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志

  • 河南南阳县旧志《(光绪)南阳县志》考述
    是河南南阳县现存旧志中内容翔实、体例严谨的一部旧志。是志举纲带目,条分缕析,深稽博引,纠谬补遗,虽然在行文格式、编次等版刻体式上存在不足,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汇集自周至清有关南阳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为研究者整理相关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关键词:南阳;旧志;《(光绪)南阳县志》;文献价值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4-0137-04南阳县旧志始修于明万历年间,传世者主要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4期2023-05-26

  • 明嘉靖《汉中府志》及其校注本评析
    710006)旧志整理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也是见证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进步的重要方面。陕西各地的旧志文献整理,包括采取影印复制、标点注释、考证辨析、辑佚订补、白话翻译、分类编纂等不同方式的整理工作,业已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1]。近二三十年以来,汉中市旧志整理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譬如清顺治《汉中府志》、康熙《汉南郡志》、嘉庆《汉南续修郡志》等府郡志的校点整理,以及宁强、略阳、留坝、南郑、洋县、勉县、城固、佛坪、镇巴等县厅志的校点整理,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3-01-24

  • 旧志的活化利用:以旧志整理出版为例
    编修的地方志称为旧志旧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价值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不仅是各级各类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点,也是读者查阅的重点文献。为便于读者利用旧志,对其进行整理再版已成为文献工作者的新任务。1 旧志发展概述编史修志是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最早的方志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尚书·禹贡》《山海经》可算作早期的方志。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1]因此,有人认为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为后世方志的发轫。从广义角度说,地方行政区的历史即方志。宋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2期2023-01-20

  • 黔西北旧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研究
    存的黔西北14部旧志中,保存着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民俗史料、文学作品等重要资料,但是目前学界对黔西北旧志的研究却仅有零星的单篇论文,而黔西北旧志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价值研究,还没有相关的论文出现。因此,梳理、考察黔西北旧志中的文化资源及开发利用价值,不仅有助于挖掘和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梳理地区文化脉络,传承民族文化,更有助于发挥其文化资源的价值,深化地方文化的研究,使其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1 黔西北旧志文化资源黔西北旧志作为“地方百科全书”的一方志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0期2022-12-28

  • 全国体量最大的省域旧志整理工程《江苏历代方志全书》
    国体量最大的省域旧志整理工程。《全书》以清末行政区划为标准,同时参照现行行政区划,分设省部、府部、小志部和附录4大板块,收录了唐代至民国期间各种方志古籍650多种,总计影印图版约80万幅。其中,省部的《南畿志》“开各省通志之先河”,乾隆《江南通志》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为“名作”,民国《江苏备志稿》是第一次出版;府部设江宁府、苏州府等8个部分,收录历代府志及其所属各州县的州县志;小志部选收部分乡镇村志和盐漕水利、官署、书院等专志。《全书》所收方志古籍种类

    江苏地方志 2022年3期2022-11-22

  • 王昶与青浦方志文化*
    序》,《上海府县旧志丛书·青浦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763页。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青浦县知县杨卓鉴于县志百年未修,延聘青浦名流王昶在万寿道院开局修纂。王昶,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朱家角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致仕后,主讲娄东、敷文书院。学识广博,工诗文,与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并称“吴中七子”,著述宏富,著有《春融堂集》共60卷;擅长金石学,撰有《金石萃编》160卷;此外,有

    上海地方志 2022年2期2022-08-05

  • 清代扬州学者对方志学理论的探讨
    的重要性,他认为旧志图表过于简陋,厕立于序目凡例之间。并指出“今编地志,宜县各为图,城厢四境,复各为分图”[9]251。清末,西方地图学的传入,对扬州方志地图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清末扬州方志中,地图大多绘作精美,而且引入了比例尺和规范的图例,并标出南北方向,实用价值较传统地图提升很大。扬州学者们编纂地方志能够如此地重视地图的绘制和收录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在修大清一统志时,雍正帝曾下发上谕称:“朕惟志书与史传相表里,其登载一代名宦人物,较之山川风土尤为紧要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6-09

  • 新旧时代接榫处的历史书写
    黔中大地,明、清旧志修纂成就斐然,仅梁任公于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所称赏的便有清道光朝的《贵阳府志》《大定府志》《兴义府志》《安顺府志》,认为它们可“列著作之林者”,而郑珍、莫友芝合纂的[道光]《遵义府志》更是被其推为“天下府志第一”。在梁任公所提及的几部方志之外,尚有[乾隆]《贵州通志》被收入《四库全书》,现存贵州建省后最早的[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则入“四库全书存目”,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贵州旧志修纂的实绩。进入民国之后,贵州旧志编纂延续了明清余绪

