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量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冬春季稻虾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还田量较低,促肥效果不明显,而还田量过大,则会导致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影响作物后续生长[17]。大型底栖动物作为稻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8]。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量均匀、物种多样性高;当生态环境恶化时,耐污种大量的生长会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19-21]。因此,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具有较好的环境指示作用,可用于评估秸秆还田及克氏原螯虾放养后的稻田生态环境情况。笔者研究不同

    水产科学 2023年4期2023-07-22

  • 油菜不同还田量对新疆盐碱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还田(CK)、还田量21 000 kg·hm-2(T1)、还田量42 000 kg·hm-2(T2)、还田量84 000 kg·hm-2(T3)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小区面积为5 m×5 m=25 m2,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两小区之间均设置2 m保护行。1.3 样品采集于2021年7月7日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取样深度为0~20 cm耕层土壤。采用五点混合取样法进行取样,各处理的3个重复小区分别随机选取5个样点,将5个样点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年1期2023-03-29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
    试验对不同秸秆还田量条件下温室番茄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适合温室番茄的秸秆还田量。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用番茄品种为“粉冠一号”,番茄的日常管理依据当地常规进行。当番茄长到四穗果时进行打顶,于3月20日定植,7月20日拉秧。试验小区所埋的秸秆是2017年收获风干后切割成2 cm的段状秸秆,于2018年春季埋入温室,深度以15~20 cm为宜。秸秆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 41.3%,0.94%,0.42%,1.5%。试验小区采用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2期2023-02-17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春季稻虾田水质、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模式下不同秸秆还田量的研究鲜有报道,稻虾田中养殖水体以及土壤养分的变化与秸秆还田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在水稻单作田秸秆还田研究中,秸秆还田量多用半量或者全量来表述,缺乏对适宜的秸秆还田量的定量研究。笔者在之前研究中已得出,在同一还田量下(1 500 kg·hm-2),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调节碳氮比为15∶1(质量比)最为合适[12]。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可以更好地增加土壤肥力[13],我们希望在保证养殖水质的前提下能将更多的秸秆用于还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3年1期2023-02-02

  • 农业农村部:2021年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1%
    021年,秸秆还田量达4 亿t,其中玉米、水稻、小麦秸秆还田量分别为1.26 亿t、1.13 亿t 和1.04 亿t,分别占可收集量的42.6%、66.5%和73.7%。秸秆离田效能不断提升。2021年,秸秆离田利用率达33.4%。饲料化利用量达1.32 亿t,饲料化利用率达18%,较2018年提高3.7 个百分点;燃料化利用量稳定,超过6 000 万t;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量达1 208 万t。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2年10期2022-12-24

  • 秸秆还田年限及还田量对稻田净温室效应的影响①
    秸秆还田年限及还田量对稻田净温室效应的影响①黄 琼1,2,朱小莉1,2,沈皖豫1,2,樊 迪1,2,张广斌1,马 静1,徐 华1*(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本文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年限(2 a和13 a)和还田量(0、1.6、3.2和4.8 t/hm2)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土壤固碳速率和净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CH4排放量在第2年和第13年均

    土壤 2022年5期2022-12-14

  • 西兰花废弃物不同还田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试验,比较不同还田量对于早稻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蘖能力等指标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西兰花废弃物直接还田量,以期为实现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提供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1年3—7月在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临海市小溪村基地(121°25′15″E,28°49′0.9″N)开展,试验区域内土层深厚,肥力一致,地势平坦,试验地土壤容重1.38 g·cm-3、pH 5.50、有机质含量为37.30 g·kg-1、水解性氮(碱解氮)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2022-12-09

  • 秸秆还田量对东北旱地土壤磷素淋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对东北旱地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磷素淋溶损失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东北旱地土壤中磷素淋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东北旱地秸秆还田减少磷淋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产值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0 年5月12日至10月21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六管官子镇东前沟乡(41°17′57″N,119°63′48″E)进行。试验区地处温带半干旱西辽河州向暖温带半湿润冀北山地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2年10期2022-12-03

