  • 胡服的传入对唐朝文化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其中胡服在唐朝的影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可谓是风靡一时。关键词:胡服;唐朝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2一、胡服及其传入的历史胡服,即胡人之服装,是伴随着“胡人”的称谓而产生的。在中国古代,“胡”的含义即是指在东北、西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到了唐朝,“胡”的概念中囊括了突厥、罗马、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古人称这些人为胡人,称他们的服饰为胡服。中原人与胡人往来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0期2019-09-10

  • 唐代宫廷女性服饰的流行演变及其特点
    学者大都认为是受胡服的影响。至于裙,唐初宫廷贵族女性喜穿间色裙,“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间道裥褶效果”,颜色往往以红绿、红白、红黄等为搭配,色彩亮丽。此时女性裙装的形制大多是窄而修身的,裙腰位置也极高,甚至束至胸上腋下,几近领口。初唐时还流行一种短袖衫,谓之半臂,形似现代的T恤。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上襦中发展演变出来的服装。一般衣袖齐肘,衣长与腰齐,对襟、并在胸前系结,也有无领套头式。半臂放在现代算是一种外搭,常常需要搭配上襦。因为半臂使人看起来较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2019-01-28

  • 唐朝女子:走的就是酷炫范儿
    时装”也很寻常,胡服什么的,基本等同于日常装备。随着胡服一并兴起的浑脱帽则别有一番风味。随着审美的变化,丰满成为男女共同的追求。穿越去唐朝开个大码服装店应该会很赚钱。在隋唐时期,染色技术完爆前朝,至少有红、绿、黄、紫、肉色等多种颜色的襦裙可供选择。姑娘们的选色困难症,也很有可能是从那时候开始集中爆发的。论及唐朝奢侈品,直教人目瞪口呆。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就是其中一件。据《朝野佥载》记载,百官看见百鸟裙后,竟然自发去山间捉鸟以仿造裙子,一时间“山林奇禽异兽,搜山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3期2017-09-04

  • 《北齐校书图》与北齐墓室壁画中人物比较
    的描绘融入较多的胡服因素。《北齐校书图》卷首是一年少文士,着翻领长袍,尖头靴。中心一独坐胡床的校书人,穿翻领上衣,衣袖紧窄,着高靿靴,此服饰是胡服的特色。画卷中男性形象唯他梳双丫髻,与东晋时南方的竹林七贤中刘伶所梳发髻相似。校书人面前的侍者似亦着窄袖翻领长袍,高靿靴,裹帛巾。持书卷转身向后的侍者也脚穿长靿靴,裹幅巾。画卷卷尾有一牵马侍者,身穿翻领长衣,衣袖窄小,着高靿靴,亦属于北族胡人服饰。中段坐在榻上的四位校书人,头上裹巾,穿长靿靴,身上披有“纱帔衫子,

    大观 2017年6期2017-07-17

  • 从《杨贵妃秘史》看唐朝女性服饰的符号意义
    几米。[2]2.胡服胡服的流行与唐朝的对外交流有着很大的关系。唐朝与回纥,龟兹以及日本,波斯等地的人们交好。他们的穿着和文化对汉人产生了影响。胡服就是其中之一。胡服的形制大致由窄袖紧身的小袖袍、裤褶、小口裤、胡帽、革带、革靿靴构成。杨贵妃自己也穿过小袖袍胡服跳《胡旋舞》,其高超的旋转技巧,颇得唐玄宗的欢心。3.女穿男装女穿男装这个特点与胡服有关,也与唐朝开放、宽松的文化环境有很深的关系。胡服的服饰性别界限不是很严格,甚至男女通用。天宝时,官民均穿紧身胡服

