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教学法在速度滑冰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1-01-03 03:36李涛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学实验滑冰实验组

李涛

(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适应教学法在速度滑冰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涛

(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为提高大庆师范学院速滑课不同层次大学生学习速滑技术、理论及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对比法,将适应性教学法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速滑课教学中。通过速滑教学实验表明,适应教学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滑冰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自我锻炼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北方高校;速度滑冰课;适应教学法

1 研究目的

在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教学改革中,速滑课作为冬季体育教学重点内容,如何结合高校培养现代综合人才素质和能力目标,改变大学生对速滑课教学感到枯燥乏味的不良心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速掌握冰上动作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速滑技能和知识进行自我锻炼和组织冰活动能力[1],进而培养大学生坚持长年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为此,本研究对滑冰基础不同水平大学生,运用适应性教学理论和方法在速滑课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探讨适应教学法在速滑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可能性[2]。旨在提高速滑课教学质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大庆师范学院体育系2006级本科两个班男生64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收集适应教学法相关体育科研资料及教学研究成果,运用适应性教学法有关理论和方法[2],结合速滑教学实际,构思速滑课适应性教学内容、计划和方法,并实施速滑适应教学法的教学实验研究。

2.2.2 问卷调查法对实验对象就学习兴趣和爱好、自我锻炼、以速滑为经常锻炼项目、组织冰上活动能力等项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4份,回收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2.3 实验对比法适应教学法是指在速滑课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与学生滑冰基础和滑行能力相适应,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使师生间、学生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相互交流,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尽快掌握速滑基本动作,提高滑行能力,自我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实现高校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教学实验分组。在教学实验前,对研究对象以速滑基本动作为主进行冰上基础测试,并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按滑冰基础分别分成3个层次。

(2)编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实验组按学生水平,分别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验教案(实验组采用速滑课适应性教案,对照组采用速滑课常规性教案)[3]。

(3)教学实验时数及考核。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两个新学期教学实验共144学时,实验结束后按教学大纲要求设置专门的考核内容[4],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定成绩进行比较。

(4)设定教学实验模式(见图1)

图1 教学实验教学模式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适应教学法实验后学生速滑成绩考核比较

表1 教学实验后两组学生成绩考核对比

表1是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两个学期144学时教学实验后,在基本考核(包括基本动作、滑行能力、实践操作等)及提高教学要求考核(包括技术达标,成绩达标,滑行距离,组织冰上活动等),理论考核主要是按着速滑基本理论内容确定题目(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内容,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从表1可见,实验组3项考核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基本考核和提高教学要求考核2项指标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2 适应教学法实验后学生滑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较

表2 教学实验前、后两组学生滑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比N=32

表2 是教学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的调查及相关实践能力考核,从表2 可见,教学实验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组在冰上基础、能力和对滑冰的意识程度是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教学实验的。经过2个冰期144学时的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各项指标虽然都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提高幅度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表明实验组分组适应教学法,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3.3 适应教学法在速滑教学中具体应用

3.3.1 滑冰基础较好学生的适应教学在速滑课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滑冰技术水平制定单独课时计划,基本不进行初学者常规性教学,教学内容是以提高学生的滑行能力和发展速滑专门素质,制定相应的课堂练习内容和手段,在练习过程由小组长带领全组学生实施课堂计划,小组各成员可轮流组织和带领大家完成各项练习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自我锻炼及指导他人滑冰锻炼能力,以此来激发全组同学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做重点指导,并结合学生练习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学生的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即时调整,使教学更富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练习内容的基础上,对练习内容和方法有所创新,使教学是更具活力[5],不断提高学生的滑冰水平和能力。

3.3.2 滑冰基础一般学生的适应教学在冰上教学初始阶段,可根据学生水平选取相关大纲内容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计划。在速滑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后,教师可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如增加冰上支撑平衡练习内容;在规定滑跑距离练习中,要求学生用规定步数完成某一段落滑行练习,在练习中也可以让滑行动作掌握较好同学做领先滑行,以达到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冰上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教师要用一定时间加强指导,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对动作完成情况,理解程度,以及易犯错误等反馈信息,即时有效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可采用集中指导和个别帮助指导等方式来分析产生错误原因,提出改进动作练习手段,使学生有明确的练习目标和方法[6],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3.3 滑冰基础差学生的适应教学滑冰基础差通常是指初学者,教师应重点深入进行教学。该组教学应以大纲基本内容为基础制定初学者教学计划,在教法上应大量采用游戏法作为练习内容和手段,如在游戏中将平衡动作、支撑滑行动作、竞技性练习。教学比赛等编排在课堂练习中,将游戏和动作练习融为一体,这样在游戏中既完成了动作练习,又培养了集体协作精神,使学生在自然、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了速滑基本动作,这就更能引起学生练习兴趣和积极性。当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后,教师应适时修正教学计划,提出适宜的教学要求,如设定通过一定障碍的滑行姿势游戏,单足支撑滑行尽可能完成较长段落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发挥教学创意,创新适合该组学生的练习内容、教具、方法和手段,并要深入学生中做耐心指导,甚至是手把手教 ,以此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积极、自觉、主动地学习,力求尽快地掌握基本动作,实现教学目标。

