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 《浮生六记》芸之形象探析
    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以抒情散文笔法写成的自传体小说。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娘家见舅女陈氏名芸,并为之动情,十八岁与芸成婚。婚后二人伉俪情深,举案齐眉,过着“课书论古,品月评花”的神仙眷侣般的日子。然命运多舛,世事无常,在生活陷入困顿时,二人依旧豁达淡然,安贫乐道,苦中作乐,相濡以沫二十三载。最终,芸久病积结终至香消玉殒,客死扬州。沈复46 岁时有感于“东波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名作欣赏 2023年20期2023-09-28

  • 饮食文化视阈下《浮生六记》的日常化叙事价值及美学意蕴
    人物的审美体验。沈复的《浮生六记》改变了以往文学“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载于篇章”[1]的局面,呈现出一种回归日常的倾向,这也使其中有关饮食的叙事蕴含着日常气息和独特的美学意蕴。因此,从饮食文化的视阈出发,研究《浮生六记》的日常化叙事价值和美学意蕴,不仅会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对进一步感受沈复叙事的艺术魅力,感悟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和哲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则从饮食文化切入,探讨《浮生六记》日常化叙事的形成原因,进而分析有关饮食的日常化叙事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3期2023-03-17

  • 天上月亮,书中芸娘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夫人——芸娘。在沈复眼里,芸娘是个非常有趣的妻子,也是个心路活泼的得力助手。因为芸娘,沈复的人生充满活泼生趣。而对于后人,书中的芸娘就如天上月亮,散发着幽幽的期待与想象。“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沈复初见芸娘就为之倾倒,并非因其出众的样貌——芸娘的美不是用眼能读懂的。芸娘的

    莫愁·智慧女性 2023年1期2023-03-13

  • 天上月亮,书中芸娘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夫人——芸娘。在沈复眼里,芸娘是个非常有趣的妻子,也是个心路活泼的得力助手。因为芸娘,沈复的人生充满活泼生趣。而对于后人,书中的芸娘就如天上月亮,散发着幽幽的期待与想象。“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沈复初见芸娘就为之倾倒,并非因其出众的样貌——芸娘的美不是用眼能读懂的。芸娘的

    莫愁 2023年1期2023-02-22

  • 让枯燥的日常开出花朵
    录。书的作者叫做沈复,他出生的时候时值太平盛世,又生在一个衣冠仕宦的体面人家,所以他讲:“苍天厚待于我,真是无以复加。”沈复是一个非常体面的公子哥,这本书是写给他妻子芸娘的。两个人是表姐弟,13岁的时候,沈复第一次见到舅舅的女儿陈芸,一见倾心,跟他的妈妈说:“我非这个女孩子不娶。”和很多经典的爱情悲剧不同,比如罗密欧朱丽叶、梁山伯祝英台,他们的一见钟情都遭遇了很多的波折,但沈復和芸娘没有。家里面的人都很愿意促成这个姻缘,两个人定亲、结婚,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

    妇女 2022年9期2022-10-12

  • 《浮生六记》中的才德观
    部自传作品。作者沈复用温情的笔调与深情的追忆刻画出了一个德才兼备的才女形象。本文试图从沈复对其妻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感叹中探析其对女子才、德的看法,并从中窥见盛清时代的才女文化与其道德要求。关键词:《浮生六记》 妇德 才女 沈复《浮生六记》篇幅不长,共六卷,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作者沈复,字三白,乃苏州一位寂寂无闻的下层文人,他通晓书画,但并未获得任何功名,只能靠游幕、卖画、经商为生,奔波各地却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记得自己是一朵花
    清朝文学家沈复出生于一个师爷家庭。沈复本是读书人,由于生计所迫,只得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收入较高的游幕行业,当起了师爷。有一年,沈复因官员的工作调动而失业,一时陷入困境,生计艰难。得知汪辉祖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沈复决定上门拜访讨教。聊天中,沈复的话题不免从师爷的行业谈到自己身处的困境。汪辉祖听到这里,连忙接过话题,说:“师爷的行当虽然不失为一条谋生的路子,却也有它的坎坷和艰辛。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沮丧颓废,甚至不做任何努力,这样是很难走下去的。”沈复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4期2022-03-09

  • 《浮生六记》的审美意蕴分析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小说,小说对日常生活中人与物的描绘,令读者获得美的享受。好的文学作品总是从文本的渗透中领悟到寓意的超越。《浮生六记》叙述了人、情感、自然三种审美对象,分别书写了陈芸的文质同美,情感的悲剧结局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一、人之美:陈芸的文质同美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孔子和刘勰皆认为文与质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浮生六记》中描绘的陈芸,外在美与内在美兼备,突出表现了沈复赋予人的一种审美意识。沈复对他与陈芸爱情的描写,也是全书浓墨重彩的一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5期2022-02-13

