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屋

  • 新加坡组屋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及意义
    ampong)到组屋。新加坡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自1960年成立后采取的高密度开发模式,为新加坡80%以上的人口提供住房。随着组屋高层建筑的发展,甘榜逐渐被建屋发展局的新城镇所取代。高层开发虽然是许多城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大多数公共住宅都面临过度拥挤的风险,这可能导致社会和空间退化。在这种趋势下,组屋中的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都能为整体设计带来新的

    建筑与装饰 2022年24期2023-01-05

  • “经济适用房”转租?新加坡密切关注
    %拥有其他房产的组屋业主会通过转租组屋赚取差价。新加坡房地产分为彼此独立运行的私宅市场和组屋市场,所谓组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组屋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BD)建造,价格在绝大多数人可承受范围内,只有新加坡公民可以购买一手组屋,永久居民只能购买超过5年的二手房。外国人可购买私宅,一般是有地住宅或较为高档的公寓。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李智陞表示,新加坡约3%的组屋业主拥有至少一处私宅,其中45%的业主转租自己的组屋,还有约4%的业主将组屋中一间或多间房间

    环球时报 2022-11-092022-11-09

  • 气氛变换:新加坡的空调、热物质文化与公共住房
    住房(以下简称“组屋”,新加坡所有公共住宅一般均称为“组屋”)中空调系统的引入对一系列事物产生的影响——从建筑尺度到建筑构件再到室内设计的物体(包括家具与灯具)。虽然这些事物挑战了学科边界以及其他研究聚焦范围的差异,但它们通过自身及其所环绕的物体之间的空气流通和热能交换使彼此相连。除了人文社科中关于空气与氛围的研究,本文也希望对空调研究做出更具体的贡献:从20 世纪初至今有关“空调”的文献几乎都集中在与能源效率、热舒适和降温功效等议题相关的技术讨论与实验,

    建筑师 2022年4期2022-09-20

  • More Young Singaporeans Are Flying the Nest 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年轻人正在离家自立
    补贴的公共住房(组屋)里。他们只有结婚或者年满35岁才有资格购买属于自己的组屋。Yet a small but growing number of Singaporeans are defying the nanny state.然而,一些新加坡人正在反抗这种保姆式政府,这样的人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持续增加。For many people it was COVID-19 pandemic that pushed them out of the nest. S

    时代英语·高一 2022年2期2022-05-30

  • 新加坡组屋定期维修翻新机制对我国老旧社区改造的启示
    年代开始兴建公共组屋,并将其作为主要的住宅模式延续至今[5]。公共组屋的定期维修翻新机制,既包括日常维修,也包括定期翻新,在实现改善小区环境、增进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公共组屋定期维修翻新机制的全面分析,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以期为我国的老旧社区更新提出相应的建议。1 我国老旧社区改造面临的问题1.1 老旧社区缺乏维修机制不同于通常的有专门维修基金的商品房小区,我国的老旧小区多数为由原来的单位大院、农

    上海城市规划 2021年6期2022-01-18

  •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启示
    以“廉租房—廉价组屋—高端组屋—私人住宅”为代表的阶梯化住房结构,建立了“中低收入靠保障、高收入靠市场”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针对中低收入人群,新加坡政府机构建屋发展局规划兴建政府组屋,即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居民可以优惠价格分期付款购买,也有少量房源用于租赁。商品化的私人住宅主要面向无法购买组屋的外国人和少数高收入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政府通过大量建造价格可控的组屋,促使其成为市面上的住房主体,以此控制当地房价维稳。新加坡房地产的主要供给是政府部门建屋发展局开发

    小康 2021年33期2021-12-11

  • 新加坡没有人敢炒房
    。这就是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因为组屋的价格远远低于成本价,新加坡政府历年在这一方面的拨款,加起来折合成人民币超一千亿元。即使如此,新加坡政府仍然担心低收入公民會沦为“房奴”。因此从1968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就建立了公积金制度,所有公民都拥有一个公积金账户,每个月由雇员和雇主各缴纳工资的5%,在购房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作为首付款。会不会有人利用组屋搞腐败?新加坡政府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可能,对组屋的购买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首先,一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组屋,买了之后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3期2021-07-19