3.4 适应教学法教学效果分析

适应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区别,是按着学生滑冰基础和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与学生滑冰基础和滑冰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并在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速滑课适应教学法是“自练与互练——学与导——实践运用”三个层次“学练”结合性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学练”为主,“导”随“学”而行,速滑课堂始终贯穿着不同形式的“教与导”,即教师发挥主导作用[2]。但教师主要精力不是放在讲解上,而是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分别 选择与学生“学练”动作及滑行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手段,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使教师“教”更具针对性,即教师根据动作难易、学生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习反馈,选择和调整练习内容和手段,如针对单脚滑行距离短,刀刃在支撑和蹬冰过程变化不明显等技术问题,在指导过程强调不同滑行姿势身体重心所处位置,采用多练支撑平衡较弱的腿的练习,纠正错误动作等。总之,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教与导,并与学生共同分析,使不同水平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并通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3.4.2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要求适应教学法对滑冰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可通过特例的教学计划和教师的重点指导实施,这既可使该组学生学习较高难度动作,满足学生对速滑课的学习要求和个性发展,又可在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辅导过程,培养学生对冰上活动的组织实践能力;对于滑冰基础一般的学生,可在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及在同学帮助下循序渐进地学习速滑基本动作和基本练习,直至达到掌握速滑基本动作和滑行能力;对于滑冰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应教学法是通过教师指导、帮助,采取启发式、游戏教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予以鼓励。这对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勇气是十分重要的。总之,教师应花大气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创新教具通过冰上辅助器材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困难尽快掌握冰上动作。

3.4.3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适应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学习、自主练习。适应教学法一个突出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选择适合自己滑冰水平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手段,通过学、练、导和同学间互学互帮等方式 ,达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滑冰水平和自我锻练能力。适应教学法可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技能,变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和动作技能,并通过练习、实践、提问、答疑、反馈等教学环节,提高自主练习和冰上实践操作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1)速滑课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运用的速滑适应教学法,在基本动作、提高教学水平、滑冰兴趣与爱好、自我锻炼、以及锻炼项目和组织冰上活动能力等各项指标的测评和考核成绩都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层次速滑适应教学法比传统教学优越,教学显著效果。

(2)适应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主要区别是按着学生滑冰基础和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实际,选择与学生滑冰基础和滑冰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并在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针对性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议在实施速滑适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加强课堂组织,加强学生间相互指导、帮助,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创新,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杨树人.速度滑冰技术与训练[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2002: 18-22.

[2]毛振明.体育教材排列理论与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3, (4:) 43-44.

[3]丁英俊.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层级衔接[J].天津体育学院党报2005, (4): 67-68.

[4]赵翼虎.体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体育学刊, 2007, (8): 76.

[5]邓卫权.体育专业学生普修课学习成绩考核办法初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10):36.

[6]公有才.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6-48.

[7]苏和.速度滑冰同步教学法研究[J].冰雪运动,2005, 2 (1): 48-49.

[8]蒙猛.速度滑冰终点直道切线犯规特征研究[J].冰雪运动, 2010.

[9]朱佳滨.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9 (5): 592-596.

[10]秦风冰.我国优秀速度滑冰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12 (12):67-70.

[11]揣佳凡.注意规律在速度滑冰教学中的运用[J].冰雪运动, 1996, 2 (1): 62-56.

Research on Adaptation Teaching Method of Speed Skating Class in Daqing Normal Institute

LI Tao
(PE Dept of Daqing Normal Institute, Daqing 163712, Heilongjiang China)

In order to enhance different level university students to study the speed skating technology, theory and primarily self-exercise ability in north university speed skating class, the author uses the material analytic method and the experimental correlation method, applies the compatible teaching method theory and the method in the speed skating class teaching. Through the speed skating teaching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adaptation teaching method may satisfy the different level ice-skating horizontal student's study request and self-exercise ability. It is a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it is advantageous in transferring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Northern University; speed skating class; adaptation teaching method

G862

A

1008-2808(2011)03-0018-04

G862

A

1008-2808(2011)03-0018-04

2011-03-07;

2011-04-26

李 涛(1963-),男,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教学实验滑冰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液膜法在线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教学实验系统研制
山海呓语 意气相生一一小学美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山海经》的教学实验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老鼠滑冰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滑冰”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