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1)

2010-05-10 00:21郭小科祁小宝
护理研究 2010年18期
关键词:慢性病肝炎毒性

曹 嫚,王 岩,黄 烁,郭小科,何 颖,祁小宝

全球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者为3亿~5亿,我国的感染者超过1.7亿,人群感染率为12.1%。病毒性肝炎感染引起肝脏损害、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有关之外,还与肝外组织的损害表现密切相关。病毒致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代谢综合征(MS)。M 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基础的代谢紊乱群,主要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等。当前,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合并M S呈逐年上升的流行趋势,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为了解本院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M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开展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MS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对我院符合标准的对象进行了现况调查分析。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住院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MS 84例,其中男72例,女 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非MS组116例,其中男96例,女 2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 由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格对研究对象进行询问填写。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如职业、文化程度、婚姻、收入、家族史和相关病史;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膳食习惯、作息时间等。

1.2.2 体格检查 由体检人员用校正过的相应仪器用标准方法为每位受检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 I),腰臀比(WHR)=腰围/臀围。①身高测量:受检者脱鞋帽,双足跟并拢,头、双眼平视,读出测量数值,以 cm为单位,测定两次取平均值。②体重测量:受检者脱鞋帽,着薄内衣,站立于体重计中央,测定两次取平均值。③腰围测量:用软尺沿腋中线肋骨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水平绕腰围1周,以cm为单位。④臀围测量:用软尺自股骨粗隆水平在臀部最大范围处测量,以cm为单位。⑤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标准袖带血压计,受检者静卧5 min,取平卧位,测量右上臂血压,测两次取平均值,受检者测量血压之前30 min内避免运动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

1.2.3 实验室检查 清晨采集被调查者的空腹静脉血标本,测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及肝炎病毒载量和基因分型,要求被调查者抽血前至少禁食12 h。

1.3 诊断标准 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采用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4年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体符合以下4个组成成分中的3个或全部者: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腰围:男≥90 cm,女≥80 cm);空腹血糖≥6.1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和(或)已确诊糖尿病并治疗者;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血脂紊乱,空腹血三酰甘油≥1.7 mmol/L和(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0.9 mmol/L,女≥1.0 mmol/L。排除标准:急性肝炎病毒感染、肝炎后肝硬化、肝癌以及应用免疫调节药物等病人。

1.4 统计学方法 用PEMS 3.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00份,其中男1 68例 ,女3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MS84例,患病率为42.0%(男72例占85.7%,女12例占14.3%);年龄21岁~77岁(51.6岁±2.45岁)。

2.2 MS组和非MS组各项临床诊断指标的比较分析 M S组和非MS组病人人群在多项代谢紊乱疾病的患病率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高血压、血糖异常、血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异常、体重指数,提示MS患病率与机体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见表1。

表1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MS组和非MS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2.3 MS组和非MS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MS组和非MS组病人人群病毒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病毒史较非MS组长;两组人群中存在糖尿病家族史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高脂高钠等不合理饮食、不规律作息情况在两组人群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毒基因分型和高血压家族史情况在MS组和非M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MS组和非MS组相关危险因素构成比比较 %

3 讨论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调查统计显示:目前中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MS患病率10%~14%;据我国新近公布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35岁~74岁成年人MS患病率13.7%,而且38%的男性和33%的女性至少拥有一种MS成分[1],显然MS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的病因,研究资料提示其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明确的相关性,CHB病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另外也有资料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肝脏脂肪变性的重要病因,与肝内脂肪沉积的过程呈正相关[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与MS存在密切相关性,肝脏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MS的中心环节。可见控制慢性病毒性感染、延缓肝病进程成为治疗肝病病人代谢综合征的关键因素。3.1 肥胖 肥胖人群体型按脂肪组织块的分布通常分为苹果型(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和腰部,多见于男性)和梨型(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臀部、大腿,多见于女性)。苹果型者发生 MS的危险性大于梨型。肥胖的检测指标有BMI、腰围、WHR。肥胖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并可导致有临床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过多是MS进展的关键因素;同时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增加10 kg体重,收缩压将升高3 mm-Hg,舒张压升高2 mmHg~3 mmHg[4]。本研究表明,BMI、WHR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由此可见,保持理想的体重和正常的WHR对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2 饮食 众多研究表明,膳食因素是影响人类发生高血脂、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在不同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区域或国家,糖尿病和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分析病人饮食习惯发现,大部分病人饮食不合理,每周摄入粗粮、奶类、豆类都未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69.05%人群摄入盐和油超过推荐的摄入量。控制过高的热量摄入可控制基础状态游离脂肪酸的吸收及餐后高脂血症,减少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蛋白对脂质的代谢和运转、增加体内抗氧化剂的量,同时认为高蛋白质饮食可提高血中磷脂酰胆碱和卡尼汀(肉毒碱)水平,有利于长链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中三酰甘油堆积,适量糖类摄入则降低血胰岛素水平,抑制脂肪酸再酯化,使脂肪合成减少。因此应多多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促进平衡的膳食习惯以抵御MS的侵害。

3.3 生活方式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生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长期吸烟、过度饮酒、作息紊乱等。吸烟通过对内皮细胞功能、血管舒缩度、止血与血凝、血脂浓度、炎症细胞等多方面因素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使MS的危险性明显增高。乙醇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和解毒,可直接造成肝脏的损害,严重肥胖者大量饮酒与三酰甘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呈显著相关性,重度饮酒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改善肝脏功能,而不良的睡眠习惯和过度劳累都会影响肝脏功能的发挥,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从而诱发肝病病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5]。因此,帮助调整正确的生活方式是治疗肝病病人代谢综合征的关键。

综上所述,要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状况,不只是仅控制一种代谢异常,而是综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6]。本研究提示,应积极早期采取控制病毒感染、控制体重、降压、调脂、调节血糖代谢紊乱、调整膳食结构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肝病病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和危害性,从而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病人的生存质量。

[1]Gu D,Reynoldg K,Wu X,et al.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J].Lancet,2005,365:1398-1405.

[2]Custro N,carroccio A,Ganci A,et al.Gly cemic homeostasis in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and liver cirrhosis[J].Diabetes Mertab,2001,27:476-481.

[3]Altlpaimak E,Koklu S,Yalinkilic M,et al.Yiral and host causes of fatty liver in chronic hepatitis B[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3056-3059.

[4]Poirier P,Giles TD,Bray GA,et al.Obe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Pathopysiology,evaluation,and effect of weight los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6,26(5):968-976.

[5]丰小峰.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失眠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1C):221-222.

[6]石巧,贺彩果.代谢综合征病人与抵抗素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07,22(19):1389-1391.

猜你喜欢
慢性病肝炎毒性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