  • 玉米秸秆还田量对砂姜黑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重要意义。秸秆还田量是影响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WU 等[2]和ZHAO 等[3]的研究已证实,适宜的秸秆还田量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丰度。但受气候、土壤类型的制约,不同生态区适宜秸秆还田量存在明显的差异[4-7]。秸秆还田量不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且也影响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水平。ZHAO 等[8]发现,玉米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和9 000 kg·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酶(β-葡萄糖苷酶、β-木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5期2022-09-25

  • 夏玉米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关于夏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及其减氮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23–25]。本研究依托山东农业大学玉米创新中心长期(9年)秸秆还田试验平台[10],通过研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配施氮肥进行长期还田后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营养指数、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土壤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能力和植株氮素亏缺程度,以期探寻提高氮素利用率,实现冬小麦高产高效的适宜玉米秸秆还田量和合理施氮量。1 材料与方法1.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7期2022-09-22

  • 麦豆长期轮作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料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NS)、秸秆半量还田(HS)、秸秆全量还田(TS),重复3次,共9个小区,随机分布,小区面积68 m2。秸秆中养分含量及秸秆还田量见表1。秸秆不还田:小麦、大豆作物收获后,人工拔除作物秸秆及根系,并捡拾小区内凋落物和残茬。秸秆半量还田:冬小麦和夏大豆用收割机收获后,人工隔行拔除小区50%的秸秆,剩余秸秆施用方式同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冬小麦收割机收获后秸秆均匀覆盖在小区表面;夏大豆收获后,全部大豆秸秆用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年5期2022-09-21

  • 秸秆还田与施钾对棉花蕾铃分布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过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和施钾处理,分析秸秆还田与施钾对棉花根系活力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二者的差异,为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和合理施用钾肥供理论支撑。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E118°50′,N32°02′)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壤质地为黏土,耕层土壤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2.9g·kg-1、全氮0.90g·kg-1、速效氮24.2mg·kg-1、速效磷12.1mg·kg-1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6期2022-09-01

  • 生物炭连续还田后效对盐碱土稻田养分、酶活性和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计,生物炭每年还田量分别为0 t·hm-2(BC0)、3.0 t·hm-2(BC3.0)、7.5 t·hm-2(BC7.5)、12.0 t·hm-2(BC12.0)和16.5 t·hm-2(BC16.5),每个处理种植12盆。试验于2014—201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进行。参试土壤取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内的未开垦原生苏打盐碱土(OS)。参试土壤的基础值为全盐含量5 g·kg-1,pH 8.71,碱解氮含量89.52 mg·kg-1,有效磷含量17.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年4期2022-07-28

  • 秸秆还田替代化肥对黄土旱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小麦增产。秸秆还田量对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养分吸收利用和作物产量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不同生态区域内不同秸秆还田量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针对性地探究适宜本地区的秸秆还田量,进而实现作物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尤为重要。以往多单纯考虑不同秸秆方式和还田量下作物的产量特征和水肥效应,而有关秸秆还田替代部分化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特征及产量形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试验在黄土高原东南部的晋南旱塬冬麦种植区,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替代化肥对冬小麦产量形成,水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3期2022-05-26

  •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
    研究发现,秸秆还田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贺云锋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具有调控径流侵蚀的作用,平均调控径流效果和侵蚀效果分别为36.8%~65.8%和84.9%~96.8%;代立等研究也发现,秸秆堆沤还田与粗粒秸秆还田能够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综上可知,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同时,亦具有一定调控土壤侵蚀的能力。但是,关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对黑土坡面径流侵蚀特征的影响尚缺少系统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探究不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2期2022-04-08

  • 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生物炭与秸秆还田的响应研究
    产量随秸秆直接还田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50%秸秆还田量下水稻-小麦显著增产。尽管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还田量可能导致出苗率下降以及加重病虫害等不利影响[10]。如今许多研究指出农作物秸秆炭化后(生物炭)还田作为重要的间接秸秆还田方式,适宜的生物炭还田量在促进冬小麦增产及温室气体减排等方面的效果优于秸秆直接还田[11-14]。李中阳等[15]研究发现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冬小麦产量,同时增加收获期的土壤

