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

  • 藏传佛教中汉乐遗存研究述要
    楚布寺、甘肃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等均有汉乐活态。由于历史渊源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又因各寺院汉乐传入年代和途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遗存状态。例如,楚布寺只有活态,无乐谱;拉卜楞寺佛乐“道得尔”既有藏文工尺谱“切冈来”(藏语音译),又有活态演奏等。不同藏传佛教寺院宗教音乐中遗存汉乐的功能、乐器及佛曲也各有差别。一、西藏楚布寺“汉乐十六”通过对藏传佛教中“汉传佛教音乐遗存”或“汉乐遗存”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以汉藏佛教交融为论点,尝试以现有几处有“汉

    西藏艺术研究 2023年1期2023-09-18

  • 拉卜楞寺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关系分析
    共服务之一。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是我国著名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有“世界藏学府”之称。拉卜楞寺深奥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特有魅力,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和信徒前来观光、朝拜。2021年甘南州气象局与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签署提升全州旅游气象服务能力的合作协议,打造“旅游+气象”服务新模式。因此,分析拉卜楞寺景区气候舒适度特征,有利于当地气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气象服务,使旅游部门通过景区气候特征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增加客流量。1 资料与方法1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7期2022-09-08

  • 河水谣(外一首)
    赵春秀拉卜楞寺不能喧哗,不能在酥油花和长明灯芸芸众生到过的地方,无端议论。寺内,有柱子、经幡无数不能歌哭。杂念,不能响彻大地。不能出来,磕头。一席之地,安静下来了除自己还在以肉身跪拜拉卜楞寺,已变成了巨大的空。寺门敞开每一次,佛都允我许一个新愿。每一次我固执地送四季、送流水、送旧我……用微弱的光芒,接近你像塵埃落定,山脉与火焰。河水谣茶坊河没留下人等人一说草野对这事,可问可不问。恰如,河水清冽时我没能抵达。摩天岭面对人间,献出矿藏、药材、野花绵延巍峨的博大

    特区文学·诗 2022年5期2022-05-30

  • 那些纸片 [组章]
    于深夜飞出。拉卜楞寺,庄严的经书给我警示生活静美,而痛来自清醒。我庆幸来到拉卜楞寺,在莊严的闻思院正殿上展示自己的内心。这世间给我的身体、思想和甘露,如铁链缠绕,我必须点亮旁人无法看到的灯盏,借一些光亮出去。藏经楼,经书重叠,文字在这里集聚,我打开《道德经》,忏悔。血磨成了剑,一切暴力并不是强者的表现。今天,在拉卜楞寺,我们看到的经书和蓝天一个颜色,温暖,惬意。在尘世的风口浪尖,最美的风衣是披着自己的肺腑,并无黑色。只有善心,干净的血液,才能打动深藏于大地

    诗潮 2021年11期2021-11-24

  • 扎念琴引入拉卜楞寺的历史传承及地位和作用
    早的孕育之地拉卜楞寺及寺中的传承发展情况则比较零散和不清晰。而搞清楚扎念琴在拉卜楞寺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对理解扎念琴对于安多藏族音乐的贡献有重要意义。本文广泛搜集、整理了扎念琴引入拉卜楞寺前后的相关文献,对其参与的音乐形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在藏族音乐传承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基本判断。一、扎念琴传入安多之前参与的民间、宫廷和王室的音乐形式及功用自公元7-8世纪扎念琴进入阿里地区[1],经前后藏兴盛,至18世纪初引入拉卜楞寺之前的1000多年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15

  • 拉卜楞寺“羌姆”舞的文化特征
    哇卓玛摘要:拉卜楞寺“羌姆”是藏民族宗教舞蹈的瑰宝,是藏东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包含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宗教内涵,是宗教文化与舞蹈艺术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研究拉卜楞寺“羌姆”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对于促进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关键词:拉卜楞寺;羌姆;宗教;舞蹈;文化特征中图分類号:J7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066-01“羌姆”是藏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它不仅仅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宗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2020-08-06

