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夫之教师观

2010-04-11 14:23邓双喜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王夫之教者教育

邓双喜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论王夫之教师观

邓双喜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8)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教育家,他提出系统而全面的教师观,其教师观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观、教师的职业素质观、教师的职业任务观、教师的教育教学观。我们应全方位审视王夫之的教师观,吸取其精华,用以指导今天的教师教育实践。

王夫之;教师;教师观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我国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晚年隐居于衡阳县曲兰乡石船山麓,著述讲学,后世学人称之为船山先生。

王夫之自幼天资聪明,一生著述颇多,其在政治、哲学、史学、教育等领域均有涉猎,其哲学思想是我国古典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峰,教育思想也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以唯物的反映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其中教师观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研究和挖掘王夫之教师观的深刻内涵,不仅可重温中国传统教育的博大精深,也对我们今天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1.“正言,正行,正教。”

王夫之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道义的结合,教师的选择是与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相关的。他认为:“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故言必正言,行必正行,教必正教,相扶以正。故欲正天下之人心,须顺天下之师受。立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原;谨教有术,正道为渐摩之益。”①王夫之要求教者的实际行动和道德行为处处要做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言行举止上处处要做到躬行示范,为人师表,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就要做到,坚决不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强调教师时时要以自己模范的行为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以匡正世道人心。

2.“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

王夫之的教育实践和著作活动是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进行的,其一生固守清贫,甘于奉献,乐于从教,广授门徒,前后长达四十年之久,王夫之要求教师对待教育工作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精心培育社会所需人才。王夫之曰:“经纶草昧太虚,不贷于云雷丽泽,讲习君子,必恒于教事。”②就是说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要像园丁培育花草,农夫耕作田地一样,要善始善终,倾注全部精力和心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不应计较个人的得失和名利,要甘于无私奉献。

3.“师道贱而教亡术。”

王夫之认为“欲正天下之人心,须顺天下之师受”①。他十分重视教师道德的作用,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而且还辐射到整个社会的人心道德,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王船山认为,教师道德低劣败坏,害人害国,后患无穷,于是王夫之把师德的高低优劣与学生的成长、教育的成败、国家的兴亡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教师道德对整个国家、社会的作用。王夫之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师德教育,并提出了“躬行为本”的教师道德规范,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观念,最重要的是还要进行道德实践。

二、教师的职业素质观

1.“欲明人者先自明。”

王夫之曰:“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而条理不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粗晓然具著于心目,然后垂之为教,随人之深浅而使之率喻为道,所以遵其教,听其言,皆去所疑,而可以见其行。……欲明人者先明人,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①王夫之反对没有真才实学,学习又不用功的教师,反对向学生传授没有经过实践证明的书本知识,反对限制学生思想的行为。王夫之认为教师不求自明以明人的做法,只会“自昏昏教人昏昏”。因此,王夫之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去教学生明白道理,首先自己应该明白道理;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应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十分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否则,就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此外,王夫之还要求教师既要“诲人不倦”,又要“学而不厌”;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接受文化遗产。教学相长,故中求新,因此,王夫之说:“……修一业、通一艺者,皆可以为教,则其为见闻,固可有程限,但于故中得新焉,即可以为师矣。”③王夫之还说:“习教事者,温故而知新。”④传播文化知识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怎样温故知新的问题上,王夫之认为,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做到“新故相知而新其故”,依其固有,创造新学,做到“推故而别致其新”。总之,作为教师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自欺欺人;而应该博学多才,言之有据。

2.“六经责我开生面”。

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他把巨大的学术研究工作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今天的话来讲,王夫之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研促教,以教促改,教研教改相结合。王夫之有时先做学术研究,再用研究成果来教授弟子;有时先口授,后再整理成书。他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要教、学、思三者合一,要做一个会不断反思批判的教师,不做那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教师,如果教师自己于道茫然未有所得,大义不知其纲,微言不知其隐,这样的人是不配当教师的。王夫之还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对教育理论进行创新,对传统的教材和思想要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吸取传统思想的精髓,他要求教师不能唯古为信,信古太多,而食古不化,更不能“泥古非今”,脱离现实。

