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011-02-28 09:52蔡琦玲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稳定期呼气血气

蔡琦玲

(天津市南开医院呼吸内科,天津 300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al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国患病率、病死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2],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07-06—2009-03,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33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33例对照,观察对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6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患者,住院55例,门诊1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68~75岁,平均71.8岁;病程8~25年,平均17.5年;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3]。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74~89岁,平均78.9岁;病程7~23年,平均14年;轻度10例,中度15例,重度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及分度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3]。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治疗。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三共制药(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669,每粒胶囊含盐酸甲氧那明12.5 mg,那可丁 7 mg,氨茶碱 2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 2 mg)93 mg,每日3次口服;盐酸氨溴索片(沐舒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360)30 mg,每日3次口服。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①呼吸功能锻炼:练习正确的呼吸,建立有效呼吸。人工阻力呼吸训练:选择容量800~1 000 mL的气球,先深吸气,然后含住气球,尽力把肺内气体吹进气球,直到吹不出气体为止,每日3~4次,每次3~5 min。如果不能行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则指导患者做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呼吸时一手掌置于脐上方,一手置于胸前,吸气时可感觉手掌的起伏,并做到缩唇呼气,减慢呼气速度,每次3~5 min,每日3~4次练习[4]。②予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63,0.65 g/瓶)1.3 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 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③氧疗:氧分压[p(O2)]<7.98 kPa的患者予氧疗,氧流量 l~2 L/min,每日吸氧时间12~15 h。④营养指导:予低容积高能量食品。

1.3.3 疗程 2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

1.4 指标观察 采用肺功能测试仪(HI-701型,日本捷斯特公司)测定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Rapidlab 850型,德国拜耳公司)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p(O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p(CO2)、p(O2)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p(CO2)、p(O2)比较kPa,±s

表1 2组治疗前后p(CO2)、p(O2)比较kPa,±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33)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3)治疗前 治疗后p(CO2) 6.44 ±0.78 5.69 ±0.13*△ 6.56 ±0.79 6.27 ±0.53*p(O2) 8.51 ±0.53 8.94 ±0.39*△ 8.34 ±0.39 8.65 ±0.79*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p(CO2)、p(O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CO2)、p(O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2.2 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33)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3)治疗前 治疗后FVC(L) 1.78 ±0.18 2.02 ±0.22*△ 1.78 ±0.20 1.82 ±0.20*FEV1/预计值(%) 60.96 ±5.63 66.25 ±5.56*△ 60.98 ±6.29 61.23 ±6.03 PEF(L/min) 3.07 ±0.74 3.26 ±0.76*△ 3.25 ±0.52 3.26 ±0.52*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FVC、PEF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EV1/预计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VC、FEV1/预计值、PEF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COPD气道结构重塑、阻塞性肺气肿可使肺功能明显下降,易导致呼吸困难。目前C0PD的治疗常以急性发作期为主,而忽视缓解期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稳定期改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可改善生存质量,是临床控制C0PD反复发作的重点。目前国内对稳定期C0PD中西结合综合治疗的报道不多,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稳定期C0PD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可能机制为:①呼吸功能锻炼可使气道内压增高,防止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气体在肺内有效分布,从而改善气体交换,并通过有效腹式呼吸使膈肌疲劳得以恢复,提高呼吸时动态肺顺应性,增加肺通气量[5]。②可改善呼吸肌功能,增加横膈活动范围,改善气促症状,增进体力。③长期氧疗能纠正慢性缺氧,有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④营养指导可纠正慢性营养不良,增加呼吸肌营养,改善呼吸肌疲劳。⑤COPD属中医学咳嗽、哮证、喘证、肺胀等范畴,病机为肺、脾、肾气虚,痰瘀互阻于肺[6-9]。注射用益气复脉由红参、麦门冬和五味子组成,红参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有效成分人参皂苷对神经细胞和脑细胞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可增强腹肌收缩力,防止膈肌疲劳[10];麦门冬强心,利尿,提高低氧缺氧时动物的耐受力[11];五味子具有增强中枢系统调节、兴奋呼吸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抗菌和抑菌作用[12]。此外,注射用益气复脉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扶正固本,提高老年C0PD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13]。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改善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对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因静脉滴注成本高及应用相对不便,应积极推广具有相似功效的口服中成药,以进一步维持疗效,减轻经济负担。

[1] 方宗君,蔡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J].现代康复,2000,4(9):1283,1285.

[2] 范晔,赵美华,高中度,等.血清胆固醇联合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病死率的早期评估[J].河北医学,2010,16(6):674-67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 刘志强,吴凯,刘长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训练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12-313.

[5] 赵磊,刘荣玉.家庭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l(2):127-131.

[6] 洪广祥.论宗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中医药通报,2006,5(1):7.

[7] 王军媛,李炜,郑云霞,等.宣肺祛瘀通络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31(1):8-10.

[8] 高海燕,钟红卫,彭素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治法及药理研究评述[J].甘肃中医,2009,22(1):15-17.

[9] 严哲琳,刘铜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学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6):149-151.

[10] 蒋景华.人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7):956-957.

[11] 蒋凤荣,张旭,范俊,等.麦冬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2):236-237.

[12] 郭冷秋,张鹏,黄莉莉,等.五味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6,34(4):51-53.

[13] 王为,牛汝楫,孙建平.参麦注射液对胸腹呼吸运动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2):91-93.

猜你喜欢
稳定期呼气血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