    藏书报 2022年14期2022-05-30

  • 中心与边缘:清代宁夏进士梁栋主修旧志考述
    所成而存留至今的旧志,保存了大量诗文,富有文献价值。旧志也蕴藏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一座有待发掘整理的资料宝库[1]29。有清一代,许多著名学者参与旧志编纂,如黄宗羲参修《〔康熙〕浙江通志》,顾炎武参订《〔顺治〕邹平县志》《〔顺治〕德州志》,施闰章主修编纂《〔顺治〕登州府志》《〔康熙〕临江府志》《〔康熙〕袁州府志》等数部旧志,这些由名家参与编修的旧志更受研究者青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心材料。但实际上,清朝修志主体实为文名不显之人,也正因此,这些方志

    西夏研究 2022年2期2022-05-24

  • 《新唐书·食货志》《旧唐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典》及《唐会要》食货篇目史料价值对比
    称为《新志》与《旧志》,将《通典·食货典》简称《食货典》,并将《唐会要》中的相关篇目简称为《会要》,现就以下几种角度进行分析。1.1 史料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单就史料保存的完整程度来看,《旧志》保存的完整度最高,《旧志》基本是由原始史料堆砌而成,由于原始史料内容反映当朝历史相对直观、可靠,其史料价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其较高的原始史料价值,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就大量录用《旧志》的内容。而《新志》则不同,《新唐书》立意明确,重于记事而不再大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期2022-03-22

  •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at ghost points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in treating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study
    “篇内资料,多取旧志”[3],但赵鹏超在采用旧志史料的同时简要地补入了嘉庆二十二年(1817)至民国十九年间(1930)的人事史料。其体例无创新之处,内容太简。如人物、官师等门,对旧志删十之七、八,新增亦常以“无事可记”省略。Comparisons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4 wk of treatment did not yiel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ractiona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22年3期2022-03-07

  • 桂林旧志整理与利用情况调查
    划不断变迁。桂林旧志是一个时空概念,从时间来看,1949年以前纂修的地方志都涵盖在内;从空间来看,指现今桂林市行政区划内的地方志,即桂林市以及下辖6个区(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1个县级市(荔浦),10个县(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平乐、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地方志。近几十年来,广西旧志的整理和研究成果丰硕,然而目前作为广西北部重镇的桂林旧志的整理和研究明显不足,目前没有一部桂林旧志得以校点整理,现存桂林旧志的现

    广西地方志 2021年4期2022-01-18

  • 宁夏旧志中的民俗资料及其价值
    籍。本文梳理宁夏旧志中的民俗资料,分析其编修体例、内容,并探讨其价值。一、记载民俗资料的宁夏旧志有多少有关宁夏旧志的基本资料,在《陇右方志录》《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宁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方志类目录文献著录得最为集中。《中国方志丛书》《宁夏历代方志萃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宁夏旧方志集成》等丛书集中或部分影印了宁夏旧志。根据《宁夏珍稀方志丛刊》[1-2]《宁夏旧志研究》[3]等相关整理研究成果,传世的宁夏旧志共有3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1-17

  • 1949年以来河南方志的整理、出版与研究
    已基本佚失,现存旧志仅六百多种[3]。目前,最早的是清代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录而出的《河南志》[4],后经缪荃孙校刻,作《元河南志》,其余幸存方志皆是明、清、民国时期纂修。这些资料是河南地区社会历史变迁的原始记录和历史见证,也是研究“老家河南”的珍贵史料。一、河南方志整理、纂修概况1981年,河南省政府在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落实河南各地区旧志整理、史料征集和新志编纂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相关工作主要涉及影印出版现存旧志,纂修新志,目录编制、提要撰写及

    出版广角 2021年19期2021-11-15

  • 北宋祭孔佾舞舞谱恢复的分析
    04 年的《阙里旧志》,针对祭孔佾舞的身段内容给予了详细记载,后与《叛宫礼乐疏》并称为双人舞谱;1543 年的《南雍志》,以记载身段为主,记载行文与《阙里旧志》具有相似性;1597 年的《三才图会》与《南雍志》一致,以记载身段为主,对祭孔佾舞舞谱及相关术语给予了完善与补充;1598 年的《叛宫礼乐疏》;1622 年的《大成礼乐集》;1606 年的《乐律全书》;1307 年的《文献通考》等。此类文献所记载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广泛认可性,记载舞谱资料涵盖了明代各

