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的创新形式及其意义

2009-12-04 07:50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要求班会形式

王 宁

摘要:班会的形式并非是单一的或者完全按照某种规则和特定程序去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班会的形式应该不断创新。我们所提出的班会形式的创新是一个多元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班会;形式;意义;要求

班会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学生会议或学生活动,是辅导员对学生、班级进行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般来讲,班会都是以确定主题的方式来召开的,也就是确定具体讨论话题的主题班会。比如,通过班会来强调学校某一项制度、学习某一个文件精神、号召某一项活动的开展,还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文明礼貌、团日活动、考研考证、职业规划,甚至大学生的感情生活,都可以成为辅导员组织班会的主题和素材。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会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很大变化。什么样的班会能够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并能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呢?高校辅导员该怎样组织班会来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呢?

一、高校班会开展的创新形式

班会通常有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种形式。班级例会是班级定期举行的对学生开展常规教育的班会形式,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形式。但是,班会的形式并非是单一的或者完全按照某种规则和特定程序去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班会形式应该不断创新。我们所提出的班会形式的创新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有主题的设立在班会开展之前是未知的,参与班会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对非专业领域以外的任何问题进行发问,除了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常规性问题,还可以包括心理方面的某种特殊形态,对人生、人性的某种哲学思考等。发问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语言表述,也可以是不记名的书面报告。辅导员对内容上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符合学校自身环境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筛选出2~3个最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可解决性的问题指定学生或者由学生代表进行现场解答和评论,经过互动、讨论,最后由组织者进行现场总结。会后,辅导员对筛选后的所有问题逐个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特殊的、比较敏感的、关系到学生个体健康和发展的问题,通过特殊方式与学生进行单独约谈,了解情况,对症下药。辅导员应该有效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最终对筛选后的问题逐个进行科学、规范、系统的解答,同时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化和强调,经过加工和整理,形成书面文字并汇编成册发给学生。

二、班会创新形式的意义

1.创新形式班会的开展具有阶梯性、计划性、衔接性的教育功能

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不仅具有共通性,还具有多元性、层次性和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在大学的成长过程中,学生本身就在对一些问题进行体验和学习,不同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发问和辅导员应给予指导的层次是不同的。例如:在每一学年或者每一学期都要召开此类形式的班会,由此来体现班会在学生成长中阶梯性和衔接性的教育功能,学生对共通的、普遍的、相近的问题就会具有更加系统和成熟的思考,对自身的问题也会具有更加深刻和理性的认识,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可持续性的指导作用。

2.创新形式班会的开展能够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学生,多数都一直处在一种被说教的环境当中,而这种环境的持久性和局限性作为学生自身是难以超越的。改变和规范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发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为了避免单一的说教,也是为了避免传统师生关系的负面效应。以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不记名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班会的主题,无形中强调了参与、交流、互动、体验、反思等要素,把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这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熟,发挥学生的反思总结能力、辨别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学生内心,触及学生灵魂。

3.创新形式班会的开展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性

绝大多数学生都未真正脱离校园,缺少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因此他们对社会的理解和自我独立的意识都要淡薄得多。辅导员可以借用班会的开展,充分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体验并结合其他人比较典型的经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问题。由此,教条化、形式化的因素会减少,问题的解答会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习惯,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社会倾向、社会定向问题。创新形式班会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纯粹的辨析、反思、认识问题的环境,能够加深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丰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参与实践和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理论基础。

4.班会的创新形式能够更加体现班会作为“沟通师生思想感情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载体的价值

由于学生性格、成长历程、价值观念的客观差异性,同样的问题,对他们来说答案也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中,答案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融合和统一需要在交流中产生碰撞与共鸣,从而能够让辅导员真正地走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会开展的创新形式不同于传统主题班会的集体辅导形式,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宽泛的交流平台,这不仅直接带动了学生管理的工作绩效,而且能够从精神层面丰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内涵。

5.班会创新形式的开展是辅导员自身学习和不断提高的有效载体

辅导员为学生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绝不仅是单一的付出,而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双边双向、协同互助”的过程。辅导员在整理和解答问题的同时,不仅可以使自己完善、储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够进一步加强自我对问题理解的深刻性。虽然很多时候辅导员对问题的解答不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满意,但这并不会影响班会开展的意义。作家史铁生曾说,“有终极之问而无终极答案”。答案不在发问的终点,而在发问的过程之中,问就是答,提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收获。创新形式班会的开展,能够呼应并促进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对辅导员职业素养和文学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拓展和提高。

三、创新形式班会的开展对辅导员的要求

班会合理有序地组织,引导学生发问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最终能够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师生学习和交流的互动,高质量地实现德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当然,组织好一次班会,对辅导员的综合能力是有很高要求的。

首先,辅导员对班会的指导性要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主题班会的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思想价值体系和政治要求以及高校自身所具备的独特的学生管理制度,是辅导员有效开展创新形式班会的先决条件。

其次,传统形式的工作模式,上传下达式的管理形式,缺乏理论依据的教育方法,对德育思想观念的发展现状和学生自身的成长需求来说是滞后的。当代大学生更加活跃、更加成熟,尤其热衷于对人性的反思、对社会制度的质疑,以及对生活中的一些边缘问题的寻究,这对辅导员开好班会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这些特殊性问题常常更具有反映人性内心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而很多问题的提出同样也是组织者本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以,开展高质量的班会,需要组织者不断地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断拓展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

总之,辅导员开展具有创新形式的主题班会是对自我学习和工作开展的挑战,在整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现成的规律可循,都有现成的经验可用。辅导员要做好让学生受益的解答,开展好让学生满意的班会,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个人魅力,能够以哲学的高度、文学的方式、艺术的角度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他们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于晓梅.心理辅导理念与技术在高校主题班会中的运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2).

[2]胡山林.文学与人生[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责编:赵东

猜你喜欢
要求班会形式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新媒体编辑素养的要求与提升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