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方便”、“责任”:多媒体教学批判

2009-07-16 09:33陈宝军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5期
关键词:实践者研究者多媒体教学

陈宝军

【摘要】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不仅在于它“能够”做什么,而更在于它为教学提供了怎样的“方便”。前者导引了多媒体教学研究的发展,后者则决定了多媒体教学实践的走向。为深化多媒体教学,研究者需更加关注如何使自己的研究方便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实践者需更加关注怎样才能使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并借以建立起研究与实践的良性循环。相应地,管理者应将着力点放在如何方便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上。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媒体运用;研究者;实践者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17—04

引言

人们对现代教学媒体运用的“信念”基本上源于两点,一是它能替代许多传统教学手段,二是它能够实现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够实现的功能。人们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认识也不例外。说现代教学媒体运用是一种信念意在表明,人们在对教学媒体运用规律知之不多、践之尚少的情况下对教学媒体运用的一种积极认可并努力采纳的整体感知状态。在现实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们多在度过了教学媒体运用初期的不适应之后,习惯甚至“依赖”上了这种教学形式,伴随而来的是各种教学媒体使用的不成文的“成功”经验,个别甚至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潜规则”。教学媒体确实能够方便人们教学,这实际上已经成为实践中人们坚持教学媒体运用的第三条“信念”。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多是一些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时期较为先进的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更是如此,因此,它们的使用多需要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甚至需要专门的第三方人员去管理、培训,还需要长时间的媒体与教学“整合”的培训、实践摸索与经验总结,大量的研究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从现实来看似乎总是不太“方便”使用的,也常被评价为带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而且通常会在分析其运用不佳原因时,将之归结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的原因,这似乎说明了教育活动以及教育媒体运用领域的“复杂性”与“非线性”,由此,上面第三条“信念”通常情况下是被研究者有意或无意地给忽视了,原因似乎也与人们不愿意将教学媒体的功能贬低至此等程度的潜意识有关,这也是为什么笔者将上述三条称之为“信念”的原因之一。当然对这种潜意识存在的判定是主观的,但如果人们对教学媒体的功能不做如此关照的话,就应该在努力提高教学媒体的功能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 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

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是为了运用本身,而是为着其它目的,教学目的只是其终极目的,却还没有成为直接目的,也不会成为直接目的。这听起来会有些突兀,因为我们的专业常识告诉我们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教学目标。但是,媒体只是工具和载体,信息才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用媒体呈现的信息也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王永红[1]在2004年做过专业课多媒体教学的调查,结果发现将近44%的同学希望能适当保留传统的黑板,原因则在于有些内容不如教师讲得更加形象生动,教师的临场发挥和临时补充以及对教学节奏的把握很重要。在笔者所在学校大面积普及多媒体教学一段时期之后,笔者也曾经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你对当前多媒体教学的看法”类似的内容为题在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当中布置作业,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看法,结果也是毁誉参半,在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提出的解决办法里,有很多都指向了教师,这恰恰说明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极端重要而不是多媒体教学本身有多么重要。在教师作为课堂学习信息主要来源的情况下,媒体的运用不可能决定着教学的成功,却有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而且教师作为传递教学的一种特殊“媒体”有着其独特的天然优势,只是因为教师也有其所不能,所以多媒体教学才得以存在,其它教学手段才得以存在。虽然看似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要处理的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其实教师主导本身只不过是教学的问题之一,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课堂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的广度、深度、具体程度以及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程度。

众所周知,爱迪生在1913年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十年后我们的学校系统将彻底改观”[2]。但是媒体不可能在学校教学里取代教师而成为课堂的主宰,这是爱迪生所做的电影教学将取代课堂教学的预言失败的终极现实意义所在。媒体要取代教师,它必须能够扮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重教师角色,并取代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所有作用。而这一点一旦实现,老师的“现场”存在似乎就不再是必需的了,这种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也就不再需要了,因为毕竟在现在的教育中智育是最主要的,我们现在还难以想象学校这种制度化的教育机构主要将成为德育或者体育组织。而且在网络远程教育尚未发达到这一程度之前,这样的“愿景”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姑且不论面对面的师生间教学交往与学伴之间互助交往以及教学活动当中的社会性交互对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只证明了,在学校课堂教学里,在教师与学生组成了教学两极的教学世界里,媒体是不可能成为中心的,完全的媒体教学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判断,更是一个事实判断。事实上,许多我们可以看到的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都证明,多媒体教学的成功是需要教学的全方位的提升与整合的。媒体运用成功的教学总是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刻认识与高超的把握能力为前提的,媒体运用只不过是课堂教学形式的转换,只不过是教师用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手段。

