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贯

  • 融贯论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审视 ——以《黄河保护法》相关规定为分析对象
    有高度的整体性和融贯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的制度设计、机构安置、运行体制等安排,能否有效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上中下游协同治理系统治理要求的实现,是观察黄河保护法立法科学化程度的重要窗口。借助融贯论的理性重构和批判性反思两种思维方式,从制度融贯与设计局限两个方向,分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机制的得与失,有利于形成相对合理的认识。一、融贯论中的理性重构与批判性反思一般来讲,融贯是指命题之间的关系状况,其意义有别于“一致”或“一致性”。对于后者,人们一般认

    法学论坛 2023年3期2023-07-31

  • 显现:功能主义真理论的重要概念
    性质——符合、超融贯、共一致。符合:命题“a是F”是真的,当且仅当,所指称的对象具有所指称的性质[2]22。超融贯:命题p是超融贯的,当且仅当,命题p在某个知识阶段是融贯的,并且在任何知识发展阶段都是融贯的[2]40。共一致:命题p是共一致的,当且仅当,命题p与整个道德框架超融贯,同时,该框架内与道德判断相关的非道德判断为真[2]176。符合适用于物理论域的命题,超融贯适用于数学、法律等论域,共一致适用于解释道德论域命题的真。当命题p为符合、超融贯或者共一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2-31

  • 知觉信念的辩护 ——戴维森与麦克道威尔之争新解
    :(1)戴维森的融贯论是在其彻底解释(radical interpretation)的意义分析模式下提出的,意在表明信念是内在的真实的。麦克道威尔认为,融贯论会导致知觉信念失去外部世界的限制,是对戴维森的误解。(2)两人虽然都拒斥单调的自然主义(bald naturalism)对知觉信念的还原论解读,但他们给出的替代方案是完全不同的。并且,麦克道威尔对其概念论中的理论困难回应并不充分。一、塞拉斯两难我们通常不会对感知到某物是什么与确信某物是什么作出区分,而

    理论界 2022年6期2022-11-26

  • 论《民法典》实施中的思维转化 ——从单行法思维到法典化思维
    变,从并立思维到融贯思维的转变。从多中心思维到基础性法律思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商事法律领域一直采取单行立法的模式,这使得许多法律人形成了单行法的思维定式,未将法律视为是系统的、有机的、逻辑的整体,而是形成了多元的、分散的、碎片化的思维方式。《民法典》的颁布奠定了民法典在整个民商事法律体系的中心地位,为此需要实现从多中心思维向基础性法律思维的转化。首先,树立以《民法典》为所有民商事法律的基础性法律的理念。这就要求深刻认识到在整个民商事法律体系之中,《民

    社会观察 2022年6期2022-10-22

  • 反思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分争与融合 ——关于解决证成难题的思路
    温和的基础论承认融贯强制力。关于融贯论可以这样描述,信念A的证成以信念B为根基,信念B的证成以信念C为根基,信念C以信念A为根基。如果内在联系足够复杂,许多哲学家接受这种这种论证,并称之为融贯论。基础论会出现知识的回溯问题,而融贯论完全依赖于信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信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与外在世界的关联,融贯论容易导致荒谬的结论,一个明显融贯论导致荒谬的例子是石里克给出的充满着种种怪异冒险的神话故事的例子。[4]419为了制止基础论的回溯问题,避免融贯论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4-16

  • 真理为什么在于符合事实 ——从需要角度看符合论与融贯论、实用论的争论
    长期以来面临着“融贯论”和“实用论”等不同看法的严峻挑战,甚至在争论中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节节败退。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争论各方的聚焦点主要集中在作为认知行为成果结晶的真理知识本身之上,却很少注意到“需要”特别是“求知欲”作为认知行为的动机源头在背后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并论证一个观点:按照求知欲的本性,只有符合论才揭示了真理知识的根本标准,融贯论和实用论等其他看法都存在严重的漏洞,难以成立。一、从求知欲看符合论的

