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菌

  • 盾壳霉拌种对向日葵幼苗POD PPO及SOD活性的影响
    036000)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造成的菌核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寄主包括油菜、大豆、向日葵、黄瓜、莴苣、茄子、辣椒、胡萝卜、蚕豆和豌豆等重要经济作物[1]。由核盘菌侵染引起的菌核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真菌病害,威胁到多种重要农作物,该病每年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2]。向日葵菌核病每年在内蒙古北部地区的发病率平均为30%~50%,个别地块可达90%[3,4],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颗粒无收。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7期2023-09-19

  • 一种新的粒毛盘菌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解决的问题。粒毛盘菌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腐生性真菌,是世界菌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6]。近几年对粒毛盘菌的研究发现该类真菌可以产生多种活性物质。粒毛盘菌YM156胞内黑色素在镉暴露小鼠中通过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肝损伤具有治疗作用[7]。粒毛盘菌多酚可以作为抗凝剂,并且可以用作潜在的天然药物预防血栓形成[8]。进一步研究发现,粒毛盘菌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9]、抗肿瘤[10]、免疫调节[11]、降血糖[12]等功能,其中,粒毛盘菌YM406胞外多糖(LEP-2a)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07-05

  •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干扰核盘菌致病基因OAH在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中的应用
    的基因沉默干扰核盘菌致病基因在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中的应用杨一丹1何 督1刘 静2张 岩1陈飞志1巫燕飞1杜雪竹1,*1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62;2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62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 菌核病是我国油菜面临的主要病害之一。本试验利用HIGS技术将核盘菌中关键致病基因()的干扰片段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 获得含有siRNA的转基因油菜植株

    作物学报 2023年6期2023-04-12

  • 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种,即: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fructicola)[7],核果链核盘菌(M.laxa),产核链核盘菌(M.fructigena),梅生链核盘菌(M.mumecola)[8],云南链核盘菌(Moniliayunnanensis)和聚子座链核盘菌(M.polystroma)。静宁县地处北纬35°的黄土高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苹果生长,是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苹果种植面积超过

    西北农业学报 2023年3期2023-02-15

  •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生长的抑制作用*
    400715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 核盘菌科(Sclerotiniaceae)、 核盘菌属(Sclerotinia)真菌, 能够广泛侵染包括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在内的400多种植物[1]. 甘蓝型油菜是重要油料作物之一, 广泛种植于中国、 加拿大及欧洲等温带地区[2-3], 供给全世界约13%的植物油, 是全世界传统食用油和能源用油的重要来源. 核盘菌侵染所致的菌核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2期2022-12-20

  • 武夷菌素防治大豆菌核病的作用机制
    夷菌素;大豆;核盘菌;抑菌机制;诱导抗性1 农用抗生素的概况农用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产生的,可用于抑制或杀灭农作物病、虫、草害或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1]。因具有毒性低、易降解、选择性强、对环境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成为被广泛应用的生物防治产品之一[2]。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研制出多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用抗生素,按作用功能可分为杀菌抗生素、杀虫抗生素、除草抗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随着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农用抗生素产品不断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5

  • 磷酸二酯酶通过cAMP-PKA 途径调控核盘菌菌核原基的形成
    712046)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是菌丝在生长中遇到有限的营养环境,进行复杂的生理结合相互缠绕形成的坚硬结构,菌核在核盘菌侵染循环中起核心作用,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作为侵染源可以通过气流传播到寄主的根、茎、叶等器官而引起发病。植物一旦感染菌核病将很难得到控制,发病率也会逐年升高,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1]。因此,揭示核盘菌菌核形成机制,对于防控该病害的发生以及靶向杀菌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河南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11-25

