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12-04 07:50张黎燕苗秋玲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机械制图问题对策

张黎燕 苗秋玲

摘要:《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职业教育定位的改变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因此《机械制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

关键词:机械制图;问题;对策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机械图样”为研究对象,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既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期准备,又为学生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对职业教育定位的改变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因此《机械制图》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

一、《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定位的改变,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学生是没有升入高中的初中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力差,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机械制图》课程相对抽象、难学,因此出现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

《机械制图》课程总课时较以往有所减少。近年来,为贯彻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各职业学校相应地调整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中职学生要在第三学年进企业“顶岗实习”,两年在校期间专业课、实训课占主要地位,这便造成《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授课总课时减少,而教师为了完成授课任务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很多中职学校都相继开设了CAD课程,但长期以来《机械制图》与CAD都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开课时间不同,任课教师也不同,这种分段式的设课方式把这两门有联系的课程割裂开来,导致这两门课在教学内容上庞杂、重复与脱节,学时膨胀。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因受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师本身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教师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内容求全求多,教学手段单一,这就难免会使学生因听不懂、学不会而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学生上课睡觉、厌学等现象。

考核方法单一。《机械制图》课程考核大多采用期末集中测试的方法,由指定教师命题,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在内容上偏重于对知识的考核,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很容易出现猜题、重点突击的情况,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得考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机械制图》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整合《机械制图》课程和CAD课程,优化组合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具体到教学内容体系,就是不单纯追求各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从中筛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有关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技能培训环节,在基础理论“必需、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教学内容体系。因此,在中职制图课内容的设置上,应围绕着绘图、识图这一总的能力目标,从课程结构上重新组织知识点,整合《机械制图》课程与CAD课程,将两门课融合成一门课来进行教学。

学习《机械制图》,掌握的是绘图、识图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学习CAD,掌握的是利用各种指令绘制图样,从而有效地提高绘图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在进行课程整合时,应将CAD有机融入《机械制图》的各章节,在“必需、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对《机械制图》的原有内容适当调整,删去重复的、不实用的内容,增加与岗位工作能力有关联的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并行,相辅相成。

整合后的教学,一方面可以避免知识的重复学习,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操作CAD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制图知识的不足,从而增强学习制图知识的自觉性。另外,由于CAD应用软件具有三维实体造型功能,因此这种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制图课程的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思考,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绩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二,结合实际,直观教学。鉴于制图课程抽象难学,教师应采取直观教学法,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制图知识的兴趣。第三,精讲多练,合理教学。《机械制图》课程实践性较强,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必须对所授内容进行适当的“瘦身”,做到详略得当,精讲与简述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思考,激发他们学习制图的兴趣,又可以利用精讲节省时间的特点,增加课堂练习,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培养能力,在练习中巩固知识。第四,工学结合,创新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实训车间等教学资源,将教室搬到工厂、车间,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零部件进行现场教学。

由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就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估,掌握学习技巧,变“学会”为“会学”。

3.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课堂学习显然不够,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布置课后作业,认真检查、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个别没有掌握好课堂内容的学生,要依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让学生教学生,指定学生一对一教,互帮互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好上加好。

4.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应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一方面,改革评价方法,重视实践和能力的考核,实行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改革评价标准,分值由学习分(单元测试分、期末考试分)、纪律分(考勤、上课表现)、作业分(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程设计)等构成,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使学生成绩更公平、更合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取“考证促学”的方法,鼓励一些有能力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参加等级制图员考试,把《机械制图》课程与职业资格、技术等级鉴定接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要加强师资培养。整改后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制图教学经验,还要精通CAD绘图知识,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具备对新型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因此,为保证整改后的教学能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师资培养。

要有配套的教学场所。改革后的教学要有配套的多功能教室、实训车间、工厂等教学场所,还要具备必要的教学设备、模型、零件、实物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要处理好手工仪器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三者之间的关系。整合后的教学比较重视计算机绘图,但是,手工仪器绘图在课后巩固练习以及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绘图能力方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徒手绘图,它能记录瞬间思维信息,是表达创意、交流设计思想的有力工具,是计算机绘图无法替代的绘图方式,因此改革后的教学要在减少手工仪器绘图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玉芬.《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浅析[J].机械职业教育,2006,(10).

[2]廖念华.《计算机绘图实习》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6,(8).

[3]张植桂.《机械制图》与CAD整合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机械制图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CAD三维转二维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对策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