    阅江学刊 2022年4期2022-03-25

  • 认真重视准则的学习贯彻
    制度体系内部价值融贯的“精神纽带”。党内法规体系是由四大党规部类和七种表现形式构成的一个制度整体,党内法规之外还有大量的党内规范性文件存在。党内法规制度的整体性主要由规范内容的一致性和规范精神的融贯性加以保障。与一致性主要是文字层面的技术要求相比,融贯性则是价值层面的更高标准,它要求党内法规的各项规定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契合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准则的重要功能就是为党内法规的价值融贯提供一个明文的标准。最后,准则是准确理解党内法规制度具体规定

    浙江共产党员 2022年11期2022-02-28

  • 西方真之理论的三次转向
    答案,如符合论、融贯论、实用主义真理观、冗余论、紧缩论等。在逻辑学里,“真”是判断逻辑推理有效性、可靠性和必然性的一个可靠依据。在整个西方哲学中,“真”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主题之一,正如帕斯卡·恩格尔(Pascal Engel)认为的一样:“真是一个核心的哲学概念,或许也是唯一的核心概念。许多其他重要的哲学概念或依赖于它或与它紧密联系……”[1]1不论“真”是不是第一哲学问题,但如果我们在哲学研究中,不能正确地掌握它,那么我们也不能正确地掌握其他的哲学核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2021-12-04

  •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融贯性还可从多方面挖掘。从纯文论拓展到桐城派选本与评点,即可发现,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融贯性还表现在诗学上的镕铸唐宋,地域上的贯通中西,选本上既立足古文又不废萧统《文选》等方面。桐城派作家践行义理、考据、词章三者的统一,也可算是文学创作与学术写作的融汇贯通。然而,桐城派理论融贯性的研究成果还不算多,其融贯诸体的综合研究还付阙如,其能够适应诸体的原因还尚待发掘,其跨文体价值与意义还需进一步评估。“桐城派研究”专栏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反思,热忱期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法律体系的定义:从部门法模式到权利模式
    英美学者描述为“融贯性”,如德沃金就提出了“作为整全性的融贯性”(coherence as integrity)这一主张[5]140-218。中国学者雷磊主张,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连贯性、体系的融贯性和理念的融贯性[6]5-8。其中,连贯性是最低层次的要求[6]5-6,也体现为融贯性的消极方面,即一个法律体系内的法律规范要尽可能不相互冲突。体系的融贯性和理念的融贯性是融贯性的积极方面,其中体系的融贯性要求一个法律体系内的法律规范是彼此支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26

  • “德法融贯”之构造逻辑与规范表达 ——以“孝道”在判决说理中的运用为视角
    理道德的内在价值融贯融贯论起源于哲学理论,指真理之间的逻辑一致性。从融贯论的视角来看,司法裁判依据中的法律规范和相关理由如果实现价值一致、逻辑周延、体系完整,则公众对该裁判结论往往能从内心认同层次予以接受。孙光宁认为:融贯性强调各个法律命题之间的协调一致、相互支持,可通过多种法律渊源及法律方法等贯彻融贯性以加强判决说理论证。①参见孙光宁:《判决理由的融贯性——从〈孝经〉判案说起》,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陈金钊认为:法律思维体系不仅要运用体系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 2021年2期2021-11-24

  • 共同担保人相互追偿权解释论
    体系与内在体系的融贯《民法典》的编纂彰显了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的高度融贯,因此,通过特定的编纂技术将上述两个体系融贯为一个价值理念统一的整体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⑤参见方新军:《融贯民法典外在体系和内在体系的编纂技术》,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9年第2期。对《民法典》条文的适用也应遵循体系融贯性的解释规则。依据融贯性理论,外在体系的一致性解释应当服膺于内在价值的融贯性。当代法学无时无处不在践行体系化的思维方式,法律规则存在于特定的规范脉络中,多数规则相互之间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山东审判) 2021年5期2021-11-24

  • 作文没那么难
    际上,把作文教学融贯生活,它将便变得形象可感,通俗易懂。作文来源于生活,作文写生活。把作文的结构布局与我们的头身脚相融合,把遣词造句与生活中我们穿的帽衣鞋相贯通,教孩子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发现,原来写作也是容易的。关键词:生活;融贯;由易到难;贴近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课程标准来看,小学生作文就是写他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课间游戏,参加的艺体活动,做的小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3期2021-11-23