  • 芸娘的那些暖心美食
    记》是清朝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书中写了他和妻子陈芸(芸娘)平凡而有趣的居家生活。而芸娘,被林语堂赞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一碗白粥沈复与芸娘是表姐弟,十三岁时相遇,一见钟情,得母支持,订下终身。一年冬天,因为芸娘的堂姐结婚,沈复和母亲回乡观礼,又见芸娘。当晚,送完亲戚回来,沈复感到肚子饿了,想找吃的,老仆给了他枣脯,沈复嫌太甜腻了。芸娘暗地里扯他的袖子,沈复便跟着芸娘进到她房间,只见她端出一份白粥和小菜来。沈复看得欣喜,正要举筷吃粥,芸娘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12期2021-12-20

  • “童趣”亦是一首“痛曲” ——《童趣》的“浮生”主题探究
    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值得思考的是,笔者怎么也不会相信这竟是沈复46岁且饱受生活苦难满目沧桑时写的,文中“趣在自然、趣在想象、趣在天真”的怡然自乐令人费解。不妨先来关注“物外之趣”一词,其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可当你走进沈复的心路历程,不难发现:“物”还是其“物”,“之趣”的面纱已滑落,“之痛”的轮廓渐渐清晰。也就是说,“童趣”折射出的实是一首“痛曲”。1.“

    读与写 2021年18期2021-11-22

  • 卢梭《忏悔录》与沈复《浮生六记》比较研究
    ,法国卢梭与中国沈复这两位作家在各自不同的国度里均崇尚个性解放与自抒性灵,表达反封建的要求,表现了初步民主主义精神。然而这两部作品产生的世界影响力却大相径庭。这源于两部著作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性质与注重个人感情色彩之差别,背后则折射出西方重忏悔意识与东方重内省意识巨大的文化差异。关键词:卢梭 沈复 《忏悔录》 《浮生六记》《浮生六记》与《忏悔录》同属自传体回忆录,它们的作者沈复与卢梭都生活在18世纪。这两部回忆性自传体都写于作者中年之后,采取了几乎同样的欢乐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9期2021-10-04

  • 浅谈《浮生六记》真善美的艺术特色
    :《浮生六记》 沈复 芸娘 真、善、美明清时期,文坛各体竞秀。笔记体小说和随笔于其间奇峰突出,佳作辈出,一时蔚为大观。清代沈复所作《浮生六记》,正是其中的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顾名思义,自然是由六个部分组成:《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记》、《中山记历》,以及《养生记道》。《浮生六记》这个名字,来自于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其中寄予了沈复对于人生的体悟和感慨。《浮生六记》篇幅不长,只有六卷而且还残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0期2021-09-10

  • 论《浮生六记》的诗意与温情
    从其中四记,透过沈复朴实温暖的文字记述的生活趣事中,看到他欢乐与哀愁交织的一生。他将一生中的悲欢融于笔墨,置于书中。百年来,人们一直钟情于《浮生六记》中文字的诗意和温情,喜欢他与妻子、友人那暖人心扉的真挚感情。一、爱情的纯真美好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中写了自己同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相识、相知、订婚、婚后等故事。《闺房记乐》这样描述夫妻间细腻而真挚情感的文章在古时并不多见。因此,沈复的《闺房记乐》更是让世人了解到不一样的文学题材,感知到了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1期2021-06-17

  • 养生须从心中寻找快乐
    快乐之精神。清·沈复《浮生六记·卷六养生记道》(图/杜会斌)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我们以前曾经谈过。沈复出身于诗书家族,与妻子陈芸结婚后夫妻恩爱。可惜妻子失爱于家中长辈,沈复又一力维护妻子,因而两人被驱出家门,过着贫困生活。但夫妻琴瑟相得,虽处于贫困而自得其乐。不幸数年后妻子得病,无钱医治,先沈复而去。沈复从此流浪江湖,靠卖诗文画作及做幕僚为生。《浮生六记》记述了沈复与妻子的恩爱生活,也记述了沈复在江湖游历的见闻,尤其是写闺房之乐和对妻的思念,立意风雅,着

    家庭医学 2021年4期2021-04-28

  • 沈复《闲情记趣》中的诗意描写
    闲情记趣》是清代沈复《浮生六记》中的一卷,作者用笔致生动、简约俊逸的语言追忆了生平趣事,其中对平凡生活中事、景、人的描写都有极具诗意,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享受。关键词:沈复 《闲情记趣》 诗意“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文中有诗,则句语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此所谓文中有诗也。”[1]这是宋代陈善在《扪虱新话》中对于诗文互渗关系的阐释。至明清时期,文学家们更注重散文创作的审美性和感染力,以诗为文的《浮生

