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和预防措施

2009-12-04 07:50皇甫艳玲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大学生

皇甫艳玲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其重要原因是一些大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引导等措施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心理

今天,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依然是社会中的幸运儿,因为他们集知识和能力于一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象征。通常,人们认为令人羡慕的“大学生”与令人唾弃的“罪犯”是没有联系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分局处理案件的情况显示:2000年到2005年,大学生犯罪人数逐年上升,2005年被海淀区分局刑事拘留的大学生是2000年的3.8倍。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也有统计结果显示,违法犯罪的高校学生占高校总人数的1.26%,大学生犯罪有增长的趋势,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为什么会犯罪?他们的心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分析

大部分大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这正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年龄。大学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敏捷,独立性强,感情丰富,富有理想,勇于创新;另一方面,他们情绪波动大,判断能力差,容易感情用事,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做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学生犯罪,从心理原因上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

1.贪图享受,虚荣心强

虚荣心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的往往是自卑感等深层心理缺陷。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是华而不实的浮躁之人,他们爱赶时髦、贪图享受、 盲目攀比、爱讲排场。因虚荣心强而引发的学生犯罪事件中,女生犯罪占据了较大比例。例如:一位来自偏僻农村、家境贫寒的女生,考入大学后,从农村来到了城市,眼界大开,常常羡慕个别同学拥有高档服装、手机、MP3、笔记本电脑等。起初,她省吃俭用、做家教挣钱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但是,当这些满足不了她日益膨胀的虚荣心时,她便偷拿同学的零用钱、化妆品、手机、电脑等,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年后便锒铛入狱。

2.心理脆弱,应对挫折的能力差

大学生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大学生中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远离父母、独立生活之后,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人际关系也处理不好,所以,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就容易发生过激行为,构成偶发恶性事件,甚至造成犯罪。这些大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他们或因出身贫寒,或因某些性格缺陷,加上自我调控能力差,无法应对现实中的不公平,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极端。马加爵恶性杀人事件就是此类心理原因形成的大学生犯罪的典型例证。

3.心理迷乱,情绪失控

随着求学、成才、就业等压力的日益增大,部分大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畏惧各种压力,常常被负面情绪所左右,于是,焦虑、忧伤、烦躁等不良情绪交织在一起,无法宣泄。这就使他们中的个别人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最终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学生张亮亮虐杀小猫等事件都是因为心理迷乱、情绪失控诱发的。“这是出于一种犯罪变态心理。”中国法学会副会长陈光中教授指出,“他们的思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颓废、自私等各种不良现象的出现,甚至以此为起点开始走向犯罪。” 据相关机构对全国17.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可以说,心理迷乱、情绪不稳是青年学生典型的心理疾病,也是当代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心理诱因。

4.藐视法律,存在侥幸心理

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的大学生大多对法律有一些了解,有的甚至是攻读法律专业的学生。在犯罪的大学生中,有的学生明明知道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但仍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明、做法比较隐蔽,不会被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大多校园网上发生的经济犯罪都是学生抱着侥幸心理和藐视法律的心态造成的。

5.性心理不健康

大学期间,大学生的生理迅速走向成熟,开始对性充满好奇和渴望。随着大学生逐渐地性成熟以及性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异常关注异性。在这一时期,他们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性道德观念,而是受到各种暴力、色情文化的不良影响,就有可能在神秘感、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生性犯罪行为。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复杂,应对的策略也有很多,笔者仅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探讨高校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会因此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很大的联系。心理问题的存在必然影响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要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及时主动地与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合作,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及时、必要的帮助。

2.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很多大学生犯罪的事实说明,大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它更多地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自我意识、人格、气质等心理特质已基本形成。大学之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今天,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多学生家长只重视子女的智力教育,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他们教育子女的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心理,也可称之为人格障碍。而当子女考入大学后,有的家长又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对他们的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关注不够,一旦子女犯罪,他们才感到惊讶和后悔。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从小就溺爱,无条件满足他们的要求,在他们进入大学后,对他们更是放纵。这些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强,受不得丝毫委屈,一旦心理失衡,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引导,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

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有意识地开展专项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辅导,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发生。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人格障碍,学会宽容,提高承受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同时,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改变自卑心理,笑对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常常处于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另外,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情感问题。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应过分沉溺于个人感情之中。所以,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教育作用,对大学生加强性知识和性道德的教育,指导他们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确对待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客观决定主观,物质决定意识。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冲突实质上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种种矛盾在高校中的现实反映。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扼制大学生犯罪,需要人们从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方面入手。随着我国科学发展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特别是和谐社会以及高校和谐校园的大力建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终将会得到切实加强。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Televisions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