    节水灌溉 2022年3期2022-04-06

  • 农业废弃物还田对小白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以探明最佳的还田量和最适宜的还田方式,为进一步推广菌渣、蔬菜秸秆和锯末还田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于2020—2021 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习岗镇新平园区农业试验区进行。农业废弃物有菌渣、锯末、西红柿秸秆;作物为小白菜,品种为结球白菜。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 个处理:菌渣还田、锯末还田、西红柿秸秆粉碎腐熟还田,每处理设置3 个还田量水平,菌渣按 30 000 kg/hm2(L)、60 000 kg/hm2(M)、90 00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5期2022-04-02

  •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下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探讨在稻-麦轮作制度下秸秆还田的适宜量,为减少肥料的使用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试验设在浙江省安吉县天子湖镇晓云村(E109°39′24″,N30°46′16″)农田中。安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 413.2 mm,年日照时间1 732.6 h,年平均气温15.6 ℃,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作物生长发育。试验前农田稻-麦种植季已经开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4期2022-04-01

  • 堆肥还田对西蓝花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处理2:堆肥还田量为30 000 kg/hm2;处理3:堆肥还田量为45 000 kg/hm2;处理4:堆肥还田量为60 000 kg/hm2;处理5:堆肥还田量为75 000 kg/hm2。各处理的堆肥全部作基肥使用,采用当地普遍应用的起垄双行栽培方式,种植面架设滴灌带,按小区面积称取试验用堆肥。各小区保苗200株,病虫草害防治、肥水管理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各小区的底肥均为磷二铵375 kg/hm2、复合肥375 kg/hm2,均追肥3次、灌水(滴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24期2022-01-05

  • 生物炭与秸秆还田对潮土区夏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
    设置不同生物炭还田量和秸秆还田量。其中,生物炭施用量按照小区内实际平均秸秆生产量(玉米秸秆干物质量)全部转化为生物炭(平均转化率约为30%)进行倍数施用,还田量分别为50%(B0.5,1.14 t/hm2)、1.0倍(B1.0,2.28 t/hm2)、1.5倍(B1.5,3.42 t/hm2)和2.0倍(B2.0,4.56 t/hm2);秸秆直接还田量按照小区内实际平均秸秆生产量(玉米秸秆干物质量)进行倍数施用,还田量为50%(S0.5,3.80 t/hm

    山东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2021-11-15

  • 辣椒秸秆还田量对西瓜根际土壤微环境及西瓜品质的影响
    境污染。但秸秆还田量并非越多越好,其受到还田方式[4]、还田秸秆种类、下茬作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秸秆还田易导致土壤碳氮比(C/N)失调,秸秆腐解时期常出现与苗争氮的现象[5],进而影响植株生长状况。过高的秸秆还田量不仅不利于土壤速效养分的积累和作物单产的提高[6],还易造成植株叶绿素含量和干质量降低[7]。因此,探寻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对改良土壤、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西瓜、辣椒轮作是黄淮地区的主要轮作方式之一。辣椒于秋季采

    河南农业科学 2021年9期2021-10-23

  • 稻草还田对土壤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稻草还田时机和还田量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报道较少。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事。为此本试验以小麦为材料,在研究稻草长期还田对耕地质量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稻草还田时机和还田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探明小麦高产条件下最佳稻草还田模式。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参试小麦品种为石麦26。1.2 方法长期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7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施肥、稻草还田2个处理。稻草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8期2021-08-18

  •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安麦13 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
    和种植户对秸秆还田量都有不同的见解。安麦13 是由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1 年1 月通过了河南省初审,目前在公示期。安麦13 株型半紧凑,旗叶宽长斜上冲,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穗长、较匀,纺锤型,码密,穗层较齐,灌浆速度快,结实性好,熟相较好,中抗纹枯病、条锈病。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安麦13 产量及产量要素的影响,为新品种的进一步审定、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小麦种植品种为安麦

