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2009-02-01 03:29叶中华胡金凤
师道·教研 2009年12期
关键词:适应性科学教材

叶中华 胡金凤

为了建设一个既符合国家要求,也与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更强的适应性的科学课程,我校启动了课程研究建设的机制,组建了课题小组,以“提高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研究”为课题开展了研究,并成为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九年制义务教育1~6年级科学课程开发与实验》的课题实验学校。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教育目标落实的基本点出发,在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尊重学生学习的已有经验的思想指引下,积极探讨科学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并在研究中对课程的内容、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善用并改进实验教材,提高科学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我国对中小学生各个学科学习中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求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而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材的内容和编排有很大的关联,与教师是否能够善于根据进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际教学的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改进教材、提

高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实验班级中,我们使用的是广州市教研室主编的1~2年级《科学》实验教材。这套教材,是以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广州地区的孩子对科学知识了解得较多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了学习的起点,从人教版《科学》三、四年级教材中抽取部分适合低年级学习的内容组编而成的。实验教材删除了过于抽象的科学概念,安排了许多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内容,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都定位在合适的高度,学生只要开动脑筋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就能有所收获,并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领悟科学的原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的行为习惯。如一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白天和黑夜》,这一学习内容出自于人教版四年级“地球自转及自转方向”一课。“地球自转及自转方向”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而实验教材中把“解暗箱”等最难理解的内容删掉后,抽取学生已有所了解的“白天和黑夜交替现象”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模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昼夜现象与太阳的关系,初步形成“自然万物是互相联系”的科学意识。

但是,实验教材中有些内容还是与学生的实际不相适应,有的是知识难度上有问题,有的则是编排上有问题。如一年级下册的《空气》单元关于“空气占据空间”一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理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太难了。

对类似的对学生无法适应的教学内容,我们都大胆地进行了改造,通过删除、补充、调整、重新组合,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学习。如在一年级《水》单元中,教材原来的安排是第一课时“水的用途”第二课时“什么地方有水”。在研究教材的时候,我们发现两个内容的顺序并不合乎逻辑,应该先让学生知道“什么地方有水”,然后再发现“水的用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使教学有更符合常理的逻辑,也避免了让学生有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发生。

二、改变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任教科学学科的教师们开始改变教学的观念,对科学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其实,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联的,科学教育中关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方面的许多内容都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低年级学生是一群对自然界充满好奇的少年,按照常理,他们对科学实验课程中的科学事物以及现象是应该产生学习兴趣的。因此,只要改变科学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中亲历探究活动,就能够满足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和感悟,最终使学生形成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注重创设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注重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注重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亲近自然世界,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体验利用科学解释现象的成功。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观察蚂蚁》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在家里、小区里或学校里找蚂蚁,观察蚂蚁的活动、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大都非常喜欢小动物,因此对观察蚂蚁这个作业表现出十分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细心观察。当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报告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都兴奋不已,纷纷诉说自己的收获,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适应性科学教材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