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术后长时间皮下积液淋巴漏的放疗疗效分析

2011-01-10 08:21李宗民郭克锋李景刚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淋巴液皮下淋巴

李宗民 郭克锋 李景刚 张 俊

回顾性分析18例肿瘤患者在我院行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淋巴漏,常规方法处理疗效差,则行皮下淋巴结清扫区域、引流区域的局部小剂量放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18例肿瘤术后出现长时间皮下积液淋巴漏患者,女性13例,男性5例,年龄32~65岁,中位年龄48岁。12例为乳腺癌术后,2例为食管癌术后乳糜漏,1例为耻骨上方皮肤基底细胞癌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1例为NHL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后,1例为腰骶部血管瘤术后,1例为左下肢大腿下段后侧淋巴管瘤术后。术后皮下积液淋巴漏引流时间长达7天以上(7~27天),中位时间15天。从放疗申请时间开始观察,每天引流量为15~92 ml,中位引流量45 ml,颜色清亮伴淡黄色或清亮伴乳白色。

1.2 放疗方法

采用6MV直线加速器进行局部小剂量放疗,放疗范围包括皮下淋巴结清扫区域、引流区域、皮下积液皮瓣区域和引流管放置区域。具体治疗情况: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区域为腋窝及外侧胸壁;2例食管癌术后乳糜漏患者放疗区域为全纵隔;余下4例放疗区域为手术刀口周围及引流管周围。拔管指征:每天引流管引流量<10 ml,无皮下积液,连续观察2天,即可拔管。一般情况下先计划放疗5次,每次Dm 2.25~3 Gy,具体剂量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及放疗部位而定,符合拔管指征即可拔管停止放疗,否则,继续加量。放疗时去掉包裹的胸带、小沙袋或纱布等,放疗后继续适度加压包扎。

2 结果

放疗总剂量为Dm 4.5~26.4 Gy,放疗2~11次后拔管,乳腺癌术后患者一般放疗3~5次即可拔管,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放疗次数相对较多,为10~11次。18例患者拔管后再未出现皮下积液等,效果良好,见表1。

表1 18例肿瘤术后患者放疗情况(Gy)

3 讨论

肿瘤手术后大多数需要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引流出创面渗出液、淋巴液等,而且一般情况下1周左右即可拔管,一部分患者时间长一点的,出现皮下积液淋巴漏,常规处理后,也可以达到拔管,取出引流条,但是极少数患者,常规处理仍然不能拔管,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局小剂量放疗取得满意效果。

就其手术后皮下积液淋巴漏的原因,资料报道很多,例如游离皮瓣范围大;术中高频使用电刀;创面无菌性炎症反应;创面加压包扎不牢靠;引流时间短或引流不畅;皮下内壁形成光滑的纤维板,难贴合而形成腔隙;手术时未结扎已破淋巴管,导致淋巴液返流漏出,Fischer等[1]报道近端淋巴液返流也是淋巴漏的重要原因。

皮下积液淋巴漏的处理:常规处理如及时更换敷料、引流通畅,反复针吸抽液,适度加压包扎,同时加强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等;冯曜宇等[2]在切口周围放射状多点注射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和肌肉注射阿托品的方法,抑制淋巴液的生成;还有二次手术纤维板切除治疗[3],二次手术结扎淋巴漏口治疗等[2,5];杨传勇等[2,4]提到应用X线局部放疗。本组中经保守治疗仍不能拔管的给予小剂量放疗,效果满意。

关于放疗机制有资料报道[6],射线引起栓塞性动脉内膜炎,血管弥漫性硬化,血管周围基质纤维化,并使毛细血管阻塞;可引起创面破损淋巴管内皮细胞炎性增生,纤维化,管腔闭塞,从而使皮下积液淋巴液逐渐减少,停止露出,渗出。

放疗技术因素[6]:①治疗前应对放疗质量、总剂量、全部时间、发生危险的基本因素及保护因素都有充分的考虑;②对婴幼儿及儿童,应谨慎评价治疗的危险及利益,除非必要,不应行放疗治疗;③直接照射的皮肤范围,要特别注意它下面的器官可能发生的晚期反应,如甲状腺、眼睛、性腺、乳腺或骨骼等,尽可能避开这些器官;④所有患者均应谨慎应用放射防护技术,如限光筒和铅挡块;⑤按照病理学所见的病灶深度选择放射线的穿透深度。

放疗具体技术要求:①放射线能量选择:依据靶体积的深度而定,原则是合适为宜,宁浅勿深,尽量保护靶区下面和周围的正常组织,一般选择低电压短距离X线或浅X线(70~100 KV或100~140 KV);②放疗剂量:根据积液引流情况而定,目前总剂量,分次剂量和治疗时间均无统一的意见,多是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治疗,剂量宁少勿多,但应以足够或充分控制病灶为原则。本组病例放疗符合拔管指证即停止放疗,无统一总剂量和分次剂量,浅表的淋巴漏剂量相对较低,纵隔乳糜漏可能因损伤淋巴管较大,位置较深,剂量相对较高。

临床工作中遇到肿瘤术后长时间皮下积液淋巴漏的病例,前面提到处理方法很多,应根据每一个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保守治疗效差时,可合理应用小剂量放疗治疗,争取尽早治愈,有的患者还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术后需要放疗的患者,小剂量放疗并不影响后续需要放疗时的放疗剂量及布野的设计。

[1]Fischer M,Franzeck Uk,Bollinger A,et al.Rhythmic lymph extravasa-tion from a lymph fistula〔J〕.Vasa,1996,25(4):358.

[2]冯曜宇,金 辉,郭修海,等.腹股沟区血管外科手术后并发淋巴漏的预防和处理〔J〕.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18.

[3]叶青青,王 茁,张立军,等.纤维板切除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12):2362.

[4]Mayer R,Sminia P,William H,et al.Lymphatic fistulas:obliteration by lowdose radiotherapy〔J〕.Strahlenther Oncol,2005,181(9):660.

[5]Kaas R,Rustman LD,Zoetmulder FA.Chylous ascites after ontological abdominal surgery:incidence and treatment 〔J〕.Eur J surg Oncol,2001,27(2):187.

[6]申文江,徐国镇,主编.放射肿瘤学新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21~322.

猜你喜欢
淋巴液皮下淋巴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改进
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液漏护理体会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引流恢复小鼠肾组织ACE/ACE2平衡的作用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