  •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基因CNGC3正调控拟南芥抗核盘菌免疫
    尚无相关报道。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为害植物并导致菌核病。核盘菌寄主非常广泛,包括75个科278个属408 个种的植物,并且对许多重要作物如油菜、大豆、花生和向日葵以及多种蔬菜造成重大威胁,是这些作物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在全球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该菌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和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病原物之一[15]。但植物抗核盘菌机制的研究还远不够深入。已有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1-08

  • 拟南芥EPF/EPFL基因对核盘菌抗性的功能分析
    350002)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属于子囊菌门柔膜菌目核盘菌属,是一种典型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主要通过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毒素等方式使寄主细胞致病[1].核盘菌的生态分布广泛,能够寄生400多种植物,尤其对豆科植物、茄科植物和十字花科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2].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核盘菌严重威胁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由于核盘菌破坏性极强,因此,关于植物对核盘菌防御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01

  • 真菌病毒减弱寄主致病性机理及其生防应用
    病毒(表1)。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严重危害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和莴苣等蔬菜生产[1],目前从核盘菌中已鉴定出8例能够减弱寄主致病性的病毒,其中SsHADV-1(Sclerotinia sclerotiorumhypovirulence-associated DNA virus 1)是从核盘菌DT-8菌株中分离到的第1例DNA病毒[2-9]。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感染栗树引起严重的栗疫病,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年4期2022-09-16

  • 盘菌Ss160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初探
    30062)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菌核病可侵染600多种植物,包括几乎所有的双子叶植物和一些单子叶植物。核盘菌侵染初期在寄主植物组织中形成棉花状菌丝,附着于植物健康组织体表上,导致植物组织腐烂,进而坏死,其菌丝形成的菌核能够在土壤中存活8 年以上,当周围温度为15~25℃时可以再次侵染地上植物[1~3],给我国的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4~6]。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受菌核病危害,据统计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年4期2022-09-03

  • 8种杀菌剂对呼伦贝尔市油菜核盘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原菌为子囊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种子或肥料中越夏和越冬[4],易造成油菜植株干枯倒伏、角果减少、千粒重降低,导致油菜减产10%~50%。历史上的最高发病率达80%[5];2016年,菌核病危害造成的油菜产量损失达19.57万t[6]。油菜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菌核病,油菜花期田间子囊盘大量萌发,子囊孢子随气流、雨水等传播至油菜花瓣,感病花瓣是油菜菌核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研究发现,油菜菌核病的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3期2022-08-08

  • 八角茴香油及丁香油对桑椹菌核病的联合抗菌作用及其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菌株桑实杯盘菌(Ciboriashiraiana),购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菌株保藏编号CCTCC AF 2014019。1.1.2 供试药剂八角茴香油、丁香油(上海源叶生物有限公司);8%八角微乳、8%丁香微乳、6%丁香八角混合微乳(即8%八角ME、8%丁香ME、6%丁·八ME,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提供);Tween-80(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PDA培养基(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0%可湿性甲基托布津粉剂(山西上格之路生

    北方蚕业 2022年2期2022-07-19

  • 油菜F-box-LRR基因全基因组鉴定与核盘菌诱导应答分析
    [1,2]。由核盘菌引起来的菌核病是油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发病最严重,常年损失约10%~20%,严重时可导致油菜减产80%,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3]。油菜从苗期到成熟期均能发病,油菜的叶片、茎秆、花瓣、角果等各个部位均能被核盘菌侵染,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4,5]。综合考虑当前菌核病的防治策略,选育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挖掘抗病基因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多年的研究鉴定发现了多个参与调控植物菌核病抗性的基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年3期2022-07-08

  • 山西省红芸豆菌核病病原菌鉴定
    。菌核病主要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真菌侵染引起[13]。引起豆科植物菌核病的病原菌种类多样,其中大豆菌核病、扁豆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8-9];希腊蚕豆菌核病病原菌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trifoliorum)[10];澳大利亚鹰嘴豆菌核病病原菌为小核盘菌(Sclerotiniaminor)[11]。近年来,随着红芸豆连年种植以及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红芸豆菌核病发生日趋严重。本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22年5期2022-06-07