    戏剧之家 2021年3期2021-11-14

  • 论整理“旧志”的基本方法与学术规范
    赵永康所 谓“旧志”,盖指1914年以前官府主持所修的地方志书。其共同特征主要是使用繁体(包括若干历代异体、别体)汉字,以文言文编写、不加标点且竖排印刷的“白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此,蜀中各地都在对旧志进行整理,标点、注释印行,以俾更多人读得懂这些前代方志之书,有益于存史、育人、资政,功莫大焉。然而纵观经过整理的这些旧志,相当一些未能进行学术意义上的校勘,标点亦偶有失当;至于所谓注释,则大

    巴蜀史志 2021年2期2021-09-10

  • 挖掘旧志史料 服务乡村振兴——以清代《广安州志》为例
    州新志》。但这些旧志部分已散失,现查找到的有清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广安州志》和宣统《广安州新志》6 部。近年来,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将这些宝贵的旧志,通过重勘、点校形式,已出版5部。在旧志整理过程中,发现有的资料可以整理出版,有的历史故事可以传颂,有的名胜古迹可以恢复,还有的物产特产可以开发。因此,我们应主动挖掘旧志史料,打造地方文化、名优产品、旅游品牌,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乡村振兴。一、挖掘人文历史,打造地方文化旧志所记载的历史,

    巴蜀史志 2021年3期2021-07-30

  • 校研并举 嘉惠学林 ——凤凰社本《江南通志》评介
    区之一,向来重视旧志整理。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社会需要,江苏加大旧志整理的力度,成果不断涌现。旧志整理的类型大致有校点,如〔永乐〕《常州府志》、〔嘉靖〕《昆山县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武进阳湖合志》;校注,如〔至正〕《重修琴川志》、〔隆庆〕《丹阳县志》、〔民国〕《兴化县小通志》;影印,如《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江苏历代方志全书》《金陵全书·方志类》《昆山历代乡镇旧志集成》《历代太仓旧志丛编》《常熟乡镇旧志集成》;今译,如〔康熙〕《睢宁县志

    江苏地方志 2020年4期2020-12-01

  • 云南地方旧志中的“七月半”
    的云南省,其地方旧志之中的记录却差异百出,令人惊异。结合丁世良等编著的《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2],我们会发现在云南地方旧志之中关于“七月半”时间的记载可谓纷繁复杂。首先,与内地汉文化圈类似,七月十五日依然为主流,有十三家地方志均言及之。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有四家方志记载内容一模一样。乾隆增刻本《新兴州志》、民国铅印本《续修马龙县志》、抄本《续修玉溪县志》与1983抄本《江川县志》虽成书时间与地点不一记载却完全一致。表1 时间有“十五日”的方志初十至十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7-16

  • 《安次县四种旧志丛书》评介
    底本,以《安次县旧志四种合刊》本为对校本,对安次县历史上的四部珍稀旧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校注,历时六年,现已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这套《安次县四种旧志丛书》的整理与出版,无论是对安次县志本身的文本存传,还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弘扬,或是对地方区域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安次县悠久的历史沿革安次,历史上也曾一度名曰“东安”,为古之建置,由来久远。传说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次即古安墟地。“《汉地理志》云:‘武王封召公于燕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3-03

  • 《旧唐书·舆服志》与《新唐书·车服志》比较研究
    写开始),“以《旧志》为主体,《新志》则析其内容分隶于《旧志》之下。凡《旧志》所缺而 《新志》独有者,则别立专条”,分“总序、车舆”“冕服、朝服、公服”“常服、其他”三卷,用近150页的超长篇幅,对两唐书舆(车)服志进行了极为细致的研究,对每种服制都从源头、形制、演变予以分析,既有史料根据更有图像依据,言之成理,令人信服,不仅是两唐书舆(车)服志研究最重要最出色的成就,也是研究唐代服饰最基础最便于利用的成果,是对唐代服饰研究的重大贡献,值得后学不断学习。孙

