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台独”活动的四大特征

2009-03-13 09:20张政文陆丕昭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台独国际化活动

张政文 陆丕昭

摘要:2008年5月以来,台湾政局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执政八年的民进党遭受重创,沦为在野党,丧失了将各种“台独”主张落实为政策的能力。但“台独”势力并未因此而有所收敛,以暴力化、隐性化、合流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台独”活动继续以各种形式破坏两岸的和平与发展,阻挠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警惕和认识。

关键词:“台独”活动;暴力化;隐性化;合流化;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D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6-0042-03

随着台湾岛内政治版图发生巨变和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台独势力自民进党上台以来恶性膨胀的势头得到了有力的遏制并遭到重大打击。但是,遭受重创的台独势力仍以各种形式彰显其存在,不断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自国民党再次执政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及其活动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个特征。

一、暴力化

民进党成立20多年来,无论在野还是执政,挑起暴力冲突一直是其最喜欢使用的手段之一。因下台而患上“失落狂躁症”的民进党,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制造暴力事件越发频繁,企图以饮鸩止渴的方式扭转“台独”在政治上败落的趋势。

2D08年10月13日,因民进党秘书长王拓曾批评党内一些人无原则支持陈水扁,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庆林率领一批支持者到民进党中央党部抗议并要求王拓下台。民进党中央派出副秘书长洪耀福出面说明,双方一言不和,黄庆林及其支持者与党部人员大打出手,引爆民进党创党22年来最严重的党内肢体冲突。21日,台南市民进党籍市议员王定宇率数名暴徒在台南孔庙暴力袭击了以学者身份在当地参访的大陆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导致张铭清受伤。事后,台湾主流媒体和广大民众都强烈谴责王定宇的暴力犯罪行为,而民进党台南市党部竟然对王定宇表示肯定,并得到民进党中央的附和。22日,在“立法院”教育委员会开会讨论教育问题过程中,民进党籍女“立委”管碧玲甩手掌掴国民党籍资深“立委”洪秀柱。管碧玲召开记者会称,台湾社会有些人认为动手不是好事,但是她不会向洪秀柱道歉。11月初,陈云林历史性地访问台湾期间,民进党展开所谓“全面烽火”抗争,其滥施暴力的本性全面暴露出来。11月5日晚,民进党公然组织其支持者包围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宴请陈云林的晶华饭店,喧嚣鼓噪,拿石头、鸡蛋攻击警察,追打记者。11月6日,民进党继续举办所谓“围城”活动。在民进党领导和组织下,其支持者在台北市中山南路、景福门和美术馆前、圆山饭店前,以事先准备好的石头、矿泉水瓶、墨汁瓶、铁条等朝警方丢掷。整个骚乱中,有149名警察受伤,20多名记者和百余名民众当场挂彩。面对这场台湾政治史上严重的流血暴力事件,尽管广大台湾民众和主流媒体严厉批评民进党制造暴力冲突,然而,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不但不认错,反而扬言今后要“常常街头见”。以至于蓝营干脆把民进党称作“暴力党部”,称其党主席蔡英文为“暴力小英”。

民进党接二连三地制造暴力事件,反映出民进党走向暴力化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民进党之所以走向暴力化,首先缘于“台独”势力陷入集体的焦躁和困顿。失去执政地位和资源的民进党,已经陷入了前进方向迷失的焦躁和困顿。民进党在“大选”失败后,不但失去了政权,无法掌握行政资源,在“立法院”也仅有不到1/4的席位,不足以影响任何法案的通过;在地方上,则只掌控了6个县市。而马英九政府对陈水扁系列贪腐案的司法侦办,也使民进党上下惶惶不可终日,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台独”势力遭受重创。马英九上台后,两岸交流不断深入,民进党不论支持还是反对,都无法影响两岸关系发展和岛内民意的变化。大陆不断出台惠台政策,尤其是加大做中南部民众工作的力度,“台独”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面临不断流失的危险,有危机感却又无法改变现状,就产生了集体焦虑,反应在政治上,就是不断发动暴力来宣泄不满,企图以暴力冲撞的方式向马英九施压,以此阻挠司法对民进党腐败问题的清算,在冲撞中扩大民进党的政治生存空间。

其次,在于“台独”政客明显的“抢镜”心态。民进党内的小政客们生存压力大,企图借暴力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随着民进党的气势如江河日下,县市长和县市议员选举形势极不乐观,这让民进党的现任议员和有意参选的政客们备感压力。为寻找露脸的舞台,提高知名度,争取深绿选民的选票,这些人纷纷出现在媒体镜头前大打出手,疯狂表演,抢占新闻版面和电视时段。

第三,缘于民进党内中间理性力量的丧失。民进党支持者分为两种,一种是所谓“基本盘”,也称“深绿”,约占选民总数的30%,另一类是不喜欢国民党,希望民进党进行改革的中间选民,最高时超过20%。在掌权初期,民进党一度拥有近半选民支持。但8年执政,民进党疯狂操作意识形态、撕裂族群,贪腐弊案又层出不穷,让中间选民非常失望,经过“立委”、县市长选举和“大选”可以看出,民进党再度跌到支持率不到30%的政治谷底,显示民进党已经失去多数中间选民的支持。民进党内部缺乏制衡激进“台独”路线的力量,已被“台独基本教义派”所掌控,他们不惜一切手段实现自己的“台独”梦想,包括使用暴力,因而暴力抗争再度成为民进党的基本选择。

