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探析

2010-02-15 16:51傅方正吴巨慧
治理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群体党组织政治

□ 傅方正 吴巨慧

在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李源潮同志强调:“要继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班级活动、学生社团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中的积极作用。”当前,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学生日常密切联系的活动环境、活动空间、活动主体、组织形式等出现了新的状况。学生群体性活动日益被学生个体化、分散式的活动所取代,以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和志向为主体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学生群体组织受到学生的追捧,成为学生重要的活动形式和群体组织形式。对此,如何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按照高校党建工作的任务要求,巩固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领导地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和主要任务。

一、当前学生群体组织的主要特征

与传统班集体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学生群体相比,以学生趣向型、地域性、空间关系为结合要素的学生群体组织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代际特征,这些组织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

(一)自发性。一般这些学生群体组织以某种共性要素来自发地形成组织,比如共同爱好、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热点等。这些学生群体组织首先由几个主要负责人发动并承担组建工作,然后组织成员按照自己的意向自愿地参加活动或退出组织,一般没有严格意义的准入退出机制。

(二)离散性。以学生趣向为结合要素的学生群体组织本身组织粘合度很低,导致组织的稳定性和平衡感很差。一旦学生的爱好和志向发生转移,就很容易脱离原有组织,寻求其他新的组织。因此,离散性的组织特点使得这些群体在组织、管理、教育学上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独立性。与班集体不同的是,除了极少数有正规的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外,大多数的学生组织处于独立运转、指导缺失的状态。由于这些学生群体组织自筹活动经费,独立策划活动内容,独立开展活动组织,独立承担活动风险,使活动的主题、范围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四)开放性。由于群体中的学生学科和知识背景交叉,组织成员的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形态。只要组织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有参与的热情,都能加入到组织中。另外在组织活动中,这些学生群体组织与外界的联系相对比较紧密,社会化的一些行为方法在组织中广泛使用。

(五)虚拟性。信息技术在高校得到了快速的普及,bbs、qq群、校友圈等新型学生群体组织出现在校园。他们通过互联网相互进行联系、沟通、讨论,进行网上虚拟的组织生活,同时也积极开展网下活动,通过网友联络、网下聚会等面对面进行交流。

针对学生群体组织的这些特征变化,我们提出高校学生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建设要与这些学生群体组织构建“互动共发展”的模式,通过党支部与这些组织的沟通、互动、协商,团结和凝聚这些学生群体,提高学生群体对党的认同感,扩大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实现党组织、青年学生、学生组织的共同发展。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和领导作用。面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利益多样化、治理结构多样化的社会转型期特征,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重要位置没有变,党的领导地位没有变,党在学生日常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管理、指导仍然存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互动共发展”,是组织适应力的具体表现,是增强组织战斗力的客观要求,不但不会削弱党的政治属性,而且能加强党的政治基础,形成开放式的工作格局。

(二)从其他学生组织的角度出发,学生组织天然的局限性,很难形成规模巨大、管理科学、目标明确的组织群体,往往昙花一现或举步艰难。为了维持组织的稳定性和生命力,就必须借助外力来推动变革。按照组织构成的要素,学生组织在组织人员、组织设备、组织机构、组织制度、组织职能等多个方面都迫切需要提高和完善。通过与党支部的互动中,学生组织可以利用其优势和示范作用,获得组织发展的必要资源,进而规范自身的组织治理、提高工作能力、强化骨干培养教育、完善组织定位和功能,更好地服务组织成员。

(三)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互动共发展”模式直接影响的是学生,最终受益的也是学生。党中央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必然要求在开展“互动共发展”模式中,把学生作为主体,不仅要成为重要的模式设计者,也要成为主要的活动参与者。通过先进青年群体的示范影响,形成青年学生群体的“共生共促”环境,产生群体内的“共振”和“共鸣”,达到“交叉混合的效应”,实现个体的加速发展。

二、高校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的概念提出

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是指利用党支部自身的政治、组织和活动等优势,通过与其他学生群体组织(如学生社团、兴趣小组、qq群等)的对话、协作、互动、治理,在其中开展党的理论宣传、群众联系、实践服务、群体监督、活动创新等工作,从而加强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政治领导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开创党支部和其他学生组织双赢发展的局面。“互动共发展”模式的提出,不论从高校学生党支部出发,还是从学生组织及学生个体角度出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从高校党支部的角度出发,党支部是广大优秀学生的集合,是先进集体的代表,在学生的政治

三、建立高校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强调接触、沟通、协作、互动、治理的理念,通过党支部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工作理念和工作职能上的转变和提升,使党建工作从传统一元主导向多元发展、单向前进向互动共赢、组织管理向组织共建、点上开花向面上盛放转变,这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公共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一)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符合现代政治发展的方向。从国家整合来看,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实现国家整合的政党,党的政治制度构架和体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国家制度和体制的设计,始终决定着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发展道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领导和核心作用。但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形态正在进入全面的转型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新时期,如何在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中,从一个革命党夺取政权向执政党领导国家的转变,是关系到新时期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昌盛、关系到人民安康幸福的历史性节点。抛开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东西方差别,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内,“一个执政党要能够得到国家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只要能够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它的执政地位就是合法的和不容置疑的”。①刘杰《:执政能力建设:从理论创新到战略推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所以,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及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在高校谈党的执政合法性问题尤为重要。