二 “能够”:传统多媒体教学认识的核心

既然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那么,为什么要用它来辅助教学以及怎样用它来辅助教学便成了人们下一个必需要回答与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持着媒体能够干什么什么的承诺与信念,并据与此相关的认识展开相应的实践,这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文章中,也体现在各种教科书与专著中,其结果当然有积极有效的一面,可是更多地只是在公开课、示范课与观摩课、教学研究型的实验课上,当然也包括部分实践中的自觉与自发的运用。而在现实应用中,人们却似乎总喜欢脱离这一认识轨道。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在公开场合下的具有较高水准的“重点难点突破型”课件以及水平相对较为低下的“视频动画形象型”课件甚至有的地方个别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教师放映视频太多的情况,导致学生公开表示抗议!而在教学日常实践中,各种“下载型”课件、“修改型”课件(对他人课件只是简简单单进行些许修补即拿来“为我所用”)、“搬家型”课件(课本“搬家”或讲稿“搬家”)与“随意型”课件(视课件为可有可无之物,课件无内容,仅是形式,多为脱稿讲授型)的使用,造成了课堂教学中多个画面多个声音并不和谐的状况,已有违以往优秀的电教课堂中“第二个画面、第三种声音”所带来的令人期望的那种效果。这些不良现象在教育现实中也正被师生给予较低的甚至是低于传统教学的评价,甚至引起了鼓励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负面效果,不少学生流行拷贝教师的课件代替记笔记甚至代替听课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看一些形象化的低认知层次、缺乏批判思维能力要求的内容,相应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时间也被挤占和替代了。当然,也存在极个别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认识的误区以及对教学认识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把课件当作了代替自己讲授的道具,认识不到或者不积极承担自身的教学责任。

对这种现实的不满其实深刻地反映着人们对现代教学媒体“能够”干什么的高期望值——人们总是期望着让多媒体技术能够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 发挥自身特性为教学改革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3]。虽然分析来看,这种多媒体教学实际效果的优劣多寡的明显对比既有整个教育事业尚不发达的深层原因,有着与教学各个方面相关联的问题,包括教师的认识、能力与规范问题,对教学的管理问题,而这个管理又与对媒体运用的认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正确、有效的管理能够纠正、引导与帮助教学的进行,错误、机械的管理会使教学弊端更加加重显现或转化。当然这种情况也与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有关。除此之外,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也似乎与教学媒体的运用规律有着脱不开的某种客观关联,说明基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干什么的认识的应用实践有着其自身不能克服的弊端。当然从终极意义上和根本意义上讲,这条原则没错,可是一旦放到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去时,却总要打不同的折扣,这不能不说也是教学媒体运用的一条规律。

三 “方便”:传统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根基

尽管人们总是给媒体以极大的寄望,可现实中各种不是太“理想”的媒体运用方式总是在左右着人们的言行。于是,人们一边不停地发出抱怨,期望着多媒体教学能够表现出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边却又坚守着已有的“阵地”——一些现有的需要改进的做法。这真的有些“承认错误,坚持不改”了,却也说明了现实的无奈,问题是这种无奈背后的必然性是什么?只是因为各种资源的欠缺、质量的低下与人们的所谓观念、能力、态度的不足?