  • 民法典成年监护制度的体系效益与融贯性实现
    逻辑与价值理念的融贯统一。鉴此,本文拟基于民法典体系区分之视角,以融贯性标准检视现行制度之体系效益,并就其不足提供解释论上缓和之方案。一、民法典之体系效益与融贯性追求(一)民法典之体系区分与体系效益早期人类文明中,法律规范主要由习惯法构成,加之法律交往形式简单,有限的法律规范并无额外的体系化需求。自城邦和国家出现后,生产能力和交易形态的升级加剧了价值冲突的频次,日益增加的规范数量最终促使法学领域中体系论研究的出现。从西塞罗将希腊体系思想在法学分类中的运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29

  • 入痴入迷亦大师
    学派的朴学传统,融贯西学东渐以后的若干新的方法,与章太炎共创中国近现代语言学字源学和语源学,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蔚成一家之言,时与章太炎、刘师培齐名,被誉为“国学大师”。黃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1915年,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

    科学导报 2021年3期2021-02-22

  • 植入广告的意动性构筑探讨
    。(三)文本内:融贯性广告需要保证自己文本的融贯,在自身构建的情境中达到逻辑自洽,才能起到良好传播效果。“从实质上讲,不管广告对真实如何操纵,最终都要保证文本的融贯,迎合社群的认知,以获取社群认同,才能实现广告传播的目的。”饶广祥在讨论广告真实时,提出广告内部的融贯性确立文本内部各元素协调统一,真知论则保证文本表意符合解释社群的认知,从而最终被接受⑦。广告真实性涉及符合论无法讨论的真实,与新闻的客观真实不同,因此应当回归文本。文本内部的逻辑自洽和文本融贯

    视听 2021年4期2021-01-31

  • “良渚揽秀·诗路寻音”诗画浙江主题推广活动在杭州举行
    、服装秀等形式,融贯中西古今,用现代、时尚、国际化的语言阐释浙江人文精华、做优诗路文章、擦亮良渚之光,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极佳的听觉和视觉盛宴。整场推广活动通过央视频移动网、新华社现场等媒体平台以及海外视频平台YouTube进行全球直播,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化艺术界人士200余人连线观看了此次活动。“Showcasing Quintessence of Liangzhu Civilization and in Search of Melody along Po

    文化交流 2021年11期2021-01-06

  • 融贯性在法律推理理论中的作用与价值*
    分明。对于那些对融贯性的作用感兴趣的人来说,不仅在法律推理层面,而且在更具一般性的实践理性层面,该书都能提供“一站式购物”的服务。该书拓展了哲学家、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和法学家的合作前景,它需要并且也值得被更多人读到。在阿玛亚对融贯性的讨论中,尼尔·麦考密克是一位关键人物。在阿玛亚的书中并不是只涉及麦考密克,在很多细节问题上亚历山大·佩岑尼克和罗纳德·德沃金也得到了认真的对待(对罗伯特·阿列克西也有提及,但相对较少)。麦考密克的核心地位基于诸多缘由。首先是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年3期2020-12-09

  • 论自然资源法双重体系之建构
    理,才能构建具有融贯性的自然资源法内外体系。关键词:自然资源法;内在体系;外在体系;融贯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9-0039-09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相结合的体系化结构是实在法的一个基本特征。①该理论被引入我国后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法的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建构的讨论,其中刑法学者和民法学者的讨论尤其热烈。②自然资源法作为资源利用领域的重要法律规范,同样存在内在体系与外在体系的建构问题。

    中州学刊 2020年9期2020-11-28

  • 论监察法规与中国规范体系的融贯
    本文拟从规范体系融贯性的视角出发,对监察法规的地位、监察法规与中国规范体系的关系进行剖析,探寻实现监察法规与中国既有规范体系融贯的路径,以期对监察立规事业及中国规范体系的融贯发展有所裨益。一、中国规范体系融贯的内涵融贯是描述规范体系内部运行状态的词语,不是所有规范体系都能够合理融贯,但融贯程度的高低是评价一个规范体系优良的标准与依据,体系内部越融贯,则各个规则间的运作就越有序,进而规范体系作为整体所能产生的正向作用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因此,内部的高度融贯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2

