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学研平台创新的视角谈加快河南省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

2009-12-04 07:50魏彦杰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相关者产学研矛盾

魏彦杰

核心提示:现代大学的核心是权力与利益的一系列规则所确定的“现代大学制度”,而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哲学观、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大学利益相关者所内含的矛盾演进的产物。只有当产学研平台的设计考虑到这种矛盾的变化规律时,产学研活动才能获得优化,并促进现代大学制度内含的矛盾获得解决。因此,对服务于“中部崛起”的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而言,只有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律创新性地设计产学研平台,才能在素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生结构性的变革,加速河南高等教育中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

现代大学是对古典大学的超越,其核心是权力与利益的一系列规则所确定的“现代大学制度”,决定这一系列规则的关键包括高等教育哲学观、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大学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一般观点认为,以大学学术服务为基础的产学研平台可以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但笔者认为,这种有利作用并不是天然的,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哲学观、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大学利益相关者所内含的矛盾演进的产物,只有当产学研平台的设计考虑到这种矛盾的变化规律时,产学研活动才能获得优化,并促进现代大学制度内含的矛盾获得解决。

对服务于“中部崛起”的河南高等教育事业而言,这一观点更具参考意义。只有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规律创新性地设计产学研平台,河南高等教育才能在素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生结构性的变革,加速河南高等教育中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矛盾

1.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的矛盾

我们通常把现代大学制度特指为洪堡所创立的德国大学制度,其根本特征就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这种基于认识论的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以保证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理念、可以求真、拥有理性、达于至善的精神主体,即大学应实现的“价值自由”;但另一方面,如布鲁贝克所认为的“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即大学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必然受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因而应努力借助社会服务获得自身的发展。

认识论的教育哲学指出,教育应具有内在的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代表教育的“内化”;政治论的教育哲学则强调,教育必须体现出社会服务的价值,代表教育的“外化”。教育“内化”与“外化”的矛盾不仅表现为教育实现“内化”与“外化”的先后次序,即高等教育应首先注重高深知识的真理性还是应首先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性,而且被教育者的发展是否会被教育“内化”与“外化”的矛盾所束缚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当高等教育满足知识发展的需要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冲突时,高等教育就可能偏离“真正的教育永远是精神的寻求”这一轨道,从而无法借助高等教育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以及人的高层次发展。

2.高等教育质量内生性与外源性的矛盾

作为高等教育系统构成主体的大学,其组织特点决定了它会内生难以有效控制的质量问题。一方面,经过几百年历史的累积和创新,大学组织已经从简单的知识传授、知识传播扩展为知识创造、知识运用,目标的多元化常常使得大学组织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放在更容易显示声誉、树立形象、产生效益的学术成果追逐、社会服务、知识转化等方面;另一方面,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特性决定了大学组织的相对自闭性,这种自闭于“象牙塔”中的组织态势有助于保持高等教育质量的稳定,但同时也造成教育质量的改进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呼唤。上述两种相互矛盾的倾向都可能在大学组织中内生出教育质量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的外源性是指外在环境与大学组织间相互需求所产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外在环境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表现出动态性、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新特点,素质教育、教育公平、大众教育和服务社会等目标都成为外在环境对大学组织的期望;另一方面,大学组织也希望外在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希望“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原则能在社会中获得特权或合法地位,而且希望外在环境能够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但是,不仅外在环境与高等教育质量需求的目标间存在冲突,而且外在环境与大学组织间在相互需求的内容上也存在冲突,这都加剧了大学组织内的教育质量问题。

3.大学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

大学治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部分。作为实现大学目标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安排,大学治理给出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框架,并对大学的目标、原则、决策方式、权力的分配和剩余决策权定下规则。但现实问题在于,如果把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治理机制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目标,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治理,从而会模糊大学治理结构的边界。如果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管理,那么为大学提供物质支持的政府当然希望大学学术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帮助,以彰显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大学人力资本的教师则希望自身的学术能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价值体现,以达到大学自治、自由的原则;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则希望大学在教育质量、公益性、公平性等方面获得改善,以体现出大学的公共性特征。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存在冲突的部分,并且他们会依据自身的权力促使大学为其利益服务,从而使得大学利益发生不平等的分配。而利益受损的一方又会反过来抑制大学治理的有效与高效,进而限制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

总之,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哲学观、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大学利益相关者所内含的矛盾是现代大学发展中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产学研平台作为一种试图弥合这种矛盾的机制,必须在这种矛盾规律的指导下完成创新性的设计。