教学媒体的运用并不只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干什么,而在它“方便”了人们干什么!让我们对比一下没有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前人们的教学行为,在没有幻灯、投影、电视以至计算机以前,人们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除了大小黑板加粉笔之外,多是一些演示实验、操作示范以及一些模型、挂图,加上一些实地参观、访问。这些辅助手段无疑是极大地补充了课堂教学中一个人、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狭隘教学空间,使学生能够不仅接受到抽象的知识,而且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情境化。但是这些辅助教学手段也具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实验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地点由有限的人来执行有限的次数;操作示范也多只能执行一两次而且不可反复执行,在呈现细节方面不够细致,不能依学习需要进行调节;模型、挂图往往全校也只有几件;若需要进行参观、访问,更需要花费较大力气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方可进行下去。在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的时期,这些教学媒体形式成为了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极为重要的补充。

到了后来,开始有了一些电教媒体及相关的资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现代教学媒体方便地采集制作出具有相当水准的教学辅助材料,那些模型、挂图、小黑板甚至那些需要教师课前花费不少时间准备的试验、操作示范以及对现场的参观、访问都已经可以方便地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来提供替代性经验了。从现代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来看,教学媒体的发展尽管从形式上看是不断地代际更迭的,但从其功能上看则是逐级提高、向前包容的,旧有媒体的一些功能不是被替换掉了,而是被不断地整合进了高一级阶段当中。如果让我们解释为什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获得如此大的应用,可能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他的功能更强大,能够实现以往媒体不能实现的功能,可是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首先是它们能够实现而且是更加方便地实现了许多旧有媒体的几乎所有的功能!

这种对比只是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多媒体教学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更加“方便”了人们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之所以能够较快速地让师生形成“依赖”以至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弊病,原因就在于多媒体教学方便地帮助教师实现了板书、讲稿、直观教学、资源扩展等多重功能,帮助学生实现了替代抽象思考与记忆的工具、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课堂笔记的方式、一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方式,当然这里面有些功能是多媒体教学所不应该承担或应承担较少的,比如让学生通过拷贝课件来代替记笔记,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减轻了教师讲课的书写与语言讲解的压力,另一方面其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快的特点却在同时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可能造成信息过载以及记笔记的速度跟不上教师讲解的现象,因此应当看到这种“记笔记”的方式也正是多媒体教学在朝着“方便”学生学习的方向发展的自然结果,尽管这种方式并不值得提倡;也有一些功能是多媒体教学承担的还不够的,比如多媒体教学在使教学内容的讲授与传递更加有效方面,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仍然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放眼纵观整个制度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史,其不正是一直这样在不停地朝着高效节省的方向前进着?尽管人们可以对多媒体教学不断地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发展却有着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的客观规律。直到今天,教学媒体在扩大教育规模方面的功能仍在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任何教学媒体,无论它的功能有多么强大,如果不方便使用,便仍会被人们所放弃,这不也正是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里的一条重要原则?现实的多媒体教学实际是在朝着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方向发展,而不只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一味地朝着教学质量的最大化的方向在发展,应当承认这也是一种教学的“最优化”,只不过这个最优化远比理论研究所揭示的更为客观、实际。所以,在我们对多媒体教学质量不停地抱怨的同时,我们可否下这样一个定论:媒体的“方便”教学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的功能与其“能够”为教学提供改进质量的功能一样重要,甚至现实一点来讲更为重要!这是不是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的重视呢?高、精、尖固然重要,实用、方便、快捷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

回顾教学媒体应用领域所涌现出来的一些杰出应用形式或工具,哪一个不是符合这层规律呢?倒是那些不成功的案例总是成为了这一原理的“反面教材”,成为了教学媒体应用领域的“匆匆过客”。成功的如几何画板的运用、Webquest、概念地图、教育博客、Moodle、甚至“大名鼎鼎”的Powerpoint等,影响巨大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其之所以成功不也正是因为为受培训的学员提供了现场的示范与体验而使其获得了实践应用的具体“模板”!

