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语境下的生态教育

2010-04-07 15:23刘时容谢联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环境生态教育

刘时容,谢联宇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娄底 417001;2.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环境问题语境下的生态教育

刘时容1,谢联宇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南 娄底 417001;2.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概观中国环境的问题与现状,分析环境问题与生态教育的内在关联,种种现象表明,当前我国生态教育存在着一个系统性缺损:生态意识淡薄,环境观念落后;政策导向偏颇,政绩本位作祟;生态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环境承担主体缺失,生态教育对象单一;生态教育教材缺乏,内容陈旧,教法呆板。

环境问题;生态教育;系统性缺损;理性思考

1 中国环境问题与现状概观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曾报道[1]:陕西省华县的龙岭村,山青水秀,被称为“世外桃源”。然而,谁能想到,在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曾背后,近几年来,挥之不去的“癌魔”悄悄笼罩了龙岭村。从1974年到2001年,原有30户人家,154人的龙岭村共死亡59人,其中死于癌症的36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1%。经过调查研究,在受化学工业污染的蔬菜瓜果上找到了致病原因:庄稼均受到铅、砷等剧毒元素的严重污染。如菠菜的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80多倍,豆角叶子铅含量超过191倍。那么是谁让这里的生态环境恶化了呢?在1970年代,在龙岭村周围相继建起了几家化工厂,加上龙岭村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秦岭的北坡,东南方向都是山,大量烟尘的有毒空气随风回旋到离山坡最近的龙岭村后无法再上升,因此就将污染物散落此地,周而复始,烟尘中的各种污染物便在土壤中沉积,又随着庄稼、食物而进入人体慢慢积存,最终到了人体无法承受时,就爆发了疾病,龙岭村成了“癌症村”。

据统计,全国有15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患上了呼吸道疾病,每年200多万癌症患者中,70%跟环境污染有关[2]。进入21世纪,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诸如人类生存空间遭受挤压,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世界人口呈爆炸趋势等日益困扰着全世界人们,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快速崛起的中国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中国的二氧化硫全球排放最多,二氧化硫每年的环境容量是1200万吨,2005年我国排了2500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500万吨以上[3]。盛华仁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中,用一半的篇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态环境“警世图”:固体废物和损毁土地超过200万亩,近三分之一的河流监测断面为劣五类水质,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影响,几乎到了“有水皆污,逢雨必酸”的地步[4]。人们也不得不思考:13亿中国人为养活自己,资源的极度消耗,环境的极度疲劳,因而逐渐失去了既往绿色健康的生存空间;然而,随着诗意化绿色生存空间的日益萎缩,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不计自然资源成本的经济发展,必将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大硬伤。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七大挑战[5]:1)水资源问题。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包括水污染危机、缺水危机和洪涝灾害的问题。由于科技不发达,加上中国人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的使用效率相当低,大量水资源被浪费,水荒已不再是西北地区和几个大城市的问题;滥砍滥伐引起的生态恶化,植被的水土涵养力差,洪涝灾害、泥石流,不仅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日趋严重。2)空气问题。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7个。国内一多半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2]。3)土壤问题。土壤被侵蚀、被污染、沙漠化、抛荒以及过度开垦,自1949年以来,中国失去了五分之一的农业土地。4)能源问题。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是一对孪生兄弟,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专家预测[2],中国现有的45个主要矿种在14年后将只剩下6个,5年以后60%以上的石油要依靠进口,木材、铁矿等也统统要依靠进口。中国GDP占世界4%,却消耗了全球26%的钢,37%的棉花,47%的水泥。传统工业化需要的三大自然要素,土地、水、矿产资源,中国已损耗大半。5)交通问题。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将达到1.3亿辆。由此而带来的能源需求和污染问题也将加大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6)人口问题。预计中国人口在2040年左右将达到15—16亿。7)粮食问题。由于中国国土大部分是山区和沙漠,伴随着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以及铁路、公路、停车场、住房的增多,再加上全球气候异常带来的自然灾害,将造成中国粮食的严重短缺,中国将面临着如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一严峻考验。资源的耗损与环境的压力,将在今后20年中集中表现为“粮食紧张”与“燃油危机”。

今天遇到的上述种种问题,都来自于过去的种种错误决策,所有这一切又集中表现为环境的压力。毋庸置疑,种种环境问题,又源自于全体国民对环境的错误思想观念和认识。因此,对全体国民开展并普及生态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逻辑前提与现实基础。

2 环境的生态性与教育的内在关联

“环境的生态性”,指的是自然、社会环境所具有的健康状态和所能保证的生命质量。这种状态与质量,必然表现为生物圈内各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与整体平衡,表现为人与自然与社会的总体“和谐”,任何对这种“平衡”与“和谐”的剥夺和颠覆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也必然最后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态教育,指的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节约资源与提倡消费平衡发展与和谐利用的教育。

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广泛开展生态教育。公众是环境的责任主体,也是环保的主力军,只有唤醒所有国人乃至全人类的环保意识,我们的环境保护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华的强国之梦,才有后续的原动力与实现的可能性。在全体公民而不止于大中小学生中普及环境教育特别是生态教育,方能成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之根本保障。

环境的生态性与教育的内在关联,自然规律与文化动因的相互作用,使得我们不得不在中国乃至世界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反观我国生态教育的现状,理性地思考我国生态教育的得与失。

