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质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2009-12-04 07:50徐宏丽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高效优化

徐宏丽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优质高效的课堂管理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有效保证。因此,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管理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教师可以从课堂环境、课堂行为、课堂时间等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管理。

关键词:课堂管理;高效;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学术交流中心《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研究》课题组指出“优质教育是高质量与高效益统一的教育”,其中“优质”为目标,“高效”为标志;优质必须高效,高效必须保证质量。时代呼唤教育的优质高效,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管理,也要追求优质高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组成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以达到教学目标,而“管理”旨在创造教学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条件,建立和保持一个良好的课堂组织环境,为教学活动提供保证,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组织、促进、协调、维持、整合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教师只有使各种因素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涉及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课堂管理的优化也是多方面的,包括课堂环境优化、课堂行为管理优化和课堂时间管理优化等。

一、课堂环境的优化策略

课堂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课堂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环境的功能,实现课堂环境的最优化,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

1.课堂物理环境的优化

构成课堂环境的物理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研究者一般把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作为课堂环境的主要物理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活动。优化课堂物理环境,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线强度、适宜的色调和适当的声音强度等;其次要保持教室整洁、有秩序,这是课堂管理的基本条件;最后要重视课堂座位排列。从生理学角度看,课堂座位排列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不能有损于学生身体健康,教师应考虑“视觉范围”“视距”等因素;从教育学角度看,课堂座位排列要适应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变化,满足不同课程和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

2.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课堂心理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也是课堂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因为在具备基本的课堂物理环境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受影响更大的是课堂心理环境。优化课堂心理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人际环境。课堂人际环境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优秀的学生集体。其中,师生关系构成是课堂人际环境的重要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使自己的形象与学生的期望相符合,要克服权威心理,主动与学生沟通,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意见受到重视、尊重。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业成绩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交往的条件、提供交往的机会,引导学生以相互接纳、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方式进行交往。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在学生集体情境中进行的,而学生集体是学生课堂生活更微观、更具体的环境,所以不同发展水平的班集体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成绩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培养优秀的学生集体,尽量在课堂中形成多向交往的网络,合理选用目标结构。教师应把合作型和竞争型目标结构结合起来合理运用,努力增强学生集体的内聚力。

其次要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集体在课堂教学上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首先要重视情境效应,努力实现课堂心理环境的人性化,包括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设课堂情境、增加教学的情趣等;其次要强化目标功能,努力实现课堂心理环境的科学化,包括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确定目标的档次、激发心理动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后要注重育人,努力实现课堂心理环境的立体化,包括培养人与环境的和谐感、人与人的友爱互助感、加强合作与竞争、拓宽教育的心理空间等。

二、课堂行为管理的优化策略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个体因素,即学生人格特点和需求倾向;二是制度因素,即课堂组织中的角色期待。课堂行为管理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之间取得平衡,既能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课堂组织要求,又能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学生问题行为是有关课堂管理问题研究中受关注最早、最广泛并且研究最深入细致的领域。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行为问题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把课堂行为问题分为扰乱性的和心理性的。产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针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1.预防型策略

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意学生的以下五种征兆。姿势:对课堂内容是喜欢还是厌恶?头部的位置:是否走神?面部表情:学生是瞌睡还是清醒?是漠不关心还是全神贯注?行为:是否在做与功课有关的事?是否偷偷地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小动作?反应:学生反应是恰当还是不恰当?学生是否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能捕捉到上面列出的信号,注意观察学生行为的征兆,以防患于未然。

2.控制型策略

控制型策略的具体方法包括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转移注意等。如当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等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暗示动作来提醒、警告学生,从而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实现控制的目的。

3.矫正型策略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策略由矫正前提、矫正方法、惩罚、自律方法和矫正技巧五个部分组成。矫正方法主要有回避、暗示、明示、批评等,自律方法有目标自律、后果自律、样板自律、集体自律和契约自律五种。教师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要正面加以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不良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晓之以理,避免批评时情绪激动、言辞尖刻导致事态扩大,影响正常教学。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优化策略

课堂管理是调节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关系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除了要优化课堂环境,管理学生课堂行为外,还要对课堂时间本身进行有效管理。对此,有研究者提出了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一是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的损耗;二是把握最佳时机,优化教学过程;三是保持适度信息,提高知识的有效性;四是提高学生专注率,增加学生的课业时间。

1.教师时间感的培养

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如一堂课安排多少内容、讲授一项内容大体需要多少时间、组织课堂讨论要用多少分钟、可能出现哪些突发事件以及处理这些事件需要多少时间等。教师要加强时间感的培养,提高自己对课堂时间的控制能力。

2.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

教师的授课语速要快慢适宜、节奏协调。教学活动的连接要紧凑、顺畅、自然。对教学活动的持续性而言,教师要有张有弛,不能无故中断,破坏课堂秩序。另外转换活动要迅速,不要使学生在等待中产生无聊烦闷的感觉。

3.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教师要尽可能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其投入时间,而且要让全体学生都有事可做,不要造成时间的浪费,随时保持警觉,掌控课堂的整体情况。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其策略研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所以优质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孟万金.优质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高效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刍议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