    文学教育 2020年12期2020-12-28

  • 记得自己是一朵花
    麦淇琳清朝文学家沈复出生于一个师爷家庭。沈复本是读书人,生计所迫,只得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收入较高的游幕行业,当起了师爷。有一年,沈复因官员的工作调动而失业,由于谋职需要有力的人脉,沈复一时陷入困境,生计艰难。得知汪辉祖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以游幕发家,沈复决定上门拜访讨教。聊天中,沈复的话题不免从师爷的行业谈到自己身处的困境。汪辉祖听到这里,连忙接过话题,说,师爷的行当虽然不失为一条谋生的路子,却也有它的坎坷和艰辛。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沮丧颓废,甚至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18期2020-12-14

  • 论《浮生六记》中沈复人生悲剧性的成因
    记》是由清朝文人沈复写就的一部散文记事佳作,蕴含着沈复为子、为夫、为父多重身份转换中的人生思索,透露出深刻的悲剧意蕴。借助细读其文本来探寻沈复人生悲剧性的内因与外因,剖析其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的多元叠加,籍此解读沈复作品背后的复杂内蕴。关键词:《浮生六记》 沈复 悲剧性 成因《浮生六记》是沈复对其一生的自述,本六卷,因保存不善,今只余前四卷,后两卷系后人伪作。沈复自谓“浮生若梦”,观其所作前四卷,卷一曰“乐”,卷二曰“趣”,卷四曰“快”,唯卷三一部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2020-12-14

  • 记得自己是一朵花
    麦淇琳清朝文学家沈复出生于一个师爷家庭。沈复本是读书人,生计所迫,只得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收入较高的游幕行业,当起了师爷。有一年,沈复因官员的工作调动而失业,由于谋职需要有力的人脉,沈复一时陷入困境,生计艰难。得知汪辉祖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以游幕发家,沈复决定上门拜访讨教。聊天中,沈复的话题不免从师爷的行业谈到自己身处的困境。汪辉祖听到这里,连忙接过话题,说,师爷的行当虽然不失为一条谋生的路子,却也有它的坎坷和艰辛。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沮丧颓废,甚至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18期2020-12-09

  • 闲读沈复《浮生六记》
    林妙真沈复的《浮生六记》,最早听闻是在中师求学期间,后来修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对他的了解也是大概。近期无意间得到翻译本,听说是2017年京东畅销图书之一,颇为好奇,遂成为夜间助眠案头读本,大约读了四五个夜间,才了解个中内容一二。现在的《浮生六记》是残本,说是六卷,实际仅存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谈论的是闺房之乐、花酒之乐、游玩之乐,这些生活细节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闲情雅致。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有些版本,后面多出的两卷“中山记历”

    闽南风 2020年9期2020-10-30

  • 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夏正浓,13岁的沈复随母亲去舅舅家。进屋的第一眼,就被一个灵气十足的女孩吸引,母亲跟他介绍这是表姐时,他愣了一下,接着瞳孔骤然收紧,“哦哦”了好几声,才说:“原来你就是芸娘啊!”那天,是沈复第一次见芸娘,从前听过她的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沈复就觉芸娘才思隽秀,如今两人终于得见,没想到,只一眼就让他怦然心动,她,竟是那样的娴静美好。爱情让人变得勇敢。乍见之欢,便非她不可。沈复也不知自己从何而来的勇气,当场就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妻,非淑姐不娶。”沈母

    阅读时代 2020年9期2020-09-10

  • 沈复和陈芸的“神仙”爱情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他们执手相伴,诗酒人生,日子虽清贫,却温馨富有情趣,远胜当今的偶像剧。王小波曾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才不负光阴。乍见之欢,便非她不可乾隆40年,苏州夏正浓,13岁的沈复随母亲去舅舅家,进屋的第一眼,就被一个灵气十足的女孩吸引。母亲跟他介绍这是表姐时,他愣了一下,接着瞳孔骤然收紧,“哦哦”了好几声,才说:“原来你就是芸娘啊!”那天,是沈复第一次见芸娘,从前听过她的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26期2020-09-09

  • 浅析《浮生六记》的悲剧性
    清代乾嘉之际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具有一定的悲剧性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艺术屈服于现实的悲惨,艺术被生活同化而丧失高雅独立性,成为无奈现实的附庸品;二是陈芸人物所拥有的可爱性格同现实的不兼容性;三是在“艺术”和“爱情”两个要素相互联动的基础上,由于相继抽离而流露出的双重悲伤;四是作为回忆主体的沈复本人在书写该作品过程中所流露出的宿命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悲剧的震撼力量。关键词:《浮生六记》;沈复;陈芸;悲剧;生活美学中国古人,特别是中国文人,历来就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2020-05-25

