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2009-09-16 04:4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屠户新知现实

张 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要让数学教学具有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即情境),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到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再现“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它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过教师加工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与掌握。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凭借2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的演示,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从而激起学生对“相遇应用题”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际的感观,并以此为学习新知的思维起点,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为新知扫除障碍。这种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注,而是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其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儿童具有强烈的表演的欲望,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因此,让学生模拟教学中内容,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笔者设计以下教学情境:“‘六一是吉祥的生日,妈妈给吉祥20元钱买她喜欢的礼物。吉祥来到一个礼品店里选中一只标价8.5元的小熊,在付款时,又看中一只标价4.5元的布娃娃。营业员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找给吉祥钱呢?请同桌的小朋友做一做吉祥和营业员。”学生像模像样地做起来。学生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探究的思维佳境,主动领悟学习的知识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在验证“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对新知充满好奇,教师如放手让学生验证,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笔者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没有满足于学生看到、听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而让他们分组亲手动手验证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同时教育他们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提出问题,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不仅能促进编码知识的获得,而且更有利于非编码知识的获得。

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教师应该力求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与童话世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教学有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笔者虚拟这样一个情景:“一个精明的商人来到集市上买肉,他问屠户多少钱一斤?屠户告诉他瘦肉7元一斤,肥肉3元一斤,蹄膀5.5元一斤。商人边挑边想,选中一只蹄膀,对屠户说:‘我不还价,但是要把蹄膀分瘦肉和肥肉的钱算。屠户答应他的要求,卖给他。事后屠户觉得吃亏了。请聪明能干的小朋友想一想,他究竟有没有吃亏?”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为新知的学习营造一个求知的氛围,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儿童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同样离不开生活。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好奇。教师创设“现实”的情境,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能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打造生活课堂,实施数学教学

让小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游戏激发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师的语言是引领学生学习思考的风向标,语言是否贴切,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关系到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和速度。研究表明,生硬的语言影响学生的思考速度,降低学生的思考深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效率。”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简洁、形象、幽默,充满启迪,具有鼓励性,既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帮助学生感悟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首先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把数学研究的问题与生活中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提出类似“你今年几岁”“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同桌谁高,谁重”这些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称一称,量一量,算一算。教学“时、分、秒”时,还可提出“你每天几点起床?几点上学?上学途中大约经过几分钟”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更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赵庄小学)

猜你喜欢
屠户新知现实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昙花破案
张屠户
从古文中学习写动物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