    中国种业 2021年6期2021-06-24

  • 香蕉间作猪屎豆覆盖还田条件下腐解特征及土壤培肥效果
    t/hm2两个还田量处理,采用长×宽为1 m×0.6 m、网孔直径1.0 mm的尼龙网做铺垫材料,猪屎豆在开花期刈割后简单修整为1 m长,两个处理分别称量后放置于香蕉无喷灌带行间,“品”字形放置于猪屎豆植株两侧,平铺于尼龙网上,尼龙网对角插标签,将尼龙线固定在标签上,防止风吹散样品,分别于还田后4、6、8个月取样分析,重复5次。2020年4月取绿肥种植行5~15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肥力有关指标。1.3 分析项目与方法原始生物体质量:将刈割植株样品取5 k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3期2021-06-23

  • 不同土壤背景下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壤背景下的秸秆还田量对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辽宁省主栽稻区的3种土壤类型,研究讨论了水稻秸秆还田量对北方粳稻辽粳2501生长特性、产量结构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北方稻区因地制宜合理施用秸秆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123°38′E,41°8′N)进行。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主要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6.2~9.7℃,全年平均降水量600~800 mm。全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年2期2021-05-28

  • 河西灌区绿肥对春小麦化学氮肥的替代及增产潜力初探
    验,在不同绿肥还田量下设置不施氮和施氮处理,探讨绿肥替代化肥生产小麦的短期潜力,以期为试区建立基于绿肥与化肥配施的小麦绿色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试验在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业科研教学基地进行,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为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50 mm、蒸发量约2400 mm,年均日照时数>2945 h、年均温7.2℃。试验地0~30 cm基础土壤全氮0.68 g/kg、有机质14.31 g/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年2期2021-05-28

  •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在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实现南方双季稻区秸秆合理利用、水稻高产和提高农田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试验方法1.1 试供材料试供土壤采集于湖南省娄底涟源市龙塘镇云河新村张家组,总面积约 10亩。试供秸秆为南方双季稻(早稻品种为T优15,晚稻为玉针香),试供作物为南方双季稻。1.2 技术方案长期施肥试验中对晚稻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共设置五组试验,分别为全量还田,3/4量还田,1/2量还田,1/4量还田,无还田(CK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1年1期2021-05-17

  • 坡耕地秸秆还田量对水土流失影响的试验研究
    不同的玉米秸秆还田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力求为秸秆还田方式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装置试验用土槽为5.0 m×1.0 m×0.6 m的钢制土槽,土槽的底部设置有液压设备,可以调节土槽的坡度,范围是0°~40°,试验用模拟降雨系统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制的侧喷式降雨系统,降雨高度为16.0 m,可以模拟自然降雨条件下雨滴达到的终点落速。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降雨的强度进行控制和设定,变化范围为2~250 mm/h,降雨的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1年2期2021-05-17

  • 松江区粪肥还田对稻谷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试验简报
    7 m2猪粪肥还田量在10 t左右,作为基肥分2次施用。每个农场采集3份稻谷样品,分别是:(1)稻谷种植处距离猪粪肥发酵池50 m内,每667 m2猪粪肥还田量≥10 t(以下简称粪肥还田量多);(2)稻谷种植处距离猪粪肥发酵池大于100 m,每667 m2猪粪肥还田量<10 t或当年猪粪肥未进行还田(以下简称粪肥还田量少);(3)附近非种养结合农场(以下简称未使用)。2019年共采集稻谷样品21份。1.2 样品制样将稻谷去杂后脱壳,收集稻壳磨粉,将糙米分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2期2021-04-09

