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009-09-16 04:44张淑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教育

张淑芳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顺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历史学科必须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地处理教材,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地去实践、去创新,使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

加强自身修养,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接受,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缺乏一个心理自由的空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压制。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可能得到发挥。为此,除视学生为朋友,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外,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教学活动中知识是师生心灵交汇的载体,也是联系师生精神世界的纽带。一个优秀教师正是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也就是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教学才会游刃有余。

历史这门学科内容广博,面对的又是求知欲旺盛的学生,教师更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彻底改变那种“画地为牢”“直线式”的做法。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系统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久而久之,教师和蔼可亲、多才多艺的形象树立起来,学生乐学、愿学。只有教师有了广泛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才能更有机会接近学生、影响学生,才能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发展

历史教学目标是在历史教学大纲指导下,以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历史学科的学业发展及结果的一种具体的、现实的规定和分类。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最能体现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

要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历史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思想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而精彩的分析、讲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揭示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发现并阐述历史问题。

要以情感目标为动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说,历史这门学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中国古代优秀人物辈出,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通过学习,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情操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引导学生将精神信念内化为行动。

要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重点在历史教学的3大任务中,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和导向,能力培养则是关键,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

当然,并非每一堂课都能拟订和落实那么完整规范的教学目标,但历史教师若在拟订每学期、每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时,都能从上述要求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那么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素质必将日益提高。

勤指导,多启发

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课堂的核心。一堂课常常涉及许多知识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学生在学习掌握过程中,往往感到非常困难。因此,教师要在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上勤指导学生,指导他们对一堂课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查找历史线索,利用列图表、制卡片等办法对比历史事件的异同。如在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通过列表对比香港、澳门回归的异同,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结合现行教材的“动脑筋”和“活动与探究”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的目标。如“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既有历史的渊源,又与现实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用历史事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并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批驳“台独”分子为分裂祖国而制造的“一中一台”的谬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意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学校实践中一个最严重的缺点,就是教孩子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的工作。”传统历史教学的一个缺点正在于此,即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节课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被动地听,如此天长日久,学生生厌,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束缚,阻碍能力发展。而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表现学习者的选择性、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问题式、讨论式、研究探索式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一种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教法。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组合,做到“新、活、实”;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再适当、适量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把历史教学从多“静态”转向多“动态”,从而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讲“鸦片战争”一课时,先播放电影《林则徐》或《鸦片战争》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虎门销烟是一项正义的行动?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这样,不仅可使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的内容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关心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而教,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优化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基本的共同要求下,有不同高度的目标和追求,并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成为各有所长,“百花齐放”的“精英”。因材施教,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绣水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