  • 拉卜楞寺传统建筑彩画病害调查研究及保护修复
    眉睫。介绍了拉卜楞寺彩画中污染物附着性病害种类,针对拉卜愣寺彩画的破坏程度和受病害种类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法。关键词:拉卜愣寺传统建筑彩画保护修复中图分类号:G2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20) 2-0209-031 研究目的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内有丰富的彩画,彩画将特有的绘画表现手法与精湛的建筑手法巧妙结合而融为一体,是我国木构古建筑中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1]。彩画承

    绿色科技 2020年2期2020-06-24

  • 遇见甘南夏河
    ,大名鼎鼎的拉卜楞寺就出现在眼前。“拉卜楞”是藏语译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可见拉卜楞寺的地位之重要,难怪拉卜楞寺在当地被人们誉为“小西藏”。拉卜楞寺是中国著名的藏传佛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曾经是甘、青、川毗邻地区藏族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占地8.2公顷,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要赶飞机,没有进景区游览。但非常理想的是,景区对面有一座小山,可以登上去远望整个寺院,这也是每年一度的“晒佛节”举行的圣地,用长头拉近观

    旅游纵览 2019年12期2019-12-30

  • 拉卜楞寺《生死流转图》阎魔造型分析
    32005)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夏河县西北方,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美名享誉海内外。在拉卜楞寺里有着大量的宣扬佛法精义的高水准壁画,而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绘制在佛殿殿门右侧的《生死流转图》。在藏传佛教的寺院里,《生死流转图》是一种表达佛教轮回往生的图画,是佛教基本信仰的具体图像表现形式,此画在藏传佛教壁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僧侣及朝圣者提供审度自身的机会,对观众弘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生死流转图》画

    魅力中国 2019年43期2019-12-18

  • 拉卜楞寺之建筑营造技艺与传承
    15009)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寺院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侧,北侧倚靠卧象山,南侧邻近大夏河,是格鲁派建筑发展成熟期的典型代表.寺院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形制明确、气势磅礴;拥有全国最完善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至今对区域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建筑文化仍具重要影响力(图1).历史上,拉卜楞寺所在地曾是古丝绸之路“河南道”主要行经区域;当前,伴随“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2-06

  • 论藏区寺院与周边集市的关系
    。以甘南夏河拉卜楞寺院与周边集市为例,从历史演变过程或当前空间布局来看,该城中心的寺院与其周边的集市的关联引人注目。从而对寺院的建立以来的历史进行解析发现,若要理解夏河县城的社会结构,必须研究当地寺院与周边集市彼此的关系。关键词 寺院 集市 拉卜楞寺集市经济是藏区特有的经济存在形式,主要以某寺院的创建、发展、变化而兴起。是整个藏区最原始的市场形成,也是集市、市场的承担商品交换和物资集散的市场功能。集市的发展壮大主要是通过寺院的发展扩大而逐渐成熟。在藏区可以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7期2019-11-25

  • 二世嘉木样生平功绩简述
    爱戴,不但为拉卜楞寺和佛教的发展而鞠躬尽瘁,也为民族团结事业立下功劳。本文就二世嘉木样的功绩略作评述。关键词:拉卜楞寺; 嘉木样活佛 ;功绩中圖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728115一、有关二世嘉木样活佛的生平二世嘉木样活佛久美昂波生于 1728 年,青海囊拉部落世袭土官的后嗣,其父俄旺南嘉,母为南吉。六岁时拜师于格秀曲 杰·东珠嘉措,取法名俄昂坚赞。八岁时被请往东科尔寺,十六 岁被认定为

    银幕内外 2019年7期2019-09-10

  • 浅谈拉卜楞寺“勒尔宗”仪式起源及其历史演变
    文献资料,对拉卜楞寺“勒尔宗”仪式的历史背景作了初步分析,进一步梳理近代“勒尔宗”仪式的变迁现象。二世嘉木样活佛创建的“勒尔宗”仪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对拉卜愣寺及其周围社区影响较深。关键词:拉卜楞寺;“勒尔宗”仪式;起源;历史演变一、“勒尔宗”仪式起源拉卜愣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郊外,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院之一。该寺是1709年由一世嘉木样大师俄昂宗哲(1648-1721)所創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一)“勒尔宗”仪式历史背景二世嘉木

