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桂枝人参汤对胰岛素抵抗患者症状及血脂的影响

2011-02-28 09:52邱昌龙杨晓溪喇孝瑾王志文王兴华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桂枝人参病机

邱昌龙 杨晓溪 赵 舒 喇孝瑾 王志文 王兴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江苏 南京 210046)

2009-10—2010 -06 ,我们基于健脾法应用加味桂枝人参汤,对30例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进行治疗,并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治疗30例对照观察,观察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各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0岁5例,40~50岁8例,50~60岁9例,>60岁8例;病程≤5年6例,5~10年9例,10~20年7例,≥20年8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0岁5例,40~50岁9例,50~60岁8例,>60岁8例;病程≤5年5例,5~10年11例,10~20年8例,≥20年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因目前暂无具体的统一诊断标准,故本研究参照李秀钧主编的《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中提出的IR诊断标准及有关资料制订标准如下:①有糖尿病病史,并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实验室检查血清胰岛素或C肽水平正常或明显增高;③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胰岛素治疗敏感性降低或不敏感;④脂代谢紊乱[甘油三酯(TG)升高或总胆固醇(TC)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⑤高血压[收缩压≥18.6 kPa(140 mm Hg),舒张压≥12.0 kPa(90 mmHg)];⑥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5);⑦微量白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UAE)30~300 mg/24 h)。以上诊断标准①~③为必需项目,④~⑦为非必需项目。

1.2.2 中医证侯诊断标准 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2]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临床暂定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以脾阳不足、痰湿内生的病机,参考《中医诊断学》[3]、《实用中医内科学》[4]的有关内容,结合临床制定中医辨证标准如下:体胖,气短,神疲,倦怠自汗,畏寒,纳多,腹胀,便溏或腹泻,口黏,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弱无力或濡细。

1.3 治疗方法 在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嘱患者遵守糖尿病饮食,并适度运动。

1.3.1 治疗组 予加味桂枝人参汤。药物组成:桂枝20 g,炙甘草 20 g,白术 15 g,西洋参 15 g,干姜 15 g,黄芪15 g,半夏15 g,桃仁15 g。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

1.3.2 对照组 予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475]4 mg,每日1次口服。1.3.3 疗程 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LDL-C、HDL-C]变化,用 OLYMPUS AU2700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

1.5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2/3;有效: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2/3~1/3之间;无效: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不及1/3[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全部60例,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29例,显效10例(34.5%),有效 16 例(55.2%),无效 3 例(10.3%),总有效率89.7%;对照组 28 例,显效 7 例(25.0%),有效 13 例(46.4%),无效8 例(28.6%),总有效率 71.4%。2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 组血脂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2组血脂指标变化比较mmol/L,±s

表1 2组血脂指标变化比较mmol/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0.01

指 标 治疗组(n=29)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8)治疗前 治疗后TC 7.45 ±0.44 4.63 ±0.58*△ 7.42 ±0.49 5.24 ±0.48*TG 3.22 ±0.55 1.17 ±0.24*△ 3.13 ±0.48 1.61 ±0.36*LDL-C 4.34 ±0.45 3.29 ±0.49*△ 4.35 ±0.45 3.92 ±0.77**HDL-C 0.95 ±0.14 1.23 ±0.17*△ 0.96 ±0.14 1.06 ±0.11*VLDL-C 1.02 ±0.08 0.72 ±0.12*△ 1.03 ±0.09 0.89 ±0.20*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TC、TG、LDL-C及V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P<0.01),HDL-C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 TC、TG、LDL-C 及V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1),HDL-C高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IR仍然是目前有关2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是指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非正常代谢的病理状态。2型糖尿病中IR占92%[5],而且通常在2型糖尿病之前出现,是2型糖尿病临床的早期缺陷,并贯穿始终[6]。IR状态的存在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其受体后效应减弱,于是由胰岛素介导的肌肉和脂肪的摄取葡萄糖量相应减少,此时肝脏的葡萄糖输出量增加,所以IR是本病高血糖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共同构成了2型糖尿病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和基础[7]。