3 当前我国生态教育现状

3.1生态意识淡薄,环境观念落后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曾经有过“为无为”、“天人合一”等环境友好型的老庄哲学,但千百年来,指导人们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主导价值还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学与人类中心主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已成为了现代工业文明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此价值观的指引下,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也在传播这样的思想: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可以无偿使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无主,谁开发谁拥有。一直到1972年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才迈出第一步,对生态的关注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绿色家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原则,则是近年来的媒体宣传与探索性话题。对于公众来说,什么样的文化是生态文化,什么样的家园是绿色家园,怎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天人关系,则知之甚少;即使有了对环境与生态的关注与焦虑,也只能是望而却步,无能为力。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生态教育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来说,支撑和制约整个教育体系的思想并没有随着新需要新形势而有实质性的改变,生态意识与环境教育并没有因为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而有根本的改观,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把“生态教育”的实质性精神融入整体教育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教育过程之中,加上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生态教育一直处于“只有名分,没有地位”的尴尬境地。实质上生态教育一直处于教育主流的边缘,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生态意识淡薄,环境观念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

3.2政策导向偏颇,政绩本位作祟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这种经济增长的粗放性,不仅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因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础而使得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将出现人们收入越高而生活质量越低的“悖反”局面。由“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辨证与反拨,政府自然是看到了问题的所在。“科学发展”虽经几年倡导,但由于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滞后,以单纯的GDP论英雄,丝毫不计生态环境成本的“破坏式”的经济增长,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环境立法与“治污减排指标”形同虚设,自然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态教育陷入无所作为的困境。

3.3生态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缺乏

由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生态教育板块的缺失,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生态教育课程也没有开发出符合我国环境与生态现状的各类教材,而高等院校生态教育基本只在环境类专业中设置,致使非环境类专业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再加上教育资金的缺乏,特别是在生态教育方面投入的严重不足,限制了校本教材、乡土教材的开发,限制了教师参加生态教育再培训的机会,从而使得教师作为生态知识和价值的传播者、生态问题的研究者,生态保护的实践者,由于自身素质的欠缺,严重制约着他们在生态教育中作用的发挥。

3.4环境承担主体缺失,生态教育对象单一

环境的公共性使得环境保护无法责任到个人,致使环境责任的承担主体缺失。“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虽然这是一个不忍目睹的自私的社会景观,但是它的环境责任的承担主体是清楚明晰的。谁是环境责任承担的主体呢?谁才是、应是环境责任承担的主体呢?政府、企业、党派、社团以及每个个体应该承担怎样的环境义务呢?如果说因为土地、空间、水体与自然资源的国有化,而环境的公共空间、生态的公共义务,都应由政府来承担与解决的话,可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将会越来越严重,并永无解决之日。企业为了营利,无视生态与环境的公共性与公益性,污水、废气、粉尘以及有毒有害物质不是无处理直接排放就是偷偷排放,而且有恃无恐;公民为了利己方便,生活垃圾到处乱堆乱扔。于是,就出现了极具反差的两种对比:在私人空间,有豪宅、豪车、豪服、豪饮、豪宴……居不厌奢,衣不厌华,食不厌精;在公共空间,有河流任意污染、烟尘随意排放、垃圾肆意堆积,资源任我挥霍等现象,既然是“公家的”,“那就有我一份”,“你奈我何!”

生态教育,应该是全体公民的教育;环境责任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企业和一切从事生产劳动的行为个体。可是我国目前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只是在校学生,承担教育的主体则是学校,而环境的责任主体并不明晰。可是,学校与学生都还不是现实环境与生态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最多也只能说是潜在的或未来的承担者。虽说环境教育起步于1970年代,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具体实施却是1990年代以后的事情,而且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关注明显不够。环境责任主体的缺失,归结起来是制度的缺失;制度的缺失,归结起来是权利主体的不明晰。这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

3.5生态教育教材缺乏,内容陈旧教法呆板

教材是进行教育的主要载体。现行的大、中、小学生态教育教材十分缺乏,在为数不多的教材中,又以大专院校用书居多,中小学专用的生态教育教材少之又少。即使是难得的几本教材,也存在着内容陈旧,观念落后的弊端,对现时的环境国情与生态国情,出于意识形态的某些不应该的考虑,讳疾忌医,讳莫如深,所以无法达到和满足生态教育的科学目的与现实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师生时间精力的有限,传统教法的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等原因,大部分教师进行生态教育时,大多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很少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教学形式,不能提供给学生认识自然、体验自然、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而显得单调、刻板,隔靴搔痒。

解决环境问题的逻辑前提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开展并普及生态教育,形成生态共识,创建生态文化。然而,现实的操作层面要求我们,必须优化我国现行生态教育的体制与体系,解决生态教育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与系统性缺损。惟其如此,我国生态环境获得彻底改观才有真正的文化与制度保证。

[1]中央电视台.是谁让这里成了癌症村[J].环境教育,2005(2):43-45.

[2]潘岳.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7(5):4-6.

[3]瑞升.冷酷的环境问题[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7(10):7.

[4]李斌.生态环境“警示图”[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7(1):4-5.

[5]辛西娅,迈克尔.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七大挑战[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7(10):4-6.

(责任编校:松仁)

EcologicalEducationundertheContextofEnvironmentalProblems

LIUShi-rong1,XIELian-yu2

(1. Library,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1, China;2. Humanities Institut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By overviewing the statu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al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many phenomena show that about China’s ecological education,there is a systemic defect: weak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cepts behind; policy orientation bias and performance based mischie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and teachers lack; lack of commitment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ain and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single object, lack of teaching materials, outdated content and in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environmental problem;ecological education;systemic defect;rational thinking

2010-05-17.

刘时容(1972——),女,湖南涟源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推广与高等教育;谢联宇(1974——),男,湖南双峰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推广与高等教育。

G40-056

A

1673-0712(2010)04-0109-03

猜你喜欢
环境生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