    神州·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5-16

  • 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以拉卜楞地区为例
    张利军一、拉卜楞寺的创建清康熙年间,青海和硕特蒙古亲王察罕丹津在藏区寻求高僧,欲请回安多建寺弘法。经过考察衡量,物色到在拉萨修习深造,出生于安多藏区甘加境内,在藏区有着崇高声誉和满腹学识的嘉木样雅巴(1)又译为嘉木样协巴,意为喜笑文殊。据传说,嘉木样一世在拉萨学法期间,向文殊菩萨敬献哈达时,文殊菩萨面容含笑,可这毕竟是传说。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当时的摄政第巴·桑吉嘉措向大师提出了四个疑难问题,大师回答的一清二楚,于是被第巴敬称为“嘉木样雅巴”。至此,嘉木样雅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2-19

  • 夏 河 ——半是佛国半是尘世
    夏河还是先有拉卜楞寺,不过我想如果没有拉卜楞寺,夏河绝不会是今天的样子。车子沿着草场转个弯,面前是一条笔直的柏油路,这就是夏河了,而拉卜楞寺就在路的末端、夏河的深处。车子到时已是下午2、3点的光景,在一处安静的招待所住下,便出门逛去。门外是一片亮晃晃的太阳却有点冰凉的寒意,草原的秋天已快要来了。夏河就在这阳光下的山谷中,一点也不起眼的样子。只有一横一竖两条马路,路边是灰蒙蒙的房子,两三层,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一切都像是一座标准的普通内陆小镇,嘈杂、不太热闹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3期2019-01-28

  • 探析甘南拉卜楞寺建筑的色彩艺术
    :通过对甘南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案例分析,结合寺院发展的时代背景与艺术传统,探讨了不同色彩在寺院建筑中的运用形式和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拉卜楞寺中的不同建筑以及相关材料进行了类比,论证了其色彩艺术在藏传佛教建筑色彩艺术体系中存在的共性与不同,进一步总结了拉卜楞寺建筑色彩的艺术特性。关键词:拉卜楞寺;建筑色彩;艺术特征一、甘南拉卜楞寺建筑概述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楞镇西,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9期2018-12-17

  • 一曲深情吟唱的赞歌
    了,而甘南的拉卜楞寺之行一直让他念念不忘,因为这里悠远而灿烂的历史让他深刻体会到信仰的永恒魅力。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坐落在大夏河北岸,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清澈的大夏河如洁白的哈达,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状,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出一块盆地,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这块盆地上。拉卜楞寺的美,不仅在于金碧辉煌的佛殿、气势非凡的佛像、香烟缭绕的煨桑炉、五颜六色的彩幡,更在于它内在的悠远历史。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拉卜楞寺

    山东画报 2018年3期2018-05-14

  • 浅析拉卜楞寺七月“米拉日巴劝善法会”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意义
    日巴劝善会是拉卜楞寺除正月法会之外的最大法会,属藏传佛教文化载体与特殊的传播形式。本文通过在拉卜楞寺实地调研,搜集当地口头传说,并参阅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法会过程、法舞内容,以及其对藏族民众生活的影响。关键词:拉卜楞寺;七月法会;历史渊源;文化意义一、七月法舞的起源法舞一词在《藏汉大辞典》中被解释为“宗教舞蹈的一种”,《藏文辞海》将其解释为“舞者跳舞,教徒戴上面具跳法舞”。总的来说是通过跳法舞驱祟避邪并祈祷人寿康泰的一种哑剧。法舞大体上可分为鹿舞和狮

    青年时代 2018年5期2018-03-31

  • 来路,归处
    为响亮,就是拉卜楞寺。“你是从哪里来的?”“兰州,你呢?”“上海。”拉卜楞寺最为有名的一个部分,就是四周的一千七百多个转经筒,环绕整个寺院,我与友人从门口开始,边转经筒边向前走,我们前后都有穿着藏服的信徒,嘴里边诵着经文边向前走,大抵是他们的表情太严肃了,我与友人也抱着敬畏,一路无话。将自己放空,只是重复同样的动作,向前走。直到听到后面有人说话,我半天才反应是在跟我说。他问我从哪里来。于是便攀谈起来。拉卜楞寺的名气太大了,一年四季都有旅客慕名而来,与我攀谈