二、产学研平台的设计与创新

要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矛盾规律来设计产学研平台,设计者就必须重视各种矛盾的平衡,通过体系性的方法兼顾各方的利益,这样才能保证产学研平台能有效推动现代大学的发展。

1.构建产学研的市场化机制

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在教育的“内化”与“外化”间达成平衡。企业和高校作为产学研平台的基本主体,必须配合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辅助主体,与市场化的机制和规则相结合,这样知识生产、再生产以及知识价值实现的过程才能兼顾大学自治与服务社会的要求。这种市场化的产学研机制包括法律规范的制定、资金渠道的确立、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的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宏观协调机制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微观管理机构,其目的是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通过政府宏观产学研政策的指导与协调,推动高校自主建立知识创新与应用的机构,并通过资金筹措渠道和中介机构的辅助,以市场化的方式建立起与工业界具有合作伙伴关系的产学研体系,实现政策引导、合作方式、项目监督、信息交流、权益分配、资金管理和成果评价的市场化运作。市场化的产学研平台可以避免政府过度使用计划性的方法干预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从而使政府财政投入的压力减小,财政投入的效率提升,大学的“价值自由”与“服务社会”被协调起来。

2.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产学研设计

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在教育质量内生性与外源性的矛盾间取得平衡。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外部环境对高等教育质量需求的动态性要求毕业生的教育质量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要求,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外部环境对高等教育质量需求的层次性则体现出社会不同层面对高等教育质量需要的多种层次性,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表现;而外部环境对高等教育质量需求的多样性则体现为高等教育自身的多样性,即通过大学自主独特的办学方针实现教育公平、服务社会等目标。如果高等教育质量背离了社会需求的上述特点,教育过度与教育不足就会发生。只有利用产学研平台选择适当的合作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内生性与外源性的矛盾才可能取得平衡。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模式:选择以科研课题为中介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大型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能力;采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模式,把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定向的重要策略与方法直接纳入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采用直接与企业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模式,保证学生的受教育过程直接与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挂钩。所有这些模式都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当合作教育模式与现代西方教育体系中的社区学院、城市学院、科技园区、教学公司和孵化器等自主办学模式相结合时,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和服务社会就被产学研平台统一起来,高等教育质量就不再是一个仅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以评估的事项,而是通过社会评估实现着高等教育的价值。

3.借助产学研平台协调大学各利益方的关系

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兼顾大学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而一个合理的产学研创新平台恰好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产学研平台的构建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指导,作为出资方,政府有权引导高等教育从事社会服务的研究方向。此外,产学研平台如果考虑到科研人员自主交流、选派等制度,大学教师不仅可以自主参与企业的研究工作,实现自己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借助产学研平台的合作教育模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机会与更好的就业保障,而且可以从商业活动中获得收入。

三、基于产学研平台完善河南省现代大学制度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矛盾规律设计产学研平台,设计原则必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尤其要和区域高等教育的现状相适应。河南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需要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河南现状创新性地设计产学研平台,实现区域经济与现代大学的良性互动。

1.借助政策推动产学研市场化机制的形成

河南省作为中部经济大省,其产学研合作还不成熟,但在发展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上,一些高校、企业或科研院(所)已经自发地结成产学研合作关系,只是这种自发合作的偶然性、不稳定性和短暂性需要一个稳固的产学研市场化机制来克服。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产学研平台构建的初期必须有政治权力的介入和推动,因为政府往往拥有对社会资源的强有力的整合能力,在有效调动社会资源、促进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扩展、兼顾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等方面有更强的能力。

2.加快高校内部产学研管理机构的建设

由于产学研平台的核心部分是大学与科研机构,它们是知识创新与传播的源头,而政府导向与企业参与只是辅助这一过程的实现,因此产学研平台是否有活力取决于高校内部是否建立起有效的产学研管理机构。这对于产学研合作尚不成熟的河南省而言尤为重要。通过加快高校内部产学研管理机构的建设,河南产学研活动将获得后发优势。因为高校内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不仅可以就科研方向提供方案,而且有助于整合高校内部各种学术资源,协调高校、政府以及产业界之间的复杂关系。

3.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

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作用是推进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创新能力,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此,对河南高等教育而言,如何利用产学研平台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进步也是关键问题。基于产学研平台的合作教育特别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技能,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专业定向。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下,学习与社会生产实践的定期转换,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实践经验和操作经验,而且是促进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可以说,合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制度协调了高等教育“内化”与“外化”的矛盾,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强化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大学实现了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为核心,达到了教、学、做“三合一”的目标。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相关者产学研矛盾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