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剧教学模式在中医经典授课中的探索 *

2024-04-24 13:48许凯霞崔轶凡陈富丽窦志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情景剧中医药教学模式

许凯霞 王 轩 赵 乐 崔轶凡 陈富丽 赵 琼 窦志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2019年12月以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再一次被世界认可,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性及不可或缺性,那么,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即,我们要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人才保障。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作为中医院校四大经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抗疫名方清肺排毒汤的主要组成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均来自中医经典《伤寒论》。这又一次证明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那么中医经典的学习与掌握就成为了中医药发展及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中医经典的学习也日益受到重视。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对三年级以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含八年制本硕连读和九年制本博连读学生进行的调查[1]显示,重视中医经典学生的比例已高达97.79%。山西中医药大学也对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和中医5+3 一体化的524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关于经典在中医理论学习中的作用,71.37%(374/524)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16.79%(88/52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8.59%(45/524)的学生认为重要;总共高达96.76%(507/524)。关于经典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70.42%(369/524)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19.46%(102/52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8.02%(42/524)的学生认为重要,总共97.90%(513/524)。但经典内容相对枯燥,死记硬背则难以掌握其精髓。针对这种情况,各大中医高校教师也对经典教学做了诸多探索。

1 目前中医经典教学模式

近年来,除了传统授课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中医经典教学中还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 基于案例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等现代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多学科合作模式,翻转课堂,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创建多媒体视频案例库、多媒体模拟临床场景、运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形象教学法、慕课、微课等多种形式对中医经典教育模式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尝试[2-4]。此外,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很多院校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下,中医经典的学习取得了不同的成效,但也有不足,例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调查[1]显示,学生虽然对中医经典学习的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实际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大部分学生没有读过中医经典原著,对于中医经典的临床应用存在困惑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结合实际情况,在以上多种常用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也开展了经典诵读、经典大赛、中医经典等级考试等学习经典的活动。山西中医药大学的调查问卷显示,关于经典课程学习中主要难点在哪里,44.27%(232/524)的学生认为条文简单但意义深远,28.05%(147/524)的学生认为背不下来,18.89%(99/524)的学生认为晦涩难懂,8.02%(42/524)的学生认为枯燥,0.76%(4/524)的学生不想学。关于经典课程晦涩难懂程度,63.17%(331/524)的学生认为一般难懂,24.43%(128/524)的学生认为非常难懂,9.35%(49/524)的学生认为有意思,只有3.05%(16/524)的学生认为不难懂。关于中医院校四大经典枯燥程度由难到易依次为《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关于经典课程学习难度由难到易依次为《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关于在课堂上是否能跟上教师的思路,63.17%(331/524)的学生认为多数能,27.86%(146/524)的学生认为不确定,4.77%(25/524)的学生认为少数能,只有4.20%(22/524)的学生认为完全能。

由此问卷调查可看出,学生大多能认识到经典的重要性,但是认为其较枯燥难懂,在理解、记忆上有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引入情景剧教学,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

2 中医经典情景剧教学模式探索

情景剧一般是室内戏,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现场表演,国内外的电视台也曾播出很多连载的情景剧,颇受欢迎。由于其场地有限、人物数量不多的特点,以及可以调动课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增强综合素质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从小学、中学的历史、政治等课程到大学的生物学、心理学、护理学、语言学甚至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都可以见到情景剧教学的案例。但是对于较枯燥的中医经典教学,目前还没有见到类似的尝试。

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在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中,要求学生自由组队,每组表演5~8 min 的微情景剧。题目自拟,内容可涉及对相关条文、文理的理解,及对理、法、方、药的认识。由于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在家上网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要采用视频呈现的方式。即使小组涉及未返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行协商,使不在校的学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视频录制中。视频录制的另外一大好处是,场地不限,自由发挥。具体分四步:第一步,学生自己选题、撰写剧本,并自导、自演,自己完成后期剪辑、制作;第二步:课堂播放视频;第三步,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予以及时引导、讲解、纠正;第四步,课后梳理并填问卷、写感想。

3 教学效果

本次情景剧教学探索主要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情景剧的具体模式多样化,课堂氛围非常轻松愉悦,且反馈良好。

3.1 情景剧模式本轮情景剧展示,有古装剧、现代剧、学院剧、穿越剧、悬疑剧等;形式有故事系列、剧本杀系列、谁是凶手系列、动画剪辑系列等,并且灵活融入案例、思政内容,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有的还原病案场景,有的将影视剧《红楼梦》《甄嬛传》《西游记》等作为素材与伤寒条文、病案等结合,有的不断提出新线索直至诱导出结论,有的剪辑出彩,真人演绎与动画完美结合;有的着重医理,有的着重辨证,有的着重方证鉴别,有的着重药后调护,有的着重避免误治,有的着重用药禁忌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深感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可塑性。