    卷宗 2017年8期2017-07-07

  • 中国服饰史话之十六
    外来文化影响,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胡服的男女服装的界限不甚严格,有些服装男女通用。因此,女着男装比较普遍。盛行唐代的胡服胡服就是流行于胡人社会的服装。所谓胡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因为古代来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都有胡的字义,如胡瓜(黄瓜)、胡琴、胡舞、胡服等。因此,唐代说胡人、胡化、胡服、胡舞等,并不都是贬义,而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反映。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开放,西域少数民族以及波斯等地人纷纷来到都城长安。他们带来的本国、本民族文化,同样也影响着唐朝的文化。唐朝兼收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7年3期2017-06-19

  • 从《杨贵妃秘史》看唐朝女性服饰的符号意义
    几米。[2]2.胡服胡服的流行与唐朝的对外交流有着很大的关系。唐朝与回纥,龟兹以及日本,波斯等地的人们交好。他们的穿着和文化对汉人产生了影响。胡服就是其中之一。胡服的形制大致由窄袖紧身的小袖袍、裤褶、小口裤、胡帽、革带、革靿靴构成。杨贵妃自己也穿过小袖袍胡服跳《胡旋舞》,其高超的旋转技巧,颇得唐玄宗的欢心。3.女穿男装女穿男装这个特点与胡服有关,也与唐朝开放、宽松的文化环境有很深的关系。胡服的服饰性别界限不是很严格,甚至男女通用。天宝时,官民均穿紧身胡服

    卷宗 2017年6期2017-06-06

  •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方游牧文化特别是胡服的深远影响。本文将从胡服的形制、胡服作为官服、胡服作为日常服饰以及胡服的意象意义浅谈唐诗之中的胡服。【关键词】唐诗;胡服;意义一、胡服形制的特点在唐诗中可以见到诗人对于胡服形制的描写:“何时窄袖短貂裘,胭脂山下弯明月”(元稹《小胡笳引》)、“五陵年少轻薄客,蛮锦花多春袖窄。酌桂鸣金玩物华,星蹄绣毂填香陌”(张碧《游春引三首》其二)、“僮仆惊衣窄,亲情觉语粗”(姚合《从军乐二首》其二)。“垂老戎衣窄”(杜甫《初冬》)、“貂帽垂肩窄皂裘,雪

    青春岁月 2017年6期2017-05-13

  • 历代帝王在中国古代服饰变革中的影响与作用
    方向。在战国的“胡服骑射”、北魏的“孝文改制”、唐代胡服的兴盛以及清朝的“剃发易服”等阶段,皆可以看到作为封建政治核心力量的帝王对服饰变革的干预情况,他们有的凭借其强有力的政治权利强硬规范或引导,也有的以其自身的个人爱好,身体力行地影响着人们对服饰的审美标准及风格走向。帝王;服饰变革;上行下效;影响作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几经变革,融入了多彩的异族因子并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征。虽说

    辽宁丝绸 2017年4期2017-03-08

  • 论唐代丝绸之路影响下的服饰新变 ——以唐代诗歌为研究视角
    的新变,而且某些胡服还被吸纳进华夏衣冠体系中,影响深远。唐朝属于最具诗性的时代,社会生活各领域内再细微的新变也能吸引诗人的敏锐目光,并表现在诗作之中。研读《全唐诗》,能使我们对丝绸之路影响下的服饰新风尚有更清晰的认识。唐诗;丝绸之路;胡服;新变唐代在中国文学史上成就非凡,其服饰文化亦不可忽视。“这一阶段的服饰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所展示的新格局新风貌……为中国服饰文化史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使有唐一代成为服饰界津津乐道的话题。”[1]226胡服的盛行与服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1-28

  • 改穿胡服显神威
    赵国全民改穿胡服、学骑射后的第三年,为了检测效果,赵军兵分两路,大举进攻中山国。赵武灵王亲自率领南路军,从邯郸一路北上。北路军以新训练的骑兵为主,从北部南下,两军形成南北夹攻中山之势。中山人一听老冤家来了,不敢怠慢,驾着战车,带着步兵就出来迎敌。深受华夏文明感染的中山人,在打仗时,驾着华丽考究的战车。再一看,老对手赵国的士兵穿着古怪的裤子,脑袋上插着野鸡毛,这不像赵人,反而像胡人。在这次战斗中,赵国骑兵就像一团乌黑的云飘移过来,云团中抛出阵阵箭雨,大地在马