  • 新加坡:正进行太阳能招标活动电力足以涵盖5 500 座组屋
    盖5 500 座组屋。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以书面答复议员杨益财的询问时指出:“约半数太阳能板已完成安装,其余将在接下来两三年分批逐步安装。”李智陞透露,280 MWp太阳能板所产生的太阳能,可为相当于70 300 个四房式组屋单位供电,每年预计减少16.8万吨碳排放,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新加坡政府去年宣布将在2030 年年底前,将组屋太阳能板装机容量增至540 MWp。这意味着每年可生产648 GWh的清洁能源,比2020 年的目标提高了145%。

    新能源科技 2021年2期2021-04-03

  • 新加坡非土地财政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政 中央公积金 组屋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通过对自身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转型和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近二十年来,新加坡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发展,2019 年新加坡人均GDP 为65,233.3 美元,成为“亚洲四小龙”中人均GDP 最高的经济体。新加坡公共设施完备,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在很多方面堪称其他国家的楷模。新加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财政政策无疑在促进效率与公平两个方面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新加坡的财政来源与

    人民论坛 2021年6期2021-03-15

  • “新加坡住房模式”长啥样?
    房特点又是什么?组屋+公积金制度建国伊始,新加坡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平均每一户居民不足一间居室。据官方统计,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或棚户区,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9%。李光耀认为,新加坡住房问题必须由政府统筹解决,采取符合国情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所有的公民都有房子住”。与之相适应,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由政府提供居民住房的土地和房产政策。196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建屋发展法》,设立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产权导刊 2021年1期2021-02-22

  • 新加坡模式:“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已形成以组屋和共管公寓为主的保障房市场和以中高档公寓、别墅为主的私人住宅构成的住房体系。众所周知,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向来令人羡慕,长期被人津津乐道。那么,“新加坡模式”是什么?它的特点又是什么?组屋+公积金制度建国伊始,新加坡普通居民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每户居民平均不足一间居室。据官方统计,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或棚户区,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总数的9%。之后,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新房产政策。196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建

    检察风云 2020年20期2020-12-03

  • 新加坡:80%的居民住组屋
    收入阶层购买政府组屋。与其它发达国家以公共租赁或房租补贴相比,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所谓政府组屋,即新加坡的公共住房,由新加坡政府机构建屋发展局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建屋局、HDB) 规划兴建,以优惠价格出售 (少量租赁),让居民分期付款购买。同时,政府会给符合条件者提供各种购房津贴。据《联合早报》报道,今天新加坡政府已推出超过100 万套政府组屋,分布20 多个市镇,覆盖了80%的居民,这些居民中住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年10期2020-10-19

  • 去新加坡买房得留意这些“坑”
    、转售私宅或转售组屋的销售,还是预售组屋的认购率都有所上扬。《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认为,是中国资金撑起疫情下的新加坡房市。但如果去新加坡买房,国人也得注意一些细节。新加坡橙易产业咨询有限公司和亚洲最大房产科技集团居外IQI本月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持永久居民身份的外国买家购买量创下两年来的新高,无永久居民身份的外国买家购买量创下今年除1月外其他月份的最高水平。居外IQI董事会执行主席乔治·奇米尔表示,中国人对新加坡房地产的需求很高,而且还在增长。新加坡房地产

    环球时报 2020-09-302020-09-30

  • 深圳房价上涨的市场基础与政策作用
    案例屈指可数。“组屋”是新加坡房屋发展局(HDB)为新加坡居民提供的公共住房的俗称。目前大约新加坡80%的人口居住在组屋内(Zhang,2017)。目前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制度在全球都是最为成功的(Economist,2018)。新加坡的组屋制度采取申请-以售为主,租为辅的制度。申请条件严格限定为新加坡籍居民或永久居民的夫妇,或者是年满35岁以上的新加坡籍居民或永久居民(Hoe,2015)。每个夫妇只能购买一套组屋,购买组屋会得到政府的补贴。组屋的建筑面积最大

    证券市场周刊 2020年17期2020-05-18

  • 新加坡居住建筑维护改造管理模式探究
    其中,公共住宅(组屋)是由政府(建屋发展局)承建,其产权归属于政府,并委托市镇理事会进行物业管理;私人住宅是由房产开发商通过市场土地招标建设有围墙的公寓及洋房,其产权归属在一定期限内(99年、999 年、永久)归业主所有,物业管理由管理委员会聘请物业服务公司负责。可以说,新加坡的公共住宅有点类似我国的直管公房(租屋业主实际上买了99 年使用权),市镇理事会近似我国早期体制下的房管所(同时具有目前业委会、物业公司的职能);私人住宅及其物业管理模式则类似我国的