  • 大豆菌核病研究进展
    菌核病的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在 1837 年Libert[5]首次发现,并命名为Peziza sclerotiorum,后于1979年Purdy[6]将其重新改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得到国际一致认可并沿用至今。1945年,Whetzel等[7]根据在寄主内形成菌核和产生有柄子囊盘的特征将其归为子囊菌科,后又经过多次修改[8-9]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27期2021-10-12

  • 木寡糖提高拟南芥抗病性
    和死体病原真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诱导抗性,以期为开发以植物来源激发子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生物农药,设计高效、低毒的植物病害控制策略提供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olumbia 生态型、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TMV-GFP)、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年1期2021-05-11

  • 盘菌菌丝内POD 和SOD 活性与其对大豆致病力关系初探
    核病的病原菌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隶属于子囊菌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2]。核盘菌在全球范围内可危害400 多种植物,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寄主众多,极具破坏性的植物病原真菌[3-4]。大豆菌核病在我国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发生较为严重,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大豆减产20%~30%,严重地块损失达50%以上。菌核病不仅能造成大豆产量的严重损失[5],还会影响大豆的蛋白质、油分含量和外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3-11

  •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作物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营养型病原真菌核盘菌可以在小麦、水稻、大麦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上內生生长,是禾本科植物的互惠性内生真菌,为寻找新型有益微生物资源控制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生物防治是作物病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备受社会青睐。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典型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寄生75个科400多种植物,自1837年描述以来一直都是以毁灭性病原菌的面目出现,由其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首要病害,对油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9期2020-12-07

  • “毁灭性病害”核盘菌对禾本科植物有益
    该项研究揭示,核盘菌可以在小麦、水稻、大麦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上内生生长,是禾本科植物的互惠性内生真菌,为寻找新型有益微生物资源控制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通信作者姜道宏介绍,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典型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寄生75个科400多种植物。自1837年首次被描述以来一直都是以毁灭性病原菌的面目出现。由其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首要病害,对油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生产上,小麦常常作为非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8期2020-11-23

  • 羊肚菌与盘菌相关性初探*
    mycota) 盘菌纲(Discomycetes) 盘菌目(Pezizales) 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是羊肚菌属(Morchella) 真菌的统称。因其形似羊肚状而得名,又称羊肚蘑、蜂窝磨、包谷菌等[1-4]。羊肚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较少,是人工栽培食用菌产业中的热门栽培品种。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约200 hm2[5],2018年~2019年达到8 000 hm2~9 333 hm

    中国食用菌 2020年8期2020-11-08

  • 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3]。由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ginseng Wang et Chen)引起的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种植过程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根部病害之一,主要侵染3 年以上参根[4]。发病初期,病株地上部分与健株无明显差别,发病后期,地上部分萎蔫,叶片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地下参根髓部组织腐解殆尽。人参受害后,一般发病率为10%~15%,严重时可达30%以上[5-6]。许多产核真菌在菌核发育早期会在菌核表面形成分泌液,菌核分泌液成分复杂,在菌核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0-23

  • 山西毒蘑菇新记录种:窄孢陀胶盘菌和赭红拟口蘑
    采到1份大型胶质盘菌样本和1份大型红色菌盖的伞菌样本。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分子鉴定研究,这2个物种均为有毒蘑菇物种,且此前在山西没有记录[1]。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采集本研究依据的子实体样本分别于2017年10月和2019年8月采自我国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中段夏县祁家河一带的栎树Quercussp.地面落枝上和中条山脉东段沁水县松树沟一带的松树Pinussp.木桩上。本研究所用的照片均为现场拍照。新鲜的子实体标本经45℃烘干后保存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2020-10-16

