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激励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09-12-04 07:50常冬梅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激励学习动机

常冬梅

摘要:外语学习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教师恰当的激励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励;激励教学法;学习动机

外语学习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都属于工具型动机,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况且,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教师的激励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的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一、激励教学法的含义

在教育心理学中,激励是指通过影响人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激励教学法把激励和动机联系起来,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各种激励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理论上,使用激励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英语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一个人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就可以发挥到80%~90%。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学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关切的微笑、一个由衷的肯定中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与自豪,进而点燃学习的希望之火。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的现状及原因

1.激励教学法被边缘化。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工作被明确地规定为完成一定工作量的英语教学任务,这使得许多英语教师工作的重心都在知识传授方面。英语教师只是在传授知识,而很少激励学生,有些英语教师意识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但也仅仅是把它作为教学的方法而已,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知识学习本身更重要。因此,激励教学法与教学任务相比是被边缘化了。

2.激励教学法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教师激励的有限性、手法的片面性与单调性都使激励教学法原有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无论是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是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来看,教师对激励法的掌握与运用都与现实需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英语教师只看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否,而常常忽略学生的心理成长,缺少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教育激励的缺乏从某种程度上说容易导致学生的品质、人格、精神的片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师的激励方法片面、单一。这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偏重于激励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忽视一般学生;偏重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情感与意志的发展;偏重于激励学生追求成功,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偏重于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忽视学生的创新、求索;偏重于教师的个人喜好,忽视学生自身的需要;等等。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教学法的建议

1.提高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意识。不少教师认为,激励教学法只适用于中小学生,对高职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高职学生也需要激励。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着运用了激励教学法,其效果非常明显。事实证明,激励教学法同样适用于高职学生。笔者曾在课堂上做过一个关于“英语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调查,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如果英语教师能“精通英语,认真备课,授课生动有趣,热情幽默,考虑周到,对学生一视同仁,教法灵活,不拘一格”,就会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英语教师要从自我做起,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认真备课,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意识,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合理正确地运用激励教学法。

2.注意影响激励教学法效果发挥的因素。一是激发自主性。对于命令,人们有一种天然的抵制心理,自主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希望有自我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强制参与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这一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地从事学习活动。二是鼓励自我实现,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动机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源于自信的缺乏。经过努力学习却屡屡失败的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相反,如果学生能不断地体验成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也就会更高。让学生体验成功,肯定其学习的潜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三是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从心理角度来说,任何人都有归属于某一个群体的基本要求。归属感的缺乏容易使学生变得自卑,从而缺乏自信、自尊,继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英语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应该讲究一定的策略,使之满足学生被认可、被接受的心理。

3.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手段,注重学生反馈。奖励和惩罚经常被当做外部强化的手段。外部强化确实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外部强化使用不当就会使内部动机降低,会使人变得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目标而行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这两种外部强化手段,注意到每个学生的表现,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4.注重激励理论运用的系统性、连贯性、适度性和公平性。教师要系统地运用激励理论,不能仅凭自己的好恶行事,而应把教学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学生的积极学习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着眼点,始终如一地坚持运用激励教学法。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应把握好度。度把握得好,教师就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控制点,就会使激励行为产生良好的效果;反之,就会适得其反,产生负面效应。学生的水平、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他们的表现也有好有坏,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英语教师能恰当地运用激励理论,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都倾注爱心,就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愿意与教师沟通,从而增强师生间的凝聚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注意激励性评价具有短暂性、时效性的特点,运用时要找准切入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喜欢英语、自主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时、适度、经常的激励性评价,使之渐渐走上“我要学”的轨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切入点进行激励性评价,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励教学法着眼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与成绩的非常重要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也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动机因素却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对待。其原因有二:一是授课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全方位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意识;二是学习动机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多层面意义的心理学概念,即使教师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解决外语学习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动机问题也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教学任务。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习惯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再加上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课时有限、班级规模较大,英语学习基本上是依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自学。因此,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采取正确且行之有效的激励教学法,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某种学习需要使之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雪娇.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3).

[3]武忠远.西方激励理论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3,(3).

责编:路 童

猜你喜欢
激励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关于加强基层老员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