  • 松嫩平原秸秆还田对连作春玉米氮素供应与吸收的影响
    9]。增加秸秆还田量,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和矿化率亦增加,土壤氮素矿化水平提高,从而影响作物氮素的吸收与积累。严奉君等[10]研究表明,不同土壤肥力下,麦秆覆盖可有效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氮素的积累;游来勇等[11]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增加小麦和水稻氮素吸收和籽粒氮素累积,促进小麦和水稻的生长;于舒函等[12]在松嫩平原研究发现,玉米秸秆还田会降低下茬春玉米拔节前的氮积累量,至成熟期氮积累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赵鹏等[13]在河南省对冬小麦复种夏玉米的研究发现,冬

    核农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8

  • 滴灌条件下不同耕深及秸秆还田量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实践推广中秸秆还田量及耕深的技术瓶颈还亟需解决。滴灌结合施肥使土壤内部水肥气热保持适宜作物生长的状态,减少渗漏。该方法可使水的利用率达90%以上,同时提高肥料利用率,节肥30%[4-5]。滴灌相对于传统灌溉有以下优点:一是作物生长性状表现优于传统灌溉。梁海玲等[6]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处理鲜食甜糯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与叶面积分别比常规施肥平均提高4.30%与7.66%,这种优势在玉米生长前期表现更明显。习金根等[7-9]研究认为,滴灌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

    浙江农业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8

  • 秸秆还田量对黑土区土壤及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和固碳效率的影响
    基于7年的秸秆还田量试验,探讨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进而阐明秸秆碳输入与土壤及团聚体碳储量的量化关系;深入剖析各粒级团聚体固碳效应,以期揭示农田土壤有机碳固持效率机制,为定量提升土壤有机碳及土壤肥力培育提供借鉴与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试验地位于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哈拉海试验站,该区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620 h,年均气温4.7℃,无霜期145 d,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22期2020-11-26

  • 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性质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在室内进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特性,尤其对水分有效性和释水性影响进行研究,以期为秸秆还田下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壤水分、改善灌溉措施提供依据。1 试验条件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与方法为研究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持水特性影响,采用扰动土添加秸秆的方式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所用扰动土经风干粉碎后通过2 mm筛,其初始质量含水量为3.50%。它的机械组成为砂粒(0.02~2 mm)、粉粒(0.002~0.02 mm)、黏粒(≤0.002 mm)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8.57

    节水灌溉 2020年9期2020-09-16

  • 不同氨化秸秆还田量对盐碱地土壤水盐因子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氨化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土壤盐分剖面分布见图1。从图1可以看到,中度盐碱地土壤盐分分布整体呈“厂”字形,土壤表层0~20 cm含盐量从0.23%至0.83%变化幅度最大,表明土壤盐分表聚作用强烈。在6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分布在0.09%至0.2%,变化范围缩小且趋于稳定。5月2日播种前,0~20 cm对照组CK含盐量大于各处理,但差异不显著(P2.2 不同氨化秸秆还田量对耕作层含水量的影响图2为玉米不同生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年2期2020-06-18

  • 紫云英不同还田量下土壤硒释放特征及水稻富硒规律
    验,研究其不同还田量对土壤和水稻的富硒效应,对构建富硒水稻生态种植模式及实现富硒大米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以往在紫云英—水稻耕作制度中主要将紫云英用于减施化肥[8-10]、改良土壤和提高稻米产量[11-13]。在生产富硒水稻方面,赵决建[14]研究显示,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可增加紫云英的硒含量,且亚硒酸钠浓度越大,紫云英含硒量越高;将紫云英压青作基肥还田,稻米对硒的富集量随紫云英硒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高,比对照高56 %以上。张祥明等[15]采

    西南农业学报 2020年3期2020-05-05

  • 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坤,唐保军秸秆还田量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穆心愿1,赵霞1,谷利敏1,冀保毅2,丁勇1,张凤启1,张君1,齐建双1,马智艳1,夏来坤1,唐保军1(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玉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02;2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科学客观评价秸秆直接还田的综合效应,对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在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设置大田定位试验,探究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对秸