三、教师的职业任务观

1.“进其善”。

王夫之“进其善”的教师职业任务思想是从他的“人性论”思想衍发出来的。古有性善论、性恶论、性不善不恶论之说,王夫之却另辟蹊径,提出“日生日成,继善成性”的人性论。其言:“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命日生,则性日成。”⑤王夫之认为人性与天然的生理苟同,有强劲的发展潜力,随着人的天生机能的生长,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潜能也在不断深入。也就是说人的发展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文化教育的作用下趋于完善的。王夫之又认为人性可“屡移而易”,“未生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形,不受损益哉?”⑤人性不是天定不变的,也并非生而完美,而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塑,使其组织不断增强,机能不断发展。既然“性”同“生理”,可生可长,并非恒常不变。因此,王夫之认为,教师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和发展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可以改造“先天之性”,发展人的潜能;其二,可以革除“恶习”,形成优良品质;其三,可以后天取得才智,形成“后天之性”。由此,王夫之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指点进善的途径,而为学要靠学生自悟,教师不可以代办,所以王夫之曰:“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①

2.“正其志”。

王夫之十分重视立志在教育中的作用,故曰:“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⑥王夫之认为圣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圣人有远大的志向,所以,王夫之又曰:“孔子之圣,唯志学之异于人也。”⑥鉴于此,他强调教师一定要把立志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自始至终。因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就很容易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善教人者,示以至善以亟正其志”,“故志正而后可治其意,无志而唯意之所为,虽善不固,恶则无不为也。”⑥只有立志,学习才有明确的方向,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发展潜在的智能,因此,王夫之又曰:“志立则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平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志,以不倦而日新。”⑥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志向,更重要的是能善于帮助“正其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而正确的志向。可见,王夫之认为对受教育者进行立志教育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3.“致其知”。

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王夫之要求在“行中求知”,要做到“知之不昧”、“行之不疑”,王夫之认为教者和学者是一种道义上的结合,教师既有“授知识”的任务,又有“正人心”的任务,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两者不可偏废。所以,王夫之的“知”既包括书本理论知识,也包含做人的道理,王夫之要求教师以自己的博学详说,要格物以穷其真理,通过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要求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王夫之又曰:“闻见广而知日新,故学不废博。”⑥可见,学习“知”要见多识广,博闻强识,只有这样,才会天天有进步。所以,这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职业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经师”,也是“人师”。

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

1.因材施教

王夫之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者在施教前应“审其才质刚柔之所自别”⑥,又说:“始则视其智,继则问其志,又进而观其所免与其所至,而分量殊焉。”①然后,因材善诱与教授,只有“教者顺其性之所近,以深造之,各如其量而可”①,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深造自得。所以,王夫之强调施教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因人而进之,有其不齐之训焉。”①同时,还应“知其德性之长,而利导之。”①

2.循序渐进

王夫之认为,事和理有粗小精大之序,人的能力从童蒙开始逐步发展,因而教学也应按“循物求理”的顺序进行,依照学习进步的规律和学习主体的智能、心理发展的规律去有步骤、有次序地学习。所以,王夫之说:“学之始事必于格物也,详略大小精细得失无不曲尽,故足以为身心益知之益,而通乎天下国家之理。始终之次序安可忽哉!”①

3.预防教学

王夫之特别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慎重,教师的预防教学要从学生童蒙时抓起,要力防童蒙的各种“蒙险”。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早计划、有预见。王夫之说:“蒙童则必教,而教之必豫。”①应事先做到估计学者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倍感困难。

4.及时教授

王夫之说:“可者,当其时也;间者,可受之机也。”⑥也就是说教者在对学生施教时,应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教,适时而学。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难成。

综上所述,王夫之关于教师观的真知灼见是丰富而全面的,我们应充分吸纳其思想精髓,做到古为今用,为我国今天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支持和帮助。

注释:

① 《四书训义》

② 《姜斋文集》

③ 《读四书大全说》

④ 《周易内传》

⑤ 《尚书引义》

⑥ 《张子正蒙注》

On Wang Fuzhi’s View of Teacher

DENG Shuang-xi
(Hengyang NormalUniversity,Hengyang,Hunan 421008,China)

Wang Fuzhi was a great educator during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Ching dynasty.He put forward systermatic and profound view of teachers which included vocational ethics view of teachers,vocational quality view of teachers,vocational view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view of teachers.We should examine his thoughts on view of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take in the essence of this thought to guide the practice in the field of today’s teachers’education.

Wang Fuzhi;teacher;view of teacher

G42

A

1000-2529(2010)04-0088-03

(责任编校:文 泉)

2010-04-08

湖南省教育厅“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师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07)230号]

邓双喜(1965-),男,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王夫之教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试论庄子对王夫之自然观的深刻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