    艺术设计研究 2019年4期2020-01-14

  •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的价值分析1
    类相从,并附有“旧志序文论赞”以及江藩据《舆地纪胜》校补旧志一卷。相比于前几部志书,道光《重修仪征县志》篇幅更大,既增加了诸多旧志所不载之内容,又对旧志颇有存留之功,有“读此一篇,即可知诸志之崖略”之美誉[2],于后人研究仪征旧志具有重要意义。道光《重修仪征县志》是在引用了多种文献的基础上,又结合实地考察增入新的内容所编成的。刘文淇在《与王子涵司马论修县志书》中对此阐述道:以各志互相参考加以釐订,并非径录旧文。况旧志新增,分析登载,其注明以上旧志者,足以见

    惠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2-21

  • 历代《芮城县志》篇目及内容的比较分析
    芮城县志》“芮城旧志历修姓氏”中著录。但自明代隆庆版《芮城县志》开始,历代编修者都以刘良臣主纂为本县修志之发端。第六次纂于清咸丰九年(1859),由知县丁树勋对乾隆二十九年(1764)《芮城县志》进行了增补,其卷序、篇目等都没有变动,仅在卷后对相关题目进行了增加(因此,未列入下表)。志书的时间下限整体延后。其余第三至五次、第七至十次编修,分别为明隆庆、清康熙和乾隆,清光绪、民国及1993年、2017年出版的《芮城县志》。各志基本情况见下表:从现存上述各代各

    史志学刊 2019年2期2019-02-20

  • 旧志中虹口三水的细考
    题的答案就散落在旧志的字里行间。一、俞泾浦的身世之谜谈及俞泾浦,《乾隆宝山县志》载:“俞泾浦,干河,南通上海界,入吴淞江。”[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宝山区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宝山县卷——乾隆宝山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第45页。《民国宝山县续志》载:“江湾浦,在芦泾浦东,今称沙泾,又称俞泾”。[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市宝山区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宝山县卷——民国宝山县续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

    上海地方志 2019年1期2019-02-20

  • 来新夏方志编纂实践简述
    后参与新志编纂、旧志整理以及志书评论等工作。一、身体力行新方志编纂积极投身新志编纂是来新夏对我国方志事业的第一个贡献。来新夏担任《萧山县志》《萧山市志》的顾问,从谋篇布局,到组稿、审稿、定稿、出版,事必躬亲。在其努力下,《萧山县志》被赞为全国第一轮修志的典范,《萧山市志》的编纂机构则被列为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他担任《平遥县志》顾问时,亲临平遥指导修志,规划篇章结构。《平遥县志》出版后,鉴于平遥“古城胜景不过为其数十篇章之一部分,语焉而难得其详”,且

    史志学刊 2019年3期2019-02-19

  • 来新夏与旧志整理*
    2],本文仅就其旧志整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作一探讨,揭示来新夏对旧志整理的主要学术观点和贡献。1 来新夏与旧志整理工作1.1 1980年代前我国旧志整理工作概况有学者曾总结,1949年后我国地方志修志概况是“50年代发动过,60年代启动过,终于在改革开放的80年代,真正形成高潮”[3]。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年制定《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时,将地方志研究列为重要项目,旧志整理工作也是工作重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1956年到1966年文革前,各地重

    图书馆论坛 2019年5期2019-01-20

  • 《四川地方志联合目录》简析
    、市志等,并按照旧志与新志的排列顺序以及相关著录规则著录了包括题名卷数、著者、版本、装帧形式、收藏单位、附注在内的共计六个款目,旧志收藏量按照版本划分达到了1312种,新志达到了658种,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广大读者利用方志提供了便利。二、旧志特点分析(一)区域分布特点表一 修有方志的各地区所属区县数量(家)统计数据从《四川地方志联合目录》中所收藏的旧志来看,如上文表一所示,总体与经济的发展状况呈正比关系,即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修志状况越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2018-09-21

  • 北宋祭孔佾舞舞谱恢复考略
    345年)《阙里旧志》(1504年)《南雍志》(1543年)《三才图会》(1597年)《叛宫礼乐疏》(1598年)《大成礼乐集》(1622年)《乐律全书》(1606年)《文献通考》(1307年)和《孔庙礼乐考》。这几部文献均是后世认可的权威史料,所记载舞谱内容涵盖了明代各时期,对于研究明代祭孔乐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二给出了几部文献史料的关系。其中《宋史》记录了最早的文字舞谱,《阙里旧志》给出了最早的身段舞谱。《南雍志》(明代国子监专志)和《三才图会》所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7-12