  • 揭示核盘菌在作物真菌病害绿色防控研究新机制(2020.8.21 华中农业大学)
    备受社会青睐。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典型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寄生75个科400多种植物,自1837年描述以来一直都是以毁灭性病原菌的面目出现,由其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首要病害,对油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生产上,小麦常常作为非寄主植物与油菜轮作以降低菌核病对油菜的危害。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姜道宏教授团队在The ISME Journal在线发表题为“

    三农资讯半月报 2020年16期2020-09-14

  • 盘菌中ITC水解酶可增强病原菌的致病力(2020.6.21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
    。该文章利用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很强破坏性和地理分布较广的植物真菌病原体,侵染拟南芥叶片,详细地探究了GL在植物与核盘菌之间相互作用中的作用首先作者分别用真菌感染野生型和tgg1/tgg2(叶片黑芥子病的缺陷)和myb28/myb29(脂肪族GL缺陷)的突变体。脂肪族GL缺乏的拟南芥myb28/myb29突变体比具有WT GL水平的植物更容易受到感染。tgg1/tgg2突变体上的核盘菌值比野生型植物上的值要高,该

    三农资讯半月报 2020年12期2020-07-31

  • 微观尺度下的最美“绿光”小孢绿杯盘菌
    多半是“小孢绿杯盘菌”的杰作。小孢绿杯盘菌(Chlorociboria)是一种属于子囊菌门盘菌纲的真菌,它广泛地分布在全球温带地区的森林里,从北半球的欧洲、东亚,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甚至包括美洲的中纬度地区,都留有这种真菌的足迹。小孢绿杯盘菌是木腐真菌,它会侵蚀植物木质部导管细胞的细胞壁,并在这个过程中把木材表面染为蓝绿色,这种侵蚀和染色作用又被叫作“绿腐”(Green Rot)。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木材的“绿腐”现象,由于这种侵蚀作用并

    科学Fans 2020年3期2020-05-13

  • 湖北省兴山县大型子囊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属,其中,杯紫胶盘菌(Ascocorynecylichnium)、橘色小双孢盘菌(Bisporellacitrina)和波托绿杯菌(Chlorociboriapoutoensis)等40种为在湖北省首次发现(表2)。表2 湖北省兴山县大型子囊菌种类名录Table 2 The species list of Macro-ascomycetes in Xingshan County, Hubei Province科种数代表物种发生季节春季夏季秋季营养类型分布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年3期2020-04-03

  • HIGS-SsCCS 转基因拟南芥的菌核病抗性鉴定
    言【研究意义】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隶属于子囊菌门、核盘菌属的一种植物病原真菌,其寄主广泛,可以侵染包括油菜、马铃薯、棉花、番茄、大豆等多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内的400 多种植物[1-3],造成巨大的作物产量损失。目前对菌核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但该方法成本高、影响环境,且易产生耐药菌株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创建高抗材料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近年来,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ost-induced gene sile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4期2020-02-28

  • 利用TRV-HIGS技术鉴定核盘 菌致病相关的分泌蛋白基因
    715)【】由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我国油菜种植上的主要问题,严重威胁着菜籽产量及品质。分泌性蛋白在病原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核盘菌基因组中包含大量编码分泌性蛋白的基因,本研究旨在鉴定并筛选与致病性相关的分泌蛋白基因,揭示核盘菌的致病机理,为菌核病防控提供重要靶标。采用SMART软件对核盘菌在侵染抗病、感病甘蓝过程中差异表达明显的8个具有信号肽的候选基因进行蛋白质结构域的分析,随后将SMART分析得到的结构域分别于SCOP、Pfam、PDB数据库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 2019年23期2020-01-14

  • 小粒性菌核病菌侵染桑椹表达谱分析*
    菌多样,以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为主[3],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Scleromitrula sp.和Synciboria ningpoensis也被报道对桑花序具有侵染能力,导致桑椹发病[4-5]。菌核病致病性在其它农作物如油菜报道较多,致病菌核盘菌菌丝代谢产生的多聚半乳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2019-10-21