  • 符合论与融贯论之争 ——浅析逻辑实证主义的真理观
    符合论截然相对的融贯论。所谓融贯论,指的是系统内命题的一致性,这种观点将真看作是语言本身的性质,而不是语言和世界的关系。20世纪重要的思想流派——逻辑经验主义就曾在这两者之间徘徊不定。他们认为事实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凡是有意义的科学命题都必须还原为包含事实的内容,出于认识论的需求他们理所当然地拥护真理的符合论。随着对“什么是事实”的理解不同,也产生了融贯论的拥护者。本文试图以逻辑实证主义的三位代表——石里克、卡尔纳普和纽拉特为例,考察他们关于符合论与融贯论的

    科学经济社会 2020年4期2020-01-11

  • 吴冠中巨幅水墨《狮子林》以逾1.4亿元成交
    或活动,致敬这位融贯中西的艺术名家。此次亮相拍场的这幅《狮子林》高1.44米、宽2.97米,是吴冠中1988年创作的。吴冠中生平最重要的艺术创作之一狮子林题材,描绘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狮子林的风景,就可谓“风筝不断线”理论的发源地以及最好的诠释。狮子林题材被认为是代表吴冠中艺术生涯承前启后的重要杰作,囊括了他对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所有的理解和阐释。从《狮子林》开始,吴冠中以点、线、面表现山川风景的个人画风得以形成,他也由此进入艺术神游的自由王国。

    投资与理财 2019年7期2019-12-01

  • 没有“事实”概念的新符合论(上)
    复杂的命题的真。融贯是真理的内在要素。“真”概念绝不是平庸的和不足道的,相反,它是非常重要的和实质性的。追求真理是我们的使命。关键词:命题;“事实”;符合;真;融贯;新符合论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5-0005-008各门学科的目标是在各自的范围内发现有哪些真理。哲学的目标则更具一般性,它研究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真?当一个人说一个命题是真的时候,他在说些什么?传统有几种主要的真理论:符合论,强

    江淮论坛 2019年5期2019-11-28

  • 《“公孙龙子”重释与重译》简介
    章具有很好的思想融贯性;(4)对最困难的《指物论》的核心概念“指”进行语言哲学的理解,区分出“指称”与“实指”的层面,以此为线索对《指物论》的核心思想进行新解读,凸显出公孙龙子思想的理性主义语言哲学实质。第二部分是对于为何如此翻译《公孙龙子》的理论解释。这一部分就具体翻译中涉及的概念、理论性质及其相关的技术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同时,这一部分对于翻译中涉及的关于先秦时代汉语及名家思想的争议问题做出回应或分析。例如,关于“自藏”为何具有柏拉图式理念的性质之

    外语学刊 2019年6期2019-11-27

  • STIT 逻辑的能力片段初探
    用的概念如网络、融贯性与饱和性等,参考文献[4]。预设AGT={1,...,k}并给出网络的定义,其中关于极大一致集的定义与性质可参考文献[4]。定义7(网络).网络是三元组,满足以下条件:· 标签函数ρ 将任意s ∈S 映射到某个极大一致集。定义8(融贯性).网络µ=(S,{σi:0 ≤i ≤k},ρ)是融贯的当且仅当3不难发现,条件C1-3 分别对应邻域STIT 框架的相关条件,条件C4 则对应邻域STIT 模型上的语义特点,即:存在s 满足M,= 当

    逻辑学研究 2019年5期2019-11-14

  • 真理:重温一场传统的论战①
    观念论者所提倡的融贯论(coherence theory)之间。①两篇关于融贯论的经典著作是:H. H. Joachim,The Nature of Truth,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6;F. H. Bradley,Essays on Truth and Real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4。拉尔夫·沃克(Ralph Walker)论证说:在达米特和普特南(至少

    哲学分析 2019年5期2019-10-21

  • 非精确谓词逻辑推理
    这种缺陷,它就是融贯的(coherence),即避免确定损失且它是的限制,很明显是融贯的。一个下界预期是自我共轭且融贯的,它就被定义为一个线性预期,X上的所有线性预期构成集合P。特别的,线性预期的自然扩张被叫作线性扩张,它是一个定义在上的线性预期。假设存在两个下界预期和,如果那么Q控制(dominate)很多时候,下界预期没有预期方便处理,所以在下界预期和预期之间构建一个过渡桥梁将是有益的。定义1.对于任意下界预期它等价于所有控制的线性预期的集合相反的,对