    住宅科技 2020年4期2020-04-28

  • 新加坡屋顶停车场变菜园
    s将居民不常用的组屋停车场顶层变为耕作空间,在过去一年收成18吨蔬菜,相当于1125名新加坡人去年食用的总叶菜量。据报道,这是目前新加坡唯一设在组屋停车场顶层的商业农场,它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再拓展四五家“停车场农场”。农场创办人表示,农场每个月最多可生产3-4吨蔬菜,但因初期阶段还在调整种植程序和试种不同品种等,所以尚未达到最高产量,估计今年能增产。报道称,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近日也在国会上表示,这项试验计划引起人们对在社区空间耕作的兴趣。新加坡食品

    环球时报 2020-03-102020-03-10

  • 新加坡组屋,这边风景独好
    ,而新加坡却通过组屋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人的房屋拥有率高达90%左右。组屋不仅解决了住的问题,还因为别具匠心的设计成为新加坡独有的建筑与社区风景,不少新型组屋获得国际设计大奖,要感受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到组屋区看看。八成以上居民住组屋组屋,是新加坡政府为普通家庭所建造的公共住房。约82%的新加坡人口住在组屋里。在全岛有20多个组屋区。这些组屋区配套设施齐全,附近通常设有公共泳池、图书馆、购物商场、学校、幼儿园等配套。笔者就住在组屋社区,某天一大早

    环球时报 2019-09-042019-09-04

  • 新加坡工业化建筑发展的启示
    划(即通常说的“组屋”计划)。首要问题需解决建房资金来源问题。为此,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公积金制度,个人40 %~50 %被强制性划入公积金帐户,其中企业和个人各负担一半;积累的私人公积金由政府借给建屋发展局作为建房的最初资金,建成后的组屋出售给用户,费用则从用户的公积金中逐年扣除。公积金制度使国家建得起住房,居民买得起住房。其次,新加坡政府按不同的收入水平制定购置组屋的政策,凡月收入800新元以下的家庭购屋首次付款只占房款的5 %,其余的95 %可向建屋局申

    四川建筑 2019年2期2019-09-03

  • 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构建
    发展水平。新加坡组屋历经5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化社区建设的典范。通过解析新加坡组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典型特征,针对我国城市化社区的发展现状和居民需求的发展趋势,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综合交通系统构建和无障碍设施设计三个方面总结新加坡社区公共服务规划设计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城市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组屋;新加坡DOI:10.3969/j.issn.167

    上海城市管理 2019年3期2019-06-03

  • 新加坡的四点“不怎么看到”
    另一方面是新加坡组屋遍布城市各个区域,从城市核心区(中央区)到偏远郊区都有。同时实施组屋—领里—市镇的三级城市布局,每个组屋组群周边均建有公园和学校,形成一个领里,若干个领里之间建有大型商场和办公区,形成一个市镇,大量居民不用经常跨城市长距离通勤。二是新加坡不怎么看到私家车。即使在城市核心区,私家车也不多,且基本上是豪车。原因是新加坡私家车的牌照非常贵,10年有效期,费用10万新加坡币。2017年新加坡轿车拥有量为54.6万辆,比2016年减少5721辆,

    浙江经济 2019年3期2019-01-27

  • 新加坡公共住房设计策略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力的当属其特有的组屋制度。截至目前,有超过80%的新加坡公民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在实现“居者有其屋”这一目标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还不断致力于提升组屋品质,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住房选择。此外,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建屋发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负责组屋规划、建设、销售、维护等事项。1 居住区规划设计策略1.1 用地与区位依照新加坡最新用地规划,新加坡大部分陆地都被划为居住用地。每一块居住用地内部或周边都设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10期2018-12-03

  • 马来西亚限外国公民3个月内搬出人民组屋
    部即日起给予人民组屋(PPR)屋主3个月时间,空出租给外国公民的单位。房政部长祖莱达说,若屋主在该期限内没空出单位,当局将驱赶外国租户,屋主将面对罚款及拥屋权被撤回。她说:“房政部采取此行动以确保没有外国公民住在人民组屋,这行动将从房政部管辖的房屋开始执行,接着我们将从其他领域着手。”祖莱达说,这一执法行动旨在解决住在人民组屋的外国公民经常引起社会问题的现象,并确保国人获得優先权住在人民组屋。她说:“我们也要管制有关地区的租金,因为我们知道外国公民的租金比