  • 《苏州旧志序跋汇编(府县志辑)》编写缘起
    先贤为我们留下的旧志约400种,占全省存世旧志的三分之一。要研究苏州乃至江苏的历史文化,离不开这些旧志。自汉至北宋千余年间,地方志曾以地记、图经等名称和形式长期流行。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考证,苏州一带曾有过顾启期《娄地记》、顾微《吴县记》、张勃《吴地记》、顾夷《吴郡记》等数种,可惜都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最有名的地记是唐陆广微的《吴地记》,顾颉刚先生称之为“后继者的阶梯”。著之于编的宋代图经多是祥符、熙宁、元丰、政和等时期纂修的。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著录

    江苏地方志 2018年2期2018-05-09

  • 新方志增设“杂记”琐议
    、记物之文。一、旧志中的“杂记”篇“杂记”之于志书,可谓源远流长。地方志自宋代志书定型以后,一般志书皆设“杂记”一门,但其取名不一,最早称之为“杂录”。如北宋时期著名书学理论家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即于志尾设“杂录”一门。南宋时期范成大撰《吴郡志》,亦于志尾设有“杂录”,内设奇事、异闻、考证、杂咏、杂志5目。延至清代,章学诚为解决传统志书著述体与辑录体混杂的问题,提出了创立三书体志书的主张,即志书“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

    上海地方志 2018年1期2018-04-02

  • 改革开放40年陵川县地方志工作回顾
    、地情资料编辑、旧志整理、年鉴编纂、行业志乡村志编修”五业并举的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县志编纂顺应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讲过:“了解历史的可靠方法就是看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改革开放后,随着读志用志人群的增多和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逐步建立,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编修地方志的工作热潮。陵川的第一轮县志于1991年5月启动实施

    史志学刊 2018年6期2018-04-01

  • 《光绪淮安府志·贡举表》校勘记 ——兼谈旧志整理中信息化资料的利用
    校勘记 ——兼谈旧志整理中信息化资料的利用◎ 杜 涛根据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安排,笔者于2009年承担《淮安文献丛刻》第八辑《光绪淮安府志》中《贡举表》等卷的点校整理任务。旧志中的科举资料,多录为《选举志》,或称《贡举志》,体裁上有志和表两种形式。旧志中的《选举志》部分是重要的地方文献资料,留存有当地文化名人、文化世家的一些基础材料,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状况,甚至可以作为研究一地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情况及其兴衰的参考,故而一直受到地方文史研究

    江苏地方志 2017年2期2017-06-09

  • 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方志馆390个,旧志整理出版累计2500多部。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二轮修志稳步推进,年鉴编纂扩面提质,旧志整理成果显著,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突飞猛进,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依法治志格局逐步形成,地方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会议要求,各地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讲话精神,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天津史志 2016年1期2017-05-20

  • 对当前旧志整理的几点看法 ——以山东省部分史志机构的旧志整理成果为例
    夏传玉对当前旧志整理的几点看法 ——以山东省部分史志机构的旧志整理成果为例夏传玉旧志整理,是续接民族文化之根、弘扬先祖思想之魂。做好旧志整理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文化建设,是各级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针对当前旧志整理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从基础、关键、目的和发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寻求解决地方史志机构在旧志整理工作中的“有所作为”与“有所不为”的途径与方法,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以期取得旧志整理成果数量与质量双提高。旧志整理;史志机构;依法治志

    上海地方志 2017年2期2017-04-12

  • 天津旧志基本情况概述
    笔者曾作《天津市旧志保存及整理出版概况》,发表于《天津史志》2011年第2期,介绍天津历代旧志57部。五年来,在阅读中又陆续发现一些新的资料,故对旧文进行增补修订,重新发表,以就教于方家。方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连绵不断。历史上的天津旧志,作为反映不同时期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面貌的资料,内容丰富,是一份值得重视的宝贵文化遗产。整理旧志,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赋予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重要职责。为做好天津旧志整理工作,必须先对1

    天津史志 2016年4期2017-03-31

  • 明清时期皖北孝子 (男)研究 ——以光绪 《宿州志》《寿州志》和 《亳州志》为考察对象
    。挖掘和整理皖北旧志中的孝子材料,对于建立当代新型的社会主义孝道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明清时期;皖北;孝子 (男)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对孝的诠释有所不同。在中国,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始至终都是维系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历代儒学大家的补充、阐释,孝在中国成了一种有特定内涵的文化,被称之为孝文化。这个文化的最基本意义就是孝顺父母、尊敬亲长。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纯粹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30