    甘肃农业 2017年22期2017-11-27

  • 佛门少年
    圖中的少年是拉卜楞寺的小喇嘛。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它不仅是一座知名寺院,也是著名的藏学府,拥有完整的教育体系。按照藏区习俗,每家最聪明、最有前途的孩子会被送到寺院出家,实际就是上学。出家人在藏区非常受尊重,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寺院接受教育。这些小喇嘛难掩孩子的天性,学习之余喜欢嬉戏玩耍,这个抱着猫咪的小喇嘛发现我在给他拍照,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中国国家旅游 2017年11期2017-11-23

  • 甘肃行
    向迅在拉卜楞寺像是浸入了雪水中,所有的石头都安静了。像是来到了一块無人造访的山坡,每一朵格桑花的心跳都被你悉数收入了囊中——这是在拉卜楞寺确切地说,是我在那条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在一群牛羊的身边远远地望见它时内心涌起的感受那一瞬间比整座山体还要庞大的寂静把我层层包裹把我送到释迦牟尼佛面前直到现在,那寂静的尾巴还在我的身体里摆动在拉卜楞寺这天边的角落我像一块石头解放了自己像一朵格桑花照亮了自己嘉峪关远山如同战马驰骤马鞍镶满黄金夕阳,把历史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多年

    飞天 2017年9期2017-09-23

  • 西北名刹拉卜楞寺 ——甘南草原上的“金色宫殿”
    驿站西北名刹拉卜楞寺 ——甘南草原上的“金色宫殿”杨纪在人们印象中,所谓的大寺庙,也就是建筑面积巨大的一座单体建筑。可来到清代嘉庆皇帝御赐金字红匾的甘南拉卜楞寺,才发现,原来这可以是一座小城镇般。整个寺院建筑群宏伟壮丽,金碧辉煌,气势磅礴。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一千零一夜》中的神秘世界!堪称世界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宝库!草原上的300年古寺来到距离甘肃夏河县城十多里路的桑科草原,一下子就强烈感受到了绿色大草原的气势,博大、开阔、起伏、连绵。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拉

    中华建设 2017年2期2017-06-01

  •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
    课题名称:《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24-01“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建筑装饰承载和表达着佛教文化融入藏族社会后的理念創新,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体现着独特的地方民族风格,堪称我国传统建筑的一朵奇葩。将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类活动的开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1期2017-04-17

  • 拉卜楞寺建筑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验,写出了“拉卜楞寺建筑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的文章,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渗透藏族寺院建筑艺术的理论基础;二、藏族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三、拉卜楞寺的建筑艺术地位;四、拉卜楞寺的建筑艺术与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其中重点阐述了“拉卜楞寺的建筑藝术与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该文对于指导西藏地区有效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特性来指导幼儿美术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拉卜楞寺;建筑艺术;幼儿美术教学本文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6期2017-04-10

  •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结合
    重点。本文以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结合作为研究对象,在阐述了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结合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与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结合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园数学活动。关键词:拉卜楞寺;装饰艺术;数学活动;结合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規划2015年度省级规划课题: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24)“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6期2017-04-10

  •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活动中运用初探
    丁琼【摘要】拉卜楞寺是我国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建筑群之一。它宏伟的建筑规模、独特的藏式建筑装饰风格承载和表达着藏传佛教特有的文化观念。作为本土的优秀建筑资源,我们针对拉卜楞寺题材丰富多样的装饰艺术开展了课题研究《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与研究》,帮助幼儿了解本地的社会文化资源,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幼儿从拉卜楞寺建筑装饰素材的认识了解中获得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助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2017-04-08

  • 北北
    生。入秋后的拉卜楞寺入秋后天开始变凉星星在头顶上打起寒战在拉卜楞寺僧俗们煨桑点灯转经的信徒们裹挟着神佛夜深了灯火缭绕弥洒一片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一把旧弦子黄河谣黄河的水故乡的雨月亮下有十二只鸟阳光打在地上我埋了羊骨飞雪撒在河畔我撑起筏子盖住城市的尸体坐在锅沿上对着黄河唱在我的五脏六腑中黄河不停地流日头不歇地走青海湖畔青海湖畔,佛教徒青铜般的吟唱如一页羊皮卷缓缓展开粗糙,苍白,短促远出阳关西望青海西宁如旱地码头,风雪弥漫羊群怀揣祭品,行至黎明满脸锈迹三十公里外

