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构成

2009-12-04 07:50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大学英语教学

石 琦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除了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化外,还应包括汉语语言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后两者的恰当导入与渗透,可以加深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因素;汉语言文化

大学英语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素质,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交流中仅凭借语言功底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了解并熟悉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融会于语言之中,制约着语言的形式,它不断将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 成为语言的内涵并通过语言来完成其内容的表达。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指出,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因此,英语学习不仅是技能性的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文化性的体悟学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应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以及语言应用中的文化素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更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大学英语的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民俗宗教、艺术欣赏、自然科学等知识,课文中潜在的一些价值观念,比如自由、民主、平等、正义、责任等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谈论的话题。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 文化因素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 关系到语言使用是否适当与准确。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强调语言本身,即词汇与语法的教学与训练是不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包含丰富的文化因素。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构成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因素包括哪些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导入与渗透,是广大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目前,广泛认可的文化因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日常交际语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以及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非语言的交际形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相关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

上述文化因素的内涵基本包括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文化的各个方面,对广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文化导入与渗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构成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英语国家的文化、汉语语言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后两者服务于前者,更全面地促进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应包含汉语言文化知识

汉语可以辅助外语教学,它的特征就是汉语与所学外语并用,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汉语和所学外语的对应、转换。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汉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汉语的。在外语教学中,把母语作为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类比的方式导入汉语文化知识,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与领悟英语语言文化。

词汇的记忆是让大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件事。英语是表音文字,可以通过语音来记忆单词,但是要同时记住词语相应的意思就有一定的难度。大学英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汉语言文化的导入与对比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记忆单词。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词汇表中“wax”这个单词,需要学生理解掌握“wax and wane”这个词组。“wax and wane”是个习语,表示力量或重要性兴衰,如果直接翻译这个词组的意思则学生记忆效果一般,如果在讲解中把这个习语分开解释:“wax”指月亮渐圆、渐满,“wane”指月亮渐亏、渐缺,对于月亮及咏月的汉语诗歌学生很熟悉,特别是苏轼的名句“月有阴晴圆缺”,那么“wax and wane”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大学英语词汇中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汉语语言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与轻松地理解英语知识,因而材料的选取十分重要。要选择与相应的英语知识紧密相关的、学生熟悉的材料,以熟悉的汉语联系到陌生的英语,这样才能促进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大学英语教师都会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安排相关的英美诗歌,特别是名家名作。比如,关于爱情这个主题,不可避免地就会涉及英国诗人叶芝的名诗《当你老了》,诗人的语言没有热烈宣泄的激动,只有平静而真挚的倾诉。表达了诗人对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慕。学生在高中阶段曾经接触过的一首宋词可以与之媲美——李之仪的《卜算子》。长期以来,引用汉语知识作比较是为了表现汉英文化的差异,而这两首诗恰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是比较相同还是不同,比较的目的都是理解并跨越文化差异,促进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还应包括汉语文化的应用,这种应用应遵循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理解与交流的原则。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还应包含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是人类文化传承、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不可或缺的一个阵地。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输入与渗透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无疑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不仅如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讲授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六单元《Women,Half the Sky》一文,讲述了美国杰出女性的成功经历,旨在鼓励广大普通女性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篇课文属于励志类文章,中国女性与美国女性相似,社会地位比之从前有了显著提高,社会为广大妇女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困难,很容易以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以管窥豹,推而广之。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妇女的地位还很低,比如:孟加拉国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大多数当地妇女只能辛苦地做事为夫家挣钱,丈夫可以轻易地与妻子离婚,而女性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在印度、韩国、日本,女性充当社会半边天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通过各国妇女地位的对比,学生增长了知识,能够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并思考妇女的地位问题,而不是坐井观天囿于一隅。在课文讲授过程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讲解除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外,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设者而不是循规蹈矩的书呆子。因而,其他国家文化知识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的必要组成。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中,英语文化知识、汉语文化知识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都应该是文化导入与渗透的内容。英语文化知识是讲授的重点,后两种文化知识应当服务于前者,作为英语文化知识的有效补充。还应注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导入的这些文化内容应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传授,使二者构成水乳交融的完整教学体系。此外,文化教学还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参考文献:

[1]赵丽娜,景然.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2]胡敏.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10).

[3]钟志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6).

[4]刘显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9,(1).

责编:路童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大学英语教学
书刊出版设计中文化因素应用研究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涂色书热销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因素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