    侨园 2018年6期2018-10-22

  • 新加坡:让买不起房的成年人住上 “豪宅”
    人提供策划周详的组屋”,明确住房问题必须由政府统筹解决,并与此对应,制定了一系列由政府提供居民住房的土地和房产政策:新加坡由国家免费提供居民住房土地,统一规划、建设居民住房 (新加坡称组屋)。对每一位有工作的居民收取工资收入的34.6%作为个人中央公积金,用于住房、医疗和养老。其中个人缴交20%,企业缴交14.6%;其中的20%用于租赁、购买住房。政府划定购房收入限定标准。新加坡建屋局负责发展的组屋,视房型大小和地点、楼层等,一套房大概20——50万新币就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9期2018-09-12

  • 新加坡的组屋制度
    功于新加坡独有的组屋制度。组合房屋,简称“组屋”,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担,专门建给新加坡人居住的公共房屋。组屋制度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新加坡刚刚从英殖民统治下脱离,成立自治机构,整个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政府财力有限,民众住房条件比较差。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先生非常富有远见,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要实现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组建了新加坡建屋局,在全国范围内兴建政府组屋。截至目前,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政府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其房屋的产权、

    浙江经济 2018年1期2018-03-15

  • 建立新型组屋模式新加坡组屋政策重视“刚需”群体
    文/ 刘威组屋是新加坡的国民住宅,由政府规划建设,为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提供各种优惠津贴,并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本国国民。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加坡成熟完善的组屋体系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加坡政府根据民众需求,在组屋建筑设计、配售制度,以及房屋保值等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优先保障“刚需”群体最近,刚刚结婚的莱恩和嘉慧申请购买到了一套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五房式“政府组屋”,总价约50万新加坡元(约合250万元人民币),大约为夫妻二人年收入的3倍至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22期2018-02-11

  • 新加坡为何没有疯狂炒房
    加坡政府通过力推组屋制度,真正落实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85%的居民都住进了政府出资建设的组屋之中,而且95%实现了自有产权,很好地解决了国民的居住问题,没有出现全民炒房乱象,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思考。新加坡政府住房政策的核心理念是“民生的归民生,市场的归市场”。新加坡政府的住房政策实行三轨制模式,对占居民人口总数80%的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政府出资建设的组屋,对15%的高收入群体提供商品房,对5%的社会最底层提供政府廉租屋,可谓各得其所。政府组

    浙江经济 2018年13期2018-02-07

  • 简析新加坡的住房模式
    主要组成部分是“组屋”,其住房模式主要采取政府分配与市场出售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法律制度和中央公积金制度为调控手段,向比较贫穷,收入少的人提供房屋,而市场上的住房(商品房)则主要由高收入阶层购买。二、组屋(一)组屋的特点1.价格低廉2015年新加坡家庭收入报告显示,新加坡人均月收入中位数是2500新币,家庭月均收入中位数是8666新币,这样算家庭年收入是10.4万,以普通家庭申请成熟社区的四居室47万为例,房价收入比是4.5,也就是说一般居

    山西青年 2018年20期2018-01-25

  • 新加坡城市治理:火鸡如何变成天堂鸟
    提供17000套组屋(政府住房)。面对“为何组屋数量越来越少”的质疑,新加坡国家发展部表示,在2014年之前,一个组屋单位常常有多人甚至近十人申请,因此政府每年推出20000多个组屋单位供应市民需求;但最近两年,一个组屋单位只有两三人申请,因此组屋供应也越来越少。 组屋计划是新加坡最引人注目的民生工程,而组屋申请数和供应量的逐年减少,则表明这项历时半个世纪的工程已经达成了它最初的目标:让所有新加坡人“居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38期2017-10-23

  • 长效机制他山之石
    坡住房市场可分为组屋(HDB flat)和私人住房两部分,组屋是由住房发展局(HDB)组织建设并以一定的标准出售或出租(以出售为主)给居民的政策性住房;居民购买组屋后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其转卖或出租给符合HDB规定的其他居民。私人住房则是由私人住宅开发商建设开发,由于私人住房在位置、密度、环境、品质等方面均远优于组屋,因此其价格也远超组屋。新加坡住房市场的特点是保障归保障,市场归市场,居民根据自身收入水平“对号入座”,市场效率大大加强。住房市场有

    证券市场周刊 2017年27期2017-08-12

  • 新加坡寸土寸金,但没人敢在这里炒房
    屋”。步步升级的组屋制度在新加坡,只要是其合法公民,结婚后都可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购买一套房子,而且这房子由政府进行精装修,还赠送基本家具,年轻的小夫妻们拎包入住即可。这就是新加坡的组屋制度。这就是李光耀的价值观——“居者有其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加坡令人羡慕的房屋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处于一场历史变革之中,这片土地刚刚摆脱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成立了自治机构。与现在经济繁荣的新加坡大大不同,曾经的新加坡经济十分落后。再加上地

