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环境教育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09-05-25 09:01杨伯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初中科学教学

杨伯盛

【摘 要】环境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教育领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初中科学课程,对初中课程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教育 初中科学 教学

一、环境教育的概念

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和严峻化,人们关注人类的生存,要求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种现实需要的“动力牵引”下,环境教育随之兴起与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把环境教育列为基础教育之中。

在内涵上,可谓众说纷纭,如国际自然资源联盟将其界定为“环境教育是认知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借以发展了解和赞赏介于人类、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理解为“环境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借此加强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提高所需的技能和发展他们的价值观及态度,进而参与改善环境。”

综合而言,环境教育尤其是中学环境教育的含义和特征大致包括以下几点:①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②环境教育定向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环境教育的时代特色,代表了环境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实施中,环境教育应承担三项重要任务:其一,要帮助人们了解他们生活的真实环境,使人们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二,要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使其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二、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

1.科学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人们的物质财富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现代科学教育之理念,注重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育。

其次,实施环境教育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发展中长期存在着以环境为代价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解决当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而实施环境教育,这正是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的实施,是新课改理念下,对素质教育的再体现。

2.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环境教育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尚未设置单独的环境教育课,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是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进行。但在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尚未设置环境教育课的情况下,科学教学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

新课改理念下,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而科学素质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而“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环境教育的价值观同样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

从课程内容来看,环境教育亦成为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目标的构建是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方面。为此,在课程内容中,组织了与其相关的环境教育内容。在知识领域方面,科学课程通过一些专题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环境的各种知识,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科学领域编排了许多环境教育专题;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活动建议”、“实地调查”等,课程为学生安排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实践。

三、初中科学课程如何实施环境教育

作为教育理念实现的必经途径,教学实践对于实现科学课程的环境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环境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施中,应把握好以下方面:

1.初中科学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策略。科学课程作为当前初中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对环境教育的知识、技能、意识价值观等都要有所作为。因此要从科学课程本身性质、特征出发,寻求科学合理的方法途径,有效实现科学课程的环境教育价值。

具体而言,应实施情感探究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价值观,科学教学中,应注重氛围的营造,要在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同时,较好地完成热爱自然的任务。

要立足现实,结合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增加环境教育的吸引力。要结合诸如白色污染等普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使学生树立环境忧患意识与责任感,自觉投身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去。

要适时开展课外活动,增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通过组织调查、专题讲座等多种与环境教育于一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以及分析、判断等实际操作能力,也需大量开展与环境教育相一致的实验教学。

2.初中科学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原则。根据环境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科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也要遵守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环境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环境教育知识的学习上,而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注重诸如意识等综合环境观的培养。

(2)发展性原则,即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

(3)地域性原则,即结合环境问题地域性的差异,培养学生立足本国实际的环境教育。

(4)渗透性原则,即要体现“可操作性”, 以科学课程目标为指向、以科学课程内容为载体、以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为通道,使环境教育与科学教育和谐融合。同时,结合学生年龄差异等特点,因人制宜地实施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1]祝怀新等.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初中科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