四 “责任”:深化多媒体教学的对策

在现实实践中,围绕着多媒体怎样“方便”教师教学的做法占了主流,而多媒体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能够”做什么则成了制约多媒体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出在研究只研究“能够”,实践只关注“方便”,两者相脱节,“兴趣”甚至“旨趣”发生了分化。这在教学设计理论中,前者被称为描述性理论,专言在什么条件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后者则被称为规定性理论,探讨要出现什么结果,需要什么条件。不幸的是,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不论是描述性理论还是规定性理论,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成功的实属少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研究中的条件落实到现实实践中去,而一旦进入到实践中去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发现研究中的条件与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相差很大;另一种情况是,人们总是会发现一个“系统问题”,这样研究似乎就总是无法进行下去,实践也无从改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对于后一种情况,我们别无他途,必须从这些既有的条件出发对该系统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不管这些条件是能改变的还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将一事无成。问题是,这样的研究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效力,而且系统问题的解决及其效果的实现所需的周期更长,也更为复杂,这就需要研究者与实践者有着极强的责任感。或许在尚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更加充分地揭示与深入剖析问题,也是必然的选择。这也从反面提醒我们,对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研究时,不能将问题归咎于教师一人,应当看到现实中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现实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的巨大限制。这种研究需要研究者在充分、具体、准确地了解了现实条件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细致而全面的理论与验证研究,以期解析出整个教育教学系统问题的发生机理,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没有效率的质量与没有质量的效率显然都是不可取的,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有时也是无法兼顾的。虽然问题的解决不能由一方倒向另一方,但有的时候平衡也并不是问题解决之策,而权衡之下的决策则往往是积极而有效的。对教学媒体运用的“能够”与“方便”功能理应采取权衡的方式而非简单的平衡或折衷。因此,对前一种情况,笔者开出的处方是,在研究中关注多媒体“方便”教学功能的实现,在实践中关注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并借以建立起研究与实践的良性循环,这既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逻辑怪圈,也克服了从实践到实践的狭隘经验。这要求,研究必须面向而且经过现实实践验证,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这样就把研究分作了两类,一种在不改变现实条件前提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一种是在实践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的自发、自觉、用以指导自身实践的理论研究。换言之,应该是实践者搞理论,研究者搞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研究与实践的脱离。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最高层次的研究应该是研究那些在目前条件下尚无法通过局部改革而解决的问题,从事这种研究的人既可以是专门的研究者,也可以是实践者;中间层的研究应该由实践者亲自担当,并借由理论研究工具探索出相关理论,由他们做出的理论研究最扎实也最实际往往也最深刻地反映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规律与必然;最底层的研究应该由独立的应用研究者根据实践条件及其发展需要创造出适合的工具、方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强调这三个层次之间的交流也是必需的。显然,这需要现有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两方面的共同转变。

到这里,进一步深化多媒体教学的对策已经相当明了,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影响和制约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影响和制约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各个因素是怎样作为一个整体作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二是要鼓励和督促一线教师研究自身多媒体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寻求解决对策,这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观念与态度需要研究来唤醒的问题,一个需要学术期刊与行业专家引导并加以鼓励和培养的问题;三是要引导研究人员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开发并提供方便其使用的、能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教学工具与软件,比如,当前人们已经较普遍地意识到的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与PPT的使用有关,那么,我们的研究人员是否可以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呢?仅就笔者所知,梅瑞尔就对此类教学工具软件有过全面的剖析,并一直在努力进行相关的开发工作,其所提出的ITT理论正是其实践成果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者是否能够借鉴一下这种研究方式及其成果呢?

最后,作为能够起到连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桥梁”的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为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和为多媒体教学的运行提供切实而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一句话,要围绕着多媒体教学的方便展开而不是造成各种各样的牵绊。现实多媒体教学中经常出现的设备维护方面的质量、资金、维修问题就更多是一个管理问题而不是一个教学问题,很多基层兼职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的提高需要受到切实的重视。

结束语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种多样,原因也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也就各有不同,但对于有些系统问题,若只在现有框架下寻求解决方案,有时只能起到相当局限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替代性和优越性,更具有便捷性,而后者可能正是人们洞悉多媒体教学规律的“钥匙”和多媒体教学问题存在的主因所在。由此出发,在现有条件下对研究者、管理者、实践者提出相应的转变要求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也可能是教学媒体运用领域的普遍规律!

参考文献

[1] 王永红.专业课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9.

[2]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3] 李冰,谢百治.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0,(7):37-41.

猜你喜欢
实践者研究者多媒体教学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实践哲学的检证者理论
率先“实践者”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科学家—实践者”训练模式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