    逻辑学研究 2019年4期2019-09-27

  • 主体立场上的法律融贯与理性重构* ——基于巴尔金理论的理解
    要 讨论法律是否融贯,必须从对“法律是否融贯的判断如何产生”这一问题的解答开始。融贯不仅是法律的一种客观属性,也是主体以特定方式思考法律的结果。如果某一法律能够获得一系列一致的原则或政策的合理支持,它就是融贯的。理性重构不仅是检验法律是否融贯的标准,也是主体理解法律的一种方式。理性重构是主体在众多法律资料中发现正当性理由的一种努力。法律的融贯出现在主体以理性重构方式理解法律的过程中,法律的融贯是主体努力通过理性重构方式理解法律的结果。理性重构只是主体对法律

    浙江社会科学 2019年1期2019-01-24

  • 没有“事实”概念的新符合论下
    复杂的命题的真。融贯是真理的内在要素。“真”概念绝不是平庸的和不足道的,相反,它是非常重要的和实质性的。追求真理是我们的使命。关键词:命题;“事实”;符合;真;融贯;新符合论中图分类号:B81;B81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9)06-0120-007四、新符合论的认识论假定在认识论方面,符合论可以持有两个不同的假定:强假定和弱假定。强假定断言,命题的真假与人是否认识到这种真假无关,甚至与人是否能够认识到这种

    江淮论坛 2019年6期2019-01-14

  • 苏珊·哈克的基础融贯
    一书中提出的基础融贯论及其学术影响。一、对基础论和融贯论的批评(一)基础论及其困境按哈克的解释,基础论(foundationalism)是指这样一种证成的理论,它要求在被证成的信念中区分出基本信念和派生信念,并且把证成看作是单方向的,即只要求用基本信念去支持派生信念,而绝不能相反。也就是说,基本信念构成了被证成信念的整个结构所依赖的基础。一个有资格成为基础论的理论,只要它承认下面两个论题:(FD1)某些被证成信念是基本的;一个基本信念之被证成,独立于任何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13

  • 漫谈避免虚假印证
    印证结论不唯一。融贯论方法的内在缺陷在于缺乏对证据印证结论的批判性反思,以至于“无法将真理与一个融贯一致的童话区别开来。”二、识别和防范虚假印证的方法为克服融贯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苏珊·哈克教授提出了符合融贯论的理论,既考虑融贯论所关注的“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支持”,又考虑符合论所关注的“证据对论证结论的相关性和支持度”,从而有效识别和防范虚假印证问题。基于符合融贯论,司法实践中对证据和证据体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在不考虑结论和其他证据的前提下,单个证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20期2018-01-22

  • 法律融贯论辨析
    陈曦摘要:“法律融贯论”一词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从类型学上看,法律融贯论至少可分为认识性法律融贯论、构成性法律融贯论、整全性法律融贯论三种。认识性法律融贯论是一种关于法律知识的证成理论;构成性法律融贯论是一种关于法律本质以及正确裁判的理论;整全性法律融贯论则是一种关于法律知识最优证成理论的广义融贯论。从真理论的角度看,认识性法律融贯论属于真理证成计划,构成性法律融贯论属于真理形而上学计划,而整全性法律融贯论则对认识性法律融贯论的真理论价值给予元理论说明。三

    北方法学 2017年6期2017-12-06

  • 内在体系外显与民法典体系融贯性的实现
    外显与民法典体系融贯性的实现文/方新军《民法总则》第一章中共列举了合法权益受保护原则等8项基本原则。此种在总则中列举原则的立法例源自《苏俄民法典》。虽然在民法典中设置总则的立法例起源于德国,但是在《德国民法典》(以下简称“德民”)中并不存在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且《日本民法典》(以下简称“日民”)、《台湾地区民法典》中也未见关于基本原则的列举。因此,对于在《民法总则》中列举各类基本原则究竟有何意义的问题,确实值得作进一步的反思。基本原则的列举和内在体系的外显