    华声 2017年12期2017-07-28

  • 雄安坚决禁止炒房
    地炒房,新加坡的组屋模式成为首选。新加坡80%的人住组屋,20%的有钱人购买高价商品房。组屋主要由政府出资建设,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从1964年正式实施李光耀“居者有其屋”的计划起,建屋局就一直在行使职权以政府力量平抑组屋价格:由政府划拨土地,以购房补贴的方式向市民让利,确保市民以低于市场价购买组屋。仅提供补贴一项,新加坡政府44年拨款159亿新元。经过40多年的努力,组屋覆盖人群由1959年的8.8%提高到2010年的80%,其中

    上海企业 2017年5期2017-06-06

  • 雄安可能会是炒房者的噩梦 它将效仿的新加坡模式什么样?
    资购买土地,建设组屋,建立完善的廉租房制度,以达到限制房价,使国民人人住得起房。近几年来,新加坡居民的房屋拥有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其实,新加坡廉租房制度的推出有着其特定的背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新加坡还是个较贫穷落后的国家,当时人口过度拥挤,居住条件恶劣,住屋严重短缺,市区交通非常拥堵。1960年新加坡成立规划局,负责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并制定了“五年建屋计划”,大力发展公共住房,即一般所说的“组屋”。该计划解决了当时的燃眉

    投资与理财 2017年5期2017-05-22

  • 新加坡住房体系建设的经验
    共住房,又称政府组屋,是指由政府投资建设并实行有偿提供、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一般以低于市场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者的公屋,年限99年。相比私人住房市场,公共住房的市场份额占比很高,是新加坡最主要的住宅类型。公共住房类型主要分为HDB组屋(建屋发展局组屋)、珍宝型组屋、执行跃层复式组屋、执行共管公寓、执行公寓、中等入息组屋、乐龄公寓和私人发展商设计、兴建和销售计划等。2015年底,新加坡的住房总量约为132万套,其中:有地产业占比为5.6%;共管式公寓及其他

    上海房地 2017年4期2017-04-26

  • 利民惠民便民的新加坡组屋制度
    培训班”,其中“组屋建设管理”专题培训期间,在新加坡管理大学听取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万华老师所作的《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组屋的建设与管理》专题讲座,系统考察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参观了国民住宅样板房,并试乘了当地的轻轨、地铁,体验一体化换乘,收获匪浅。新加坡组屋建设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新加坡政府将国民拥有住房作为其庄重的政治承诺,兴建公共住屋(组屋)不只是为人们提供遮风挡雨的住所,更是为了建设人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新加坡

    今日海南 2017年12期2017-03-06

  • 各国楼市降温有妙招
    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组屋(HDB)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其中,类似于中国经济适用房的政府组屋由政府投资修建,价格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在新加坡,组屋的供应量远超商品房,占比高达70%以上,这使得房地产市场成功转为政府主导。居民购买组屋价格低廉,但受到严格的限制:屋主在一定年限内不得整房出租;五年内不得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为了防止投机多占,新加坡还规定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业主出售购买时间不足一年的房屋,要缴纳高额的

    中国报道 2016年11期2016-11-14

  • 新加坡楼市“跌跌不休”
    产类型还包括政府组屋(HDB)。新加坡的政府组屋制度从1960年开始。当时的总理李光耀提出要实现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政府组屋目前是新加坡最普遍的房地产类型,由政府建屋发展局统一建造,属于有津贴的公共住房,绝大部分的新加坡人都住在组屋里。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具有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人才能申请购买新的组屋,此外,永久居民符合一定条件的可购买二手组屋。私人住宅的购买者则没有身份的限制。也就说,私人住宅的主要购买者,多数是外来买家。而中国买家一直在新加坡的私人住宅市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6年10期2016-10-18

  • 新加坡公共住房及城市建设的启示
    公共住房又被称为组屋。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本着公益性、非营利的原则建设组屋。每个家庭只能申购一套自住的组屋,并且不得上市交易,杜绝买卖组屋获利的行为。房屋的成本根据购房者经济条件的差异按照不同的比例由其与政府共同承担。低收入者还可以用极其低廉的价格租住组屋。对于申购资格的审核十分严格,凡凭虚假材料购买组屋者,可以处以5000新元的罚金或是半年以上监禁,也可同时施以上述两种处罚。此外,根据1955年设立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购房者可以以较低的利率申请公积金贷款。19