    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1期2020-02-27

  • 强还原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南繁水稻土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①
    ,发现不同秸秆还田量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连续5季75%秸秆还田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张静等[4]研究得出,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固持和供给效果,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提高土壤供肥水平。汪金平等[5]研究发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2年后,土壤密度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但秸秆还田量是否越多越好,目前尚未定论[6-7]。国内有关秸秆还田对作物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2019-12-10

  • 不同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及其还田量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物秸秆及其不同还田量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以当前农业生产中秸秆资源较为丰富的水稻、大豆、玉米等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系统研究其直接还田对种植大豆的影响,以期为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提供科学指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研究地点选择在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梨园基地进行。采用盆栽试验,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为试材,以衢鲜5号大豆为对象。盆栽容器为长×宽×高60 cm×35 cm×28 cm的聚乙烯塑料种植箱,在试验基地中挖取同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2019-11-09

  • 秸秆颗粒还田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秸秆还田方式、还田量等方面的研究虽然较为常见,但关于秸秆颗粒还田的相关研究鲜见,尤其针对秸秆颗粒还田对东北黑土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鉴于此,为明确不同秸秆颗粒还田量对黑土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本试验通过6种秸秆颗粒还田处理,连续2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秸秆颗粒还田量对黑土4种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及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秸秆合理高效利用、增强黑土可持续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本试验于201

    生态学报 2019年12期2019-08-20

  • 油菜秸秆还田与复合肥配施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者等以油菜秸秆还田量和复合肥施用量为考察变量,研究其对花生出苗率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旨在为油菜秸秆还田和复合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花生品种为黔花生五号, 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提供;供试肥料为三元复合肥(N∶P∶K=15∶15∶15),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油菜秸秆为生物量较大的杂交油菜秸秆,整地时施入。1.2 试验设计以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与油菜秸秆还田量为试验因子,分别设4个施肥水平及3个秸秆还田量水平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8-03

  • 玉米秸秆还田量对黑土区农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以及玉米秸秆还田量的比较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地面节肢动物在黑土区农田中的响应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玉米的生育期内取样调查地面节肢动物群落,考察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后土壤性状的变化,探讨玉米秸秆在不同还田量下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的生态分布特征。为改善黑土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 试验区概况试验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示范种植基地(46°45′N,122°47′E)。属温

    生态学报 2019年1期2019-02-21

  • 不同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但在不同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为此,笔者以江苏省宜兴市大面积主推的小麦品种“宁麦14”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稻秸秆还田量,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出适宜小麦生产的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形成稻秸秆还田下小麦壮苗早发高产高效集成技术以及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从而为苏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及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供试材料为春性小麦品种“宁麦14”,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6期2018-12-27

  • 秸秆还田下灌水量对土壤水分运移特性研究
    质下的最佳秸秆还田量[7-10],但是目前研究秸秆还田量与灌水量结合的不多。本试验就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对灌水量水分运移分布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试图找出灌溉水量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的水分运移的规律,确定大田灌水定额是否适合不同秸秆覆盖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以指导田间灌溉,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1 材料和方法为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灌水量对水分运移分布特性的影响,在室内进行一维垂直均匀土柱入渗试验。1.1 试验材料试验用土为壤土,取自河北工程大学试验场(北纬36°20′

    节水灌溉 2018年11期2018-11-28

  • 秸秆还田量与套播麦产量关系试验分析
    站联合开展秸秆还田量与套播麦产量关系的试验,为制定秸秆还田基础上的套播麦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提供参考。1 试验情况1.1 试验地点试验在金坛区薛埠镇罗村丰产方内进行。该丰产方基础设施完善,地力较好。1.2 参试品种扬麦20号。播种量为165 kg/hm2。1.3 试验设计试验区共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面积0.16 hm2。处理1:稻麦共生期7天,秸秆全量还田;处理2:稻麦共生期7天,秸秆半量还田;处理3:稻麦共生期7天,秸秆全部离田;处理4:稻麦共生期5天,秸

