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始建于1924年,是哈尔滨市教委直属省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教职工162人,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70多年的办学历史使我校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思想和独特的办学风格。近年来,学校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构建信息化校园,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建网、建库、建平台”,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没有网络的学校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抓住信息化这一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市教委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战略决策,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到过我校的人都会发现:学校这几年面积还是原来的面积,校舍还是原来的校舍,但内部装备却不断更新,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学校先后投资310余万元,由90年代初的一个30台286计算机教室,发展到现在的两个装备齐全的多功能电教厅、三个586计算机装备的信息技术教室、一个课件制作中心、一个监控室、一个音像视频编辑室,构建了校园局域网,并通过宽带与互联网相通,实现了一线相联、双网沟通丰富的网络资源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信息技术资源库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设备的功能。為此,学校又先后耗资10余万元,购买了大量教学软件及电子音像制品:录制了3600多小时的影像资料,形成音像交流中心库;建立了语文、地理、生物等学科资源库;制作了哈六中校园网主页和各教研组主页并配有详实的信息资料,与Internet相连,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资金的不断投放,设备的日益更新,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资源配置的优势,学校搭建各种网络平台,使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
管理平台实现了教师档案管理、教师考核、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自动化和科学化。过去需要几天时间、大量人力完成的考试批卷、成绩统计工作,现在只需要30分钟就能得出结果。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质量分析,科学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各学科主页的信息资源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并进行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高二六班国洪尧同学因病在家未能参加学校的外语学科竞赛,他很想检查自己的英语水平,通过在线测试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教案平台是教师电子备课的重要形式。教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备课,共享信息网络资源。比如生物教师陈飞在讲授遗传与变异》时,学生通过E-mail给她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太空带回的生物种子培植后要比地球上同类种子个体要大?陈老师通过互联网查询到结论,是因为字宙射线辐射、失重、太空中没有污染造成生物体性状发生变异。陈老师将这一信息通过教案平台输送到生物组主页,给学生以满意的解答。
现代化的教学装备不是摆设,应当发挥其功能,提高其效益。几年来,学校利用这些硬件设施,在高一、高二每周开设两节信息技术教育课,语文、地理、外语、美术等学科开设网络学习课。此外,学校开设电子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港、流动音像教室、学科网络学习时空等,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优势。学校的多功能厅、信息技术教室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无偿为学生开放,使学生从校外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回到校园,在学校的电子图书馆阅览、互联网上浏览查询资料、收发电子邮件,吸收营养,提高素质,展示才华。
高投入,掌握最前沿现代信息技术;强素质,造就专兼职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校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真正走出一条现代化的教学新路,学校把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能作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学校利用一切机会,克服困难,投入资金,派教师参加全国各种有价值的学术研讨会,使他们接受先进的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仅1998年以来,就先后派出,上百人次到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地参观学习。这些教师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要向纵深发展,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体现。为此,学校自编教材开展了全员计算机培训,根据教师年龄、现有计算机基础等将教师分成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利用每周二、四下午4:30—6:30,周六下午1:00—3:00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45岁以下教师能自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熟练掌握上网技术:45岁以上教师能在网上浏览,从网上获取信息,能使用一般教学软件。经过省、市、校三级计算机技术考核,现已有10人取得高级培训证书,100人取得中级培训证书,6人通过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初级考试,形成了一支在全省力量较强的专兼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
现在我校90%以,上的教师能熟练操作多功能大教室的设备,进行单机教学,50%的教师能在信息技术教室进行人机交互式教学,而且有30%的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3Dmax、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在运用Authorware等制作演示型课件、动画课件的基础上,发展到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制作网络课件。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计算机教学课件、网络课件达90多件,其中语文组编制的侈媒体作文》、信息技术组编制的信息技术》已经在校园网上发布,供学生学习,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起到显著作用。
虚拟情境,注重应用,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借助媒体和网络将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从互联网上学习,并帮助学生选择、组织、开发、使用信息。教师在培养学生面对信息的态度的同时,还使学生以一种批判、创新的态度去对待呈现在眼前的纷繁复杂的信息。
我校从199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研讨会由第一届的单机多媒体教学,发展到第二届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拓展到第三届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物理组的魏汉桢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回过头来看,我去年在研讨会上做的课与今年的课相比,简直是小儿科。