    上海房地 2016年7期2016-08-05

  • 新加坡购房:离父母越近越便宜
    愿意和我一起申请组屋?”“组屋”是新加坡向国民提供的一种政策保障房,性质类似多年前中国人所说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月收入低于1万新元的家庭都可以申请。目前80%的新加坡居民都住在组屋里。申请到组屋,意味着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政府补贴。月收入4000新元的许翰彪申请了一套90平方米的4居室,地点就在离父母不到1公里的一个小区,那样他们将获得更多的优惠。在新加坡,“组屋”购买资格需要抽签。抽签每两个月一次。平均每个申请者要4次摇号才能中签,但如果申请者选择与父母合

    恋爱婚姻家庭 2016年17期2016-06-07

  • 新加坡:购房离父母越近越便宜
    组屋”是新加坡向国民提供的一种政策保障房,性质类似多年前中国人所说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月收入低于1万新元的家庭都可以申请。目前80%的新加坡居民都住在组屋里。申请到组屋,意味着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政府补贴。可是,不是申请后就能立刻购买。购买资格需要抽签。抽签每两个月一次。平均每个申请者要4次摇号才能中签,但如果申请者选择与父母合住或者住在父母家2公里以内,摇号机构则会进行人工干预,让他们的中签几率增加一倍,同时还能一次性获得4万新元的政府补贴。像这种通过具

    东西南北 2016年8期2016-05-06

  • 新加坡:购房离父母越近越便宜
    组屋”是新加坡向国民提供的一种政策保障房,性质类似多年前中国人所说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月收入低于1万新元的家庭都可以申请。目前80%的新加坡居民都住在组屋里。申请到组屋,意味着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政府补贴。可是,不是申请后就能立刻购买。购买资格需要抽签。抽签每两个月一次。平均每个申请者要4次摇号才能中签,但如果申请者选择与父母合住或者住在父母家2公里以内,摇号机构则会进行人工干预,让他们的中签几率增加一倍,同时还能一次性获得4万新元的政府补贴。像这种通过具

    东西南北 2016年8期2016-05-06

  • 新加坡年轻人为何能轻松买房?
    %的民众住在政府组屋《南风窗》:先请你介绍一下,新加坡在购房方面有没有为年轻人提供购房便利的政策和经验?杨沐:我在新加坡智库工作过多年,年轻人在那里工作一两年以后买房子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当然他们负担贷款的时间也比较长。在这方面,新加坡还是有些经验可以供中国借鉴:第一,新加坡确实能够做到让年轻人容易购房。新加坡是84%的民众住在组屋里,组屋是政府兴建的房子,82%是自己买下来的,2%是租的;而私人购买住房的民众只占16%。(见图1)第二,新加坡的制度能保证

    南风窗 2016年8期2016-04-15

  • 新加坡 引入年值“劫富济贫”
    制的设计,与政府组屋的政策相互作用,让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没有出现恶意炒房的现象。在新加坡,9成居民生活在组屋里,组屋由政府统一规划,按照居民承受力而非市场价格定价,其标准是新加坡中低收入家庭4至5年的收入之和,或者20年至30年可用于住房消费的公积金之和——能够购买一套组屋。对于海外人士来说,他们唯一的选择是购买价格高昂的公寓,其房价不仅是组屋的几倍,更需要交付不菲的物业费等费用。总的来讲,新加坡约80%的收入税是由顶层20%的高收入群体缴纳的,这一比例同样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10期2015-09-10

  • 新加坡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
    的亲人住在毗邻的组屋里,并为之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鉴于年轻人不愿照顾老人的问题,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规定,年轻的单身男女不得购买组屋,但如果与父母同住,购买条件可以放宽;如果三代同堂则可优先解决住房问题。与此同时,根据年轻人希望有自己的独立小空间的实际情况,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还设计了一种三问一套和一问一套相连的新组屋,让子女与老人毗邻而居,既方便子女照顾老人,也保证了自己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后来,当这种方案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时,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又推出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5年6期2015-05-30

  • 新加坡组屋政策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重中之重。新加坡组屋政策为解决居民住房保障树立了标杆,享誉于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加坡组屋政策进行探析,以期寻求加快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验借鉴。一、新加坡组屋计划的背景及历史沿革新加坡是典型的热带海岛城市国家,面积为710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数量526万,其中146万为外籍人。新加坡还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国家,华人最多,占总人口四分之三左右,其余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国在远东地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11-26