  • 一株桑椹菌核病生防菌分离鉴定及其拮抗作用分析
    原菌分别为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桑椹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和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5-8]。除上述病原菌外,王国良 等在宁波地区还发现了Scleromitrulasp.、Scleromitrula rubicola和Synciboria ningpoensis等桑椹菌核病菌[9];贺磊 等报道了桑茎点霉Phoma moricola同样可以引发桑椹菌核病,且其病果形态与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5期2019-10-11

  • 组学技术在核盘菌研究中的应用
    月组学技术在核盘菌研究中的应用孙慧颖1,冯杰2,梁月1,王泽昊1,王婷月11 沈阳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2 阿尔伯塔省农业部 植物健康实验室,加拿大阿尔伯塔 埃德蒙顿 T5Y 6H3孙慧颖, 冯杰, 梁月, 等. 组学技术在核盘菌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2019, 35(4): 589–597.Sun HY, Feng J, Liang Y, et al. Application of omics approaches

    生物工程学报 2019年4期2019-04-23

  • 盘菌一分支酸变位酶同源效应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要前期研究表明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产生的一种分支酸变位酶同源效应蛋白能够提高其致病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效应蛋白在核盘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构建GFP融合蛋白对其分泌行为和亚细胞定位开展了研究。首先通过PCR技术扩增了该基因的启动区+信号肽(SP)+叶绿体定位肽(CTP)的DNA序列,构建GFP融合载体,然后借助REMI技术转化核盘菌原生质体,筛选GFP能够表达的转化子,最后接种转化子菌丝于烟草叶片,激光共聚焦检

    植物保护 2018年5期2018-12-05

  • 盘菌分枝酸变位酶同源效应 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52000)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 de Bary)属于子囊菌(Ascomycetes),核盘菌科(Sclerotiniaceae),核盘菌属(Sclerotinia)[1],是一种寄主范围广泛的植物病原真菌,能侵染油菜、向日葵、豆科、葫芦科、茄科蔬菜等400多种植物,引起菌核病[2]。菌核在核盘菌整个生活史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菌核会在被侵染的组织内部产生,多数会在茎的髓部,当然在高湿情况下也可

    华北农学报 2018年5期2018-11-01

  • 盘菌γ-谷氨酰磷酸还原酶基因SsGPR1的功能分析
    毕朝位,余洋核盘菌-谷氨酰磷酸还原酶基因的功能分析杜娇,王娅波,李雪华,黄志强,杨宇衡,毕朝位,余洋(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重庆 400715)【目的】-谷氨酰磷酸还原酶是真菌脯氨酸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性酶,本研究旨在对核盘菌()-谷氨酰磷酸还原酶编码基因进行沉默,并对沉默转化子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和致病力等表型进行研究,为揭示核盘菌的生长发育与致病机理打下基础,并为作物菌核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线索。【方法】通过BLAST进行蛋白同源比对分析,并利用MEGA

    中国农业科学 2018年19期2018-10-16

  • 盘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430070)核盘菌(S.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在分类地位上,归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锤舌菌亚纲(Leotiomycetidae)、柔膜菌目(Helotiales)、核盘菌科(Sclerotiniaceae)、核盘菌属(Sclerotinia)[1]。核盘菌可侵染75个科450多种植物,主要侵染双子叶植物,如油菜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4期2018-03-31

  • 烟管菌M-1菌株对油菜核盘菌的生防作用研究
    00715)由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引起的菌核病可侵害多种植物,是油菜(Brassicacampestris)植株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1-3]。该病害在我国各油菜产区均有发生,常年发病率在10%~40%之间,严重时可达70%,极大地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4],给农业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由于目前尚无理想的商品化抗病品种[3,5],农业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主要为化学农药防治[6]。秦虎强等[7]研究发现腐霉利、多菌灵、甲