    社会观察 2017年8期2017-11-21

  • 浅析金岳霖《知识论》中的命题真理论
    000〕金岳霖受融贯论和实用论的影响,对传统符合论进行了改造。金岳霖以符合为真的本质,认为真有三项标准,融洽、有效和一致。只有满足这三项标准,命题才能为真。金岳霖的真理论结合了三种真理论的特点,但同样容纳了其内在的理论困难。金岳霖;真;符合论;融贯论;实用论一、命题的三种真理论在命题的真假理论中,一共有三种命题的真理论对金岳霖命题真的思想的产生起到了重要影响,分别是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金岳霖坚持符合真理论,并结合融贯论和实用主义真理论的观点,对传统符合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3-07

  •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真理观的超越
    理观中的符合论与融贯论,从而阐明马克思的实践论真理观的形成过程与内涵,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实践理论的真理维度和对传统真理观的现实性超越。真理;符合论;融贯论;实践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哲学家作为众多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的存在,在面对如此多变的环境过程,寻找真理,追求真理,自然而然地成为其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个重要印记。如柏拉图所说:“眼睛盯着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学家。”[1](P220)由此,哲学与真理变得密不可分。真理问题首次在哲学史上出现可追溯到古希腊巴门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2-23

  • 语言哲学视野下的真理论之辨析
    的基础理论, 而融贯论、 实用论、 语义论甚至冗余论都无法彻底脱离它的印记, 因此称它们为真理标准或许更为准确。 受语言哲学的影响, 真理论在方法上由形而上学发展至形而下学, 由论争与对立走向逐渐融合。真理论; 语言哲学; 符合论0 引 言真理(Truth)*国内学术界一般将西方哲学研究中的“Truth”译作“真理”。 本文沿用学术界的一般译法。是哲学研究所关注的最基本问题。 关于什么是真理以及如何界定真理的争论, 可以说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1-10

  • “步步相连”当“最忌”乎?
    者一贵变化,一贵融贯,各为其法,各擅其美,何以不论具体语境而抑此扬彼?纪晓岚在批点王勃《游梵宇三觉寺》时也主张:“诗不能专主一格,亦不能专废一格。”(转引自《纪晓岚批点唐诗》)说的是诗法,移以说词,其理亦然。质言之,法之忌否,应主要看其是否“随变适会”,是否与题旨情境相适应。适者则活用之,乖者则从忌之。从创作实践来看,“步步相连”也有成功之作。如无名氏的《摊破浣溪沙》:“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中华诗词 2016年8期2016-12-24

  • ·书讯·
    一手资料,回溯了融贯中西学术大师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异乎寻常的学术经历,展现了难以企及的学术成就,揭密显隐,澄清了坊间一些似是而非,可爱而不可信的传闻,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陈寅恪。读懂了陈寅恪,就可以读懂20世纪的中国学术文化史!《犹恋风流纸墨香》(续集)丁景唐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定价29.00元此书系上海作家协会推出的《上海老作家文丛》第五辑之一种。本辑还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理论以及文学回忆录等多种体裁,共十种。(王锦厚)

    郭沫若学刊 2015年2期2015-11-14

  • 西方传统哲学真理理论及其发展
    理观,即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本文分析这三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联,并着重讨论当前西方哲学真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真理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真理问题的探讨将指导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把握知识的本质并明确实践的方向。二、西方哲学传统真理理论及其相互关联1.符合论符合论主张认识的真理性在于与现实相符合,在语言哲学中,常见的提法是真理在于命题与事实相一致[1](P60)。符合论以实在论和可知论为基础,承认世界上存在主体和客体两类不同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2

  • 法治融贯性与网络参与
    曾宇青法治融贯性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特质之一。法治社会之“法”,即法治社会的规则系统,包括国家规则和社会规则:既包括国家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等正式规则,也包括社会自治组织、团体等制定的自治性规范,还包括各类群体的地域习惯、商业习惯等发挥调整社会关系作用的无形性规则。融贯性是德沃金法律哲学的核心范式。按照该论,整个法治系统应呈现原则的一致性。即国家规则与社会规则(包括自治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在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上应呈现一致性,并获得各类社会主体的认可与服从,深植于主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3期2015-02-13