  • 新加坡“经适房”为何成功
    目相比,新加坡的组屋之所以如此成功,和政府保姆一般周到的“售后服务”分不开。居者有其屋,在以土地为本的东方国家里,一向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理想。唐朝诗人杜甫就曾在饥寒交迫之夜,作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传诵千古。在各个亚洲国家大显神通的廉租房计划中,最为成功且特别的,大概算是新加坡的组屋。政府保姆般的服务作为一个以清洁、有序而闻名的花园城市,开车行驶在新加坡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总能看到一些颜色雅致、排列整齐的

    世界博览 2014年21期2014-11-26

  • 2011年,新加坡选举
    随后抨击行动党在组屋翻新工程的安排上对其他在野党选区不公平的做法,并剑指行动党的任人唯贤论,直言其拙劣手段“才是不道德的!”人们对政府一再使用翻新为诱饵的做法早有不满,在两届大选以前,已经有呼声希望政府不要把组屋翻新和竞选挂钩,但执政精英仍一意孤行,以为最了解人民的心声,坚持自认英明的做法。我问K和小雪:“你们会不会因为所居住的组屋区老旧,迫切需要翻新,而不敢投在野党吗?”K沾沾自喜地回答:“我的组屋区已经获得翻新了,我们可以无后顾之忧投在野党。”小雪的组

    中外书摘 2014年9期2014-09-18

  • 新加坡:两大制度培育庞大中产阶层
    尤其重要,一个是组屋政策,另一个是中央公积金。新加坡的组屋是指政府建设并出售给老百姓的普通商品房。郑永年说,新加坡的组屋政策起初是从欧洲的保障房政策学来的。当初是为了保护穷人,但这样的政策在欧洲却失败了,而新加坡则把组屋变成了让老百姓分享资产增值的一种方式,其性质也发生变化,成了全民性质的住房,覆盖除了富人之外的所有社会成员。目前超过八成的居民居住在组屋里。组屋并不窄小,相反还比较宽敞舒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建得越来越美观舒适。组屋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在这个

    人民周刊 2014年6期2014-09-10

  • 组屋的奥秘
    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不仅塑造了公民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和作为公民的共同记忆,同时也塑造了新加坡的公共社区,为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代诗人杜甫这一悲天悯人的诗句,正是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的局训。隶属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建屋发展局,对新加坡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新加坡绝大多数公民居住在一种叫做“组屋”的高层套房式住宅里,而组屋的规划、建造、出售和定价,都由建屋局负责。新加坡人有一句俗语:“老板

    决策 2014年7期2014-03-13

  • 三年内只许装修一次新加坡装修纳入住房保障
    。新加坡勿洛北的组屋,几户人家共享走廊。八成国民住组屋欲了解新加坡的住宅装修状况,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该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新加坡虽然是个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在住房保障上,长期以来采取的是“政府分配为主、市场出售为辅”的做法,并没有完全依赖市场调节。这是因为新加坡疆域狭小,还不如北京顺义一个区大的国土上(718.3平方公里),居住着547万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7615人,这决定了其土地发展潜力非常有限。新加坡政府拥有该国约九成的土地资源,国家把开发的住房以“

    环境与生活 2014年11期2014-03-01

  • 新加坡房价如何“软着陆”
    其早已名声在外的组屋政策居功至伟,有超过8成的居民拥有组屋。这项备受瞩目的组屋政策可以简练地概括为:由政府建造房子出售给符合资格的公民或永久居民,保证绝大多数人能买得起,但每户只能买一套。据11月8日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公布的预估数据显示,10月整体组屋转售溢价中位数,进一步从9月的1.5万新元再下跌3000新元,逼近4年前的1万新元低点。这已是整体组屋转售溢价中位数连续第7个月下跌,总体跌幅高达62.5%。整体组屋转售溢价中位数被视为组屋市场的“温度计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42期2013-09-06

  • 新加坡装配式组屋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居者有其屋”的组屋计划。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新加坡为中低收入阶层建成了62.8万个组屋单位,有240余万居民住进这些装配式组屋,占国民总数的87% 。现在400万人口的新加坡基本实现了人人有房住,住房主要是由政府提供。其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建设经验将为我国住宅建设所借鉴。1 新加坡装配式组屋的发展及特点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在新加坡应用非常广泛,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住房需求的增加,

