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策略

2009-12-04 07:50潘达科高宜新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优化升级金融危机产业结构

潘达科 高宜新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目的是要增强我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健康稳步向前发展的能力。目前,搞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实施全方位的策略措施,从而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策略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原因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凸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迫性

一是进出口额增长幅度下降。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4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2.6%,进口额下降23%,已连续6个月出现下滑。

二是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大学生待岗就业。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而返乡,而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对策

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有两种措施。一是应急措施,暂不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只是单纯地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给,强力扩大投资规模,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防止经济下滑、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这是“治标之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根本办法,也是“治本之策”,就是更加自觉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源头上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从产业结构上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基本策略

1.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下,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应当有的放矢,不能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产业,更不能盲目发展,在低水平基础上搞重复生产、重复建设、重复布点,更不应当用来搞那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而应该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重点投资。要防止出现问题,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地实施带动性强的重点产业优化升级。

2.从根本上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说,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作为一种“外因”,不只是加重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更集中暴露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更集中地揭示了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升级滞缓的深层次矛盾。实际上,这些矛盾和问题,即使没有发生这次金融危机,迟早也会暴露出来,因为这些矛盾和问题早就存在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在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只有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增强抵御危机的“内力”,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以人为本”、重视民生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除了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加大投入外,还要重视民生。因为加大投入的直接目标是扩大内需,而要达到扩大内需的目标就必须找准内需乏力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最终目的。我国内需乏力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取向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GDP 增长的高速度为目标的,而不是以民生为本,即重经济数量增长而忽视人民群众收入的同步提高,特别是大量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因此,当务之急不仅要切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而且要切实解决好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带来的就业不足导致的部分人群收入减少,从而影响我国扩大内需的目标。因而应把“民生工程”作为目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内需的首要工程,这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而且是顺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保障。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对策

1.产业之间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1)运用第二产业有益成果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大力发展好第三产业。要发展现代农业,走高效农业之路。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可以运用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创造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同时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在进一步深化提升第二产业的同时,要着力发展好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高我国第二产业的附加值,从而增强第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要想增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就要努力在三大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三大产业链的连接,实现三大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性互动,即打破三大产业的界限,构建产业链条,进而发展循环经济。比如,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及其关联产业构建的产业链。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实现农、工、商多层次、多渠道的生产、销售过程的有机结合,既解决了农副产品出路,还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廉价、方便、通畅的原材料供应,又使农业生产与商品市场距离更近,更有效地对接起来;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从而改变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链条,使传统产业提供的产品更加富有文化含量,从而提升工业、服务业的文化含量与经济价值,提升整个社会经济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走出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困境,进行产业深化发展,提升产业层次

(1)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走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产业优化升级制度环境。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及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一部分是由于政府不合理的政绩评估体系,只追求近期内GDP的最大化,一味发展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投资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附加值低的短线产业,致使各地经济结构雷同、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较少。因此,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政绩评估体系。

(2)努力增强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极弱,不仅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技术进步整体水平上升的关键环节,而且使我国产业处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组装——营销……”的生产价值链体系的低端。为此,要彻底改革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打破科研与生产分离的局面,鼓励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进行联合开发,支持他们联合创办研究开发机构,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资金,为企业科技开发提供优惠贷款。进一步发展技术市场,尽快完善技术进步政策体系。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基地,狠抓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能力,增强产业的竞争能力和产业深化发展能力。

3.搞好“再就业工程”和增加人民收入的“民生工程”,保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顺利进行

(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不仅要抓好第一、二产业就业岗位的开发,还要重视抓好第三产业就业岗位的开发,特别是要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来增加就业岗位,不仅要开发国有企业就业岗位,还要开发集体、个体和三资企业的就业岗位。

(2)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扶贫解困和再就业专项基金。例如,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等活动。同时,还要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用创业动力化解就业压力。

(3)建立农民工再就业工程服务体系。农民消费能力的大小对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至关重要,因此要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在稳定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同时,帮助农民工优先在当地实现就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基金,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燕喃.关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几点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3,(7).

[2]鬲向前.积极扩大就业 应对金融危机[N].陕西日报,2008-12-23.责编:路童

猜你喜欢
优化升级金融危机产业结构
试析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FDI促进成都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