  • 书 讯
    志中,各地在整理旧志时,均编著了各省及一些市、县现存的旧志书目。编著者根据这些书目及各地旧志整理情况和收集方志刊物中的相关信息,汇编而成。以条目体式,条为一书,共收入1852条(种)。每条内容包括书名、在《联合目录》中应植的位置、时代、编纂者、现存处所、资料来源,个别条目略有志书的经历及某些情况的说明。这些志书,或未知为修过,或知曾修成过,但不得见,已被视为亡佚者。现存情况极为分散,编著者并未得见其书,故书名当以《稀见著录方志书目过眼录》为宜。国家图书馆2

    广西地方志 2017年4期2017-01-27

  •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的影响效应及利用设想
    李洪珍《上海府县旧志丛书》的影响效应及利用设想余 璐 翟 辉 李洪珍《上海府县旧志丛书》于2015年年底全部完成整理出版工作,上海也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内第一家完成府县旧志点校出版工作的地区。此事对学界和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和后续效应。修志为用,应当充分发掘旧志资源,要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采用编纂历史读本、进中小学教材、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制作音频视频节目等手段来提高旧志的利用率。府县旧志丛书;影响;利用自2007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成立《上海府县旧志丛书

    上海地方志 2016年2期2016-04-11

  • 十年磨剑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整理出版述略
    磨剑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整理出版述略吕瑞锋《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共11卷36册4000万字,大致收录“今上海市行政辖区内,从古代而至1949年前编纂之府志、卫志、县志、厅志……”,历时九年而成,文章简要回顾整理过程,包括调查摸底,获取底本,点校整理,出版等环节。上海府县旧志;整理;点校;出版;回顾全国地方志系统旧志整理工作约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4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立了旧志整理工作委员会,明确旧志整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所谓旧志就是“1949

    上海地方志 2016年2期2016-04-11

  • 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创新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出版感言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出版感言许洪新地方志蕴藏丰富的史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上海是中国方志编纂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志书修纂传统久远深厚,私家修志盛行,质量普遍较高。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至1949年上海地区修有各级各类方志及方志资料至少340余种,然而迄今见存不过约180种。整理出版上海地区旧志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珍贵的历史文献,更在于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服务社会、发展和创新。上海府县旧志;特点;保护;利用2016年年初,《上海府县旧志丛书·上海县

    上海地方志 2016年2期2016-04-11

  • 天壤孤本康熙《荣县志》的发现
    全国共存民国之前旧志8200种以上。其数量庞大固然可观,但存佚,或失传者也不在少数。现代以来,对地方志版本及馆藏的考录,民国时期有朱士嘉先生的《中国地方志综录》。1985年正式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为中国大陆各文献机构存藏旧志的全面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志编纂的兴起和对旧志研究广泛开展,又有为数很少未经目录记载的旧志版本被发现,每一种旧志的“复出”,都是一次极有价值的发现。同时期,大陆之外收藏的中国稀见方志,也通过考录著作得到反映,或

    文史杂志 2015年3期2015-09-10

  • 《天津区县旧志点校》蓟县卷整理出版
    编审的《天津区县旧志点校》蓟县卷,历经数年的编辑整理,终于印刷出版。该书包括明嘉靖《蓟州志》、清道光《蓟州志》和民国《蓟县志》三部,约68万字。市地志办在做好组织推动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旧志整理出版工作,挖掘拯救优秀历史文化遗产。2008年6月,宝坻、武清、宁河、静海等区县的旧县志,经点校、编辑后印刷出版献于读者。2013年以来,市地志办聘请天津史志专家对明嘉靖《蓟州志》、清道光《蓟州志》、民国《蓟县志》进行了集中点校。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对旧志进行

    天津史志 2015年1期2015-06-15

  • 旧志书校勘整理的思考
    有的文化奇观。而旧志作为华夏文化重要宝库之一,还处于半昏睡状态,对其开发利用,使之从放光彩,是我们当代方志人的重要职责。所谓旧志,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编修的志书。旧志可以分为古志(清以前)和民国志。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应该是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有的人认为《华阳国志》是最早的地方志),之后宋元有几部地方志但很少,其大多体例不完善、内容简略,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志书。中国真正开始以政府行为来修志,应该是在明朝。而明朝及以前的地方志即使编写好了,也大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0期2015-03-19

