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0-08-24 05:45杜修勇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3期
关键词:咽鼓管中耳鼓膜

杜修勇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二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杜修勇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二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单纯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治愈率更高。结论:单纯性的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都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治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冲洗灌药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此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是以患耳的听力下降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多数观点认为该病与咽鼓管的功能不良、感染以及免疫反应有关。咽鼓管有调节鼓室内压的作用,并能够保持外界大气压与中耳的气压平衡和一定的防御功能,如果咽鼓管阻塞便会导致中耳的负压形成,并会使中耳黏膜内的静脉出现扩张,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后并在鼓室内形成积液,感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一般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免疫反应引起的中耳炎一般为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1]。本文重点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现将本组资料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2006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鼓膜切开患者38例,男性 20例,女性 18例,年龄 6~68 岁,平均(25.0±5.3)岁,仅左耳患病3例,仅右耳患病5例,其余30例患者为双耳患病,病程为1个月~3年;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组患者42例,男性 25例,女性 17例,年龄 7~71 岁,平均(23.0±4.8)岁,仅左耳患病8例,仅右耳患病4例,其余30例患者均为双耳患病,病程为1个月~7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单纯的鼓膜切开组:在局麻下行后下象限切开,并抽吸鼓室内的分泌物,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5 d。鼓膜切开冲洗灌药组:患者在切开的基础上还加用5 mg地塞米松+20 ml 0.9%氯化钠溶液在鼓膜切口处向中耳腔内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液清晰或者患者感到鼻咽部有药液,在鼓室内灌注100 000 IU尿激酶并在外耳道塞棉球,术后抗生素用药同单纯的鼓膜切开组。在治疗后的6个月~3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耳闷、听力下降及耳鸣)改变情况。

1.3 入选标准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及耳鸣。耳聋为混合性聋或传导性聋,骨气导差≥15 db;声导航提示为B型或者C型曲线,在院外进行反复鼓膜穿刺无效,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年龄大于6岁以上,能够配合进行纯音测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均较为明显,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情况(n)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清楚,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观点倾向于咽鼓管的功能障碍和咽鼓管的堵塞,另外细菌因素和免疫因素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

3.1 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是儿童和成人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预防此病应注意做到: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减少鼻黏膜充血水肿的机会,以保证咽鼓管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若鼻涕多者,擤涕时宜采用一侧擤的方法,不可过分用力,以防涕液进入中耳引起感染,在发生咽鼓管堵塞的情况时要及时排除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饮食合理,减少甜食的摄入,对10岁以下的儿童要定期进行筛选,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2]。

3.2 鼓膜切开后进行冲洗灌药的意义

在本组治疗过程中可以看出鼓膜切开后并进行冲洗灌药的一组中,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单纯鼓膜切开组的患者,研究原因在于冲洗组中的冲洗液中含有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其药理作用有降低中耳炎分泌物的黏稠性,稳定细胞膜上的磷脂,并能够抑制花生四烯酸及相关炎症物质的形成,还能增强咽鼓管的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并使咽鼓管周围淋巴组织萎缩[3-5]。此外,冲洗咽鼓管还能冲洗出咽鼓管内的炎性物质,使咽鼓管内有一个新的环境有利于咽鼓管黏膜的恢复,而灌入的尿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物可以起到溶栓和降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6]。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通过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还可以延误病情,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7-8]。通过本组患者疗效显示:分泌性中耳炎通过切开并进行冲洗灌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好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d,JL学组.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2):884-885.

[2]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喉头颈外科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48-855.

[3]付慧红,张爱民,王凤荣.d-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液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5):394-395.

[4]周志军,叶建明,管建丽.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0,(5):81-83.

[5]王春生.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辽宁医学杂志,2009,(3):21-23.

[6]刘佳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09,(2):57-58.

[7]周海婷.α-糜蛋白酶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49.

[8]崔春莲,金永德,金顺吉.腺样体刮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92.

Analy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n secretory otitis media

DU Xiuyong(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Hu′nan Province,Changde 415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nd results of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zed of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6 to March 2008 80 cases were treated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and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simple myringotomy and myringotomy perfusion after washing)efficacy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simple myringotomy and myringotomy flush perfusion after treatment effects were more obvious,flush perfusion after myringotomy higher cure rate.Conclusion:Simple tympanic membrane after myringotomy incision and flush perfusion treatmen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s an effective way to flush perfusion after myringotomy higher cure rate,i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Secretory otitis media;Myringotomy;Flush perfusion

R764.21

A

1674-4721(2010)11(c)-031-02

2010-08-26)

猜你喜欢
咽鼓管中耳鼓膜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先天性中耳畸形的临床分型及其与耳聋的相关性研究
间接性鼓膜裂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