    江苏农机化 2018年5期2018-10-23

  • 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秸秆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试验中玉米秸秆还田量为26.23 g处理的玉米秸秆腐解最快,累积腐解率为64.15%,而玉米秸秆还田量为8.74 g处理的腐解最慢[9]。30%的玉米秸秆覆盖还田能提高下茬大豆产量,60%和100%还田量下,大豆贪青晚熟,产量降低[10]。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玉米—大豆隔年轮作连续5 a免耕条件下,60%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11]。综上,秸秆还田量不同,秸秆还田效果也不同。目前,关于秸秆不同还田量条件下腐熟剂对秸秆降解率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设置不同秸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9期2018-09-28

  • 黑土活性有机碳库与土壤酶活性对玉米秸秆还田的响应
    明确合适的秸秆还田量对于黑土区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农田土壤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下降的突出问题,设置不同秸秆还田量梯度,探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有效性变化、土壤碳库活度与碳库管理指数特征、土壤酶活性变化和作物产量差异,对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的土壤碳响应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东北地区合适的秸秆还田数量提供理论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概况研究地点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郊区(43°30′23″N,124°48′3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年9期2018-09-27

  • 小麦秸秆还田对机直播水稻田间主要杂草发生的影响
    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机直播水稻田主要杂草种群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机直播水稻田的杂草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田基本情况试验于2015~2016年设在上海市长江农场科研站进行,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含量2.12%、全氮1.06g/kg、速效氮102.72mg/kg、速效磷22.09mg/kg、速效钾150mg/kg,前茬作物为小麦,收获后进行小麦秸秆还田。该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田间草相主要包括禾本科杂草(稗属杂草、千金子)、阔叶杂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1期2018-03-20

  • 不同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01)不同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孙隆祥,崔福柱*,薛建福,郭秀卿,杜天庆,段永红,杨琳,陈梦妮,崔江辉(山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目的]为探索山西省中部地区夏高粱-冬小麦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麦秆不还田(CK)、50%麦秆还田(HR)和100%麦秆还田(WR)3种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相比CK处理,秸秆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7期2017-07-24

  • 水稻秸秆还田浅旋灭茬不同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田浅旋灭茬不同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邵 鹏1徐 雯2宋 亮3(1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农业服务中心 214214;2江苏省宜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14200;3江苏省宜兴市屺亭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214213)为减少水稻秸秆还田作业工序、降低作物成本、提高水稻秸秆还田效率,在浅旋灭茬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特别是全量还田,不仅对小麦出苗影响较大,造成成苗率低、基本苗数少,而且苗体素质较差、抗寒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3期2017-07-18

  • 稻草还田与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及产量影响
    明,分蘖期稻草还田量增加抑制水稻氮素吸收及积累,抑制作用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幼穗分化期稻草还田促进水稻地下部分氮素吸收,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0.5倍还田处理氮素积累量达最高值;收获期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素均向籽粒部分转移,稻草还田配施氮肥情况下水稻分蘖及有效分蘖提升,N1施肥水平下1.0倍还田处理产量达最高值,N2施肥水平下0.5倍还田处理达最高值,稻草还田不配施氮肥或配施氮肥情况下稻草还田过量均降低水稻产量。水稻;稻草还田;施氮量;氮素吸收;产量水稻种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6期2017-07-10

  • 秸秆还田的小麦–玉米农田 N2O 周年排放的量化分析
    ,明确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玉米农田周年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以及与 N2O 排放之间的量化关系,对发挥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明确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冬小麦、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 5 种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小麦、玉米秸秆均不还田 (T0);小麦秸秆 1875 kg/hm2+玉米秸秆 2000 kg/hm2还田 (T1);小麦秸秆 3750 kg/hm2+ 玉米秸秆 4000 kg/hm2还田 (T2);小麦秸秆 5625 kg/hm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年3期2017-06-13