民进党本应以史为鉴进行转型,朝向理性、务实的方向发展,但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民进党反而滑向了暴力化,民进党这一走向的结果,只会是将自己打倒,最终被人民和历史所抛弃。

二、隐性化

马英九上台一年多来,虽然在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往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他善变、投机的一面也日渐暴露,其两岸政策及做法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警惕。

马英九上台伊始就做出“不统、不独、不武”,“有生之年看不到两岸统一”的表态,刻意曲解“九二共识”;2009年3月14日。马英九第一次以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身份表达对《反分裂国家法》的不满,认为《反分裂国家法》“既无必要,也不可行”,并表示其立场“始终如一”,要坚定捍卫“中华民国主权,维护台湾尊严”;在胡主席访日,展开“暖春”之旅的关键时刻,马英九却在接受日本媒体《产经新闻》的采访中,声称“台湾作为东亚的一个国家,欢迎一切有助于区域稳定及繁荣之事”;马英九以污蔑大陆“专制独裁”、“没有人权”为由,屡次三番的声言要抵制北京奥运会;打着“爱台湾”的旗号不断重申不会与大陆领导人见面;在两岸关系日渐缓和的情况下却一再表示要加大对美武器采购,不断加强军备建设;在积极推行开放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政策的同时,试图在维持台湾“邦交国不变”的基础上拓展台湾“国际空间”;在邀请“藏独”头目达赖、“疆独”头目热庇娅访台及播映歌颂热庇娅的纪录片等问题上,马英九当局也以民主、自由为幌子,一再表态尊重高雄市政府的决定,态度暖昧。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其党内有些人似乎又忽然飘飘然起来,所谓“一中两宪”、“主权分拥”、“两个主权实

体”、“权宜性两个中国”等论调又若隐若现地浮出台面。今年10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第18次全国党代表大会政策纲领草案,第一项就是“捍卫主权”。10月10日马英九发表谈话,称处理两岸议题,一定会以维护国家主权为最高指导原则。这些都是在为抛出他的“主权论”做准备。可以预见,马英九今后很可能会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个主权”的关系,这和“特殊国与国论”、“两国论”没有本质区别。

近期马英九又提出两岸展开和平协商的三个前提,即大陆撤除对台导弹;岛内达成共识(其中包括“不排除启动公民投票”);国际社会接受。这三项条件表明马英九已经不准备与北京进行有关和平协定的政治对话了。由此我们可以将马英九的现阶段大陆政策解读为“只要经济、不谈政治”。

目前台湾地区的部分领导人仍有着较为浓厚的台湾“最终独立”或者台湾“渐进独立”的政治思维。通过不断释放所谓的“政治善意”和利用大陆期待的“三通政策”,积极推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以减少国际社会对台湾的打压和维持“台湾邦交国数量不变”,再利用台湾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大陆不断让渡的“国际空间”,以两岸签订“军事和平协定”为契机,来保障“中华民国事实存在”的时间。一旦“大陆有变”(如政治核心混乱、地方“军事割据”、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国家之间战争、世界格局冲突),在台湾“邦交国”的帮助下,在国际社会分裂中国势力的支持下,台湾摇身变为“主权国家”。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识,并保持高度警惕,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制定灵活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应对“隐性台独”挑战。

三、合流化

在“台独”问题上,陈菊虽未提出过什么“理论”,但她是“实干家”,她以重大的行动显示她在推动和实践“台独”理念方面的份量,并且成为“三独合流”的主要推手。近期以来她频频行动,在两岸关系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方面,陈菊以推销在高雄举办的世界运动会之名,抢在吕秀莲之前,于五月下旬“登陆”,高调访问北京、上海等地,被视为民进党的“破冰之旅”,不但赢得了大陆体育界的配合,也为自己吸引了无尽的眼球。陈菊的声望水涨船高,被绿营民众看成了继陈水扁之后的“救世主”。

与此同时,在“8·8水灾”后,以陈菊为首,连同南部其它六名民进党籍县市长,邀请达赖赴台“为灾民祈福”,严重影响两岸关系,损害了一年多来两岸得来不易的和平发展、良性互动的太好局面。紧接着作为高雄市长的陈菊决定在高雄播放“疆独”头目热比娅的纪录片。热比娅是乌鲁木齐“7·5”严重违法暴力事件的幕后策划人,也是“三股恶势力”的主要代表。陈菊最初坚持要在高雄电影节播放热比娅的纪录片“爱的十个条件”,其后在各方压力下改为提前数天播放。高雄市府把该片安排在所谓的“人民力量”单元,借此美化民族分裂分子,为“疆独”张目。企图以所谓的“人民力量”来掩盖“台独”、“藏独”、“疆独”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全民族利益的罪恶活动及其反动本质。