  • 真和先验逻辑——康德真理观的现代逻辑哲学解读
    不能简单地划归于融贯论。引入当代逻辑哲学成果,从真之定义、形式和质料标准、真之载体等方面分析先验逻辑中真之观念,可以对康德的真之观念作一种实用论的解读。准确把握康德的真之理论,既可以促进对先验哲学的理解,又可以促进对逻辑哲学中真之理论的研究。真 先验 符合 融贯 实用论谈到知识理论,人们往往会追问“真”(truth)是什么?人们往往对“真”和“真理”两个概念不加以区别:“真”是就语句、陈述或命题的真假而言;“真理”不仅有真假的意思还含有规律的意思。在这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10-10

  • 德沃金的建构性解释与反思平衡
    据其与这一体系的融贯性程度来判断,而我们建构理论的过程则是在起点与建构结论之间多次往返来回地“反思”,直至“平衡”的过程。反思平衡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前三个阶段的反思平衡是“狭窄的反思平衡”(narrow reflective equilibrium),包括全部四阶段的则是“宽泛的反思平衡”(wide reflective equilibrium)。反思平衡的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起点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基于“正义感”形成关于正义的“慎思的判断”(“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31

  • 戴维森的融贯论与麦克道尔的评估*①
    14 )戴维森的融贯论与麦克道尔的评估*①王增福(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融贯论是一种为了解决知识辩护的结构问题而提出的和所与论相对应的理论形态。以戴维森为主要代表的融贯论认为世界与信念之间只有因果关联,没有理性关系,世界所属的自然的逻辑空间不能为人们关于事物的信念或知识提供信以为真的理由,信念的真取决于该信念在信念系统内与其他信念之间的融贯一致;同时,戴维森站在自身理论立场上回答了来自怀疑主义等方面的诘难。在麦克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11

  • 法律推理中的二阶证立*
    坚持一致性论证和融贯性④论证。根据有关二阶证立的这两个基本问题,可知二阶证立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要素是后果主义论证,它在制度外寻找可接受性依据;另一个要素是融贯性论证和一致性论证,它在制度内寻找正当性依据。这两个要素并联构成二阶证立的必要条件,它们对于二阶证立而言是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只有既坚持后果主义论证,又坚持融贯性论证和一致性论证,才能证明裁决规则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二、后果主义论证体现了一种理想的规则功利主义谈到后果主义,人们自然会想起在哲学史上

    政法论丛 2013年1期2013-01-30

  • 走出真理的古典时代 ——塔尔斯基与戴维森真理论解析
    真理符合论、真理融贯论、真理语义论融合在一起。(一)戴维森融合与发展塔尔斯基真理语义论提出戴维森纲领戴维森是在塔尔斯基人工语言语义学的基础上发展和提出自己的运用于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的。塔尔斯基虽然在人工语言基础上给出了真理的逻辑形式的表述,但对于人类社会中大量的自然语言显然难以适用。怎样既在人工语言、又能在自然语言的语境下说明真理问题,戴维森作了大胆的尝试,提出了著名的“戴维森纲领”。其纲领的核心意旨在于力图通过完全依据语句的真值条件给出语句的意义的意义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1-21

  • 法律论证如何“融贯”?* ——基于“斯科特杀妻案”的语用分析与建构
    )法律论证如何“融贯”?* ——基于“斯科特杀妻案”的语用分析与建构张斌峰 肖 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没有直接证据是否可以定罪?没有直接证据的定罪是否违背“无罪推定”原则呢?我们常常看到法官在此类案件的判决书上写道:犯罪情节构成一个相互印证,且又完整的“证据链”。然而它们是怎样“相互印证”的,为什么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法官的判决书上却无下文。事实上,“证据链”的每一个链点,均是一个事实情节,这些事实情节的内在要素与

    政法论丛 2012年6期2012-01-28

  • 系统论下的国际物流法模式构建——国际货物运输法向物流法的嬗变
    法律以物流系统的融贯为指导,建立以运输法为物流法律系统的核心,以海商法为龙头的整全的国际物流法模式。统一国际运输法律公约实现了向国际物流法的嬗变,对构建国际物流法模式做出了实证性的探索。物流法;系统论;融贯论;整全法;国际运输;鹿特丹规则一、物流国际化与物流法建构的难点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物流的时代”,就物流的区域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而言,21世纪必将是物流服务全球化的时代。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