    中国诗歌 2016年8期2016-11-26

  • 拉卜楞寺的黄昏(外二首)
    陌上寒烟拉卜楞寺的黄昏(外二首)陌上寒烟若不是栎树,拼尽最后一点力气那个晚归的牧羊人就会和苏鲁花一起,陷于夜色里几只鹰,刚才还悬浮在夏河城的上空一转眼就掠过达宗湖像扎喜才仁丢失的念珠拉卜楞寺的大门马上就要关上了酥油灯愈发的明亮顿珠从蒲团上起身长长的影子混在寺院斑驳的回廊里,看起来和桑科草原上的牛羊多么相似正午过后,云从高处翻涌而来风,越刮越猛披 菅草、矮蒿草和紫花针茅,这些野生的高原植物是刮不走的,它们的根紧紧扎在土地的深处能刮走的是那些藏羚羊,它们不顾

    扬子江诗刊 2016年3期2016-11-25

  •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艺术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尝试
    军【摘 要】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安多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丰富的艺术资源和丰厚的宗教文化是民族地区教育的宝库。艺术教育从幼儿抓起,培养他们浓厚的艺术兴趣。【关键词】拉卜楞寺;建筑艺术;教育;尝试坐落于甘肃省夏河县城的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于1710年,经历世嘉木样修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拥有经堂6座,佛殿84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4期2016-11-19

  • 拉卜楞寺的黄昏(外二首)
    仁丢失的念珠拉卜楞寺的大门马上就要关上了酥油灯愈发的明亮顿珠从蒲团上起身长长的影子混在寺院斑驳的回廊里,看起来和桑科草原上的牛羊多么相似在阿尔泰牧场风云翻山而去,一群羊飘向峡谷深处木栅栏里阿依古力披着满头发辫她要制作一年的奶酪还要赶制羊角图案的花毡除了会弹唱的丈夫、儿子小努儿南那些牲口,从来不说哈萨克语偶尔会有陌生人骑着马儿在山谷头出现安多高原掠过的光正午过后,云从高处翻涌而来风,越刮越猛披菅草、矮蒿草和紫花针茅,这些野生的高原植物是刮不走的,它们的根紧紧

    扬子江 2016年3期2016-06-17

  • 藏传佛教活佛官邸的建筑形制与美学特征——以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为例
    ——以甘肃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为例黄跃昊,杨林平(兰州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嘉木样寝宫是拉卜楞寺一组非常重要的古建筑群,也是藏传佛教次层区域汉、藏建筑技术融合的典型实例。文章以夏河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规模、形制、构造做法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嘉木样寝宫古建筑群的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估。[关键词]拉卜楞寺;嘉木样寝宫;建筑;一、寺院沿革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侧,始建于公元1709年(藏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4-19

  • 拉卜楞寺与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的体系化传承
    10007)拉卜楞寺与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的体系化传承牛乐1高莉2(1.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124 2.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7)在安多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中,拉卜楞寺保存有最丰富的宗教艺术文化遗产,但是成就其声望的却是其完整而严密的佛教文化研习体系。从文化视角来看,拉卜楞寺的学术传统不仅成就了其宗教声望,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文化背景对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的体系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拉卜楞寺;安多藏区:藏传佛教艺术;传承导言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4-04

  • “历史 ·历时· 流变”-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研究的三个维度
    · 流变”-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研究的三个维度陶莉(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摘要】“历史/历时”为西方民族音乐学仪式音乐的两个重要概念。基于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的多元历史证据、仪式音乐与文化建构、“道得尔”历史流变三个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研读,实现对拉卜楞寺仪式音乐“道得尔”在“历史/历时” 研究领域的重要个案的理论取向与实践价值探讨。【关键词】历史/历时;仪式音乐;拉卜楞寺;“道得尔”西方音乐学发展伊始,一些概念(如本文将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2016-02-02