    特别文摘 2016年24期2016-12-29

  • “女为胡妇学胡妆”再解读
    究材料中被统称为胡服女性(胡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指非传统汉人服饰,包括圆领袍服和翻领窄袖袍服。狭义指至迟出现于北朝来自西域的双翻领窄袖袍服。本文采用狭义概念),主要出现在陪葬陶俑、壁画、石质葬具线刻图像以及其他材质的文物中。学术界对于这些胡服女性形象的研究往往多集中于某一类别的器物,如壁画、陶俑等(于静芳:《谈唐墓壁画胡服女性图像》,《戏剧之家》2015年第21期。陶俑造型等综合性研究中也散见一些论述),其他材质及综合性研究相对不足。本文以陕西历史博物

    文物天地 2016年6期2016-09-09

  • 《全唐诗》中唐代胡服的发展与款式探究
    《全唐诗》中唐代胡服的发展与款式探究刘丽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摘要:文章从《全唐诗》中的胡服描写入手,探讨胡服在唐代的盛行情况及原因,分析唐代胡服的款式,特别是别具异彩的唐代女子着胡服的款式,体现唐代兼收并蓄、开放独特的文化特色。关键词:全唐诗;胡服;发展;款式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全唐诗》服饰图考,立项号:2014413。唐代政治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宽松,民族融合,胡风盛行,《全唐诗》中出现多处胡服描述,体现出唐代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一、胡服在唐代的盛行概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5期2016-07-12

  • 浅论唐代妇女服饰的开放性
    放程度空前绝后,胡服和男装也盛极一时。在这独有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以其开放的风尚,创新而多变的款式,成为唐朝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唐代妇女服饰开放的表现与其它朝代的妇女服饰相比,唐代妇女服饰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开放。其开放性是其它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女子美好的身材在裸露程度极高的服饰下纤毫毕现。这一时期,妇女服饰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衣饰开放,以露为美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女性则更是时髦成风。道德,法律,礼仪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2015-12-07

  • 赵武灵王改革新探
    307年)起围绕胡服、骑射、舟楫、修建长城实施了前期改革。以此为基础,确立了以武灵王为主父率领胡服骑射部队,国内行政则由惠文王掌管的这一双重统治体系。然而,前期改革并不单纯囿于军制领域,更多的还体现出“从源于周王朝的礼仪秩序逐渐脱离转而向北方异民族世界接近”的这一作为礼制改革的计划,其目的则是为了将北方诸势力收入其掌控之下,从而与齐、秦抗衡。基于上述计划,武灵王对其之前的国家战略进行了 180度调整,企图联合南、东部,向北、西部推进扩张。最终,赵国以代、中

    邯郸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11-07

  • 谈唐墓壁画胡服女性图像
    19)谈唐墓壁画胡服女性图像于静芳(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唐墓壁画胡服女性图像形象化地反映了周边各民族与唐朝的交往以及服饰的相互影响。本文探究唐墓壁画胡服女性身份与服装,并对其中的男胡服女性图像进行辨识与分类探讨。壁画;胡服;女性图像“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元稹的《法曲》描述了女穿胡服在唐都长安与洛阳的盛行。唐墓壁画中也有一些胡服女性图像特别引人注目。这些胡服女性图像能提示更多史籍没有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2015-10-27

  • 靠在熊老爹心窝的一卷票子
    战山东,那时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住进滨海区(今江苏省赣榆县)黑林镇大树村农民熊方朋家。这黑林镇因古时到处都是黑压压的树林而得名,大约元末熊姓迁徙至此,择树林而居,依大树安家,自此有了大树村。盛夏的一个下午,酷热难当,胡服到熊守远老爹的菜园买菜。熊老爹正在摘黄瓜、刨小葱、种菠菜,忙得团团转。胡服二话没说,就帮着熊老爹一起摘,一起刨,一起种。待把菜弄好了,挑了几样蔬菜,顺便从口袋里摸出一卷票子递给熊老爹。熊老爹一看,就动了气,两手一推,说:“同志啊!你这就见外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2期2015-09-10