  • 新旧《唐书·地理志》各州领县户口系年考——从州县建置的角度
    县和户口数字。《旧志》多数州有“旧领”“天宝领”县及户口数,个别州有“天宝后”“领县”“元和领”“今领”县;《新志》各州仅有一组领县和户口数字。《旧志》中“旧领”县和户口,经岑仲勉等学者考证已基本确定为贞观十三年数据。[1−3]《旧志》其他几个时期及《新志》的确切系年,过去虽也有学者讨论,但没有定论,有些地方需要补充。本文旨趣,通过对现存史料的校勘、考订和整理,重新检讨两《唐志》各州府不同时期领县的确切年份及户口资料的价值。一、《旧志》“天宝领”和“天宝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5-25

  • 《汾州府志·平遥编》序
    过程中,得读平遥旧志多种,于旧志情况了若指掌。平遥修志自金始修《平遥图经》以来,历明至清,共修志九次。计金志一种,明志四种,清志四种。金、明二朝志均佚,独清康熙十二年、四十五年,乾隆三十五年及光绪八年四志,尚散存各方,但使用颇多窒碍,幸2004—2005年该县重新影印康熙二志及光绪志等三种各数百册,几近全璧。而明志一无所存,时使冀先生引以为憾。冀先生于主编《平遥县志》尝不时翻阅《汾州府志》,平遥为汾州属县之一。府志中又有平遥专编。经相核校阅,参以专家考证,

    史志学刊 2014年1期2014-04-10

  • 《湖北省历代旧方志目录》初读小札
    一稿,著录湖北“旧志”387种,然所收或有不纯,种、部计算略有不当,且流传不广、鲜为人知。2012年,湖北省方志办又出版其所编《湖北省历代旧方志目录》一书。此目新近晚出,共收湖北历代旧志514种。所增甚夥,贡献宜多。“前修未密,后出转精”,是为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故此书目的编纂出版实在是可喜可贺。近取此目粗览一过,兹将有关初步印象记录如下:1 编纂缘起为贯彻湖北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开展全省历代旧方志搜集整理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湖北省方志办于2011年6

    图书馆研究 2014年6期2014-02-12

  • 对黑龙江省旧志资源整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50001)一、旧志资源及整理状况分析目前根据1985年中国社科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与1996年金恩辉、胡述恩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两部书统计得知,自1662至1949年,黑龙江省的各类旧志资源达88种。在这些旧志资源中,种类繁多,既有省志的志稿,也有府县志,更有乡土志,以及清代流人撰写的方志文献,不一而足。诸如《黑龙江志稿》、《黑龙江外记》、《黑龙江舆图总册》、《呼兰府志》、《双城县志》、《黑龙江乡土志》、《宁古塔志》、《黑河道

    黑龙江史志 2013年24期2013-08-15

  • 解密尘封的历史 传承优秀的文化
    于2002年进行旧志整理。2003年5月,成立楚雄州旧志整理出版委员会,组织领导全州旧方志抢救、整理校勘及出版工作,元谋案存4部旧志被列入整理出版之列。于是我们将两级旧志整理校勘合并进行。2005年,州县2级整理基本完成,先后出版。一、校勘整理旧志的意义(一)校勘整理旧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而地方志则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伴民族,随历史,生生息息,代代相传,是

    黑龙江史志 2013年24期2013-08-15

  • 隋唐五代天象记录统计分析
    文志》(本节简称旧志)的天象记录分为2部分。第1部分题为“灾异”,分类列出(原文无标题)日食86条(包括至德以后的24条)、客星29条(彗星及类似不明物,大约属于18颗客星)、五星凌犯及星昼见29条(包括月食1条)、五星合聚5条、流星6条、云气3条,共计158条。其中日食是整个唐朝的,其他则是自唐初至玄宗时期(618—755AD)的。第2部分题为“灾异编年-至德后”,按时间顺序不分类列出唐肃宗至德以后(756—906AD)的天象记录共337条。这些记录可以

    时间频率学报 2013年3期2013-06-20

  • 《山海关历代旧志校注》旅游价值探析①
    仅从《山海关历代旧志校注》对秦皇岛地区的旅游价值的角度进行探讨。1 山海关旧志文献山海关素有编史修志的传统,自建关以来,明、清、民国时期先后编修过八部志书。但史料记载的明万历年间张时显增修的《山海旧志》、天启年间邵可立续修的《山海旧志》和崇祯年间范志完主修的《山石志》,这三部旧志未留存下来藏本。1999年2月出版的《山海关历代旧志校注》是山海关区地方志办公室收集并保存下来的其中的五部,即明嘉靖十四年(1535)詹荣纂修的《山海关志》,八卷图一卷。清康熙八年