    住宅科技 2012年4期2012-09-11

  • 新加坡住房保障的经验启示
    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类似于我国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建屋发展局建设的公共住房)计划。其具体做法是:1.政府主导组屋的开发与建设,由建屋发展局具体实施新加坡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住房的开发与建设并不完全通过市场来实现,而是由政府主导。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直属国家发展部,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机构,其财政预算纳入国家计划。在发展公共住宅方面,建屋发展局是起主导作用的组织者。新加坡政府赋予其广泛的合法权力,它既代表政府行使权力,负责制定组屋发展规划及房

    检察风云 2012年16期2012-07-12

  • 新加坡公共住宅的精明之举
    住宅分两种类型:组屋和私宅。组屋是新加坡住宅的主要类型。组屋也叫组合房屋,由一栋栋相似的高楼组合而成,其规模相当于我国的小区。组屋属于公共住宅,性质类似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由政府的建屋发展局(HDB)统一规划建造,带有一定津贴出售给本国居民。组屋价格低廉,但在建筑质量、环境品质方面毫不逊色,得益于建屋发展局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设计的精细考虑。目前,80%以上的新加坡居民居住在组屋区内。“居者有其屋”,是新加坡住房政策的核心思想,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二、住宅建

    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1期2011-11-11

  • 试论新加坡组屋政策与国家认同
    05)试论新加坡组屋政策与国家认同夏 玉 清(厦门大学 历史系,福建 厦门 361005)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其外部面临马来西亚等伊斯兰世界的包围和敌视,内有极具离心倾向的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族群并存的现实。在此历史背景下,建构各族群的国家认同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人民行动党政府以实施“居者有其屋”政策为载体,把组屋的分配、管理政策作为建构各族群的国家认同的一种策略和手段。组屋政策的实施打破了殖民地时期各族群集中居住的模式,在空间上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4-12

  • 借鉴新加坡 建幸福城市
    颜”。新加坡的“组屋”模式确实可以给我们城市的住房保障工作带来诸多的借鉴和启示。新加坡“组屋”模式,即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主导建设的保障房,现在组屋住户已经占新加坡总人口的81%。政府规例只让新加坡公民购买新组屋,而永久居民则只可以在二手转卖市场上购入组屋。新建组屋的售价在10多万新元左右,对应购买者在规定时间内的家庭收入标准,一般用5~9年的收入就可购买一套组屋;如每月还贷也仅相当于家庭月收入的20%左右。对于首次购买组屋的民众,政府则不遗余力地在政策和金

    城市观察 2011年1期2011-04-01

  • 保障房在国外聚焦新加坡组屋经验
    建屋发展局共兴建组屋99万多套,目前约有82%的新加坡人口居住在政府组屋中。新加坡是世界上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国土面积仅有710平方公里,却居住着498.8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很大。在新加坡建国初期1959年自治时面临着严重的“屋荒”。恶劣的住房条件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成立建屋发展局。1964年又推出“居者有其屋”的政府组屋计划,正式开

    中国报道 2011年5期2011-01-21

  • 新加坡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
    好的国家之一。“组屋(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计划”的推广,让新加坡国民房屋拥有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新加坡有一个建屋发展局,主要负责规划与发展新镇、翻修及重新发展旧宅区以满足人民住房的需要。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住宅近百万套。在新加坡居民区见到的民居,大多都是组屋,周边环境建设得如同花园一般。组屋由政府计划供应,夫妻中只要有一人是新加坡公民即可购买。所有权属购买者,有99年的使用权。为了防止有人在组屋购置中套利,政府对购买组屋控制很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2期2010-08-13

  • 保障房的海外经验与中国夹心层的困境
    工作5年后买得起组屋在新加坡,保障房的总量约有50万套,而新加坡全国房屋的总户数也不过65万套左右。87.6%的居民住在政府的保障性住房里,其中8.6%住在廉租房里,79.0%居住在廉价房里;其余12.4%则居住在私人购买的公寓或别墅里。新加坡是全球唯一近乎达到100%拥有住房率的国家。组屋 新加坡的组屋计划使80%以上的居民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里。新加坡的“组屋”,全称为组合房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1964年,新加坡推出了“居者有其屋”的组屋

    小康 2010年6期2010-02-06

  • 新加坡组屋与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对比分析
    适用房与新加坡的组屋存在很多相似点,因而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适用房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比较两国住房制度的基础上,从申购条件、建设资金来源、价格管理措施、监督措施等方面进行政策的剖析比较。从对比中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关键词:经济适用房;组屋;政策比较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50110021两国住房制度的比较1.1新加坡的住房制度新加坡土地面积小,人口却相对较多,住房建设成本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5期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