  • 唐朝女性开放在哪
    着男装也很流行。胡服也为唐代妇女所喜爱,胡服比较紧身,袖口比较窄,行动起来身手方便。但无论男装还是胡服,都是不许“胸器”毕露的。671年(时武则天48岁),唐高宗下诏批评官员家属在街道行走时不坐车轿,頭上怎么能全无障蔽?可见武媚娘时代,女子外出时,亦需要遮身蔽颈。朝廷连抛头露面的女装都加以指责,怎么能想象宫廷宴飨,会允许“袒胸露乳”呢?传世的或者壁画中的唐代仕女,其装束很类似今日韩国或者日本传统服饰的装束,因为韩日的女装深受唐风影响。当然,在风月场上,则另

    爱你·心灵读本 2015年4期2015-07-06

  • 上行而下不得效——论明朝对元朝服饰的矛盾态度
    胡风”,特别是“胡服”改头换面存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明朝对“胡风”的排斥是有选择的,或者说执行了双重标准。这一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明朝皇室对待藏传佛教的态度。显然,明朝统治者一直试图确保某种形式的文化垄断地位,而将普通百姓排斥在外。关于明代“胡风”遗存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探讨①注:国内外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元代社会风尚对明代的影响,主要论著有:已故美国学者司律思(Henry Serruys,C.I.C.M.).Remains of Mongol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5-04

  • 唐朝女性开放在哪
    着男装也很流行。胡服也为唐代妇女所喜爱,胡服比较紧身,袖口比较窄,行动起来身手方便。但无论男装还是胡服,都是不许“胸器”毕露的。671年(时武则天48岁),唐高宗下诏批评官员家属在街道行走时不坐车轿,头上怎么能全无障蔽?可见武媚娘时代,女子外出时,亦需要遮身蔽颈。朝廷连抛头露面的女装都加以指责,怎么能想象宫廷宴飨,会允许“袒胸露乳”呢?传世的或者壁画中的唐代仕女,其装束很类似今日韩国或者日本传统服饰的装束,因为韩日的女装深受唐风影响。当然,在风月场上,则另

    爱你 2015年7期2015-04-20

  • 铁血手段不能包打天下
    一个是战国中后期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这位赵国的第八代君王,一共在位27年。他亲政初期,赵国是一个烂摊子,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就要被别国兼并。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12期2015-02-10

  • 唐代女性服装流行时尚浅析
    所追求的袒胸装、胡服与男装等流行时尚,体现出特定的唐代历史文化背景下奇特的女性服饰面貌。唐代女性服装 流行时尚 兼容并蓄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篇章,这一朝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高度的发展,其中唐代的服装,特别是唐代女性服装成为我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和亮点。唐代女装不仅色彩鲜丽、造型华贵、质地考究,而且性感开放富有异域风情。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进程中,人们的好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逐通常被政治、法律、封建道德和礼仪所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2期2014-12-11

  • 唐朝美女爱男装
    尚”。有缺陷的“胡服说”与“女性自我说”对于唐朝美女“不爱红妆爱男装”的现象,历史学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却仍旧是众说纷纭。当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有两种:一是“胡服说”,即唐朝统治者出身胡族,尚武善骑射,加上民族融合,两相影响之下,导致唐人喜着胡服胡服男装更是成为了唐朝女性的“外国时装”;二是“女性自我说”,即唐代妇女地位提高、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增多,男装一方面比较贴身,可以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让女性更好地展现自我,另一方面也比女装更方便行动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4年7期2014-08-13

  •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
    :唐朝女性服饰;胡服;长裙一:唐朝服饰的形成背景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唐代,人们运用天然植物为服装染色,表达了人们对外表形态以及人们对色彩审美的变化。绚丽多彩的服饰与人们审美变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外文化交融促进了唐代服饰丰富多彩,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5期2014-08-08