3.2 问卷调查针对微情景剧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做了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角色分配,演员占59.35%(311/524),编剧占16.60%(87/524),导演占7.82%(41/524),PPT 制作占4.77%(25/524),旁白占4.96%(26/524),其他占6.49%(34/524)。关于对经典课程学习是否有帮助,44.66%(234/52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23.09%(121/5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23.09%(121/524)的学生认为一般,7.63%(40/524)的学生认为没有,1.53%(8/5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关于这种模式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是否有帮助,45.61%(239/52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22.14%(116/5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24.24%(127/524)的学生认为一般,6.30%(33/524)的学生认为没有,1.72%(9/5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关于经典用这种方式演绎出来,是否对中医临床有帮助,44.47%(233/524)的学生认为有帮助,22.90%(120/5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24.05%(126/524)的学生认为一般,6.49%(34/524)的学生认为没有,2.10%(11/5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关于情景剧教学是否有必要进行,41.41%(217/524)的学生认为有,17.18%(90/5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30.53%(160/524)的学生认为一般,9.16%(48/524)的学生认为没有,1.72%(9/5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

关于经典课程的课堂教学运用原始教学方法好,还是结合情景教学方法好,74.81%(392/524)的学生认为二者结合更好,认为原始教学方法好的学生占24.24%(127/524),其他占0.95%(5/524)。关于加入情景剧教学,经典课程枯燥程度是否有改善,46.95%(246/524)的学生认为有,17.56%(92/5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25.95%(136/524)的学生认为一般,8.40%(44/524)的学生认为没有,1.15%(6/5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关于情景式教学是否有必要拓展到别的学科,34.73%(182/524)的学生认为有,16.98%(89/524)的学生认为非常有,29.77%(156/524)的学生认为一般,14.69%(77/524)的学生认为没有,3.82%(20/524)的学生认为不清楚。关于哪门课程适合用这种方式演绎,《黄帝内经》占46.76%(245/524),《伤寒论》占78.05%(409/524),《金匮要略》占72.52%(380/524),《温病学》占32.25%(169/524)。

关于情景剧表演的收获,80.34%(421/524)的学生认为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67.37%(353/524)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的把握更深刻了,38.93%(204/524)的学生认为好玩,68.70%(360/524)的学生认为寓教于乐,39.69%(208/524)的学生认为可帮助背诵。见图1。

图1 524名学生情景剧表演的收获

关于情景剧教学解决了哪些问题,57.06%(299/524)的学生认为解决了枯燥的问题,30.92%(162/524)的学生认为解决了深奥难懂的问题,45.42%(238/524)的学生认为解决了对经典学习没兴趣的问题,37.98%(199/524)的学生认为解决了对经典知识不理解的问题,50.19%(263/524)的学生认为解决了经典知识不会用的问题。见图2。

图2 524名学生认为情景剧教学解决的问题

4 讨论

本次情景剧教学在中医经典课程授课中的尝试,非常受学生欢迎,且非常有意义,大家都收获颇丰。(1)这一新颖模式因其直观性、趣味性、生动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极大激发了每位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体验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无痛学习”的快乐,带给了大家极大的对于收获知识的幸福感和满足感。(2)通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表演,可以把“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生涩条文、病案具象化、生动化、细节化,使记忆更加便捷、迅速、深刻,使条文更容易理解、背诵的同时,又意识到不能固守于死板的条文。并提升了临床思辨能力,为以后的临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通过不断讨论,多途径收集资料,观看不同小组的视频,促进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础学科甚至中医内科等临床知识的深度融合,将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4)通过演绎,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找到学生未能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的地方,并重点讲解,增进了师生感情与交流。(5)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通过彼此尊重、理解、欣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以及默契,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6)通过对张仲景、曹颖甫等名医角色的模仿、案例中大医精诚等思想的体现,及庸医误人等案例,激发了作为医者的自豪感与使命感;通过患者的视角及医患沟通环节,懂得了体谅患者,并意识到医患关系的重要性。(7)通过对临床案例的深刻剖析,更加意识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牢固地树立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自信。此外,还有学生认为,其他中医知识的学习不一定要死板地背书,也能以剧本的方式呈现,甚至能以更多的类别如音乐、剧场、Rap 等来贴近当代医学生的生活,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总之,本次探索突破了中医经典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学”的授课方法,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加深了对中医理论的领悟,建立了中医思维,掌握了中医辨证方法,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树立了中医药文化自信。本研究成果可以辐射到全校各专业的其他课程。

猜你喜欢
情景剧中医药教学模式
难忘的科学情景剧表演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情景剧)一江之水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