来自全国100多名专家观摩了我校利用网络,上的一节小说短评的作文课。三个教师,三个班级的学生,三个网络教室,上同一教学内容,给专家以焕然一新的感觉。学生在校园网、互联网上搜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发言区整理出新信息,并通过交流区浏览本教室与其他教室同学提交的内容,真正实现了打破班级界限的广泛学习交流。学生们可以在网上讨论,教师也可以通过控制平台参与学生讨论和网上交流,最后学生将自己的短评提交给发言区。这种网上课堂不仅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了学习意义的重新构建,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而且还是创造者。
传统课堂将学生禁锢在单一的书本知识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所学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实感体验。青年教师于洪波说:筷语学习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语言运用的环境。因此,他依据教学内容,在讲授Brain and Ireland一课时,在网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进行网上購物、应聘、导游,感受运用英语交际的乐趣。再如,高中物理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放射源,实验器材不容易获得,并且放射性元素对身体有很大危害。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挂图或模型来展示,但由于不形象,学生不容易接受。现在教师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微观现象,从多角度、多方位形象地反映微观世界,学生能很好地观察粒子穿过金箔的运动轨迹,对原子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数学教师刘红霞在讲授数列知识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医疗制度改革,引导学生计算出父母的医疗保险账户中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医疗保险金,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数列公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变得轻松自如。一些听课的文科老教师兴奋地说:我也能计算第四年、第五年……医疗保险账户上的金额了。
课堂教学改革,促使教师通过互联网接受继续教育,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科研成果,不断更新知识,用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一批思想观念现代化、教学能力复合化、知识结构多元化、教育交往国际化、教学技术现代化、自我发展持续化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平面变立体,电子校本教材悄然问世;网络新教材,演绎课程教材的新变革
信息技术在我校的广泛应用,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客观要求进行课程教材改革,这为教师开发电子校本教材提供了条件与可能。
语文课题组三年的研究实验,率先推出了与人教社新教材配套的电子校本教材《高中多媒体作文》。徐玉民、王玉春、于波等几位名不见经传的中青年教师,适应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毅然大胆尝试编制电子校本教材。教材采用全新数字技术,集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多媒体于一体,提供一种新的交互式网络电子教材。比如《景物的观察与思考》一课,从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切入,采用二十几幅图像,两个AVI动画,两个风光录像片,将静止的、平面的、冷冰冰的文字变为生动的、立体的、活生生的网络图文。教师们的创新思维与网络实践的结合,使网络平台成为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
该教材已于2001年4月由长春出版社出版。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朱绍禹老先生审阅该教材并作序时,激动地说:这是我审阅的众多教材中惟一的一本网络式作文教材。
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了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质,2001年6月受东北师范大学委托,我校语文、地理、生物、化学物理、体育、音乐、数学、英语等学科的19位教师为该校出版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教学用书《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应用》,提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案设计和教学课件。
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我校还开发、出版了《数学与应用》、《中学生心理导航》、《地理与环境》、《走近化学》、《英语听力》等22种校本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程教材改革。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网络为学生个性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的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发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知识能力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网上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为学生个性发展拓展了时空。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学生从互联网上了解有关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基因解码等方面的高科技知识,他们深有感触地说:“互联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高一二班的杨越南同学在传统课堂学习中,只是一个表现平平的学生,而在利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她不但能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信息,还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查询更多的信息,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充分展示了她的个性特长。
王庆利老师在讲授“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走访政府部门、访问互联网、查阅报刊等方式,找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方法、措施。其中第五小组就环境污染展开研究性学习,展示自己制作的“我们的家园”的网页,在教材上提出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电磁污染、光污染、室内空间污染等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高一学生朱尹志,进入我校后,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进行“农业发展问题”、温室效应是否存在两个专题研究。他将从网上查阅的大量信息进行了整理、归纳,并对世界农业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精准农业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他还提出了温室效应的不存在性等观点。
高二三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如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热销、新的交通法规的实施、书吧与网吧、中国快餐业与外国快餐业的比较等问题拟出调研提纲,在网页上发布研究方案,然后展开调查、采访,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写出调研报告,包括问题的成因、解决的办法、存在的不足,以详实的数据、图表,运用录像、柱状数据图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现在我校高一、高二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主页,人人都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时代特征在他们身上得以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