  • 小麦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砂姜黑土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36)小麦秸秆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砂姜黑土地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郭 静1,周可金2,*,刘 芳1,陈 琳1,査道贵1(1.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农艺系,安徽 宿州 234101; 2.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为了探究在砂姜黑土地上适宜的秸秆还田量和秸秆还田方式,试验设置了2因素不同水平组合9个处理,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株高、第四茎节单位茎长干物质量、光合参数、根系数量和干质量、穗部性状、产量等多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浙江农业学报 2017年4期2017-04-26

  • 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中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100)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玉米轮作中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董 亮1,2,田慎重1,3,王学君1,3,孙泽强1,3,郑东峰1,3,刘盛林1,董晓霞1,3,郭洪海1,2*,罗加法2(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济南 250100;2.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3.农业部山东省耕地保育科学试验观测实验站,山东济南 250100)[目的]研究秸秆还田量对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9期2016-12-01

  •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2不同的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秸秆还田量的研究,阐明了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的存在情况。强学彩[4]等的研究认为,秸秆还田量的多少,对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结果。谭周进等[5]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还田量早稻秸秆覆盖翻耕在晚稻不同的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陈冬林等[6]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不同。翻耕条件下,2/3还田量处理的情况下使得微生物具有较高的

    吉林农业 2016年14期2016-03-28

  • 紫云英连续两年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7 m2紫云英还田量3 000 kg+石灰15 kg的效果为最佳;此外,紫云英翻耕还田,还能提高土壤中EC、CEC、碱解氮、全氮、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总腐植酸、富咖啡碳等指标,但有效磷、速效钾、胡敏酸碳3个指标有所下降。紫云英;绿肥还田;水稻;产量;土壤肥力绿肥具有共生固氮作用及对矿物质养分的富集作用,能给土壤增加大量的新鲜有机质和多种有效的矿质养分,从而使土壤有机质得到更新和积累;同时,通过有机胶体,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协调水肥气热状况,提高土壤生产性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1期2016-02-08

  •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和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和平均值与秸秆还田量拟合方程分别为y=0.519x+0.585(R2=0.999),y= 0.192x+0.350(R2=0.999),相关性显著,甲烷排放量与秸秆还田量拟合方程为y=5.055x+9.168(R2=0.999),相关性显著,甲烷排放通量和甲烷排放量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升高。寒地稻田;水稻秸秆还田;甲烷排放;温度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5 13:10:24[UR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1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2015-12-13

  • 省农委积极推进秸秆还田
    方法。全省秸秆还田量约在500万吨以上,其中全省玉米根茬已经全部粉碎或免耕还田,总还田量约400万吨;通过保护性耕作实现秸秆还田200万亩,秸秆还田量约100万吨;在榆树、九台、德惠、梨树、前郭、辉南、柳河、白城市洮北区等9个县(市、区)落实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示范项目秸秆还田面积95万亩,秸秆还田量近50万吨。玉米根茬还田全覆盖,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继续开展玉米根茬还田工作,在全省实现全覆盖,全年完成秸秆还田400万亩。同时积极推进保护性耕作,依托基层农

    吉林农业 2015年7期2015-07-16

  • 成都平原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水分及机播油菜生长的影响
    0]。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小麦、水稻几种大田作物[2-3,11-13],秸秆还田尤其是秸秆还田量对机播油菜生长及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方面的影响研究还鲜见报道。成都平原地处长江上游岷江流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四川油菜主产区之一,传统的油菜育苗移栽正逐步被机械化播种所替代。本研究综合考察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机播油菜生长、产量及耕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秸秆还田量,以期为成都平原油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5-28

  • 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田;处理5绿肥还田量45 t·hm-2+石灰225 kg·hm-2。小区面积167 m2。绿肥2009年10月10日播种,10月15日出苗,2010年4月5日开花,4月16日翻耕。所有处理,种植早稻时,施基肥碳酸氢铵450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追肥尿素210 kg·hm-2;种植晚稻时,施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8∶3∶4)1.5 t·hm-2,追肥尿素300 kg·hm-2、氯化钾75 kg·hm-2。1.3 考查项目早晚稻成熟期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3期20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