  • 无人机带我去旅行
    海。第一站:拉卜楞寺,桑科大草原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拉扑楞寺是《天下无贼》的取景地。有了小精灵,可以很轻松地看到整个寺庙的全景。可惜有工作人员在,会阻止航拍。如果从对面的山头飞过来,就完全没问题了。拉卜楞寺,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拉卜楞寺有六大学院,最大的是闻思学院,属于显宗,其余五学院属于密宗及其他。显宗重在理解,要系统学习佛学原理;密宗重在修持

    焦点 2015年9期2015-11-03

  • 卜拉楞寺:拈花梵唱音悠扬
    在梦中。提起拉卜楞寺,很多人会很迷茫,可是如果说到它就是2005年贺岁片《天下无贼》的外景地,你一定会恍然大悟。梵音悠悠庄严巍峨的建筑之美进入拉卜楞寺,一下就感觉到这并不只是一座寺庙,远眺,清澈的大夏河如洁白的哈达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呈右旋海螺状,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坐在这个“聚宝盆”上的拉卜楞寺,背后松林苍翠,寺前开阔平坦,可谓山清水秀,风光怡人,弥漫着一缕缕神秘的氤氲。晨光中的拉卜楞寺,禅房累累,庭院深深,错落有致的寺庙,金光闪闪的塔尖,还

    今日民族 2015年8期2015-07-27

  • 藏北草原
    俗世的仇怨 拉卜楞寺的黄昏 若不是栎树,拼尽最后一点力气那个晚归的牧羊人就会和苏鲁花一起,陷于夜色里 几只鹰,刚才还悬浮在夏河城的上空一转眼就掠过达宗湖像扎喜才仁丢失的念珠 拉卜楞寺的大门马上就要关上了酥油灯愈发地明亮顿珠从蒲团上起身长长的影子混在寺院斑驳的回廊里,看起来和桑科草原上的牛羊多么相似藏北草原这个下午,没有人能看清天边到底有多远。鹰朝着日落 的方向飞翔,翅膀一寸一寸地收拢藏北草原这无比广阔的地域缀满野花和牧草牦牛、山羊和马匹像排空的云朵步

    延河 2015年2期2015-03-18

  • 拉卜楞寺保护看遗产地精神的阐释
    朱宇华拉卜楞寺坐落在甘肃省甘南藏区的夏河县,全名为“尕旦夏知布达尔吉扎西伊苏旗委琅”(意为“具喜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拉章扎西旗”(意为“位于扎西旗的佛官”)。又因拉卜楞寺创立者一世嘉木样活佛曾经出任过拉萨哲蚌寺扎西郭莽扎仓(扎仓为藏语音译,意为僧院的堪布,原为西藏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称号,其后举凡深通经典之喇嘛,而为寺院或扎仓之主持者,皆称堪布)职位,康藏地区也习惯称之为“安多扎西郭莽”。拉卜楞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由嘉木样一世活佛创立,

    中国文化遗产 2014年1期2015-01-05

  • 拉卜楞寺与马家军
    ;后宁海军趁拉卜楞寺权利之争引发内讧的机会而兵发夏河,干涉寺院内部事务,戕害当地藏族群众,1928年尕司令马仲英的河州起事和卓尼土司杨积庆对回民的戕害都带有民族复仇的性质,暴露了回藏军阀的野蛮本性;启示我们正确处理回藏军阀问题能改善民族关系,促进甘南稳定发展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关键词:拉卜楞寺;宁海军;回藏关系;马麒;杨积庆中图分类号:K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一、问题的提出宁海军,全称“西宁青海马步全军

    剑南文学 2014年2期2014-08-26

  • 论近代藏边民族纠纷解决中的自力救济方式 ——以拉卜楞寺与周边土司纠纷解决为例
    救济机制,如拉卜楞寺与周边土司纠纷的解决,即拉卜楞与周边土司依靠自身或借助于官方、部落等力量解决双方的纠纷。一般来说,寺院掌管教务、土司掌管政务,但是由于藏区政教合一制度的存在,寺院与土司的关系变得较为复杂。土司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要依附于大型的寺院集团,如前藏之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后藏之扎什布伦寺、青海之塔尔寺、隆务河之隆务寺、夏河之拉卜楞、洮河之禅定寺等。大型寺院通过与土司建立政教关系以维护土司统治,从而拥有了对其最大的政教权力。在政教关系的统摄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3-25