在高校中,师生思想观念普遍比较开放,各种思潮相互交杂,不同意识形态都在争取渗透。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民族复兴和国家振兴的重大责任。如果这些学生对党的执政地位产生怀疑,不能与党站在一起并肩作战,那么,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动摇,国家振兴的大业更无从谈起。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的提出,把强化对党组织的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首要目标,以一个合法执政党的身份与学生组织开展互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增强了对党的执政信心,构筑起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实基础。因此,“互动共发展”模式是高校领域执政党巩固执政合法性和赢得政治权威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符合现代公共组织发展的要求。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它不仅包括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还包括立法机关、学校、医院、教会、军队、政党等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和团体。②李传军《:公共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ment)中的权变理论强调,组织对不确定性环境因素变化选择“适应”战略,认为组织结构、管理体制或方式的确定需要依据变化的环境决定。由于公共组织建立在一定历史和背景之下,它的结构、功能是根据当时的形势设置,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局限性。这就要求组织在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一种动态平衡、全面发展的变革机制。

公共组织发展的内容主要有组织主体的发展、组织结构的发展和组织职能的发展。组织主体是组织发展的内因。公共组织主体的人,通过不断地提高认知和行为能力,来加强组织成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进行组织制度、规范的设计和调整,使组织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组织结构是组织发展的保障。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进行组织权力的重新配置、管理幅度的伸缩,从而使组织行为能够有效执行;组织职能是组织发展的关键。特别是对政府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组织职能都有不同的内容。③李传军《:公共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3-325页。

高校党组织作为公共组织的一种形式,也同样具备公共组织的这些属性。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强,高校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也在剧增。因此,高校党组织作为公共组织,要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不断创新和调整,在保持原有政治地位的基础上主动改革,打破组织自身各种弊端,建立开放的组织发展模式,实现组织实力的提升。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就是把党支部建设放在组织发展的视野中,以调整求适应,以互动求发展,是高校党支部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拓展组织的职能,完善组织的结构,实现组织生态成长和动态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高校党组织自身不断得以发展的有效方式。

四、建立高校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的现实分析

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不仅在理论上有其提出的必然性,而且也是高校党组织在现实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因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历史使命、培养要求、育人目标等都发生了变化,不调整不更新,只有远离方向,丧失主动。

(一)构建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定的历史方位和政治生态决定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结构要重新进行战略定位。从国际形势来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明显,西方国家的政治强权和民主扩张不断冲击和侵蚀国内。从国内形势来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发展的紧迫要求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共同心愿迫切需要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哨岗,也是民主政治培育的实验室。在高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高校党组织在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导,高校的发展无从谈起。另一方面,高校党组织要扩大组织基础,赢得青年学生,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密联系广大师生群众。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吸引优秀青年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党的队伍,提高党员整体素质。

(二)构建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是高校深化育人本质认识的客观要求。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和规模的发展,而是要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是坚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发展价值取向。高校党组织要在育人工作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深入到学生中,抓住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对此,党组织要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党支部与学生组织“互动共发展”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可以通过党员的群体先进性,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紧跟党走,从而为培养“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新一代大学生探索新途径。

(三)构建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是学生组织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高校党支部有其自身的优势,它不仅集中了青年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而且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和规范的组织体系,是一支“叫得应、打得响、听指挥”的队伍。相对而言,其他学生组织往往缺少这些组织要素,在一些事关学校、师生利益的关键时刻,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原则,有些甚至被社会上不法分子所利用,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通过党支部与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可以促进其他学生组织借鉴党组织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组织管理的成熟做法,提高组织成员的觉悟,不断完善组织自身建设,发挥学生组织的正面功效。同时,学生组织中的一些新颖思路和创新做法也通过相互的交流传递给党支部,增强了党支部工作的活力和创新力,从而形成党支部为主体,各学生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构建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也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青年学生要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不光要掌握各种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更应该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有机联系起来,为广大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平等和福利,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终身。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互动共发展”模式的构建,不仅可以吸引广大有志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将个人理想价值与组织使命相结合,最大限度实现人生目标,最大范围壮大革命队伍;而且也可以通过优秀学生个体的相互吸引和影响,产生群体优秀的前进动力,促进个体发奋学习、努力实践,发挥更大的潜能。□

[1]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求是》2008年第2期。

[2]朱伟、马硫轩:《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分析》,《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

[4]曹葆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蕴涵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http://www.whedu.net/cms/ data/html/doc/2007-12/11/43051/.2007.12

猜你喜欢
群体党组织政治
清华党组织公开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