    草业学报 2018年3期2018-03-26

  • 拮抗核盘菌Bt菌株的筛选及抑菌活性研究
    0193)拮抗核盘菌Bt菌株的筛选及抑菌活性研究王美玲1,2, 耿丽丽2, 段江燕1*, 张 杰2*(1.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临汾 041004;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利用平板对峙试验从170株Bt菌株中筛选获得12株对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对其中4株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抗病相关基因分析,发现菌株中都含有几丁质酶基因,测定4AP1菌

    植物保护 2017年6期2017-11-29

  • 以防治油菜菌核病为目标的核盘菌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的筛选
    菌核病为目标的核盘菌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的筛选温雪玮,陈泱泱,武斌,胡东维,梁五生*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为开发新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选取7种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潜在抑制剂(氯嘧磺隆、苄嘧磺隆、氯磺隆、甲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灭草喹和磺胺噻唑)作为3类ALS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胺噻唑类)的代表,对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性能进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1-14

  • 不同碳源和生长因子条件下粒毛盘菌代谢产物初步研究
    长因子条件下粒毛盘菌代谢产物初步研究石 芳1, 赵墨元1, 2, 杨柳青1, 侯国华1, 叶 明1*(1.合肥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莫纳什大学 医药、护理与健康科学系,澳大利亚 3168)采用GC-MS法对一种粒毛盘菌(Lachnumsp.)在不同碳源、生长因子条件下发酵代谢产物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碳源和生长因子条件下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同,主要包括有机酸、胺类、烷烃类、酯类、醇类、吡咯等物质。分

    微生物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11-08

  • 人参核盘菌侵染对参根不同部位细胞壁降解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0866)人参核盘菌侵染对参根不同部位细胞壁降解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车喜庆1,2,傅俊范2*,李自博2,周如军2,桑海旭1,邢亚楠1(1.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 盘锦 124010; 2.沈阳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为了明确人参不同部位对人参核盘菌的敏感性,在温室分别对人参芦头部和须根部接种病菌,观察不同部位发病情况,并对人参不同部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寄主防御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菌核病芦头部发病时间早于根须部。人参

    河南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2017-10-23

  • 甘蓝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对策
    物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侵染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多种作物。菌核呈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着生在子囊盘表面,内含子囊孢子,是甘蓝菌核病的直接侵染源。3 发生规律核盘菌菌核是甘蓝菌核病的初侵染源。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85%以上,一旦条件适宜,菌核便萌发形成子囊孢子;子囊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6年12期2017-01-11

  • 黑龙江地区向日葵核盘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龙江地区向日葵核盘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刘佳1,2,张匀华2,孟庆林2,石凤梅2,马立功2,李易初2,刘春来2,左豫虎1*(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大庆163319;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哈尔滨150086)本文对黑龙江省的100株向日葵核盘菌(39个亲和组)的致病力、菌落生长速率、草酸产量及总酸产量(pH)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菌株致病力与菌落生长速率、草酸产量及总酸产量(pH) 3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菌株的致病力与草酸产量成正

    植物保护 2016年1期2016-09-14

  • 内蒙古和黑龙江的核盘菌菌丝融合群分化及致病性研究
    蒙古和黑龙江的核盘菌菌丝融合群分化及致病性研究刘春来,王爽,夏吉星,杨帆,李新民, 孟庆林,刘宇,苏宝华,张匀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哈尔滨150086)为明确核盘菌的遗传多样性,对采自内蒙古和黑龙江不同地区的44株核盘菌进行了菌丝融合群确定,并比较了不同菌丝融合群间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草酸和总酸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44个菌株分为25个融合群,其中有14个融合群仅由单一菌株组成,所占比例为56.0%。菌丝融合群内和菌丝融合群间菌丝

    植物保护 2016年3期2016-09-02

  • 甘蓝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控对策
    物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能侵染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多种作物。菌核呈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着生在子囊盘表面,内含子囊孢子,是甘蓝菌核病的直接侵染源。3 发生规律核盘菌菌核是甘蓝菌核病的初侵染源。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85%以上,一旦条件适宜,菌核便萌发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

