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化学学案改变学习方式

2010-04-20 09:12谢舟萍
化学教与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

谢舟萍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01)

运用化学学案改变学习方式

谢舟萍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01)

摘要:减负增效背景下,运用学案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依赖性学习为独立性学习,变“满堂灌”为自主学,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学案;学习方式;自主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案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写好自己教案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经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供学生在课下预习、课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的材料。运用学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是经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减负增效的办法。运用教案和学案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学案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以教材为中介,代替教材说话,讲细讲透,反反复复,不给学生提问质疑的时间和机会。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专心听讲,努力接受式的”要我学。学生只能按教师的要求做,认真听,认真记,对教材中即使有疑惑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向老师提出来。用学案来教学,学生可根据学案设计的填空,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整理,归纳知识;通过学案中设置的思考、实验等,可以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可同学之间提前讨论或请教师长,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同时,学会正确处理,获取教材信息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课题《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案(部分)如下:

1.原电池是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3.如右图所示,组成的原电池:

当电解质溶液为稀CuSO4时:Zn电极是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Cu电极是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反应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电子流动的方向:___ _________。

[讨论]若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呢?

[交流与讨论]以上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为什么?有没有方法补救?

用学案教学,面向每个学生,使学生有平等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每位学生带着疑惑选择听教师讲课,可以提出问题,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讨论,交流。用学案来教学以学生为重点,学生根据学案要求阅读教材知识,动脑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二、运用学案教学,变依赖性学习为独立性学习

独立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表现为“我能学”。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已表现为很强的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用学案教学,对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案依据教案编写的进程设计一些环节,使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最后是学生基本完全的独立。

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学案中的[课前准备]环节:

1.写出下列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每一步转化至少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2.列举出你已经知道的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至少列举两个例子)

3.自学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你的问题。(至少提出两个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置由学生课前独立完成,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

三、运用学案教学,变“满堂灌”为自主学

用学案教学,在设计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教材,自主做实验,自主参与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自己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

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学案中的[实验探究三]环节: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利用现有试剂(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氯水、铁粉、双氧水、维生素C),设计实验方案探究Fe2+和Fe3+的转变条件。

转化类型实验方案实验现象Fe2+→Fe3+Fe3+→Fe2+

实践表明,让学生勤动手、动口、动脑,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四、运用学案教学,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学案教学中,利用“共生效应”,要求学生建立小组实验,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评价每一个成员的成绩。即只有全组成员成功才意味着个人成功。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形成良性竞争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可持续发展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学案中设计了三组实验探究,学生四人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一人记录,一人汇报发言。实验完成后,小组与小组进行交流,对于有差异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讨论和分析。此活动中,教师对于出色的小组进行了高度赞扬,并鼓励学生尊重科学。既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运用学案教学,变封闭为开放

学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参与中,在能动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索知识和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活动。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注重课堂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利用,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如《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中,在学案设计中最后有一个总结和反思环节,学生反思学习内容,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一位学生提出“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那为什么浓硫酸跟铝的反应没有稀硫酸与铝剧烈呢?”问题抛出,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思考,老师紧紧抓住了这一精彩生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讨论,从而给出了令人叫绝的答案:“决定反应速率的根本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这一环节正好解决了本课最容易陷入的思维定势: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关系,在学过影响因素之后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决定因素,在这反思和生成中,这一问一答,既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总之,运用学案教学,将学案和教案、板书、课件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师“导”为主题,学生“学”为中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减负增效的大环境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小榕.“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实验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4.

[2]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实施导学的实践[J].化学教学, 2001.8.

[3]徐敏亚.运用化学学案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J].时代教育,200.9.10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2-0020-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08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自主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物理教学“四忌”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