从陈菊的系列行动可以看出,其不仅坚持顽固的“台独”立场,而且极具权谋与投机性,图谋“三独”合流有其深层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首先是谋求个人政治资本,争当“台独”女掌门人。陈菊以推动“三独”合流,破坏两岸关系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在得到新潮流派系的支持后,又寻求把“深绿”结合过来,进一步奠定和加强其在民进党及“绿营”的地位,为明年大高雄地区首长选举造势,其争取“卡位"2012年“总统”选举的野心昭然若揭。此外,“台独教父”李登辉已退出政坛多年,影响力日渐式微,“台湾之子”陈水扁弊案缠身,遭受司法重判,陈菊这位“独派”资深人士早已窥觊“台独教主”之位,所以动作频频,力压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争做“台独”的“一姐”。其次,打压马英九政府,阻挠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陈菊公开玩弄“三独”合流,不断主动挑衅大陆,就是想让马英九“政府”陷入被动,并代她“受过”成为大陆谴责打压对象,以此破坏两岸关系的持续改善。第三,壮大“台独”声势,安抚“绿营”民众。陈菊有意识地在高雄散布与“藏独”、“疆独”有关的消息,企图以此鼓舞“台独”势力,为他们打气壮胆,并且把“台独”和“藏独”、“疆独”捆绑在一起,让支持“台独”的民众感到他们并不孤单。

陈菊违逆岛内民意,蓄意破坏两岸关系,无视大陆坚决反对达赖以任何身份赴台及坚决反对播放热比娅纪录片的严正立场,一意孤行,不断造势,图谋“三独”合流,将使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反对分裂的斗争面ll缶更加复杂的局面,我们也应及早确立应对和防范之策。

四、国际化

台湾地区领导人试图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影响和干扰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其主要做法,一是不断谋求拓展台湾所谓的“国际空间”;二是努力推动“务实外交”;三是积极拉拢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介入台湾问题。

首先,不断谋求拓展台湾所谓的“国际空间”。一是继续操弄“过境外交”。马英九表面上呼吁两岸和解,“外交休兵”,不要互挖墙角,浪费资源,但事实上却在不断出访巩固“邦交国”,以拓展所谓“国际空间”。马英九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三次出访中南美洲,在过境美国时私下动作频频,并正在积极酝酿明年出访南太平洋和非洲“友邦”。二是追求“活路外交”。马英九当局放弃了在政治高度敏感的联合国议题上做无谓冲撞,把下阶段的外交目标改为谋求参加同台湾民生息息相关的联合国专门机构,如“世界气象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粮农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在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此次率团赴新加坡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马英九强调扩大国际参与是台湾不变的政策,期望连战此行“维系政府去年以来的气势与格局”。三是提出“外交休兵”。马英九当局借“中华民国”的大旗,竭尽全力在国际上争地位,求展示,谋求国际社会在自己不断参与各国际社会组织活动情况下,承认或至少是默认台湾是个主权国家。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马英九当局有时故意向大陆方面放软身段,做出和平姿态,借以迷惑大陆方面,让大陆方面也“外交休兵”,借以提供台湾在国际上政治扩张的条件。

其次,努力推动“务实外交”。马英九当局认为,发展同一些重要国家的经贸往来,增加与它们的实质关系而不涉及政治定位,既可以减少对象国的疑虑,也可降低大陆方面的强烈反应。马英九政府从注重形式和宣传转向谋求低调提升与重要国家、重要国际组织的“实质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提醒国际社会”,台湾“已经是一个讲人道、重人权、开放的民主国家”,必须受到“尊重”。同时积极推行以宗教、文化、人权、爱心、和平等为内容的“柔性外交”,以低调迂回的姿态换取“同情”,这在一些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效应。马英九当局还一再强调所谓“中华民国在台湾”,台湾与大陆“互不否认”,其意图十分清楚,就是要在国际上打“台湾”牌,搞“两个中国”,从而最终达到事实上的“独立”。

第三,积极拉拢国际反华敌对势力介入台湾问题。今年是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立法30周年,马英九通过视频连线参加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研讨会,在会上发表讲话,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大加赞赏,并提醒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是有承诺的,要求美国加大对台军售。去年10月3日,在遭受严重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美国仍然推出了64.63亿美元的新对台军售案。而在今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行中,美国仍然坚持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由此可见,在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所有外部因素中,美国因素仍然至关重要。

一般认为,导致台湾问题真正国际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世界主要大国公开正式承认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二是台湾加入那些只接纳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这是我们在台湾问题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除非中国大陆发生不可收拾的分裂局面,从而导致中国政府没有足够能力顾及台湾;或者中国可能在台海采取的军事行动严重受挫,从而使台海局势完全失控,否则,任何敌对势力插手介入台湾问题的企图都将被坚决有效地制止。而中国国力的继续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也将更加有利于中国开发和利用国际外交资源,以达到维护台海和平的目标。

总之,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去年以来台海局势所发生的重大积极变化,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前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当前“台独”活动的特点和趋势高度关注和警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活动伸头就打,决不手软,进一步压缩“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空间,有效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制造的任何复杂局面。

猜你喜欢
台独国际化活动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随手拍”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