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5-29 09:04刘玉珍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3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提高效率小学语文教学

刘玉珍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适时、恰当地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全面、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教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恰当地去组织讨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讨论;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效率

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is in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he teaching of usage

Liu Yu-zheng

【Abstract】In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he teaching,the classroom discussion be an in common use kind of the teaching of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form and method.Well timed,fittingly organization the student participate discussion,not only ability availably transfer student the aggressive of the thinking activity,help the student be accurate,overall,deep the knowledge that comprehension learn,return be advantageous to full stir up a student of study interest,exaltation oral communication expression ability.Teach in the teaching classroom at ordinary times want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course and the student of actual,vivid,fittingly go to organization discussion,then can be full exertive its function,attain excellent turn teaching structure,exaltation the purpose of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Classroom discussion;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Lift high-efficiency

课堂讨论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适时、恰当地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准确、全面、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由于课堂讨论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处于平等地位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也是教师指导学习思考方法的好时机。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课堂讨论的运用。

1. 抓生字讨论,深入理解字义 生字新词的教学,光靠教师讲,学生记不牢,理解不透。我根据学生好动、好问又好表现的特点,注意激发他们的情趣,让学生在讨论中质疑、求异、明义。如教生字“羽”时,我先布置学生查字典,弄清“羽”字的含义,然后分组讨论,组词造句。当学生从字典中了解到“羽”是“羽毛”即“鸟的毛”时,有的说:“鸡的毛是羽毛吗?”“水鸭子的毛是羽毛吗?”有的说:“麻雀的毛是羽毛吗?孔雀的毛呢?”我回答说:“凡是会飞的动物身上的毛就是羽毛。”这时,又有学生质疑:“《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也会飞,那他们身上的毛也是羽毛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们善于思维、敢于联想的优点,同时具体说明“羽毛”是鸟类身体表面所长的毛,有保护身体、保持体温、帮助飞行等作用。而孙悟空、猪八戒是神话中的人物,并不是真有其人,不能作为有无“羽毛”分析的对象,况且他们的飞行是神话中的腾云驾雾,不是靠羽毛。在向学生讲清楚之后,我接着出示“羽毛”标本,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毛才是羽毛,然后要求学生用“羽毛”一词进行口头造句练习。这样,既动脑、动耳,又动嘴,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培养了探索精神,活跃了思维。

2. 抓重点词讨论,深刻领悟中心 课文中的重点词,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抓住它进行讨论,就能达到理解内容,领悟中心的目的。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提出“课题中的‘借字可以改为‘骗字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得到箭的,可以用‘骗字。”有的学生说:“火烧赤壁时,诸葛亮把全部箭还给了曹丞相,这叫有借有还。还是用‘借字好。”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感觉到还是用“借”字好。原因有二:其一,因课文后面的“谢谢曹丞相的箭”是照应“借”的,骗箭不用谢。其二,课文的中心是赞扬诸葛亮足智多谋的。若用“骗”这个贬义词与中心不符。学生在讨论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领悟了文章的中心。

3. 抓关键句讨论,深切体会感情 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是靠教者传授的,而是靠反复朗读后进行讨论,细细体会的。如教《黄继光》一课时,我抓住“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三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首先同桌互议,然后全班讨论。这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一个学生说:“第一句表示惊讶,说明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能够站起来,出人意料。”另一个学生说:“第二句表示赞叹,黄继光在肩上腿上都负了伤,连挪动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能站起来,说明他勇敢坚强。”第三个学生说:“第三句是对黄继光那种顽强战斗精神的赞颂。”这时,我因势利导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这三个句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表现了黄继光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了黄继光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4. 适时组织评讲,统一讨论结果 讨论中,往往是一部分学生的意见正确,一部分学生的意见错误。正确的意见,有时是你一言、我一语凑起来的。有时是个别学生提出来的。因此,在讨论的最后阶段,就要组织学生就讨论的问题进行评讲,统一认识,化分歧为共识。如教学生修改病句:“我看到她优美的舞姿和悦耳的歌声。”学生修改成下面三个句子:(1)我看到她优美的舞姿,听到她悦耳的歌声。(2)我看到她优美的舞姿。(3)我听到她悦耳的歌声。对学生修改后的三个句子,我没有过早地评判对错,而是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这三个句子都是通顺的,没有毛病,都是对的。”有的说:“(2)、(3)两句不对。”到底谁的正确呢?又怎样把他们的意见统一到正确的方面来呢?我在讨论的基础上,一面让认为这三个句子正确的学生讲道理,他们说:“这三个句子词语搭配恰当,句子通顺。”另一方面,我让认为(1)正确的学生分析原因,他们说:“(2)、(3)句不对,因为看起来虽然通顺,但它不符合修改病句要不改变句子原意的要求。原句是想说看到了舞姿,听到了歌声,如果只要一项内容,就丢掉了一项内容,因而也就没有完整地表达句子的原意。”通过这样两方面的分析、引导,使所有学生都认识到(1)是正确的,(2)、(3)是错误的,从而使一部分学生的认识变成了全班学生的共识。

课堂讨论的形式多样,教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恰当地去组织讨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9-02-18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提高效率小学语文教学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对大学案理研讨课学生信息检索意识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