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范语言 让教学生辉

2009-08-11 09:01张姝丽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语调一元二次方程科学性

张姝丽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数学是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一门学科,而思维的工具正是语言。因此,增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研究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的科学性

高度的科学性是数学学科最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明确,符合科学原理,切忌出现知识性错误。例如在讲解同类项的定义时,关键在于强调两个相同:其一是所含字母相同,其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若想当然地说成:“字母相同,指数也相同”,这样以来,虽然便于记忆了,却使学生概念不清,经常出现类似于把a2b,ab2当作同类项的错误。这样容易导致使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

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教师的讲解要切合实际,符合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的教学时,先组织学生解四个方程:x2-5x+6=0;x2-3x-10=0;3x2+7x+2=0;6x2+7x-3=0;然后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这个规律对于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成立,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思维的逻辑性自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二、语言的精确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确性表现在教师的讲解要严谨、准确、简明扼要。例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少一字则含义不完整,多一字则显多余。又如“大边对大角”少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这一前提条件,则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以致常常因此出错。

教师的语言精确性不能脱离实际,学生才能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及板书,掌握如何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

三、语言的启发性

启发式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而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实现的。教师都有这种体会:导入新课的语言如果表达得恰如其分,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相反,费尽心机不说,效果也不理想。例如在讲解添项法分解因式时,可以这样引入:分解因式:x6-1,学生中出现两种解法:

解法一:x6-1=(x2)x3-1=(x+1)(x-1)(x4+x2+1)

解法二:x6-1=(x3)x2-1=(x+1)(x-1)(x2-x+1)(x2+x+1)

同一个问题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学生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问:是否x4+x2+1与(x2+x+1)(x2-x+1)相等呢?学生验证如下:

(x2-x+1)(x2+x+1)= [(x2+1)-x][(x2+1)+x]= (x2+1)2-x2=x4+2x2+1-x2=x4+x2+1

答案是肯定的。这说明x4+x2+1可分解为x2-x+1与x2+x+1的乘积。至于如何分解,学生通过刚才的验证过程可发现:添一项减一项即可。这样平常的内容因设计的光彩而吸引人,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

启发式的另一个表现是形象直观。与物理、化学比较,数学较抽象、难学,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要形象直观,善于联系实际。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桌面、砖等正是几何中所说的矩形、长方体,测量两座楼的距离时,我们把楼看作点等,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将对数学产生永久的兴趣而钻研不息。

四、教学中还要讲究语调

语调是语言的声音色彩。在教学中,优美的教学语调是征服学生,调动学生情感和兴趣的有效指挥棒。但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个要素,形成了一系列带负效应的固定腔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语言要注意快慢适中,声调高低适度。或以纯美丰厚,或以圆婉清脆的音质,灵巧多变的旋律带给学生听觉上的美感。在语调里融注情感,以神主场,以情主调,为达到教学高潮营造气氛。

在提高语言艺术的同时,还应发挥非语言因素的配合作用,如手势、表情等,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乐于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愉快的情绪体验。

猜你喜欢
语调一元二次方程科学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