  • 拉卜楞寺与“塔哇”的关系探究
    塔哇”。二、拉卜楞寺与“塔哇”的关系拉卜楞“塔哇”以拉卜楞寺的建立为历史前提条件。“塔哇”围绕拉卜楞寺形成、发展并壮大,由最初的几户人家发展到现在的几百户人家,对拉卜楞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709 年(清康熙四十八年),青海蒙古族和硕特前首旗河南亲王察罕丹津为了维护在安多地区的统治,迁使去西藏,迎请今夏河县甘加乡人、誉满卫藏的著名高僧嘉木样协巴?阿旺宗哲,选定大夏河流域上段的扎西奇地方,创建拉卜楞寺。建寺伊始,嘉木样一世从西藏来甘肃的途中经过四川若多时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2013-08-15

  • 文化视角下的拉卜楞寺体育
    缘大夏河畔的拉卜楞寺,是一座非常有地位有影响的藏传佛教大寺院,在全藏区占有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寺院体育活动不但渗透在教众和僧侣们的生活之中,而且已成为他们终身修炼的科目,虔诚的教众和僧侣们在这种极具宗教色彩的寺院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健康的回报。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拉卜楞寺存在体育活动价值,抛砖引玉,为寺院体育文化打开一扇研究之门。2 拉卜楞寺体育文化的内涵藏传佛教自宗喀巴大师于十五世纪进行改革后,形成贴近“人间”、贴近现实并很快兴盛起来的格鲁派(黄教)。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1期2011-03-19

  • 时间在夏河戛然而止
    ,没有去看看拉卜楞寺。这次故地重游,怎可以错过?只是手里的假期有限。于是在去夏河的路上,我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辞职。那时候,从兰州到夏河的公路还在整修当中,我就在汽车的颠簸里,给主任发了条短信,辞职了。可以无忧无虑地在夏河玩了。中午的夏河,阳光肆无忌惮地洒在马路上。出了车站,和朋友一起到街边的小店里要了一壶酥油茶,一笼藏包和一盘羊肉炒饭解决午餐。夏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阳光里和阳光外完全是两种感觉。刚刚还被肆无忌惮的阳光晒得人快晕了,可是当坐在店里吃饭的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08年11期2008-10-24

  • 怀念第六世贡唐仓活佛
    ,经幡低垂,拉卜楞寺沉浸在一片沉痛的气氛之中。第六世贡唐仓活佛于2000年3月1日凌晨在拉卜楞寺贡唐拉章·仙则更群林(囊钦)圆寂。消息传来,信徒们手捧哈达涌向拉卜楞寺,向贡唐仓活佛献上最后的虔诚。 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于藏历第十五绕迥火虎年(公元1926年)正月十三日诞生于阿坝若尔盖的一个土司家里,6岁时被认定为第五世贡唐仓活佛的转世灵童,成为第六世贡唐仓活佛,为拉卜楞寺四大赛赤之一。 9岁时贡唐仓活佛开始在拉卜楞寺闻思院学经,先后跟随曾任过第九世第十世

    中国西藏 2000年3期2000-06-13

  • 超级“藏艺博物馆”——拉卜楞寺
    “金色迷宫”拉卜楞寺全名“噶凡夏珠达尔吉札西益苏奇贝琅”,简称“拉章札西旗”。后来“拉章”变音为“拉卜楞”,便成为寺名.意为“僧侣的宫殿”。它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端约1公里的山坡上。据文献记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河南亲王为宏扬佛法,安抚部属,恭请第一世嘉木祥(意为文殊燕萨)从西藏返回家乡,在此建寺。该寺于1711年动工,首建八十柱大殿的大经堂,察罕丹津献农奴500户作为神民,意味着拉卜楞寺诞生之日便是“

    知识窗 2000年11期200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