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之我见

2009-12-31 07:25江文昆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江文昆

【摘 要】 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是培养创造力。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一是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四是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辐合式思维;五是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创造力 五商具备 落实素质教育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所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人间词话》作者、诗词理论家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第一境说的是学习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广、看得宽;第二境说的是学习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刻苦、坚定,再难再苦也要百折不挠;第三境说的是学习要深入钻研,即是说,学习上遇到了问题,需要寻觅答案,开始的时候很不容易找到,但只要深入地钻研下去,到一定程度,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恍然省悟。因此,做学问要“一高二苦三深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这“三个面向”就是说的第一境界的问题。实行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必须树立“三个面向”的高度思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任。什么是创造力呢?根据词典的解释,创造力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儿童因“好奇”而“观察”,因“求知”而“探索”,进而“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连锁反应,与人的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观察是创造的第一要素,要创新,学生必须把观察的结果组合到新形象中去。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能从人们常见的事物中,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东西,这有赖于他们善于观察,乐于观察,观察得当。

认真说起来,学生的每一次作文,只要是自己写的,都可以算是一种创造(创作),观察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它的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给教师的建议》(下)第45页,学生对所要叙述或描写的对象观察得愈细,印象愈清晰,文章就有可能写得愈具体生动,愈有真情实感。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把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主要有:(1)顺序法。(2)比较法。(3)想象法。(4)推断法。(5)提纲法。(6)表述法。我们除了进行方法的指导外,还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如组织参观、进行观察竞赛、布置观察日记等,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培养记忆力是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什么是记忆力呢?记忆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先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迹的保持和再现。这样保持常要通过有意的识记。

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记忆。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其他心理能力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一个在学习上不爱动脑筋、懒于记忆的学生,他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种种能力,都算不上是优秀的,至于创造力那就更谈不上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这是必备的条件之一。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语文课文的背诵,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对背诵的训练是十分重视的。他们在背诵的数量、时间上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在背诵的方法上给以正确的指导,特别强调反复诵读以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以加强记忆。我们还可以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按照艾滨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期内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逐渐缓慢),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复习时间。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记忆的这些规律来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必要的条件。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缺乏想象力的人,其创造力必然是低含量的,甚至是枯竭的。所以,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我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腾云驾雾,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的丰富想象并非遥不可及,今天人类研制、创造的飞机、宇宙飞船已使吴承恩的想象成为现实。在语文教学中,我把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基因畅想》、第20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等想象丰富的科幻作品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点课文,采用阅读课与作文课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认真编写童话与科幻故事,并在全班开展讲故事评故事竞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呢?如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塑造的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的则是不同的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再创造。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达到人物形象再创造的效果,这样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辐合式思维

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式思维(又叫求异性思维)和辐合式思维(又叫求同性思维)两种形式。发散式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导致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因此,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联系,培养发散式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辐合式思维则是直接利用已有信息,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某一正确的结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方面,因为它对开阔学生思路,启迪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英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式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能力,就是应当从培养学生思维的这三种特性入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发散式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个能刺激学生发散式思维的环境,逐渐让他们养成多方向、多角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作文教学中的“一题多写”、“一事多写”(对同一个事物用不同体裁作文)。点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特征,分析其不同作用,挖掘其不同寓意。例如陶铸《松树的风格》就抓住了松树的三个特征:从松树的生命力极强,写其“要求于人的甚少”;从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写其“给予人的甚多”;从松树无论在严寒霜雪与盛夏烈日中,总是神采奕奕,写其“乐观主义的精神”。总之,语文教学不能搞“自古华山一条路”,而要像自行车轮的钢线那样,要“条条道路通罗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体,使其各种思维得以自由发挥。

五、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古人曰:“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上有了疑问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问题。多年以来,我们采用的都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种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留美“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黄全愈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说:“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但中国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百摹大三角区似的谜?”他通过对美国教育的一系列观察研究,分析道:“美国搞‘百年树人的素质教育,而我们(指中国)搞‘立竿见影的应试教育。那些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过关斩将‘练就的孩子,还不能在起跑线上风光一番吗?”他得出结论:“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智商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唯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现在,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培养出创造性人才。但是,我认为,这种看法还是有点偏颇的。根据古人“天人合一”的观点:易有五行,人有五商。什么是“五商”呢?五商是指健商、财商、情商、智商、逆商五种。1.健商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2.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3.情商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1)情绪控制力。(2)自我认识能力。(3)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4)认知他人的能力。(5)人际交往的能力。4.智商指的是人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想象等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作用是保证人们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5.逆商是处理逆境的能力,就是当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不同的人对待逆境或挫折产生不同的反应。概括起来,五商是反映人的各种能力、素质的评估指标。而培养创造性人才则只是把侧重点放在智商与情商方面,而忽略了健商、财商、逆商三商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我说这些“有识之士”的看法是偏颇的,而“应试教育”则连情商的培养也忽略了。因而教育中出现诸如大学生心理变异的“马加爵杀人事件”、中学生因承受不起各种压力而出走或自觅短见等现象,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因此,教育的理想境界应该是使每个学生的健商、财商、情商、智商、逆商这“五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成为五商具备的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