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引起声音反复现象的因素分析

2009-12-04 07:50游德存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教学

游德存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出现声音反复现象是客观必然的。声音反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只要教师对此认真分析、冷静对待、善于总结,就能找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就能在解决问题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较快地提高声乐教学水平。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技巧;声音反复

声乐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有这样一种感受:昨天唱得很好,今天用同样的方法却无论如何也唱不出同样的声音。这就是声乐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声音反复现象。可以说,这种现象长期困扰着许多教师和学生,甚至动摇了他们的信心。但是,我们经过仔细分析思考,就会逐渐认识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会发现引起这种现象的各种因素。

一、心理因素

声乐理论家荷伯特·凯萨利在《心的歌声》一书中说,一个歌手无论他的机能训练和素质好到什么程度,他的机能也不可能每次都是完全有效的,因为发声器官的本能就是这样,身体中每一种平衡受到干扰时都会影响它。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样,人的一切活动也受心理活动的影响。复杂的声乐演唱活动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从技到艺更是易受心理活动的影响。

从技术上说,人体有关声乐演唱的众多肌肉是不随意肌,具有不可控性。鉴于声乐艺术的这种特殊性,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就借助心理这种手段去间接地引导生理,进而通过生理和心理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对生理的控制。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在歌唱要素中,心理要素是处于主动、主导的首要地位,其他有关歌唱发声的生理要素,如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以及唇、齿、舌、牙、喉这些形成语言的器官,都是处在被动的从属地位,它们的运动都受心理活动的支配。”所以,声乐艺术是一种心理引导的技术,个体感觉在声乐技术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由于各种心理负担及干扰因素在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中的不可避免性,心理紊乱导致的声音紊乱、声音反复在声乐学习和声乐演唱中是难免的。

从感情表达来说,声乐就是一种心理表达,因为人声的发出最初产生于一种愿望—带感情的愿望,最终也是为了表达这种愿望。声乐训练饱含着人的创作激情,它将普通的声音变得更加细腻,赋予声音感情,因而情绪和技术必须是统一的、协调的。所以,缺乏控制的热情经常使人的发声器官变得不容易操纵(如呼吸急促、肌肉僵硬等),就会失去歌唱应有的平衡。当然,临场的紧张心理也同样突出反映了负面心理因素会引起声音失常。临场紧张心理一般反映为不适当的紧张和恐惧,引起肌肉收缩、喉咙压缩,使呼吸紊乱、意识模糊。在严重情况下,它可能导致肌肉活动的僵硬或半瘫痪以及产生暂时失语症。因此,心理在作品感情表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表达作品时,歌者在情绪上的任何不正常波动都会导致心理和生理的失衡,从而出现声音反复现象。

总之,声乐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得到锻炼的过程。从技术到感情,心理在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优秀的声乐教师都很重视学生声乐心理健康的培养,以期减少由于心理方面问题造成的声音反复现象。

二、生理因素

为了保证使声音较好地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学生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此来保证声乐训练保持在正常的生理环境中。在声乐学习中,学生即使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也难以避免疾病的侵袭。当疾病特别是直接影响歌唱的疾病发生时,学生应及时休养,因为轻微的疾病反应就会使发声系统受到影响。往往身体上其他部分还没有产生明显的不适时,敏感的发声系统就变得反应迟钝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遇见的生理因素造成的声音反复经常表现为伤风感冒引起的。感冒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会使声带的体积增大和咽壁的肌肉松弛,于是人的声音会因此变得厚重,色彩晦暗。在这个时候,由感冒引发的声音反复是正常的。此外,诸如睡眠不足、药物或酒精过敏、腹泻等生理因素都会引起声音反复。每当此时,学生如果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不了解声音反复的规律且还不作出相应的调整,而是强求自己达到完好状态,那么,这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理想的声音效果,就迫使喉部肌肉群做出努力,而且过量使用气息。强硬的结果是破坏了发声机能的平衡。因为声乐训练的长期积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发声机能运作的想像定型,由大脑神经将信息传输给发声器官,由此发出声音。生理状况的不平衡与大脑的指令不能达成一致时,不准确的声音形象和所期待的声音结果会使发声机能去做不必要的盲目努力,这就加剧了发声机能的不平衡,给大脑的信息储存带来混乱。结果,在这种不利因素消除后,声音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调整才能逐渐恢复。所以,在身体状况不好时,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声音概念并没有多大毛病,而是暂时的小毛病影响了声乐器官正常发挥,从而要停止练唱或少唱。而且这种状态下的急躁和不耐心往往也是许多学生嗓子机能衰退或出现病变的根源。

三、技术因素

因为发声系统的复杂功能,所以没有人能够准确地感觉到他的机能调节总是可靠的。声乐的长期训练使大脑对于声音平衡的控制最终处于潜意识状态,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定型自动。即使歌者在技术上达到这种潜意识状态,但思想上也应该谨慎,不能掉以轻心。在声乐学习中,学生要珍惜声乐训练中每一阶段的成果,任何随意的扩大战果和使用声音的不慎,都是不利于声音发展的,都会从不同程度上造成声音的反复,从而影响声乐学习的进度。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声乐技巧讲授其声乐理论的支配。声乐理论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声乐技巧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学生声乐技巧学习顺利与否。学生对某一种声乐理论的正确认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即使是在正确声乐理论指导下的声乐学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声音反复现象。每当此时,由于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学生都会对长期指导自己歌唱的声乐理论提出质疑。这种情况对学生声乐学习的影响是宏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主客观听觉差别导致的声音反复。在学习中,有许多学生事先不知道这种情况,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暂时唱对时,感觉也是模糊的。这样,一旦失去教师的引导和客观监听,学生就会又用主观的错误感觉去指导自己的歌唱,而此时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样学生就会和教师的要求背道而驰,声音反复也就是必然的事了。在这一点上,张小女教授在《三十年来声乐教学的回顾》一文中说得很形象:“初学声乐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辨别声音正确与否的客观听觉能力,这是学生学好声乐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会影响学生学习声乐的进度,在声乐学习中走弯路,无形中会产生与老师拧着劲的现象……在教学中我发现有这种情况,学生找见了头声,声音变亮而具有金属声,富有很强的穿透力。这时我激动地告诉学生:‘今天的声音真好。可是,学生一点高兴劲儿都没有。我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情。他说:‘我不喜欢这种又暗又沙的声音。”这是主客观听觉差别造成的。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如果不向学生讲清楚,学生的声音反复就不可避免。因为此时学生怀疑教师,原因是他听到的和教师听到的不一样。这里学生不是故意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是由主客观的概念模糊引起的。例如:正确的呼吸应是一种自然放松的活动,当学生用此法演唱感觉声音有效果时,他会认为这种方法正确,但是,当学生某段时间由于某种非正常呼吸的原因造成声音失常时,他就非常有可能放弃正确呼吸方法,而去片面寻求使他们更加困惑的生理性机械呼吸法,从而陷入声乐呼吸学习的恶性循环。这样,声音反复也就不可避免了。在声乐训练中,学生对一种声乐理论的正确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能积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并在声乐演唱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些声乐理论,就能够把由于对这些声乐理论的模糊认知而引起的声音反复现象减到最少,从而推进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声乐教学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情感
声乐技巧在少儿声乐中的运用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初探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作用
浅谈如何处理声乐演唱和技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