  • 沈复:用心生活用心爱
    盒饭君沈复标签:清贫但幸福的生活家作品:《浮生六记》《望海》《雨中游山》成就:清代文学家·沈复和芸娘感情深厚,芸娘去世后,沈复到四川做幕僚。其后的人生经历不可考,但从仅存的诗作《望海》《雨中游山》,以及旁证可证明他曾经到过琉球。·沈复没参加过科考,曾卖画为生,也从事过酒业,有多次充当幕僚的经历。他与妻子芸娘感情甚好,因家庭变故四处漂泊,经历坎坷。·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在译序里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沈复和芸娘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9年9期2019-12-31

  • 记得自己是一朵花
    麦淇琳清朝文学家沈复出生于一个师爷家庭。沈复本是读书人,由于生计所迫,只得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收入较高的游幕行业,当起了师爷。有一年,沈复因官员的工作调动而失业,由于谋职需要有力的人脉关系,沈复一时陷入困境,生计艰难。得知汪辉祖是名闻全国的“绍兴师爷”,以游幕发家,沈复决定上门拜访讨教。聊天中,沈复的话题不免从师爷的行业谈到自己身处的困境。汪辉祖听到这里,连忙接过话题,说,师爷的行当虽然不失为一条谋生的路子,却也有它的坎坷和艰辛。如果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沮丧颓

    意林原创版 2019年12期2019-12-24

  • 《浮生六记》引诗论诗探析
    用,或巧妙化用。沈复在作品中引诗论诗,大致分为环境渲染,抒发性情,说理和养生观几方面,表达一种追求和谐的生命观。关键词:沈复;《浮生六记》;引诗论诗作者简介:黄萍萍(1988.10-),女,苗族,湖南泸溪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诗歌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01《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一部自传体笔记小说。沈复用清丽婉转的笔调,在作品中多引诗论诗。据笔者统计,共67处,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7期2019-11-14

  • 浅谈《浮生六记》
    不读书你都不知道沈复的一生是多么的不幸。”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这一深存记忆中的诗句,就是《浮生六记》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初看《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总认为沈复是一个拥有者幸福生活的人,童年生活如此有趣,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虫斗、鞭蛤蟆。因为这一篇节选的文章,让我对沈复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当我终于有幸通读了这本《浮生六记》以后,才发现沈复的一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好,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就是“你不去了解一个人的所有,就不能猜测一个人的所有。”清朝乾隆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2019-09-10

  •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是清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的自传体散文,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还有后两记《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疑是伪作)。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唯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清风徐徐拂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沈复写“记”,但至今却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详细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4期2019-09-10

  • 一梦浮生归去来昆曲《浮生六记》创作小札
    动人处紧密关联。沈复《浮生六记》原著最打动我的,不是他与芸娘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也不是命运对恩爱夫妻的一次次戕害,而是文字背后、沈复书写时的至喜至悲、悲喜交织,这指向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极深情的类属:“悼亡”,也是生而为人,无能逃脱的苦痛体验。因之,我的切入点不是沈复芸娘怎样相识相知相依相傍度过一生,似这般的小儿女态,相信他们之外,还有千千万万对不可胜数,可《浮生六记》是唯一的,似沈复般用这等篇幅、这等文笔将亡妻与自己共度的岁月付诸翰墨的,只他一人。我要写

    上海戏剧 2019年4期2019-08-29

  • 岁月绾就相思结谈新编昆曲《浮生六记》
    》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所作自传体散文集,含《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卷,以细腻生动、情感丰沛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江南生活图卷,其中最为令人动容的便是沈复与妻子陈芸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情。2019年7月,新编昆曲《浮生六记》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将这段缠绵悱恻的生死之情搬上了舞台。昆曲《浮生六记》作为新编剧目,从文本到舞台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适应当代戏曲演出的时长需要,剧本为五折一余韵类乎杂剧的短小篇幅,用非线性时空组合

    上海戏剧 2019年4期2019-08-29

  • 沈复“五宜”养生法
    为清代著名文学家沈复。全书真实地描写了普通百姓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其中涉及的养生妙道,有不少地方值得今人借鉴和学习,最著名的是“五宜”。养生宜早。《浮生六记》中写道:“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治有病不若治未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不若先身疗。”沈复主张,保健养生是一生的“事业”,宜未雨绸缪,而不是等到退休、晚年有充裕时间了才想起来或引起重视。沈复的这一健康观点,今天看来也具有科学意义。养生宜安。沈复认为,“人心最为灵动,不可过劳,不

    长寿 2019年1期2019-03-18

  • 情深与爱薄 ——也谈《浮生六记》中芸娘的“可爱”
    。书中确实可看到沈复和芸娘的“伉俪情笃”,看到芸娘的“贤达”“爱美爱真”“善处忧患”[1]192-194,这些都足以说明芸娘的“可爱”。但细读之下,不禁疑窦突起:芸娘对沈复情深二十余年,对儿女的母爱又体现在何处?书中竟无一细节回忆芸娘与儿女的日常,“最可爱的女人”竟对儿女爱薄如斯,这是她“可爱”中的“不可爱”。一、情深芸娘的第一“可爱”之处是她的外表。林语堂先生说她是个“有风韵的丽人”[1]192,此语来自沈复的描绘:“眉弯目秀,顾盼神飞……一种缠绵之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2-22