    中国商论 2012年20期2012-08-15

  • 浅论提升方志学学科地位
    约12万卷,这些旧志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献。早在清代,章学诚就提出设立“志科”。 把方志当作专门之学,学界一般将此视为方志学诞生的标志。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传统的文化形式在民国以后断掉不同,方志在民国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官志官修的传统被保留下来。尽管由于战乱和时间的关系,民国修成的志书不多,但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志稿,如余绍宋主编的《民国浙江通志稿》即是其中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依然重视地方志工作,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进行

    观察与思考 2012年12期2012-07-18

  • 山西省临汾市旧志整理述略*1
    49年之前编纂的旧志总数位居全省前列,而其中的明代版本已被列入善本古籍,清代、民国版本也多为较大型图书馆收藏,当地所藏数量极少。1980年至今的30年间,一批旧志得到了整理出版,主要是标点注释,承担整理任务的主要是县里的学者,为当地的历史文化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对而言,更多的现存旧志一直未能得到整理出版。在全国各地重视挖掘地方文化的现今,作为记录当地历史文化的“地方百科全书”,地方主管部门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快旧志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建功及当代、泽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1-12

  • 道光《颍上县志》探析
    的乾隆十八年刻本旧志基础上修撰而成。今存版本有安徽图书馆藏的誊抄本和国家图书馆藏的刊刻本两种。志书编纂于刘耀椿担任颍上知县期间(道光三至六年,1823—1826),成书于他转任阜阳知县之后,由其后任洪大镛负责刊刻。刘耀椿,字庄年,山东安丘县(今安丘市)人。清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安徽颍上等地知县、知府,一度任四川按察使,未到任即自求降为候补道,不久就罢官归里。刘耀椿为官期间,积极为地方兴利除弊,取得了显著政绩。他在担任颍上知县期间,兴修水利,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1期2011-08-15

  • 旧志书目书名项与著者项著录方法辨析——以《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为例
    330046)旧志主要记述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物产资源、名胜古迹等状况,是极具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其发轫于秦,到宋代大体定型,清代达到极盛。修志传统历代相沿不绝,旧志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里所说的“旧志”,实有两方面的限制:其一,成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故称之为“旧”;其二,方志之书,其体制历经衍替流变,早期的图经、地记,不过略记疆域、山川、风土、人物数端,至赵宋而渐趋凝定,以一地之沿革、建置、食货、风物、名迹、职官、选举、人物、艺文、祥异等悉汇为一

    图书馆研究 2011年6期2011-03-18

  • 论皖志的集藏与开发利用
    其功用。2.1 旧志的集藏2.1.1 了解皖志发展的历史和所修方志的种类皖省是我国古方志较为发达的地区,历史上曾产生了一批体例成熟、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志书,并出现过多次修志高潮。了解方志发展的状况,再对照现存志书,就可以使我们大致了解何时佚志较多、存志较多,摸清修志的家底,便于进一步开展方志的集藏工作。皖志种类繁多,按地区分,有省志、府州、直隶州志、县志、乡镇志、村志以及卫所志;按内容分,有通志和专志,其中专志有山志、水志、湖志、堤志、塘志、河志、泉志、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4期2011-03-18

  • 近20年来徽州旧志研究综述
    )近20年来徽州旧志研究综述蒲 霞(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230039)徽州旧志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发展及相关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近20年来学术界对徽州旧志的研究不仅范围逐渐拓宽,包括对徽州旧志的综合性研究、具体性研究以及对专志和佚志的研究,而且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涉及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徽州旧志;研究;综述徽州方志的编修由来已久,一直受到历代各朝政府和地方官吏、贤达的重视。徽州旧志仅有名可考的府县志书(不论存佚,不含专志)就达1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略论唐代的佛教医籍及其特点
    文中分别简称为“旧志”与“新志”。“旧志”是后晋时官修史书《旧唐书》的史志目录,按四部分类法,分为经诗子集四类。因四类的小目中未设释教类,故佛教医籍当收在“子部”下的“明堂经脉类”和“医术类”。当然,佛教典籍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医学著述,主要是涉医著述。笔者在“明堂经脉类”未见有关佛教的医籍,在“医术类”中与佛教相关的医籍有:释行智的《诸药异名》10卷,释鸾的《调气方》1卷,释僧深的《僧深集方》30卷,计3部。“旧志”修撰时以毋煚的《古今书录》为蓝本,而《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