  •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革,下令国人改穿胡服,习骑射,此即赵国著名的改革——“胡服骑射”。已经长期习惯于中原“衣冠礼仪”的汉人,突然改穿胡人的服饰,在当时是大家难以接受的。赵雍在进行改革之前,已预料到了阻力,据《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平昼闲居”条记载,赵雍对陪坐的肥义曾说过这样一番话:“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赵雍这话的意思是,如今我用穿上胡人的衣服、学习骑马射箭来教导百姓,世人一定会议论我。事实上确实如此,连当时的名将赵燕都迟迟不肯穿胡服,赵雍派人狠狠地批评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4期2014-06-20

  • 从汉唐时期胡服变化看夷夏观的演变
    ,成果丰硕,对于胡服和夷夏观分别加以研究的文章亦复不少。但将胡服与夷夏观两者结合起来讨论的文章则尚不多见。更无专文将胡服变化与夷夏观的演变结合起来置于汉唐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段进行考察。因此,笔者拟就汉唐时期胡服流行与夷夏观演变的互动关系作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一、两汉时期:胡服的初次流行与夷夏对立汉唐时期的夷夏观深受先秦时期夷夏观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先对先秦时期的夷夏观作一番简单概述。先秦时期,夷夏之辨便已产生。其时之夷夏观可概括为夷夏对立、尊夏鄙夷、用夏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4-08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时代远见
    ■徐豪洲胡服骑射的改革也不同于秦、楚、魏等国首倡于商鞅、吴起、李悝等重臣的变革,它是由国家第一号人物亲自主持实施。这场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首先是从政府官员开始,然后再扩展到民间,所以进展得相对平衡。魏源在岌岌可危的晚清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力图挽大厦于将倾。而距离魏源两千多年前的赵武灵王,则在自己的改革中早早地贯彻了这一方针政策。他一反激烈的改革方式,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并且亲自垂范,终于使他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战国时期的赵国东邻齐国

    群文天地 2011年13期2011-07-23

  • 浅谈唐代服饰中的外来文化因素
    影响。一、流行穿胡服体现的外来文化的因素唐朝与西北各民族的交往频繁,呈现了民族成分的大混杂和大融合,有不少地区是各民族杂居。天宝年间,分布于今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流域的回纥族(为今维吾尔族和裕固族先民)受唐册封,同中原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来唐经商的商人常达千人,他们带来了各地的土特产品、生活习惯,特别是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据《资治通鉴》载:“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先是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人伪服汉人服而杂居者又倍之……或衣华服,诱取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2011-07-12

  • 刘少奇为什么会被当成“伙夫”
    都有一段故事。“胡服”这个名字便留下这样一段趣事:1941年7月,刘震率新四军四师十旅抵达安徽蒙城县涡河边的龙亢镇后,突然接到上级电令:“胡服同志由延安到苏北,途经你部,必须派可靠部队接送,确保安全。”接此任务后,刘震立即选派警卫连前去接送,亲自对连长交代说:“你们去接送一个负责同志,名叫胡服,沿途要绝对保密和保证安全。”谁知这连长把旅长说的“胡服”听成了“伙夫”,说:“保证把‘伙夫安全送到旅部!”警卫连立即出发了。战士们到交接点后,竟吓了一大跳:这“伙夫

    幸福·悦读 2009年2期2009-03-17

  • 胡服骑射
    望他第二天带头穿胡服来朝见国王时,公子成马上说:“长袍大袖是中国古代圣贤规定的,那能随便改变呢?”他又对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大王,我老了,又有病,不能去朝见他。不过我要诚恳地告诉他不要轻易改变祖先的制度。”赵雍听到使者的报告,当天晚上就亲自来见公子成,说:“订立新制度,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古代的东西就不能改变,那么最古的人没有穿衣服,住在山洞里,你们也去学这个吗?聪明的人创造新制度,愚蠢的人才受旧制度束缚呵!”又说:“我们如不赶快改革,国家就有灭亡

    中国青年 1956年5期195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