    长江蔬菜 2016年23期2016-04-06

  • 重庆桑椹菌核病防治概述*
    病原有3种,白杯盘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shiraianaP.Henn.,白井地杖菌Mitrulashiraiana(P.Henn.)ItoetImai,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carunculoidesSiegleretJankins[2-4]。三种病原菌均为真菌类子囊菌亚门。2.1 桑椹肥大性菌核病肥大性菌核病又称肿果病,病原菌为白杯盘菌CiboriashiraianaP.Henn.。健康桑椹成熟时呈紫红色,受侵染后花被厚肿,白色或灰白色,病

    蚕学通讯 2016年4期2016-03-25

  • 四川省不同来源核盘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分析
    四川省不同来源核盘菌菌株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图谱分析李沛利, 刘 丹, 叶华智, 严吉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成都 611130)选取四川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代表不同致病性水平和不同菌丝体亲和性表现的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株进行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不同致病性水平、不同菌丝体亲和性表现的核盘菌菌株间的可溶性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条带数量及分布相对稳定,仅部份弱带在出现频

    植物保护 2015年4期2015-11-28

  • 粒毛盘菌DP5胞外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0009)粒毛盘菌DP5胞外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曹焕英,孙丹宇,杨 柳*,钱 潇,牛兆众(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目的]使用树脂对粒毛盘菌DP5胞外多酚进行提取,并且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多酚得率为指标,优化粒毛盘菌DP5胞外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以大孔树脂X-5为填充料,进样浓度为0.64 mg/ml,进样流速为1 ml/min,洗脱溶剂为浓度80%的乙醇,洗脱流速为1 ml/min,粒毛盘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2015-03-31

  • 油菜菌核病研究进展
    究结果,文章就核盘菌的致病过程和致病机理、油菜菌核病抗病资源筛选、抗病育种现状、抗性遗传规律、抗病QTL定位及抗性基因发掘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分子机制;抗病育种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食品、冶金、机械等多种行业应用广泛,经济价值高。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是一种广谱性病原真菌,可寄生于70多科400多种植物,由其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的一大主要病害[1]。在中国,菌核病可引起油菜减产10%~8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0期2015-01-07

  • 盘菌侵染对拟南芥表皮蜡质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影响
    究的模式材料。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是世界上破坏性最强的植物病原物之一,引起的菌核病是导致许多作物减产的主要病害。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发现S.sclerotiorum侵染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后,抗性品种表皮蜡质中的烷类、醛类显著增加[17]。为了揭示病原物侵染对植物表皮蜡质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突破表皮蜡质这一屏障,本试验以拟南芥野生型以及蜡质缺失突变体cer1、cer4为试验材料,从蜡质的晶体形态以及化

    生态学报 2014年15期2014-09-19

  • 油菜菌核病病理与防治研究进展
    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2]。核盘菌强大的致病能力,对各种环境的高度适应性给菌核病防控带来极大挑战,弄清楚菌核病的病理机制是解决其威胁的根本方法,对菌核病病理研究一直是科研热点和难点。而面对油菜菌核病的巨大危害,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防止菌核病灾害的大面积发生是生产上的必然选择。1 油菜菌核病病理核盘菌主要由菌丝通过伤口、自然孔口等

    作物研究 2014年3期2014-01-24

  • 甘蓝型油菜病原核盘菌菌核的结构观察
    410128)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种世界性的腐生型病原真菌,该菌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1]。它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能寄生和侵害75科278属的450多种植物,绝大部分为草本植物[2]。在美国,核盘菌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亿美元[3];在中国,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病害[2],通常年份菌核病一般导致减产30%,严重时导致减产80%以上或绝收[4]。在核盘菌的生活史中,

