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计算机课堂氛围的营造

2009-12-04 07:50刘艳萍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备课兴趣教学方法

刘艳萍

摘要:营造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备课;兴趣;引导探究;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任务设计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信息技术教育与传统课程教育相比应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既能很好地接受理论知识又能在实践操作上达到理想的效果,就与良好的课堂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教师要把好备课关

教师在备每一节课时,必须钻研教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分组,并要注意组内学生的搭配,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上课前把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要在教学中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遵循教育心理学原理,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我要做”中学习,他们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学习、探究、创新,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譬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指法时,机械单调的动作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枯燥感与厌恶感。如果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效用,完全可以将教学设计得有声有色。在实践中首先要科学地安排学习进度与练习层次,同时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如开展学习竞赛,看谁盲打掌握得快,小组与小组、个人与个人之间比一比谁的打字速度快;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打字速度进行跟踪记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一个阶段下来,往往会给他自己带来一个惊喜,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激励意识的养成。

2.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努力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Word时,教学标准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层灵活制定,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相对多指导观察,同时发挥学生相互学习指导的作用,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在合格的基础上,再引导部分有资质的学生发挥潜力向更高目标冲击。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往往有些学生在理解了教师所授知识后就不再自主摸索其中的奥秘,教与学只是一味地讲解——吸收、再讲解——再吸收,表面上看学生是学到了知识,可他们的学习兴趣却在慢慢地削减,能力的培养多在一个层面徘徊,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探究,实践出成果,引领学生实践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是培育人才的关键。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创新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实践。比如,学习Word时正值元旦,于是笔者相机让学生给亲朋好友做张贺卡。从完成作业的情况看,虽然有些图片的处理效果不是太完美,但整体的构思和排版足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制作时的创新。接着,笔者又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把贺卡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学生说明设计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点评。长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体会到了“大胆运用才能创新”的道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新兴的课程永远是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并发掘他们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多留一点空间给学生。

四、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好的任务主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教师就必须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金线”。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和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使课堂气氛达到最佳。要承前启后、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实现新的突破。

教师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层次性,任务设计要具有兼顾性,并有一定的过渡性、阶梯性和递进性,既要学生吃饱还要吃好。比如,用Word进行自我介绍,其中需有文字、图片、艺术字体等,基础差的同学可用Word的基本功能,而技术好的同学尽可能地用Word的一切功能来丰富自我介绍。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设置一些小的竞赛环节,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后进者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任务主题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教师可用生活情境来激活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思路和认识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也可由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可对抽象的问题加以具体化,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则可借助来自学生最近生活中的一些敏感事件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如新同学的入学军训可能是每个学生一生当中最为深刻的事情,教师可提出要求和提供平台,之后借助学生的热情,经历合作与探究,一个个情感与技术达到较高程度整合的电脑作品——“军训随想”“教官情”等就会精彩纷呈,其中有苦有乐,有汗水也有收获;可以是动画,可以是网页,也可以是多媒体简报,全是学生的心灵写照。同时,这也体现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简而言之,只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就会形成自然的、灵活的教学任务。

五、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每个学生成才的保障。教师应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性别等因素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教师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通过评价的手段自觉地传导给学生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的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和自信心增强,同时也唤起了更高水平的需要。如果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尤其是那些缺乏兴趣的学生,他们本来就非常脆弱的求知欲望就会受到打击,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要求,使优秀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好”,切忌感情用事。总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给学生的机会要尽量均等,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J].教育科学,2000,(4).

[2]张萍,葛明贵.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6,(1).

[3]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式学习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

责编:赵东

猜你喜欢
备课兴趣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