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职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断层的原因及对策

2010-06-06 08:31谢大识孙志良邹定辉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4期
关键词:养殖业中等职业兽医

谢大识,孙志良,胡 辉,邹定辉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新化县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是一所以农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该校兽医专业的招生情况每况愈下,2008年招生中只有2名学生报名学习兽医专业(近年招生情况见表1)。经调查,兽医专业在双峰县、新邵县职业中专与湘潭县第一职业中专等中职学校曾经风靡一时,如今却问津者无几。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养殖业发展日趋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好形势下,一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兽医专业学历教育却出现萎缩甚至断层的局面,这不禁让人深思。

?

1 中职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断层的原因分析

1.1 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个人从事兽医业务提供了空间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之后,国民素质普遍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为个人从事畜牧兽医生产、经营和服务拓展了空间,扭转了过去有需必求的局面,缩小了兽医的服务范围和市场对兽医的需求。

1.2 各种短期培训为养殖业者提供了学习机会

目前,兽医专业技术培训由过去单一的培训模式转变为以兽医业务主管部门培训为主,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行业协会培训、兽药饲料业务推广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这种点对点、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吸引了大批养殖业者,对学习时间较长、成本较多的学历教育造成了不少冲击。

1.3 厂家的技术服务为养殖者创造了学习条件

新形式下,养殖户即使没有受到正规的兽医专业教育,也能从多方得到技术资料和服务。一是政府的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兽医从业人员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专业技术,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技术资料;二是生产厂家为了促进产品销售,创造更高利润,不但设立专门的集营销和技术咨询于一体的服务网络,不定期地到客户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或者免费举办专题讲座。这种有求必应的兽医技术服务模式让养殖业者忽略了系统学习兽医技术的必要性,使学历教育受到影响,

1.4 养殖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深化,中职兽医培养模式滞后

我国养殖业正在由一种自给自足、散养模式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模式发展。这对兽医培养的要求更高,而农村中职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并未创新,大多跨出校门的中职人才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社会认可度低,求学人员少。

1.5 教育基础设施滞后,中职兽医专业缺乏求学的吸引力

一是教材开发滞后,课程内容呆板。中职兽医专业教师开发教材的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意识太弱,在近几年的各类教材征订单上,越来越看不到几套规范、系统的中职兽医专业教材;开发教材的销量很小,利润很低,严重挫伤教材开发者的积极性,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二是实习实训设施投入太少。部分农村中职教学还停留在“黑板上养猪”、“黑板上治病”等封闭、呆板的模式中,“教、学、做”不统一,“产、学、研”无能力,学生学习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实现专业技术与实践生产的良好对接。

三是中职兽医专业教育学制不灵活。现有的学历教育一学就是两到三年,时间较长,花费较多,加上教材落后、教学条件差、各种短期培训增多等,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1.6 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受社会的影响较深

中级兽医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基层兽医工作,工作环境主要是农村,或者是养殖场,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艰苦,脏而累,不体面,收入低、赊账多,常似有被人瞧不起之感。与进厂打工相比,城市里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生活丰富多彩,着装体面,收入多、来得快而可靠,打工几年后自然而然地给人一种有文化、有修养之感。由于这个巨大的差别,大多数80后特别是90后的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更偏向于后者。

1.7 国家出台的一些优惠政策倾斜度不够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农村发展、保证农业增产,鼓励农民增收,对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但对回乡创业的学生没有明显的政策倾斜,要获得政策支持,在具体操作上,手续繁琐,人情关系复杂,很难让多数人实现自己的愿望,一些学业有成、想扎根于农业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好望而止步。

2 解决农村中职兽医专业学历教育断层的建议

2.1 加强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的监管

长期以来,我国对基层兽医执业要求很低,特别是村级兽医,“父亲传儿子”、“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育方式比较普遍。一些兽医由于接受文化教育的层次较低,未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综合素质较差,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已不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养殖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常给基层兽医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加强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的监管势在必行。一方面,政府出台政策,以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乡镇农校为依托,通过脱产学习、函授、夜校等方式,对已经从事基层兽医工作的人员进行强制培训和考试,合格者获得中等专业学历证书,否则不能从事本职业。另一方面,在获得学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兽医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政府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准许从业。同时,加强政策法规的制订和宣传力度,将兽医从业资格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没有职业资格的人可望而不可即。这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客观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2.2 加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兽医专业建设

办好农科专业,加强兽医专业建设,是保障养殖业良好发展的需要。一是政府提供补贴,由有关部门组织开发出实用性强、区域性强、系统规范、高质量的中职专业教材。二是政府加大对农科类专业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现有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三是学校自主创新,搞活办学体制,建立灵活学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产、学、研”、“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岗位工作。四是搞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建立学校和毕业生长效沟通机制,搭建毕业生创业服务平台,拓开专业人员终身学习渠道,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有序、建设有法、发展有方。

2.3 规范各种培训行为

一般说来,各种短期培训对专业人员是有收获的,但由于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技术的可伸缩性,对非专业人员不一定有益。因为培训后他们知其表而不及其里,对他们产生的效果有可能是短暂的,相反他们可能滥用所学的东西而酿出恶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规范培训行为很有必要。一是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将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行业协会培训统一归口到职业学校来进行,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参与、支持配合。二是兽药饲料厂家是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授者和推广者之一,鼓励兽药饲料厂家开展业务推广培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2.4 有计划地开展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和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展开调查,摸清底子,有义务、有职责制订出本县市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真正做到哪里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就要培养好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2.5 对涉农教育实施倾斜政策

农业的稳定、农村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归根结底离不开知识和技术,养殖业的发展壮大终究需要一大批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中级兽医技术人才。为了扭转农村中职兽医专业学历教育出现断层的局面,推进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政府应采取措施,为涉农中级专业人才扎根于农业农村提供良好平台。

2.5.1 推行免费教育

国务院2009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这项政策的出台并实施,将有力的推进涉农专业的发展。

2.5.2 实施创业扶持

对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农村创业,可以享受信贷优惠、优先扶持等政策,对发展较好、示范作用较强的创业者予以重点支持。这样既加强了涉农学生在当地的影响力,为他们的成才、成功创造了条件,又激发了现代青年选择涉农专业的兴趣,利于农业人才的培养和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建设。

2.5.3 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

村级防疫员大多是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兽医专业毕业、在家创业的学生。笔者认为将村级防疫员纳入村干部管理序列,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拓展中职毕业生在基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促进中职兽医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这类学生扎根于农业农村兴农的意识比较强,对服务于农村有好的思想准备;二是这些学生接受过中等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胜任基层工作;三是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从事专业生产的能力,容易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四是他们将专业知识与农村工作有机结合有利于干群关系的协调处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五是他们熟悉当地的社群关系,了解社情民意,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对于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中职学校毕业的涉农专业学生上。这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涉农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1]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蒋政,蒋智勇,王武,等.论内江强化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J].四川畜牧兽医,2008,(35)11:17~19.

猜你喜欢
养殖业中等职业兽医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我是兽医志愿者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