  • 浮生若此
    起。所以,清朝的沈复对其同样特别有礼貌的妻子芸娘说:“礼多必诈,难道你是想用这套禮仪把我束缚住?”芸娘是怎么个有礼貌法呢?沈复说,他偶尔替她整一下袖子,她必连声道“得罪”;替她递个毛巾或扇子,她一定会站起来接,“迂腐若腐儒”。沈复就对她说:“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娘说:“至亲莫过父母,岂能内心恭敬而外表放肆?”沈复见她认真,便说自己是开玩笑的。芸娘又说:“世间反目,多从玩笑起,希望夫君以后不要开这样的玩笑,不然就冤枉死我了。”这可爱的小委屈让沈复彻底认输

    读者 2018年21期2018-10-17

  • 芸娘,“尽兴的人生”惨淡落幕
    闫红沈复帮她解放了个性,打开了视眼,却又无法为她遮风挡雨人物介绍:陈芸(1763年—1804年)字淑珍,别名芸娘,《浮生六记》女主角,清代文人沈复之妻,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东汉时有个叫孟光的女子,对丈夫梁鸿特别客气。吃饭时,孟光总是把食案举到和眼眉平齐,以示恭敬。梁鸿也投桃报李,两口子厮抬厮敬。这场景被别人看到了,就说,相敬如宾啊。于是梁鸿和孟光成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模范夫妻。但是,我得说,这两口子是多么的不相爱。喜欢一个人,就会想离T

    环球人物 2018年16期2018-08-22

  • 沈复的养生法
    记》。养生宜早。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人若待老而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他主张:“治有病不若治未病,疗身不若疗心,使人疗不若先身疗。”讲究的是“未雨绸缪”。事实证明,养生是一生的“事业”,而不是退休、晚年有充裕时间了,才想来注意的事情。养生宜安。沈复认为,人心最为灵动,不可过劳,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安心之法,在于调节喜怒哀乐劳苦恐惧之事。心城紧闭,外事无以动心,外邪无以入侵。心安,则身安;心劳,则心力交瘁,对健康是大忌。养生宜常。沈

    益寿宝典 2018年12期2018-08-18

  • 书·浮生六记
    传散文,不如说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一封绝美情书。在沈复眼中,最烦琐的生活也充满情趣。夏天的时候,他故意把蚊子留在蚊帐里,用烟熏蚊子,一时间蚊帐里云雾缭绕,蚊子乱飞,在杀蚊的同时,他把这个场景想象成仙鹤在云雾中飞翔,“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平凡的灭蚊场面,在沈复眼中,竟成了打“魔兽”的奇观。全书最精彩的莫过于描写沈复和妻子芸娘结伴读书,享受论诗谈书、焚香赏月的趣味生活的部分。芸娘自认“顽劣”,女扮男装与沈复出游,夏日和他携手田园,互相打趣取

    作文中学版 2018年5期2018-06-12

  • 书·浮生六记
    传散文,不如说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一封绝美情书。在沈复眼中,最烦琐的生活也充满情趣。夏天的时候,他故意把蚊子留在蚊帐里,用烟熏蚊子,一时间蚊帐里云雾繚绕,蚊子乱飞,在杀蚊的同时,他把这个场景想象成仙鹤在云雾中飞翔,“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平凡的灭蚊场面,在沈复眼中,竟成了打“魔兽”的奇观。全书最精彩的莫过于描写沈复和妻子芸娘结伴读书,享受论诗谈书、焚香赏月的趣味生活的部分。芸娘自认“顽劣”,女扮男装与沈复出游,夏日和他携手田园,互相打趣取

    作文·初中版 2018年5期2018-06-11

  • 《浮生六记》之芸娘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清朝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在内容上,这部作品是幽默多彩的,而在语言上,又是浑然天成的,除此之外,作者沈复生活的趣味、闲适的灵动,及与妻子芸娘伉俪情深的感情故事,亦是让读者心神驰往。我认为这本书的一大魅力,在于描绘了一位乐观豁达、天禀聪慧、宅心仁厚、细腻动人的女子,然而造化弄人,最终客死异乡,结局凄凉。鲁迅说:‘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文主要通过剖析芸娘这个人物特点,阐述其外在美和内在美,并分析引发芸娘悲凉一生的缘由,让读者领略、思考、赏

    北方文学 2018年12期2018-05-25

  • 那里无人打扰,那里是“小人国”
    清代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沈复的描述也是建筑师曾仁臻的童年印象。曾仁臻,号鱼山,80后建筑师,在山林鄉野间度过年幼时光,对大自然有着故土般的念想。长大以后,虽然游历名山胜水见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但对微小的察觉却渐渐疏远。而后鱼山再读沈复孩童般的、以小见大的微观视角,令他重获启发。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人国”——

