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句法顺序象似性的关联认知解读

2010-04-07 15:23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关联话语语境

杨 晴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在研究句法象似性的过程当中,不同语言学家探讨出了不同的象似原则,其中顺序象似性是大家所公认的重要原则之一。Haiman指出句子结构是呈线性的,语言符号的呈现是有先后顺序的,语言符号的线性排列则相似于时间的先后,如:I came,I saw,I conquered。其中三个动词的出现顺序相似于三个动作的发生顺序[1]。顺序象似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单位排列的顺序象似于时间,与文化观念密切相关。

Givon提出,句子结构的顺序与相应概念顺序的相似性是语言严格遵守经济原则的最好体现[2]。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连串的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大可不必重新去复原和审查事件本身,只需要认真细读描写事件的句子。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就是本着节省听话人的时间和精力来发话的。本文将以此观点为基础,分析说话人是如何按具体情况的需要来排列语句中的语符,或改变语符的顺序通过话语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听话人又是如何通过演绎推理来明确说话人改变话语顺序的目的,以及不同顺序话语所产生的不同语境效果。显然,这是一个话语产生和理解的问题。而关联理论被证实可以很好解释话语的产生和理解过程。

1 语用中的句法象似性

1.1 象似性的语用学研究

Raffaele S imone曾经提出,有些话语类型所能表达的意义是如此特别以至于其它任何类型话语都无法表达出来[3]。这种类型的话语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表达形式。这些在特殊情境里被选择出来的特殊的表达形式被长期使用后成了语法化的句型。这种涉及话语形式、意义及语境的语言使用是可以从语用的角度来解释的。说话人总是试图找到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来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可以假设象似性结构的句子就是说话人找到的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王寅教授曾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来解释象似性原则,为象似性的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4]。

1.2 作为明示交际的顺序象似

关联理论将所有的人类交际视为明示交际。交际中不管是动作行为或是言语行为都是行为者为表明自己的交际意图而发出的,这些行为使得他的交际意图变得明显,交际的内容必定是与行为接受者相关的。因此,它暗含了关联保证,因为人们会自动地把注意力转向那些好像对他们是最关联的现象[5]176。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排列语符顺序或改变句子先后顺序的行为也暗含了关联保证。她是以一种有意的方式吸引听话人的注意力,保证他从中可以获得某些相关信息。听话人的直觉就是语符的排列顺序或各个句子在话语中顺序的改变与自己是相关的。因为,他相信说话人不会给出不相关或不够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听话人便将以关联为原则对此相关的信息做出一定处理,并且获取最大的认知效应。

2 最佳关联与句法顺序象似性

Sperber和W ilson认为人是有关联意图的,人们能够始终将关联信息与非关联信息区别开来,或者在某些情形中将很有关联的信息跟不太有关联的信息区别开来。人类的认知总是为最大关联做好准备。每一个明示交际行为都被假定为是具有最佳关联性的[5]260。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听话人就是以关联为原则寻找话语假设所产生的语境效果。人类的脑海中储存了无数个事物和事件的百科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也获得了许许多多与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有关的百科知识,这些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百科知识反过来也影响这人类的认知和思考。在言语交际中,有关顺序的的记忆不会时时刻刻明显于我们,只有出现某种明示刺激引导我们时,才会变得明显起来,进而使我们相信它是与当前的话语理解休戚相关的。如:

例1 a.She jumped on the horse and rode into the sunset.

b.She rode into the sunset and jumped on the horse.

c.She jumped on the horse at time(x)and rode into the sunset at time(x+1).

话语 a中的词语使得两个动作概念明显于听话人,即“jumped on the horse”和“rode into the sunset”。而在听话人的记忆里,这两个动作就如同两个很小很简单的图示(schema),隶属于较大较复杂的图示,在一个更加大的图示里两者才会相遇在一起。而对于听话人来说,两者最明显的关系就是“jumped on the horse”是“rode into the sunset”的前提条件,二者是一前一后发生的,这种关系图示立刻被激活。对 a中“jumped on the horse and rode into the sunset”的话语处理恰恰加强了脑海中原有的认知效果,听话人有了 c这样的语境假设,因此 a是相关话语。试想当“jumped on the horse ”和“rode into the sunset”两个概念已明显于听话人了,而他的语境中,“jumped on the horse”是“rode into the sunset”的前提条件是高度可及的,这时说话人说的是 b,听话人则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才能得到 c假设,这与关联原则是相违背的。所以人们总是倾向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描述事件。

在英语当中新的信息总被视为重要成分安排在句子的后部,新的与旧的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所以语符顺序象似于概念顺序。

例2 a.Tom confessed to stealingA CAR.

b.What did Tom do?

c.What did Tom confess to?

d.What did Tom confess to stealing?如例 2中的 a句,句子的重心落在最后成份 A CAR。在听到“Tom”这个词的时候,听话人预测逻辑假设的本能被激发。既然他听到的是一个 NP,便会本能性的预测一个句法假设 NP+VP,则逻辑假设为“Tom did something”。正如 Sperber和W ilson提出的一个假设总可以产生出一个相关的问题,Tom did something这个假设也会产生相关的问题,假设 b就是最相关的那个问题。当 confessed这个词被说出来后,“Tom confessed to something”便成了第二个预测性的逻辑假设,这个假设恰恰是第一个逻辑假设产生的问题的相关答案,如果这时说话人已经取得了最佳关联,她将停止发话,听话人的话语理解到此为止。但是话语并没有结束,因为第二个逻辑假设在准确回答了第一个逻辑假设产生的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提问 c,这个提问在听话人当前的语境中是最相关的一个提问。紧接下来的“stealing”帮助听话人完成了又一个预测性的逻辑假设“Tom confessed to stealing something”,也成功回答了前一个相关的提问,相关性的提问 d在听话人的脑海中形成。此时话语 a便是 d的最佳关联的回答。当然在回答提问的同时,a很可能产生其它相关的问题,如:“To whom did Tom confess to stealing a car?”,“Why did Tom confess to stealing a car?”,“When did Tom confess to stealing a car?”等等 ,只要这些问题是相关的,问答或交谈就会继续下去,新的信息就会不断加到句子 a的后面。从以上的例子分析可知,后一个复原的假设总是前一个假设所提出问题的相关回答。说话人将词语有顺序的一个一个讲出来,使听话人所做的假设预测前后连接互相关联,则预测性的假设加强,最佳关联的获得显得相当省力,正好与关联原则相符。