    作物研究 2013年2期2013-09-19

  • 不结球白菜BcMPK4基因的诱导表达分析
    BcMPK4在核盘菌接种、核盘菌致病因子草酸处理、病害防卫反应信号分子SA、JA类似物MeJA和植物激素ABA处理后的表达变化差异,期望了解菌核病及其致病因子草酸、防卫反应信号分子、植物激素ABA与BcMPK4表达的关系,为不结球白菜抗菌核病的研究奠定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材料为不结球白菜抗菌核病品种003-R-6和高感品种003-S-7,由龙岩学院生物技术课题组提供。将两个品种的种子用0.1%HgCl2浸泡5 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年4期2013-07-12

  •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植物病害,是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核地杖菌属(ScleromitrulaS.Imai)、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1-3]。其主要病原为核盘菌科真菌,核盘菌科(Sclerotiniaceae)在分类上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超过75科278属408种及42个变种或亚种的植物[2-4],主要为十字花科、菊科、豆科、

    蚕学通讯 2013年4期2013-01-18

  • 苜蓿假盘菌分离方法及培养性状比较研究
    0070)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是一种寄生性较强的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假盘菌属,可引发紫花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多种豆科植物发生褐斑病[1],发病严重时,大量叶片从植株下部脱落,落叶率达50%以上,严重影响病株光合产物的积累,削弱生活力,影响抗逆性和越冬能力[2]。在新疆,苜蓿种植历史久,面积大,在农牧业生产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但品质和产量同样受到苜蓿假盘菌的威胁。袁庆华等[4]对北京菌株,王蓟花等[5]对宁

    草原与草坪 2012年4期2012-05-13

  • 贵州施秉云台山大型子囊菌调查*
    。同时发现紫色囊盘菌、小孢绿杯菌、盘状马鞍菌、粪缘刺盘菌、截头年生炭团菌、扣状炭角菌为贵州新记录种。定点调查和踏查结果表明,种类分布呈随机分布状态,种类出现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分划。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具有食、药用价值的 7 种[7,8]。按照2008年出版的由PM KirK Gannon、DW Minter、JA Stalpers等编写的《真菌字典》第10版分类系统,种的具体分类情况如下[1-9]。3.1 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柔膜菌目Helo

    中国食用菌 2012年5期2012-01-24

  • 盘菌和草酸诱导下的油菜几种酶活力的变化分析
    菌亚门柔膜菌目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个生育期和各部位均能为害,尤其以茎部受害最重。菌核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严重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油菜生产,在我国各油菜产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产区,表现得尤为突出[1]。关于油菜菌核病菌致病的生化机理,有研究表明核盘菌分泌的草酸毒素和纤维素酶等多种胞壁降解酶起着重要作用[2],可以共同作用破坏植物细胞壁细胞。也有报道,草酸可诱导油菜体内PPO、POD活性的变化,这些酶活性的变化与油菜的抗病机制有密切的关系[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1期2011-09-25

  • 苜蓿假盘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肃、山西等苜蓿假盘菌菌株进行了培养性状的研究,发现不同地理来源的苜蓿假盘菌菌株培养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致病性分化现象,但有关苜蓿假盘菌宁夏菌株生物学特性的报道甚少[5-6],因此研究宁夏菌株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不同生态区域条件下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规律以及对指导苜蓿病害田间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7-8]。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 供试菌种为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medicaginis),由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提供,于2005年9月采用子囊孢

    草业科学 2011年6期2011-04-25

  • 油菜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
    y)也称为油菜核盘菌,是一种世界性的腐生型病原真菌。该菌主要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寄生75科400多种植物[1]。此病一旦发作,常会连年发生,导致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最严重可以使油菜减产50%,严重影响了油菜生产[2]。目前,化学农药是防治菌核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长期、反复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存在着潜在危害,不仅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危害,而且还会带来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病原菌的抗药性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拮抗微生物作为生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5期20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