    阅读(书香天地) 2018年2期2018-05-14

  • 浮生一场黄梁梦
    给我一本书,竟是沈复的《浮生六记》。她说:“你的气质与这本书很像,不争不显,不疾不徐。”因为这句话,《浮生六记》成为我中学时代最重要的一本书。其实,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读《浮生六记》这本小书,或许会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是一个崇尚成功的年代。身旁的声音,多是成功学、励志文,煲鸡汤、洒鸡血,热气腾腾地鞭策人们向前冲、向钱看、争做人生赢家。红尘俗世,无人不疲于奔命、劳心劳形。“加班族”熙熙攘攘,“过劳死”盛行,想红、想升、想富,是通行于世的价值观,对物欲、享乐

    读者·校园版 2018年4期2018-01-30

  • 养生之要在于“乐”
    ◎曾庆鸿沈复《浮生六记》中说:“吾人须于不快乐之中寻一快乐之方法。……无论如何处境之中,可以不必郁郁,须从郁郁之中,生出希望和快乐之精神。”沈复有一位同乡,已活了一百多岁,沈复问他长寿的方法,那老人说:“余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烦。”沈复十分赞赏陆游、苏轼、陶渊明、白居易等人的诗,更喜欢他们达观的人生态度。沈复说:“当玩索陆(游)诗,正可疗余心病。”怎样治疗一个人的心病?诗曰:“自家心病自爱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

    养生月刊 2018年1期2018-01-29

  • 舌尖上的驯化和斗争
    也拼大口便宜吃。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载,妻子陈芸每天吃饭必用茶泡,且喜欢吃臭豆腐和虾卤瓜,两样都是重口味,沈复很讨厌。两人为此斗嘴,陈芸斗不过丈夫,只好用强:“你喜欢吃蒜,我陪你吃了,这卤瓜你也陪我尝尝如何?”说着便递过筷子“强塞我嘴里”。沈复捏着鼻子试着嚼了嚼,尝出美味,从此也开始吃了。如此这般,后来,沈复连臭豆腐也觉得好吃,完全被“驯化”了。沈复后来还傲娇地问陈芸:“我刚开始挺讨厌这些的,怎么后来又喜欢上了?口味的变化真是令人想不通啊!”陈芸则笑着答

    饮食保健 2018年24期2018-01-27

  • 沈复与芸娘 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于癸末年的冬天出生在这里。这本书之所以有“小红楼梦”的美誉,缘由之一,在于两部文学著作均道出尘世各种滋味,写尽红尘曲折情感。沈复,与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娘之间的情趣生活、甜蜜爱情,包括后来的坎坷旅居,都好似苏州古城中的依依杨柳,缠绵旖旎……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沈复在小时候跟随母亲去外婆家,再次见到表姐陈芸后,他同自己的母亲说,如果要为我选择媳妇,我非淑姐不娶(陈芸,字淑珍)。那一年,沈复十三岁。他的淑姐也不过比他大十个月

    家庭生活指南 2018年8期2018-01-22

  • 沈复的师爷生活探析
    张敏摘 要 清人沈复是乾嘉时期的普通文人,一生游幕,著《浮生六记》,记录生活点滴与游历见闻,真实地反映了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对研究清代师爷这一职业群体的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关键词 沈复 浮生六记 师爷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卒年无考。时值清中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沈复出生于文人之家,自小学习诗文,衣食无虞,且身处江南,风物灵秀,自言“天之厚我可谓至矣”,十八岁娶舅家女陈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2017-10-30

  • 沈复的幻象
    沈复的幻象对沈复来说︐小世界和微型山水是心灵自由的幻象︐也意味着与外部世界的紧张对立︒■ 闲情与遐思COLUMN王语行:作家,青年学者。生长于鲁南,现居重庆。撰有《胡兰成:人如乱世》《吴芳吉年谱》,编有中外诗选《绝妙好诗二百首》为了纾缓大家庭生活带来的压抑感,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沈复夫妇移居苏州金母桥东的荒僻之地消暑。这里原为明末张士诚王府废基,景色清丽,“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更可人者,屋西有瓦砾堆成的土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7年7期2017-10-16

  • 夫妻贵在日常
    在日常◎ 林东林沈复字三白,既生在衣冠之家,又生在苏州沧浪亭,可谓双料的江南才子。说沈复是才子,其实他也就写了几首诗,画了几幅画,可稀奇的是,只有沈复写出了《浮生六记》,倒不见谁写出《浮生七记》《浮生八记》。历来读中国文学者,皆以读沈复《浮生六记》为幸,我亦如是。《浮生六记》的可爱,就在于能从凡尘琐碎中发掘出情趣与意味来,一花一天堂,柴米油盐是柴米油盐,但又不尽是,尘寰俗事里亦有人世的繁华和炎凉。漫想沈复一生,虽是一介才子,但也奈何不过贫寒颠沛,没有功名利

