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几点做法

2009-09-16 04:44刘继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差生评语因材施教

刘继美

教学是门艺术,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还需掌握如何传授知识的技巧。正如一个大学教授不一定能教好一个小学生一样,知识传授得成功与否,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备课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用于教学的一切劳动归根结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不熟悉服务对象,服务必然是盲目的,盲目的服务很难收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了解、熟悉自己的学生,不仅要深知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而且要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秉性、兴趣爱好等,然后据此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如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分析哪些问题的难度高,只适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哪些问题中等难度,适合中等生回答;哪些问题必须降低难度并且在启发下才适合差生解答,等等。这样才不至于难度太低,使优秀学生感到“吃不饱”,甚至绰绰有余;难度太高,对差生一问三不知,既耽搁课堂时间,又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在问题的安排及提问的方法上,应考虑哪些问题安排在前面比较好。比如提问差生前,可以把对这一问题有启发的另一问题放在前面提问中等生,以便于启发差生,让差生能够顺利解答,使差生增强自信心。

其次,课堂授课要做到因材施教授课其实就是把备好的理论用于实践,不过,实践要比纸上谈兵复杂得多。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必须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并且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创设课堂高潮,调节气氛,调动一些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血肉筑长城”一课时,笔者知道学生喜欢唱国歌,就让他们随音乐一齐唱,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问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创作于什么年代?歌词大意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启发展开这一节内容。另外,有些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教师应适当多提问一些简单问题,须适时引导,还可以用鼓励、赞许的目光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以信心。问题回答错了,不能批评,要委婉地向他提示:“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回答,这个答案就更妙啦!”回答对了,要及时表扬。这样几次下来,学生不仅自信心会增强,学习兴趣也会提高。还有,对于那些成绩非常优秀,对历史很感兴趣的学生,应提问几个高难度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又防止自满心理。

再次,布置作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布置作业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个体差异,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布置同一作业给全班学生是不科学的。难度太低不适合优等生,难度太高不适合差生。所以布置作业应该分层次:第一是当堂课需要消化的基础知识,它适合所有学生,也就是所有学生都能解决、都必须掌握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做;第二是应用性题目,知识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稍动脑筋就能解决,它适合大部分学生;第三是具有较高难度的题,属综合能力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它适合一小部分优等生。这样3类作业第一类要求全体学生完成,第二类要求除几个差生外的其他学生完成,第三部分要求一小部分优等生完成。这样,差生的压力减轻,优等生的兴趣提高,中等生也有了努力的方向,真正做到人人进步,人人提高。

最后,阅卷也要因材施教阅卷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寄予厚望,能根据学生成绩差异和性格不同把冷冰冰的分数转化为温暖的批注语言,对基础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尽量从其答案中找出与答案接近的观点,在“可给分可不给分”的情况下,适当给分,同时注明“语言要准确”“要说明结论”等评语,达到用分数鼓励、用评语规范的目的。而对于学生答得好的部分要写上赞扬的话并记录下来,在讲评试卷时予以表扬,给差生创造受到表扬的机会。对于学习浮躁又自视甚高的学生,要从分数上严格要求。这一类学生一般对历史表现出较大的兴趣,知识面广,但在学习上却不求甚解,这是他们提高历史成绩的最大障碍。阅卷时既不能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又不能助长其浮躁情绪,故须一面严格要求——“可得分可不得分”时不得分,一面用批注以明确的评语,如“语言要准确科学”“答题要规范”等,使其既感到学习的压力,又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在循序渐进中克服浮躁情绪,以取得更好成绩。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取优异成绩的快乐。

总之,教学不同于其他工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个体,在教学中,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绣惠中心中学)

猜你喜欢
差生评语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