中医学无糖尿病、IR等名词,现代中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假说,熊曼琪[8]、邵爱荣等[9]认为,脾虚和脾精下脱是糖尿病发生更早出现的病理。程汉桥[10]、邹如政等[11]则提出肝郁是糖尿病发生的原始动因。还有参照消渴研究IR,提出阴虚为本论、气虚为本论、气阴两虚论、血瘀论、痰浊论、湿邪论、毒邪论、热盛论(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热盛”立论)、痰湿论和脏腑论等,彼此各执一词,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消渴的病因病机[12]。目前中医学对IR的研究常常归入消渴之中,其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三消论”影响力最强,目前在消渴中医临床治疗中仍占主导地位。我们根据临床所见,提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病机指导2型糖尿病的治疗存在着明显不足,尤其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在目前中医界中存在着对2型糖尿病病机认识的偏差,以致在治疗上应用益气养阴、滋阴清热的方法针对各阶段的糖尿病治疗效果不明显[13-14]。

基于临床实践,我们提出IR的病机要点在于脾阳(气)虚弱,痰湿内阻,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肝肾,可影响心肺,痰浊瘀血为其病理产物。当以温脾燥湿化痰佐以活血为法。加味桂枝人参汤由桂枝人参汤加入黄芪、半夏、桃仁而成,全方共奏温中健脾化湿兼以活血之功。桂枝人参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阴病篇,由桂枝、炙甘草、白术、人参、干姜组成,可看作是桂枝甘草汤与理中汤(人参汤)合方[15],可以认为加味桂枝人参汤是由理中汤(人参汤)化裁而来。我们又从中医理论出发对人参汤(理中汤)进行了加减,加桂枝以配甘草辛甘化阳,加强温阳力度,加入半夏使燥湿化痰之力更显,加入黄芪使益气健脾之功得彰,更加桃仁是兼以活血,易人参为西洋参,去其温燥,又免敛邪,全方共奏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兼以活血之功效。

糖尿病不仅糖代谢异常,而且是“糖脂病”[16]。脂代谢紊乱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性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TG升高,这与VLDL-C升高以及HDL-C降低有关,血浆富含TG的脂蛋白的增加与肝内VLDL-C的产生增加及清除降低有关。TG及HDL-C为IR综合征的特征,而IR又可导致脂代谢紊乱。因此,改善脂代谢紊乱对于治疗IR也非常重要,本研究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与LDL-C(P<0.01),提示加味桂枝人参汤具有改善IR患者脂代谢的作用,而且其效果优于西药马来酸罗格列酮。

药物干预2个疗程后,按照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虽然2组药物均具有调节脂代谢紊乱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但加味桂枝人参汤优于马来酸罗格列酮。不少患者的畏寒、泄泻、腹胀、精力减退等症状在应用加味桂枝人参汤4周后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提高。

加味桂枝人参汤可以调节IR患者脂代谢、改善患者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可作为改善IR的有效方剂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现代医学对IR和糖代谢异常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IR和糖代谢异常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1] 李秀钧.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24.

[2] 林兰.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94-95.

[3]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86-187.

[4] 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44-249.

[5] Haffner SM,D'Agostino R Jr,Mykkänen L,et al.Insulin sensitivity in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Relationship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Study[J].Diabetes Care,1999,22(4):562-568.

[6] Häring HU,Mehnert H.Pathogenesis of type 2(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 mellitus:candidates for a signal transmitter defect causing insulin resistance of the skeletal muscle[J].Diabetologia,1993,36(3):176-182.

[7] 李秀钧,钱荣立.胰岛素抵抗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63-167.

[8] 熊曼琪.脾虚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8(1):13-14.

[9] 邵爱荣,张云保.试论脾气下脱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96-98.

[10] 程汉桥,郑金,魏子孝.肝气郁结与消渴病关系的理论研究[J].江苏中医,1997,18(9):35-36.

[11] 邹如政.糖尿病从肝论治[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1):17-23.

[12] 陈长青,熊曼琪,李赛美.消渴病(糖尿病)的病机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0):72-74.

[13] 仝小林.消渴六论[J].中医杂志,2001,42(4):252-253.

[14] 仝小林.降糖心悟[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36.

[15] 谢炳国.桂枝人参汤应是温补心脾之剂[J].国医论坛,1987,2(6):3.

[16] McGarry JD.Banting lecture 2001:dys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2,51(1):7-18.

猜你喜欢
桂枝人参病机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水中人参话鳅鱼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桂枝香
我的发现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