    爱你 2017年20期2017-07-12

  • 沈复:养心为本 养身为要
    李金钢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号梅逸,以《浮生六记》闻名于世。在这部传诵不衰的自传体散文中,卷六“养生记道”记述了其养生之道、强身之举和长寿之法,颇受世人的关注与青睐,以致博得“养生从此留真诀,休向嫏嬛问素书”之嘉誉。以运动来养生 沈复喜爱打太极拳,且深有感悟。他认为,太极拳是由无数圆圈连贯而成的一种拳术,因此一招一式,皆不能离此圆圈。否则,便违背太极拳之原理。练习太极拳前,须存神纳气,静坐数刻。打拳时要舒缓,由始至终,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一般。他遵行苏子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3期2017-03-30

  • 沈复自嘲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所作《浮生六记》,一直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好评如潮,经久不衰。在《浮生六记》第四卷《浪游记快》中,沈复曾写过这样一段小插曲:那年,他初次游历长江,心情极为畅快。在船头饮酒时,发现捕鱼人用的渔网很奇怪,它用竹子编成,大不足三尺,网孔大小却约有四寸。更奇怪的是,渔网的四个角都用铁箍箍着,似乎是为了更容易沉到水中。沈复见状,忍不住笑说:“雖然圣人早就教导我们说,渔网不要用太细密的网孔,但是像这样的孔大网小,怎么可能有收获呢?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47期2017-03-07

  •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生活于乾嘉时期的沈复,并没有被乾嘉学派的考据之风所影响,而是深受以袁枚为代表的崇尚真情、提倡性灵、反对传统的新思潮的感召,用自己的真性情书写了《浮生六记》。此书自近代被发现以来,作品以其反映出人物的性情之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一直深受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此论文主要对沈复的人物分析来体味作品中的真性情,来体会平凡人生的艺术美。【关键词】《浮生六记》;沈复;真性情一、高扬生命主题的真情至性,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沈复在文中对他的婚姻有做这样的介绍:余年十三,随母归宁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2016-12-21

  • 不见文字 但睹情性 ——略论《浮生六记》的情感写作
    六记》,竟总以为沈复应该是属于明代的。然而此君实乃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习幕作贾,名不见经传,其笔端独怀缠绵之情,用词遣句呈现一片性灵天分,且所述皆亲历之至爱至痛情事,于平淡琐屑之中洞见沧桑之感。《浮生六记》全书共分六卷,后两卷疑为人所补。前四卷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前三卷记叙和妻子陈芸的感情生活和悲惨遭遇,文字细腻,不假雕饰,其中相濡以沫的夫妻情尤为感人。《浮生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高,但就其所有别于封建做派的载道

    长江丛刊 2016年11期2016-11-26

  • 试论沈复与陈芸的悲喜人生
    思考。关键词: 沈复    陈芸    婚姻    生活沈复,苏州人,生于1763年,字三白,妻亡后,自号梅逸。以习幕为业,亦短暂经商,无馆时卖画度日。于1775年,与舅陈心余之女名芸字淑珍者缔姻。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诗文不敢多言男女关系,至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妮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三白《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①《浮

    文教资料 2016年19期2016-11-07

  •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生活于乾嘉時期的沈复,并没有被乾嘉学派的考据之风所影响,而是深受以袁枚为代表的崇尚真情、提倡性灵、反对传统的新思潮的感召,用自己的真性情书写了《浮生六记》。此书自近代被发现以来,作品以其反映出人物的性情之真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一直深受读者的追捧和喜爱。此论文主要对沈复其妻陈芸的人物分析来体味作品中的真性情,来体会平凡人生的艺术美。【关键词】:《浮生六记》;沈复;陈芸;真性情中国当代学者周国平在其文章《论真性情》里写道:“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2016-05-30

  • 论《浮生六记》中的夫妻之情
    和“浪游记快”。沈复把他与妻子二十三年的感情都浓缩成了这篇《浮生六记》。沈复写的这些夫妻恩爱、家长里短中,都包含着他对妻子的柔情。(一)婚后缱绻与品月评花的爱情沈复与陈芸志趣相投,婚后常一起看花赏月,专注于莳花弄草,鉴赏顽石。他们还曾寄居于萧爽楼,交往过许多风雅人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细节中也处处能看得出他们的恩爱浪漫。有言语上的调笑,有月下的对酌,有相伴出游,也有谈诗论画。他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结婚二十三年还如最初那样恩爱。现代夫妻间能