3 认知语境与句法顺序象似性

关联理论将语境看做是一种心理构建与所有相关假设的总和,是认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语境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它时刻被延伸和修改,听话人可将上一轮和上上轮话语的推理结果运用于当前语境中,或将记忆中概念百科知识加入当前语境,或者将对物理环境观察所得信息加入当前语境[6]。

关联理论认为人的长期记忆中的百科信息通常以模块(schema,frame,scenario,prototype)的形式存在,模块大小不一,既隶属于更大的模块,有包含了许多更小的模块[7]。人们在某时刻组织这些模块时,会自然地将语境的选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无限制地盲目选择,也就是说百科信息不会一起被调用。人们的认知能力决定,在某时刻,与自然先后顺序相关的假设有高度可及性,很容易被选入语境中来。语句中的句法顺序就是使得与自然先后顺序有关的百科知识明显于我们的明示刺激。相关信息就有被选入语境的高度可及性。假设“somebody takes off shoes”和“somebody goes to bed”做为两个模块储存于脑海中,这两个模块在大模块“somebody takes off shoes first and then he goes to bed”中有所交集。这个大模块在听话人得到下面例3a时被选入语境当中。

例3 a.Peter took off his shoes and went to bed.

b.Peter took off his shoes at time(n)and went to bed at time(n+1).

c.Peterwent to bed and took off his shoes.两个小模块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被还原成假设 b,那么听话人语境中原有点假设被话语加强,话语取得了语境效果,说话人实现了最佳关联原则。假设听话人听到的是c,由 c所还原的的假设与语境构建是所能得到的最易获得的顺序关系假设是相反的。那么如何确定新假设的可信度呢?要“somebody goes to bed first and then he takes off shoes”的假设被话语 c加强,还要依赖语境的延伸。那么关于 Peter这个人的信息对于语境的构建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即“Peter was too tired”或“Peter was too naughty”。有了这样的语境,“Peterwent to bed at time(n)and took off his shoes at t ime(n+1)”的可信度就大大加强了。可见,听话人倾向于让听话人更快捷地构建语境。

从语境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模块可以同时间容易的被听话人激活用于构建语境,如果与某个概念有关的假设在语境构建过程中高度可及,很有可能此概念短时间内出现过。如以下话语:

例4 a.The King of France was very interested in BALLET.

b.The ballet performance was highly praised by the King of France.

BALLET是句子的重心是信息。The King of France在此前出现过,是一个旧的概念。在此轮对话前一些 The King有关的假设已经被提及或处理,此轮对话中听话人则能够减少语境的延伸步骤,很快的选择假设来构建语境。至少听话人不会否认法国有这么一位国王,否则在他的语境中话语是不相关的。或者因为之前对 The King这一概念的接触,他的短期记忆里有了“The King of France liked arts”或“The Kingof Francewas interested in something”。如果“The King of France”做为新信息出现在句末,如例 4b,则表明 The ballet perfor mance这个概念是先前出现过的。当听话人开始处理此话语时,“The balletperfor mance had some properties”,“The ballet was highly praised by somebody”等相关的假设很块进入到他的语境当中去。交际时,交际双方头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有各自长期和短期的记忆,并对对方长期和短期的记忆有互明。所以说话人把旧信息前置,新信息后置就是有效的引导听话人激活和利用他的短期记忆,帮助听话人对新信息做预测,帮助简化语境构建的步骤,从而减少理解话语作出的努力。

关联理论研究的明示交际是包括一切人类言语行为的,形式与意义两者都是言语行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交际中,说话人以最佳关联为指导选择安排的语符的顺序对听话人产生明示刺激。在不同顺序的语符排列产生的不同明示刺激下,听话人构建不同的语境假设,语境的延伸方向和步骤都会相应改变。当然说话人用语符排列顺序制造的明示刺会尽量与听话人的逻辑认知一致,从而简化语境假设的构建和推理的过程。但是也可能违反一般的逻辑认知,在违反中达到一定语用目的。听话人则需完成一个更为复杂的推理过程获取更多的语境效果,从而理解特定顺序的语用用途。通过从关联认知角度分析理解顺序象似得到的启示,我们可以尝试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其它类型的象似性。

[1]HA IMAN J.The iconicity of syntax[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G IVON T.Isomorphis m in the grammatical code:cognitive and biological considerations[M]//S IMONE R.Iconicity in language.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4:47-76.

[3]S IMONE R.Iconic aspect of syntax:a progmatic approach[M]//S IMONE R.Iconicity in language.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4:153-159.

[4]王寅.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3(1):3-12.

[5]SPERBER D,W 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Ltd,1995.

[6]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 [M]//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22.

[7]李丛禾.英语连词AND及其并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 [J].外语教学,2006(6):34-37.

猜你喜欢
关联话语语境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