    参花(下) 2016年11期2016-01-23

  • “浮生”之美——有关《浮生六记》的记忆碎片
    典,这个人,便是沈复。说起沈复,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以入世之人的眼光看来,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一生——有才却不能立足于世,成家却无力护妻荫子,终身游走于社会的中下层,自己半生颠簸流离,还让爱妻于贫穷中死去。这些惨淡的身世浮沉,多记述于《坎坷记愁》一章中,我也想自此说起。因为在这一章里,沈复在他的文字和记忆里,还是最实际的样子,实际到会因为钱而发愁,实际到会面对爱人的生离死别,实际到会卷入家庭的矛盾纷争。他记得爱妻因代笔写信而遭父母

    长江丛刊 2015年2期2015-11-17

  • 舌尖上的驯化和斗争
    张恒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载,妻子陈芸每天吃饭必用茶泡,且喜欢吃臭豆腐和虾卤瓜,两样都是重口味,沈复很讨厌。两人为此斗嘴,陈芸斗不过丈夫,只好用强:“你喜欢吃蒜,我陪你吃了,这卤瓜你也陪我尝尝如何?”说着便递过筷子“强塞我嘴里”。沈复捏着鼻子试着嚼了嚼,尝出美味,从此也开始吃了。如此这般,后来,沈复连臭豆腐也觉得好吃,完全被“驯化”了。沈复后来还傲娇地问陈芸:“我刚开始挺讨厌这些的,怎么后来又喜欢上了?口味的變化真是令人想不通啊!”陈芸则笑着答他:“情之所

    意林 2015年23期2015-10-21

  • 沈复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的写实元素
    130000)清沈复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的写实元素刁艳红(长春光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本文通过对《浮生六记》进行分析,探讨沈复在《浮生六记》创作过程中独具特色的平实清新、毫无雕琢藻饰的“写实”语言,展现其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沈复;自传体;《浮生六记》;写实元素一、《浮生六记》中的写实风格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即写作风格。写作风格因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环境等客观原因和作者个人经历、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2015-10-16

  • “花痴”沈复的“兰花劫”
    赵元波沈复是清代文学家,爱花成癖,尤其喜欢兰花。好友张兰坡曾经送给他一盆荷瓣素心兰,茎叶细致,花瓣素雅,算是兰花中的极品,沈复就像得到了美玉一般,爱不释手,精心呵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盆兰花好像也懂得沈复的心思一样,长势良好,还发出了几个新芽。高兴之余,家里来了客人,沈复都要向客人们介绍一下自家的这盆兰花。大家见了,称奇不已,啧啧赞叹,有人愿意出高价向沈复分上几苗回家种在花盆里,沈复哪里肯答应。接下来的日子里,沈复发现,好端端的兰花竟然慢慢枯死了,

    意林 2015年18期2015-05-14

  • 清欢雅事与伊共
    字为生的寻常书生沈复,是个温润厚朴的文雅男子,不爱江山仕途,亦不沉溺纸醉金迷的浮华,他与爱妻芸娘过的是布衣蔬食可乐终身的清淡平稳生活,一部《浮生六记》更是将这对神仙眷侣的日常描绘得如画美妙。沈复与芸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芸娘虽是林黛玉般娇弱,却没有瘦羸的病态。她柔美婉和,仪容清秀,小家碧玉。芸娘打小颖慧,懂诗书棋艺,女红琴画,操持着家中日常琐细,实属一个可爱女子。芸娘贪吃零嘴儿,常常操办着节令馔肴。芸娘喜欢吃茶泡饭,沈复便蓄盛夏荷花绽放时花心上的露水为芸娘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5年2期2015-01-07

  • “师爷”沈复的文人趣味——论《浮生六记》中的“闲”与“趣”
    )在今天也许还有沈复这样的文人,也许仍有芸这样的女子追随在他身边。这样的夫妻,在今天不知会不会摆脱当初的悲剧过上幸福生活?不知道他们所沉溺于的幸福生活会不会长久一些?生于乾嘉时期的沈复虽曾弃儒经商,但一生还是以游幕为主,在州县衙门中当“师爷”,正如李乔所言,“沈三白是个学有师传、有家学渊源、子承父业的师爷”[1](P80)。《浮生六记》以浓郁的文人趣味记录了一个师爷的落魄人生。《浮生六记》留给读者的是唯美凄凉的回味,前人所谓“凄艳秀灵,怡神荡魄”[2](P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
    张 硕摘要:沈复与蒲松龄都是受清代某些发展起来的先进思想因素影响而对女性有着更为进步看法的文人。本文着重从对妻子所怀情感、所推崇的为妻品质、对妾妓的态度、对男女闺情的看法四个方面对二人进行异同比较,以阐释他们的女性观。关键词:沈复;蒲松龄;浮生六记;述刘氏行实;女性观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12(2009)02-0095-12在清代初年,文学史上出现了两位著名作家:沈复和蒲松龄。沈复(1763-1825),字三白,

    蒲松龄研究 2009年2期200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